1、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一、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自然因素(1 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和矿产资源等1 1)气候气候(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较为集中2 2)地形)地形: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原因: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高原地区、高山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或无人定居3 3)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江
2、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水运,沿岸地区往往人口稠密;干旱地区,人们逐水而居,人口聚居区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土壤肥沃区,农业发达,人口稠密4 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森林、矿产资源等(2 2)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意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意义: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间;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对人口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1 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人口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人口稠密(2 2)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交通与通信发达地区,
3、人口多;交通与通信落后地区,人口少(3 3)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4 4)政府政策)政府政策; (5 5)地方习俗)地方习俗; (6 6)战争)战争; (7 7)历史因素)历史因素第二节第二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1 1. .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1 1)推力推力原居住地: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态环境恶化;收入低(2 2)拉力拉力新居住地: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22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
4、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水平交通与通信、文化与教育、婚姻与家庭、社会环境、距离因素等(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政策、战争、宗教迫害、政治中心改变等(4)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差异、生态环境恶化等3 3.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1)迁出区1)利利: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2)弊弊:造成人才流失;产生空巢现象、土地荒废现象(2)迁入区1)利利: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促
5、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2)弊弊:带来环境问题;带来就业压力、住房压力、市政建设压力;带来社会保障压力、社会治安管理压力第三节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1 1.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1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2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 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3 3)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 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 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
6、大大降低。2 2. .追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追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2)努力提高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4)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乡村与城镇第一节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乡内部空间结构1.1.乡村内部的主要功能分区乡村内部的主要功能分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用地、商业用地2 2. .城镇内部空间的功能分区城镇内部空间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行政区、文化教育区、风景名胜区等3 3. .城镇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的特点及布
7、局要求城镇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的特点及布局要求(1 1)居住区)居住区: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城镇用地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2)商业区)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1)布局布局: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道路交汇处(人员流量大,消费人口多) 、街角路口;中小城镇多位于市中心大城市有多个不同等级的商业区2)特点特点: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是城镇的核心区(3)工业区)工业区布局布局:一般分布于城镇外围,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原因:地价低,生产成本小;交通便利,运输成本小;对市区污染轻)(4)生态区)生态区1)范围范围:包括休憩用地、绿化地带、特定生态保护地2
8、)特点特点: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限制(5)行政区、文化教育区、风景名胜区)行政区、文化教育区、风景名胜区第二节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一.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体现角度: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建筑格局;主体建筑物风貌2.乡村景观:不同的农业文化形成不同的乡村景观;相同农业文化的不同地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3.城市景观:城市建筑整体格局和景观特色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点4.各国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貌体现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4欧洲城市具有历史悠久、尊重传统,崇尚古典的文化特征。所以市中心区很少现代
9、化高楼大厦和高大楼群; 美国历史较短, 集约用地, 追求土地利用最大化。 所以其城市高楼林立,四周建筑错落其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5.地域文化影响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化城镇化1.1.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的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 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过程2.2.城镇化的描述及主要衡量标准城镇化的描述及主要衡量标准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 3. .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1)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2)环境问题)环境问
10、题: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3)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转;机动车辆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剧(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措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种族纠纷;社会秩序混乱;等等4 4.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城镇化率一般在 70%以上,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5 5. . 郊区城镇化的原因郊区城镇化的原因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居民生
11、活质量下降;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居住在郊区提供了方便;现代通信方式为弹性工作时间和家居办公等提供了保障;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5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产业区位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一一. .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有那些?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有那些?1.自然条件(1)气候)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影响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决定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熟制、种植结构、种植方式等)(2)水源)水源:能否有灌溉水源(河流、湖泊)
12、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有重要作用(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对湿润地区有利于作物稳产、高产(3)土壤)土壤:土壤的结构、肥力、土层厚度、盐碱度影响作物的生长及种植种类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贫瘠适宜发展林果牧业(4)地形)地形:海拔、坡度地形平坦区的平原、盆地、山麓耕作业;缓坡可以改造梯田;山区(坡度大)林、果、牧业;水区水产养殖;高原畜牧业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影响农产品的种植范围和市场范围;影响农产品的运输速度(2)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影响农业规划、商品农业基地建设,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3)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质量(4)土地价格)
13、土地价格: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类型、种类(5)资金和管理)资金和管理: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生产方式的转变(6)市场)市场: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布局郊区农业是城市周围以生产直接供应城市居民及加工工业所需的副食品为主的农业类型3.技术条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1)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2)化肥、农业的使用)化肥、农业的使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产品单位产量(3)良种培育)良种培育: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4)冷藏与保鲜)冷藏与保鲜:扩大市场范围,发展世界市场(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
14、用:把握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互联网+、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6订单农业、观光农业(6)科学灌溉)科学灌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单产,扩大农业生产范围二二. .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那些变化?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那些变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1.科技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不断加深(1)科技因素)科技因素:农业机械、现代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良种的培育、农药化肥的使用、冷藏与保鲜技术等(2)对农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削弱了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2.市场因素影响不断增强表现表现:及时把握市
15、场及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为农业决策提供依据3.交通运输对农业的影响不断增强影响影响:扩大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范围;降低了运费在农产品价格中的比重(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农产品产值提高)4.冷藏与保鲜技术对农业的影响不断增大影响影响: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1.1.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水源、土地、矿产资源、能源2.2.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资金、信息通达度、投资环境、文化环境、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集聚与分散、科技、政策、劳动力、动力、交通运输3.3.影响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减
16、少大气污染;减少水污染;减少对居民区、乡镇的污染4 4.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交通、通信便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政策支持;技术人才密集5 5. .工业集聚及其意义工业集聚及其意义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有利于减少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转运距离,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信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7第三节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服务业的区位选择1 1. .影响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市场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的需求量越大,服务产
17、品越多,服务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市场容量的大小影响服务企业的规模(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因素: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消费水平和习惯、对外开放程度)消费者的需求量和个性化要求消费者的需求量和个性化要求: 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和个性化要求的提高, 推动服务业市场的扩展和细化。(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影响影响:使服务业布局更加灵活,促进了服务业的空间集聚(3)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数量(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旅游、餐饮、零售业等劳动力的素质素质(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信息产业、金融业等(4)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1)计算机服务业软件行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
18、行业:技术水平是核心竞争力,布局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2)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融合专业化的管理技术,布局更加广泛、服务更加完善3)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含义含义: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范围范围:现代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新业态,也包括应用现代技术对商业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特点特点: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服务、高附加值,以及辐射功能强、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地位地位: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
19、平已成为衡量地区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4)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性质性质: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新型复合型服务业特点特点:具有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反应快速化、作业规范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等多种优势。意义意义: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8b.(涉及交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以及仓储、批发业、零售业等诸多部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c.对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具有重要作用。(5)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政府的财政支持、税收、土地的优惠对服务业有明显的吸引作用(6)政府监督与法律制度)政
20、府监督与法律制度:合理的政府监督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2 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影响布局的因素、布局的特点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影响布局的因素、布局的特点(1)特点特点: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集聚性强(2)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规范的政策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开放的市场(3)布局特点:)布局特点:多以中心商务区、科技创业园区、软件与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形式出现3 3. .影响零售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影响零售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早期的零售业
21、影响较大)地形因素地形因素:影响人口分布进而影响商业网点分布a.山区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小而分散b.平原人口密度大商业网点大而密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气候与季节的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的变化(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市场、交通运输等)1)市场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级高、规模大,需要大量消费人口布局于城市中心区或商业街小商铺以生活用品为主,规模小,市场范围小,店铺多而分散布局于居民社区2)交通最优原则)交通最优原则:便捷的交通条件, 可以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布局于市区环路边缘、 街角路口或市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9第四
22、单元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1 1.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影响聚落的形态及延伸方向)交通运输方式影响聚落的形态及延伸方向聚落的形态多沿交通线方向延伸;聚落多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的兴衰影响聚落的兴衰(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可以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推动区域发展。区域发展也能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新特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新特点: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运输方式向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方向发展(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
23、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2. .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事故多;交通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3 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搞好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加大道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错开出行高峰;减少出行距离;明确道路分工;合理规划停车场;建立城市多核心结构;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提倡环保出行: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技术;完善交通法规,加强交通执法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10第二节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
24、经济带发展战略一一. .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它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并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依托黄金水道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2) 从全国范围看, 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二二.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1)实现途径实现途径:发
25、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2)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补充:长江为何被称为黄金水道?(1)潜力巨大干流贯穿东西,支流贯穿南北,通航里程长,港口众多(2)长江水量大且流量稳定;冬季不结冰;江阔水深,利于通航(3)长江沿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货流量大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1)实现途径实现途径: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
26、领作用, 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2)实现目标实现目标: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1)实现途径实现途径: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2)实现目标实现目标: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11(1)实现途径实现途径: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
27、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2)实现目标实现目标: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三三. .为什么长江被称为为什么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黄金水道”(1)潜力巨大干流贯穿东西,支流贯穿南北,通航里程长,港口众多(2)长江水量大且流量稳定;冬季不结冰;江阔水深,利于通航(3)长江沿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货流量大第三节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1 1. .我国海洋权益的范围我国海洋权益的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等。2 2.
28、.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开发海洋资源增加了国家的战略资源储备,可缓解能源和蛋白质食品不足的状况和陆地环境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拥有 960 万平方千米陆地领土以及约 300 万平方千米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国土;(3)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广阔海域及众多岛屿是我国大陆的海上屏障和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对保障国防、海上运输安全以及顺利开展经济建设等具有深远意义;(4)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第四节第四
29、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 1. .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表现及原因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表现及原因1)问题表现)问题表现: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耗竭的危险2)问题原因)问题原因:耗竭速度加快;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有待提高3)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储量;寻找替代品;提高利用率2 2. .可再生资源的耗竭表现及原因可再生资源的耗竭表现及原因1)问题问题:利用速度超过补给、再生、繁殖的速度,恢复困难2)原因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滥捕乱采、乱砍滥伐、过度利用水资源3)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因地制宜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不断更新-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再生速度地理地理 必
30、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123 3. .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类型)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类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酸雨酸雾污染等4 4.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类型)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类型)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5 5.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6.6.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7 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1)时间公平时间公平(代际公平代际公平) :代人与后代人代际之间公平2
31、)空间公平空间公平(代内公平代内公平) :同代人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结论结论:自然资源和环境要与子孙后代共享;个人发展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发展不能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优先消除贫困(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1)内涵内涵:人类必须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2)要求)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地理地理 必修二必修二 重点题重点题13的关系3)目标)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国际合作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正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达国家须切实履行各项承诺, 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