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0=2+5=1+3=3+5=1+4=8-2=1+2=2+7=4+6=0+3=9-0=0+10=7-1=0+6=3+7=6-3=2+3=2+4=0+5=2+6=4+4=1+8=7+0=2+0=4-0=1+0=1+6=0+8=21=学习目标:1、理解并运用连加、连减。2、学会计算连加、连减。草地上有 4只白兔 , 树上有 5只 ,跑过来 3只黑兔 , 1只 跳进水里 , 又跑来 2只灰兔。 又有 2只 跳进水里。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树上还剩几只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 + 3 + 2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4 + 3 + 2 =先算 4+3=7, 再算 7+2=9。
2、97(只)树上还剩几只小猴?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先算 5-1=4, 再算 4-2=2。245 1 2 = (只)连加、连减怎样算? 连加:先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 再用它们的得数加第三个数; 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 再用它们的得数减第三个数。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学情分析学情分析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加、减法的含义已经有了初步印象,对10 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的。同时学生已经具有“添上、再添上” 、 “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直观的认知水平、无意识
3、的思维方式、感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就应付的态度导致连加、连减这类具有一定抽象思维的知识点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主要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为此,在本节课我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方法,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通过实践操作,体验现实情景,明确算理,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0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效果分析效果分析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教师教学目标达成与教学重难点完成到位。首先,在复习巩固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将普通的口算练习设计成了“
4、开火车式的”口算接龙,并配以动态课件,从课堂效果来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课件出示情境图, 把教材当中提供的小兔子跑步、小猴子跳水等静止不动的物体,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提出问题后并列出算式,有学生分步列式,也有学生列了连加,肯定了算法后,提问“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使其在头脑中对连加算式和原来的一步加减法算式能有一个初步的区别。学生回答后我稍加总结“这样有 2 个加号的算式就是连加。”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使整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在探究如何进行计算的
5、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从而总结出连加的计算过程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再接着加第三个数。 。在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之后,我采取逐步放的策略,由“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的半扶半放,到“树上还剩几只小猴”的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依靠小组集体的力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被完全放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在不同基础上得到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课堂空间逐渐变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培养
6、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这期间紧紧围绕着连加、连减的意义,突显“情境信息问题算法算式”的解决问题思路。但是,在整堂课中,仍存在个别学生在看图说图意、及摆小棒的过程时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述,不能提出数学问题。以后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虽然前面有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但还是有少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所以教学中还要尽量注重个体学生的发展。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
7、正确进行 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其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教师出示口算闪卡,全班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学生看屏幕,独立口算。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新课伊始将普通的口算练习设计成了口算闪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兴趣,又能为连加连减的计算做好铺垫。1、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连加、连减”师板书并领读2、夏天来了,小兔子在草
8、地上玩耍,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同学们仔细看,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跟读让学生观察运动的画面,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向学生投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此活动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动态情境,展现教材中的情境并让学生班上交流。图“小猴跳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学习连加课件动态演示:草地上有 4 只小白兔,又来了 3 只小黑兔,再后来又来了 2 只小灰兔。师:对于小兔子的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
9、有多少只兔子?”师:为什么要用“一共”提问呢?生:就是把这三部分合起来师:怎样列算式呢? 4+3+2=(板书)算式中的 4、3、2 各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像这样几个数相有三个数,两个加号,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连加(板书并领读) 。那么这样的算式我们怎样去计算呢?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手中的小棒试着计算1. 学生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操作实践验证结果到底是多少,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
10、知识的产生过程4+3+2=?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生:先算 4+3=7 再算 7+2=9生边摆小棒边说计算过程师:边播放课件边强调:先用第一个数加第先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得数加第三个数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得数加第三个数。(从左往右的顺序)(从左往右的顺序)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生:2+3+4=9、4+2+3=9学习连减学习连减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让我们再来看画面, (多媒体演示小猴子跳水) ,对于小猴子的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师:为什么用“还剩”呢?生:因为树上的小猴子越来越少师:用一个算式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吗?生: 5-1-2=师:很
11、好,像这样从一个数里减去一个数再从一个数里减去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的算式叫减去一个数的算式叫 “连减连减” 。板书并领读师:在这个算式中, 5 、1、 2 各表示什么?师:哪个同学能试着用小棒摆一摆应该怎样计算?3、全班交流。1、 学生独立思考2、 自主探究3、 回答老师提问。在前面学习连加的基础上,连减的学习完全放手给学生,从提问题、列算式、到计算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先算 5-1=4 ,再算 4-2=2 。师:师边播放课件边强调:先用第一个数减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得数减第三个数,再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得数减第三个数,再用它们的得数减第三个数(从左往右的顺序)用它们的
12、得数减第三个数(从左往右的顺序)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生:5-2-1=2归纳提升学习完了连加连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连加、连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不同点:连加: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连减:从一个整体里减去一部分再减去一部分。相同点:相同点:在计算时都是用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或减)第三个数。1、组内归纳2、班上交流。3、集体归纳。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计算顺序。巩固练习一、基本练习一、基本练习 2 25 50 0 3 36 61 1 10-710-71 1 9 95 54 4 二、巩固练习二、巩固练习二、发展练习三、拓展练习1、1 1、一共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13、? 2、 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岸上还剩几只青蛙?3、 一共有几只蜜蜂?一共有几只蜜蜂?4、 花上还剩几只蜜蜂?花上还剩几只蜜蜂?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交流。交流的同时表述自己的做法及思路。利用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巩固新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怎样记算?适时地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将思维推向深入,对算师生共同总结:连加:先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连加:先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 再用它们的得数加第三个数;再用它们的得数加第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 再用它们的得数减第三个数
14、。再用它们的得数减第三个数。 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法的小结与提升,使连加、连减的算理和算法更加明了,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板书连加、连减连加、连减连加:连加:4+3+2=94+3+2=9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连减:连减:5-2-1=25-2-1=210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节课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是学习20 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连加、连减计算过程,要分两步进行计
15、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 ,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应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再计算第二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课的编写意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的数学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根据这一主旨思想,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如下定位: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10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
16、的连加、连减评测练习评测练习一、基本练习一、基本练习2 25 50 0 9-5-49-5-4 4 40 05 5 3 36 61 1 8-0-38-0-3 10-7-110-7-1二、发展练习二、发展练习1 1、2、三、拓展练习三、拓展练习1、 一共有几只青蛙? 2、 岸上还剩几只青蛙?3、 一共有几只蜜蜂?4、 花上还剩几只蜜蜂? 10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0 以内的连加、连减是在学生认识了 10 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习 20 以内加减法的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主要以“小猴跳水”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图意的描述与交流掌
17、握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借助计数器、计数条、小方块等学具,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理解算理,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为解决问题教学中,能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列式计算,但是说不清算理,所以理解抽象的算理一直都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课,我主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方法,通过操作体验,明确算理。按课前的预设,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接下来,我谈谈对本节课的感想:一、成功之处一、成功之处: 1、情境创设,体验故事的发展过程情景图的学习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如
18、何引导刚上学的小朋友看图读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是一年级数学课成败的关键,我对“情景激趣,整体感知”环节的设计主要采取“整体感知逐图分析逐步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故事的发展过程,那么对连续发生的故事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其变化呢,我预定的环节是“引导学生用“第一次、第二次”串联起小猴子和小兔子的数学故事”,课堂上,学生并没有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于是,我随机抓住了学生的回答“又跑来两只灰兔子”中的“又”给予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结合三幅图用“又”来说说跟小猴子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学生很顺利地说出了“树上有 5 只猴子,跳到河里一只猴子,又有两只猴子跳到河里”。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第一次、第二
19、次”来表达,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对图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情景图、欣赏情景图之后,为避免学生说的杂、乱、多,我引导学生反复用简单的语言将故事说简单、说清楚,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炼、严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反复讲述中,学生逐步加深对图意的理解,从而为后续的将生活问题顺利的转化为数学问题做好有利的铺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连续发生的故事我的方法还过于单一,不够丰富,这也是我数学教学探究的一个重点,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2、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
20、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下来?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一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放宽空间,突显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之后,我采取逐步放的策略,由“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的半扶半放,到“树上还剩几只小猴”的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依靠小组集体的力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
21、,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被完全放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在不同基础上得到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课堂空间逐渐变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这期间紧紧围绕着加法的意义,突显“情境信息问题算式算式法的解决问题思路。二、不足之处:二、不足之处:1、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演示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述,不能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2、虽然学生有前面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但还是有少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所以教学中还要尽量
22、照顾到少数学生的学习状况。三、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S10S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课标分析课标分析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
23、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1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53 页的内容。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 10 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也是学生由具体的算法向抽象的算理过渡的一块基石,对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提升都将起到“再上一层楼”的作用。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分两步进行口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计算方法和思维过程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最简单的分析、归纳掌握连加连减的基本规律,所以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