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2017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资料1青岛版(青岛版(2017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一一、雨的形成模拟实验、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探究雨的形成原因。实验器材: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2.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均匀受冷,使底部温度降低。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
2、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二二、地球模型的制作、地球模型的制作制作目的:制作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制作材料:制作材料: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过程:制作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包在黄色球形的外面,代表地慢。3.用棕色的橡皮泥包裹住橘红色的橡皮泥,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完成了。三三、地震模拟实验、地震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
3、垒成楼房。3.在纸箱底部敲击形成“地震”,使楼房倒塌。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此模拟实验可至少进行两次,其中一次为低震级的震动,另一次为高震级的震动,找震中。(2)选择易倒、较轻的小物品垒成楼房。四、四、水流水流改变地表形态改变地表形态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水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托盘、沙子、碎石、草皮(可以用草绳碎屑和泥沙代替)、水、喷壶。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平原、峡谷、草地等地表模型,便于展开模拟。2.用喷壶洒水,观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变化。实验结实验结果果:
4、水流可以产生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改变地表形态。【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实验用的沙子要提前用水浸润潮湿,一方面便于做成不同模型,另一方面防止喷洒的水会被沙子完全吸收,影响实验效果。2.用喷壶给不同模型洒水时应注意洒水的高度、水流的大小须保持一致。3.提示学生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保持实验场景的卫生。五五、改变漂浮物体形状的实验、改变漂浮物体形状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认识什么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青岛版(2017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资料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 泡沫板、木条、橡皮泥小船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把泡沫板、木条、橡皮泥小船放入水中,观家现象。2.把泡沫板、木条掰成小
5、块并把橡皮泥小船团成球后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是否还能漂浮。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把泡沫板、木条掰成小块后放入水中,小块存在水中;把橡皮泥小船团成球后放人水中,橡皮泥球沉入水中。实验结论:实验结论: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属于漂浮材料。六六、研究陶瓷材料的特性、研究陶瓷材料的特性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研究陶瓷材料的特性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陶瓷片、陶瓷勺、铁钉、铁勺、小锤、镊子、烧杯、酒精灯、火柴、导线、小灯泡、电池、灯座、闸刀开关、醋等。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将陶瓷勺和金属勺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稍等片刻后用手去触摸未浸入水中的部分,通
6、过感受两者温度判断金属勺和陶瓷勺哪个不易导热。2.将陶瓷片放在胶皮垫或者木板上后,用锤子砸,观察现象。3.将陶瓷片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灼烧后,观察陶瓷片会不会燃烧。4.将陶瓷勺和铁勺同时放入醋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者与醋液接触的部分是否有腐蚀的痕迹。5.将陶瓷片连接在电路中,观察小灯泡会不会亮。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的陶瓷勺不太热;陶瓷片容易被锤子砸碎;用酒精灯灼烧的陶瓷只是变热了,没有其他变化;陶瓷勺放人醋中不被腐蚀;陶瓷片连入电路,小灯泡不亮。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常见陶瓷材料具有不易导电、不易导热、耐高温、易碎、耐腐蚀的特性。七七、探究毛皮、毛巾、海绵、棉花是否会生热
7、、探究毛皮、毛巾、海绵、棉花是否会生热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毛皮、毛巾、海绵、棉花不会生热。实验器材实验器材: : 温度计、毛皮、毛巾、海棉、棉线、棉花、皮筋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在 4 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录下初始读数。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 4 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玻璃泡),并用皮筋捆好。3.把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便于读数)。4.分别在 3 分钟、6 分钟时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毛皮、毛巾、海绵、棉花不会生热。青岛版(2017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资
8、料3青岛版(青岛版(2017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一、模拟雾的形成实验一、模拟雾的形成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烧杯、温水、冰块、镊子。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2.用镊子夹取一块冰块接近烧杯口,观察现象。3.把冰块移开,观察现象。4.反复几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把冰块接近烧杯口,烧杯口有“白气”出现;把冰块移开,则“白气”逐渐消失。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结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飘浮在低空形成了雾,飘浮在高空形成了云。二、
9、制造二、制造“露露”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探究“露”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小桶、冰块。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取出小桶,将小桶外壁擦干净。2.将冰块放在小桶中,确保桶外壁没有小水滴。3.观察桶外壁。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小桶外壁出现小水珠,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水珠越来越多。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在温度逐渐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三、制造三、制造“霜霜”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探究“霜”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小桶、冰块、食盐。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取出小桶,并将小桶的外壁擦干净,不能留有小水珠。2.在小桶中放入大约三分之二容量的冰块。
10、3.用药匙慢慢地向冰块上撤盐,观察小桶的外壁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小桶外壁会出现小冰晶。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在温度逐渐降低到 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四、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热在固体中的传递1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不锈钢杯子、温水。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往不锈钢杯子中倒人入温水,用手摸一摸水杯的外壁,感受温度是否变化。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将温水倒人不锈钢杯子中,水的热量传给了杯子。因此,当我们用手摸不锈钢杯子外壁时会感到热。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这
11、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2 2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1.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3 3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器材实验器材: :蜡烛、杯子、试管夹、铝片。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给铝片均匀地涂上蜡油,铝片的一
12、端用试管夹夹住,另一端用酒精灯加热。1 分钟后,观察铝片上蜡油产生的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铝片上加热部位的蜡油先熔化,然后逐渐向外扩散。青岛版(2017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资料4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五、五、热对流实验热对流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木屑、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冷水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将酒精灯置于三脚架下,三脚架上铺石棉网,将烧杯加入适量的水,水中放入木屑。此时摸一下烧杯,感觉水的温度。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烧杯
13、。过一会轻触烧杯感觉水温变化。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底部的木屑向上浮,到上部后四散下降,流到底部;接着又上浮,再下降,循环流动。这个过程中水逐渐被加热。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六、六、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毛巾、树枝。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用两手按住毛中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取一根树枝,慢慢地用力弯曲,体会手上
14、有什么感觉,逐渐用力,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形成了褶皱;当将树枝弯曲一定程度时会折断,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实验中,毛巾和树枝相当于地壳的岩层。毛巾向中间挤压产生褶皱相当于岩层发生变形;当树枝承受不了所受的力时就会快速地、突然地断裂,相当于地震。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实验中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把树枝全部清理到托盘里。七七、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 三脚架、铁盘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在铁盘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坑
15、。2.往坑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坑口,倒放在铁盘子里。3.把铁盘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从土豆泥堆成的“山头”外溢的现象。4.思考: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土豆泥相当于火山的哪个部分?番茄酱相当于火山的哪个部分?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用洒精灯加热相当于地壳内部的温度升高、压力变大的现象。番茄酱受热后往外溢出,实际上是在模拟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八、八、比较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实验器材:实验器材:酒精灯,粗细及长短相同的铜棒、铁棒、铝棒,火柴,凡士
16、林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在同样粗细长短的铜棒、铁棒、铝棒的同一长度处,用凡士林将火柴棒粘好。2.将装置平放在架子上加热。观察金属棒上的火柴棒掉下来的顺序。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铜棒上的火柴棒先掉下来,然后铝棒上的火柴棒掉下来,最后铁棒上的火柴棒掉下来。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容易导热的常见金属材料按导热性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铜、铝、铁等。非金属的材料中除钻石、石墨外,一般不易导热。九、九、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实验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研究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是否一样。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和木板、水槽、天平、砝码、药匙、塑料盒、细沙。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量好两份同样质量的沙子。2.向木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和木板放入水中。3.分别用药匙向两块板上添加沙子,观察哪块板先沉入水中。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木板先沉入水中。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比木板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