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RAR , 页数:0 ,大小:128.35KB ,
文档编号:1971214      下载积分: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97121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TECH)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清单(4份打包).rar)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清单(4份打包).rar

1、第第 5 课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政权更迭频繁,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民族交融,江南的开发,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一、政治:一、政治:(一)政权更迭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二)政治制度的发展: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门阀士族垄断政权。2、士族制度盛行: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三)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2、内容: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

2、调制;政治上迁都洛阳,采取汉族地主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上改革鲜卑旧俗,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3、影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知识延伸知识延伸 1:少数民族的封建化(1)概念: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指处于奴隶社会或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社会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2)表现:经济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政治上采用封建的官制、法律;文化上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知识延伸知识延伸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1)政治:为了加强对中原地

3、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洛阳农业发达,粮食充足。(3)军事:旧都偏居塞上,受到北方柔然的威胁;洛阳便于南下,统一南北。二、经济:二、经济:(一)江南的开发1、原因:(1)北民南迁: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到战乱较少的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北乱南稳: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3)统治措施:南方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兴修水利等。(4)自然条件:南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影响: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

4、础。(二)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乱破坏;北方局部统一,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曹魏、北魏经济恢复与发展。(三)曹魏的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灌溉;草市出现,由草市尉管理;出现灌钢法,能炼出优质的钢。三、文化:三、文化:(一)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本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一些人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学,玄学产生,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二)科技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等。(三)体现民族交融的特色。如木兰辞 。(四)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迥异。(五)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如东晋的法显去天竺取经。知识延伸知识延伸 3:崇佛与灭佛的根本

5、目的一致:巩固封建统治。知识延伸知识延伸 4: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反映的思想?重农抑商。四、民族:民族交融。四、民族:民族交融。1、民族交融的途径:(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造,和汉族民众杂居相处。 (简称:五胡内迁)(2)联合斗争;(3)友好往来;(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5)战争。2、民族交融的表现:(1)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至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交融。

6、(2)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3)少数民族接受了中原文化,逐渐封建化,封建化又促进民族间的交融。3、民族交融的意义:(1)打破了原来的民族布局。(2)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3)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界线发生变动。(4)促进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第第 6 课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统一: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统一: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

7、日强,开创“开皇之治”。3隋朝统治的巩固:(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2)兴建洛阳城(3)开通大运河4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唐太宗的统治(1)措施: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社会风俗:戒奢从简。(2)结果: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

8、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3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有“贞观遗风”之称)4唐玄宗的统治(开元盛世)(1)措施:政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经济:发展生产,文化:大兴文治,军事:改革兵制(府兵制改为募兵制)(2)影响: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5唐朝的民族关系(1)北方(突厥、回纥):草原各族共同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东突厥(军事打击):贞观初年,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亡西突厥。西域:唐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9、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唐玄宗时期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2)东北(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褐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西南(吐蕃):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9 世纪中期:唐蕃会盟。(4)唐朝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恩威并施;具体方式包括军事打击、和亲、册封、会盟等。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边疆危机: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唐玄宗后期,国家出

10、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政治腐败: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2)过程:755 年,身兼三个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763 年被唐平定。(3)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安史之乱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2唐朝的灭亡(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2)875 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907 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

11、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3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的更迭:唐朝灭亡后 50 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2)后周世宗的改革: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奠定了基础。补充:补充:外重内轻外重内轻;节度使的权力;潘镇割据;节度使的权力;潘镇割据(1)外重内轻: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2)节度使的权力:最初只有兵权,后发展为集军事、财政、民政于一身的军政合一的一级行政机构。藩镇割据:政治

12、上,具有自主权,可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可传给其儿子或部将;经济上,拥有财政权;军事上,拥有强悍武装,独霸一方。第第 7 课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先秦:“世卿世禄制”(世袭制)秦国(含秦朝):军功授爵汉朝:察举制1九品中正制(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曹魏时,创立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后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这一制度无法继续。2科举制(1)形成与发展隋朝: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13、。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朝: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2)影响:积极: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的风尚。促进文学的繁荣。被西方国家借鉴,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消极: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忽视实用性学问,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科技发展;阻碍

14、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的文化因素之一。(3)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1300 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 年)才被废除。二、三省六部制二、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唐时期:(1)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国官僚体制的成熟)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参知政事) ,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

15、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影响:相权三分,相互牵制,加强皇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君主的才干不足,减少决策失误。 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的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唐初:租庸调制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 至 59 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为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农

16、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3唐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原因):户籍制度荒废;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逐渐瓦解,贫富分化加剧;租庸调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2)实施: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财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为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明确税收时间,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税收标准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财产为主

17、;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税收种类简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均田制: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对当时抑制土地兼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到了唐朝以后,随着政府无田可授,均田制最终被废除。从论从史出的角度认识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从论从史出的角度认识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1)科举制的特点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考试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 1905 年被正式废除(2)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使有

18、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以儒学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化了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巩固了封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早在唐朝时其选才方法被东亚其他国家所效仿,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后被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消极影响:消极影响: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了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 “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着当今社会;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阻碍了科学技术的

19、进步第第 8 课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三教发展概况(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道教: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历史纵横”:魏晋玄学: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3)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20、”,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2反佛(1)原因:佛教盛行,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不断有人反佛。(2)表现民间: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统治者四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等统治者几度灭佛。(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复兴儒学(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2)表现: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

21、的统治地位。二、文学艺术二、文学艺术领域时间成就东汉末年开始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文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的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书体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之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东晋出现知名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绘画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吴道子被尊为“画圣”石窟魏晋至隋唐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

22、莫高窟等三、科技三、科技领域时间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 592 63.141 592 7 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唐朝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四、中外文化交流(传入与输出)四、中外文化交流(传入与输出)1佛教文化交流(1)概况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一些中国名僧也西行取经,如东晋的法显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成为佛学大师。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2)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2其他文化交流(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