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RAR , 页数:0 ,大小:2.61MB ,
文档编号:1977190      下载积分: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97719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TECH)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5份打包).rar)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5份打包).rar

1、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内环境主要组成成分及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模型)内环境主要组成成分及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模型)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的判断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的判断细胞名称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细胞血浆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淋巴液、血浆2.2.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要点要点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

2、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酶、酶、H2O2H2O2 酶及与酶及与 DNADNA 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细胞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有孔道内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尿液、细胞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有孔道内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尿液、消化液、汗液等)。消化液、汗液等)。3.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 1)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

3、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90以上是由以上是由 Na+Na+和和 Cl-Cl-决决定的。定的。b.b.在在 37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要点要点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减少 肾小球肾小球肾炎肾炎 局部代谢活动局部代谢活动增强增强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

4、壁通透性通透性增大,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增大,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堵塞堵塞(2 2)酸碱度)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pH 为为 7.357.457.357.45。血浆的。血浆的 pH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很多缓冲对如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很多缓冲对如 HCO3HCO3- -、H2CO3H2CO3。(3 3)温度)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37左右。左右。4.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 1)如图所示,与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外物质交换最为密

5、切相关的四大系统是)如图所示,与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外物质交换最为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 2)内环境功能: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内环境功能: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交换的媒介。名师指导:名师指导:(1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2 2)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受)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受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变化外界环境

6、变化的影响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1.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态。实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实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平衡,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维持相对相对稳定。稳定。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a a、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 b、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

7、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负)反馈调节,调节,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的主要调节机制。C C、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4.血浆血浆 pHpH 维持稳态的机

8、制维持稳态的机制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1.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脑功能功能大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下丘下丘脑脑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控制有关脑干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通路,有许多维持生

9、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2.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1 1)组成)组成: :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a.a.脑神经脑神经: :与脑相连,人的脑神经共与脑相连,人的脑神经共 1212 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

10、面部的感觉和运动。b.b.脊神经脊神经: :与脊髓相连,共与脊髓相连,共 3131 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c.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11、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系统。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活动增强a.a.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传出神经,并非一根传出神经。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传出神经,并非一根传出神经。b.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1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2 2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神经元树突树突: :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轴突: :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1 1)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 10501050 倍。倍。(2 2)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

13、神经元等多种功能。(3 3)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应答反应。2.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1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14、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 2)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功能功能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析与综合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至效应器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

15、和它所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相应的应答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 1)判断某种神经活动是否是反射活动要看两个要素)判断某种神经活动是否是反射活动要看两个要素:要有适宜的刺激;要有适宜的刺激;要经过完整的反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射弧。(2 2)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活动一般要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活动一般要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3 3)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要点要点 反射弧传入神经

16、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反射弧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2 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种类种类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概念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生活过程中生活过程中“学习学习”来的,后天性的反射来的,后天性的反射神经联神经联系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适应退,需强化适应神经中神经中枢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是

17、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意义意义适应不变的环境适应不变的环境适应多变的环境适应多变的环境举例举例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联系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名师指导名师指导(1 1)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退。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退。(2 2)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

18、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传导形式: :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 传导特点:可以传导特点:可以双向传导双向传导,即图中,即图中 abcabc。要点:兴奋的传导方向要点:兴奋的传导方向(1)(1)在神经纤维上在神经纤维上( (离体条件下离体条件下) ):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

19、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2)(2)正常反射活动中:只能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神正常反射活动中:只能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a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相反。b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相同。要点要

20、点 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要点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要点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如图: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如图:(1)(1)若膜外的若膜外的 NaNa浓度升高,则膜内外浓度升高,则膜内外 NaNa浓度差会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升高浓度差会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升高( (曲线中曲线中C C 点上移点上移) );反之,会下降;反之,会下降( (曲线中曲线中 C C 点下移点下移) )。(2)(2)若膜外的若膜外的 K K浓度降低,则膜内外浓度降低,则膜内外 K K浓度差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浓度差会增

21、大,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 (曲线中曲线中 A A 点下点下移移) );反之,会减小;反之,会减小( (曲线中曲线中 A A 点上移点上移) )。2.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常见类型常见类型 其他突触类型:轴突其他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腺体型传递过程图解传递过程图解传递形式传递形式: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传递特

22、点:传递特点:a.a.单向传递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b.b.突触延搁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需时间的长短。教材拓展教材拓展(1 1)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胞吐,利用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释放神经递

23、质的方式:胞吐,利用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2 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被前膜回收。分解而失活或被前膜回收。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信息传导被阻

24、断。电位变化,信息传导被阻断。(3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提高了后膜对 ClCl的通透性,的通透性,ClCl进细胞,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进细胞,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要点要点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 1)电位的测量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图解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电表两极分别置于

25、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的外侧(2 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 1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1)(1)刺激刺激 a a 点,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点,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2)刺激刺激 c c 点点(bc(bccd)cd),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 2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1)(1)刺激刺激 b b 点点(ab(abbd)bd),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

26、反的偏转。,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2)刺激刺激 c c 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第四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第四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 1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 1)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左右交叉、前后倒置)。)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左右交叉、前后倒置)。(2 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精细正比)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精细正比)躯

27、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脊髓、脑干等的共同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脊髓、脑干等的共同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图所示)。中枢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图所示)。2 2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1 1)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

28、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2 2)大脑皮层通过脊髓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从而控制排尿。交感神经兴奋,)大脑皮层通过脊髓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从而控制排尿。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第五节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1 1 语言功能语言功能2 2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概念: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概念: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

29、经验的过程。实质:动物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实质:动物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1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2 2)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 3)要想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

30、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要想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3 3 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教材拓展教材拓展5-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是脑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抑郁症患者上述神经递质分泌量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是脑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抑郁症患者上述神经递质分泌量减少。抗抑郁症药物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回收阻断剂,即阻断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以增加减少。抗抑郁症药物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回收阻断剂,即阻断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以增加其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其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有利于神经

31、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第三章第三章 第一节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激素和内分泌系统1 1 激素的发现激素的发现(1 1)沃泰默的观点)沃泰默的观点: :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2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结论结论: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一种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2 2 内分泌系统的组

32、成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1 1)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无导管,其分泌物(统称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循环运无导管,其分泌物(统称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2 2)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消化道、体外)。常见的有各种消化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消化道、体外)。常见的有各种消化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激素的种类激素的种类(1 1)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2 2)氨基酸衍生物

33、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激素调节的过程1 1 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平衡血糖的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名师指导名师指导(1 1)血糖平衡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但激素调节起主导作用。()血糖平衡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但激素调节起主导作用。(2 2)胰岛素是目前所)胰岛素是目前所知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

34、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知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糖尿病糖尿病(1)(1)症状症状:“:“三多一少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2)(2)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1 1 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 2 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异常,胰岛素并不缺乏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异常,胰岛素并不缺乏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出现

35、出现“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的机理症状的机理 2 2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1.分级调节过程分级调节过程(1)(1)三级腺体:三级腺体:a.a.下丘脑下丘脑、b.b.垂体垂体、c.c.甲状腺甲状腺。(2)(2)三种激素:甲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乙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3)(3)两种效果:两种效果:“” “”分别表示分别表示促进促进、抑制抑制。2.2.调节机制调节机制(1 1)分级调节)分级调节: :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应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分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应腺体

36、,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体轴,靶腺体还有肾上腺皮质、性腺。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体轴,靶腺体还有肾上腺皮质、性腺。(2 2)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 (3 3)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3 3 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调节的特点(1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 (2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3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 (4 4)微量和高效)微量和高效: : 名师指导名师指导(1 1)激素并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起催

37、化作用,更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激素并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起催化作用,更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只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只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2 2)激素发挥作用后,迅速转移或被酶灭活。)激素发挥作用后,迅速转移或被酶灭活。项目项目激素激素酶酶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化学化学本质本质蛋白质、多肽、固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醇、氨基酸衍生物等等绝大多数是蛋白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质,少数是 RNARNA乙酰胆碱、多巴胺、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氨基酸、NONO 等等产生产生内分泌腺细胞或下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丘脑细胞活细胞活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作用

38、部位作用部位靶细胞或靶器官靶细胞或靶器官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作用后作用后被灭活被灭活不发生改变不发生改变被降解或移走被降解或移走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 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比较项目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作用途径反射弧反射弧体液运输体液运输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迅速迅速较缓慢较缓慢作用范围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较广泛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暂短暂比较长比较长联系:(联系:(1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二者联系系统的调节;()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二者联系系

39、统的调节;(2 2)内分泌腺所分泌)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示: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但体液调节不等于激素调节。提示: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但体液调节不等于激素调节。2 2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原理原理: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调节的模型体温调节的模型(1 1)调节方式)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 2)相关中枢)相关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40、;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 3)有关激素)有关激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4 4)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脑,运动时产热器官主要是)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脑,运动时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骨骼肌。(5 5)皮肤散热(辐射、传导及蒸发)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方式。)皮肤散热(辐射、传导及蒸发)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方式。3 3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 1)调节方式)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 2)相关中枢)相关中枢: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

41、枢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3 3)有关激素)有关激素: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另外,当大量丢失水分使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部位是垂体后叶)。另外,当大量丢失水分使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第四章第四章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

42、疫系统的组成(1 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骨髓骨髓: :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胸腺胸腺: :是是 T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扁桃体、淋巴结、脾扁桃体、淋巴结、脾: :内含多种免疫细胞内含多种免疫细胞(2 2)免疫细胞:各种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各种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3 3)免疫活性物质: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免疫活性物质: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

43、溶菌酶、细胞因子。酶、细胞因子。教材拓展教材拓展(1 1)抗原)抗原: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特定的免疫反应,这类物质称为抗原。结合,引发特定的免疫反应,这类物质称为抗原。抗原是进入生物体的大分子异物,多数是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对应一种抗原。抗原是进入生物体的大分子异物,多数是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对应一种抗原。(2 2)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B:B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

44、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APC)。)。(3 3)抗体)抗体: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能随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能随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4 4)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主要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主要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2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1 1)免疫防御)免疫防御: :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

45、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2 2)免疫自稳)免疫自稳: :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 3)免疫监视)免疫监视: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 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 ,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病原体

46、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免疫系统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签,免疫系统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2 2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项目项目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形成生来就有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窄窄包括包括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组成第二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47、联系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二二者共同承担机体的防御功能者共同承担机体的防御功能(1 1)B B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 B B 细胞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的分裂、分化过程。(2 2)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

48、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将它们消灭. . 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 B B 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 B B 细胞的分化之外,细胞的分化之外,记忆细胞也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记忆细胞也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结果结果: :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要点要点 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

49、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如图所示。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如图所示。名师指导名师指导(1 1)通常一个)通常一个 B B 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2 2)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性。(3 3)再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再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化,分化后快速产生

50、大量抗体。(4)(4)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3 3 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病毒、胞内寄生菌等)进入细胞内部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病毒、胞内寄生菌等)进入细胞内部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作用。结果结果: :活化后的细胞毒性活化后的细胞毒性 T T 细胞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出病原体,继而被细胞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出病原体,继而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4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