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4 分)一、看拼音,写词语。(7 分)吃完 l b zhu(),人们还来不及回味,新年就来临了。 吃 jio zi(), rn fng()鞭炮, 守岁的人们 tng xio()不睡觉, 不 zh yn()地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 b c()在 zh h()着新春的快乐。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14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蜜饯(jin)掺和(cn)正月(zhng)骡马(lu)B. 焖面(mn)搁置(g)擢升(chu)机杼(zh)C. 琼结(qing)彻底(ch)王妃(fi)獠牙(lio)D.
2、 道观(gun)嘟囔(nng)栖息(q)脱缰(jing)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B.C.D.3.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搅和”的解释,给句中加点的“搅和”选择正确的解释。【搅和】jio huo口动混合;掺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在一起。扰乱:事情让他糟了。(1)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2)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们又怎么会在外面风餐露宿呢?B. 张勇不但聪明, 而且有着两面三刀的性格, 遇事能灵活变通,同学们都很佩服他。C. 春天来了,祖国大地万象更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D. 在知识的海洋中
3、,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5.下面这些习俗和寓意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A. 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B. 建筑物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C. 中秋节吃月饼年年有余D. 过年时吃苹果平平安安6.下列诗词句按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A. B. C. D. 7.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民俗_,_。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_,便有了_。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社会历史的不断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_是一个问题,_更是一个问题。是地域文化的沉积探讨
4、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A. B. C. D.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 分)1.北京的春节,不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改为反问句)(2 分)_2.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孩子们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2 分)_3.体会例句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再按要求完成练习。(3 分)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和“万众一心”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
5、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医护人员_,无私奉献;部队官兵_,勇挑重担;社区居民_,顾全大局四、日积月累。(6 分)1.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我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 _, _。2.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用长歌行 中的两句诗劝他: _, _!3.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 _, _。五、填空。(10 分)本单元,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我们跟随老舍的脚步来到了老北京, 这里的春节真是热闹, _、_、_、_、_这几天中的民俗活动,给人的印象颇深。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_,_。我们跟随沈从文
6、来到了八儿家,通过八儿_粥、_粥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藏戏更具特色,它的开山鼻祖是_。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26 分)六、课内阅读。(13 分)【文段一】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节选自 北京的春节 )【文段二】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
7、、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 大碗大碗地装着, 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节选自 腊八粥 )1.文段二中,作者提到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对此,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这三个词语都在写孩子,所以语义稍显重复,如果进行删减表达效果会更佳。B. 这三个词语替代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腊八粥老少咸宜的特点。C. 这三个词语用得既风趣俏皮,又亲切可爱,表现出老老少少对腊八粥的喜爱,使读者倍感生活的温馨。2.比较阅读两个文段,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8、. 两个文段都在写腊八粥。文段一是从食材这个角度进行介绍的;文段二则从食材、香味、口感等方面进行描写。B. 两个文段都表达出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文段一融喜爱于平和之中;文段二则加入了饱满的感情,将喜爱之情表露无遗。C. 两个文段的语言特色都比较鲜明。 文段一中, 老舍先生的语言是感情充沛的;文段二中,沈从文先生的语言是平实自然的。3.下面的两个句子中都融入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谈谈理由。(3 分)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
9、唾沫了。我更喜欢_句,因为_4.仿照文段二,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结合食物的外观、材料、做法等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4 分)_七、课外阅读。(13 分)童年的春节(节选)童年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在我的童年生活中, 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 那便是“春节”。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都请母亲替我收起来。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
10、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簇拥着许多小孩子。他们边走边唱,有乐器伴奏,歌曲大多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真是热闹极了。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从腊月二十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忙着写春联,贴在大门或旁门上。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 一只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 另一只
11、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 放在一起烧了之后, 说: “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 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 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有改动)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本文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烟台和福州过年的景象。B. 短文开头写在烟台时
12、住得很偏僻, 是为了和下文过春节的景象形成对比,突出春节的热闹。C. 从第自然段作者介绍在福州过年时说“又热闹多了”, 可以看出作者更喜欢在福州过年。2.体会文章的写法,完成练习。(4 分)(1)短文描写过年的习俗时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请把下面表格所缺的内容补充完整。(2 分)地点详写略写烟台耍“花会”。福州扫房、 准备食物、 写春联、贴春联、赏灯。(2)本文的内容有详有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 (2 分)3.作者在第自然段写元宵之夜赏灯时,引用了“花市灯如昼”这句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_4.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3 分)_第三部分 表达与
13、交流(30 分)八、习作展示。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在你的印象中,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深入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450 字左右。10 / 11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腊八粥饺子燃放通宵眨眼彼此祝贺二、1. C2. C3. (1)(2)4. B5. C6. D7. C三、1. 北京的春节,怎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呢?2. 孩子们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3. 示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四、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五、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14、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吃唐东杰布六、1. A2. C3. 示例一: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丰富的特点。示例二:第句不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而且语言风趣俏皮,感情充沛。4. 示例:无论是喜爱甜食的孩子,还是适合吃软糯食品的老人,只要提到汤圆,无不喜爱。将糯米粉加水揉匀后,再分成大11 / 11小相同的小面团,将小面团压平,然后包上由黑芝麻、白糖等调成的馅料,搓成一个个圆圆的小球,放在锅里煮。这些小球在水中上下翻滚,不一会儿就变得光滑细腻,晶莹圆润。单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何况是轻轻咬上一口呢?七、1. C2. (1)穿新衣服新鞋、拜祖宗、拜年、领压岁钱。送灯。(2)主次分明,通过详细描写作者印象深刻的春节活动,突出春节的热闹气氛和作者欢乐的心情3. 这样写既形象地写出了灯市上的灯多且亮的特点,又增添了文章的文采。4. 因为孩子们对过年时热闹、欢乐的气氛恋恋不舍,为光彩辉煌日子的完结感到惆怅寂寞,所以觉得“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八、思路点拨:选取家乡最具特色的一个风俗来写。结合这一风俗的主要特点来进行介绍,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重点介绍清楚一两个特点即可。可引用与这一风俗相关的传说、故事或文史资料来进行介绍,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例文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