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2022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合体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合体 1010 月联合调研月联合调研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说明:说明: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法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撰的,开中华法系之先河,但由于法典的 制定还处于中华法系的启蒙时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人类早期法律文化的共同特点。 根据现有文献,最早提到法经的史料是由晋书刑法志记录下来的三国
2、时期陈群、刘劭等人撰写的魏律序,其中有“旧律因秦法经”这样的话。 晋书刑法志对法经有更加确切的说明:“是时(指魏明帝制定魏新律之前) 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随后唐律 疏议唐六典注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至明末,董说在其编著的七国考的魏 刑法一篇中,引用了东汉桓谭新论中关于法经的一段论述,对法经作 了更加详细的阐述。自此之后,战国时代李悝著法经,便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李悝师从子夏。子夏作为孔子的弟子,其思想核心主要是“重礼”和“博学”。 李悝虽然跳出了子夏的儒家门墙,但还是继承了其师的“重礼”思想。如法经在 废除世卿世禄的同时, 却又正式确认了与封建等级相适应的权
3、利和义务关系, 宣布 “大 夫之家有侯物”,是“逾制”,“自一以上者诛”,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此 外,“丞相受金左右伏诛”,也是保护特权者的一项具体规定。按董说注云:“刑不 上大夫,故诛左右。”以上种种无不反映了李悝在立法时思想深处受到的儒学羁绊。 法经是身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改革的措施之一,其目的是 为了“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法经的内容有六篇,即盗法贼法 网(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的指导思想就是“王者之政, 莫急于盗贼”。再结合法经在杂律中对于“逾制”等罪名的规定,可以看出 法经反映了当时的贵族及新兴的封建士大夫加强、维护其地位的意志。 古代法律规范体系并无科学
4、的分类,体现在法典的体例上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 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从现存有关法经的史料来看,法经的主要内容是以 罪名为基础的刑法条文,但是也并不完全只是刑法,唐律疏议中说:“囚法 今断狱律是也,捕法今捕亡律也。”可见法经中也有相当于刑事诉 讼法的内容。而且法经把维护私有财产权的盗法立为首篇,其中就不可能不 涉及到对某些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只不过一如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以刑事手段 来调整而已。 法经继承了周礼及尚书吕刑中的各种肉刑,如笞、诛、膑、刖、 宫等,还规定了大量的连坐刑,如夷族、夷乡等。另外,法经“重刑而轻罪”, 2 规定“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
5、”“群相居 一日以上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以上表现,无疑使法经抹上了浓厚的暴力 杀戮的色彩,散发出原始氏族征战与统治的血腥气息。 虽然李悝在变法中提出了“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 当”的方针,并且在法经中演变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 原则,并为后来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人物奉为信条。但是这些“法治”措施击溃了 奴隶制等级秩序, 却又带来封建等级秩序, 而封建社会仍是等级特权社会。 法家的 “法 治”观最终仍是为“人治”服务,毫无民主性、平等性可言。 (摘编自“百度百科法经”) 材料二:材料二: 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2020 年 5 月 28 日
6、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 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 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 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进 一步健全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有 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
7、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强个人 信息保护、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 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 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 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 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
8、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为契机,全面推 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新华社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写在民法典通过之际) 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编撰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既体现 了法家重刑
9、的思想,也继承了儒家重礼的思想。 B.根据现有文献记载,特别是明末董说在七国考中对法经进行了详细的 阐述后,“李悝著法经”便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C.法经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但从“丞 相受金左右伏诛”的规定看,它最终仍是为“人治”服务的。 D.李悝变法改革的目的是“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主张“王者之政,莫 急于盗贼”,盗法排在法经之首即是印证。 2下列对民法典编纂必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民法典的编纂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性事件,象征着我国走 向繁荣昌盛,文明进步。 B.民法典的编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完善了社会主义
10、基本经济制度,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C.民法典的编纂全面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愿, 使公民权力保护机制更加规范有效。 D.民法典的编纂融合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 “法” “德” 相融,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法经 “重刑而轻罪”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窥宫者膑,拾遗者刖。 B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 C上以无法使,下以无度行故百事废,财物浊,而祸乱起。 D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罪卑一减;年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
11、 分) 5与法经相比,民法典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 孟嵋坐在教室里,准备上课。这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这些日子因抗日战 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但教室里还是坐满了人。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读完 4 全诗,默然片刻,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 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他起身 到黑板前写
12、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 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 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孟嵋早从老校工处 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江昉看看 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 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 江昉走后,嵋也离开教室,恰遇庄无因来找她。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 的雪。两人转过几间教室,走进图书馆。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
13、因取 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 “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 样。”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 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 无因看了不语。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
14、,好结 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继续低头看那张粗纸: “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他们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 缓缓飘落。 嵋去上解析几何,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我正 要去找你,”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 “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两人对望,都笑了。 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母亲吕碧初也走 过来,坐在对面椅上。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
15、身旁。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 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 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碧 5 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 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
16、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 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 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 惊异。他们能给嵋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 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嵋说,“很顺利。”“我这里 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 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 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若是说不通, 就只管去好了。” 又一天,之薇特地到
17、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回头见母亲面容 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 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 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母女 依偎着,许久没有话。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 练班报到去了。 (节选自宗璞西征记)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 羁的性格,而孟嵋为先生缝补则是学子敬爱师长的真
18、情流露。 B.“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孟嵋对父母说的话庄重而果断,可见从 军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表明她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C.孟嵋的父母深明大义,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毫不犹豫表示支持;合子也希望 报名从军,更反映了广大学子投身报国的愿望。 D.本文以战争为背景,塑造了意气风发的青春学子群像,可谓一部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的精神史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 一方面以气候现象点明时令特征, 另一方面也暗示 人物所面临的现实的残酷性,为人物出征渲染气氛。 B.文章记叙庄无因与孟嵋图书馆对话这一情
19、节, 意在通过庄无因的自私自利、 只为自己 6 前途着想来反衬孟嵋的爱国形象。 C.文中“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通过细 节描写,刻画出一个父亲虽支持女儿从军但又难免不舍的复杂情绪。 D.孟嵋说“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既是对上文父亲所说的“我难过的是,自 己不能去”呼应,也映射出老一辈的赤子情怀。 8. 在之薇参军这件事上,她的母亲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4 分) 9. 有评论家说,西征记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请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 35 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20、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 曲直,交指为朋党 。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 治,中外想望其功业。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 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 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会边陲有警, 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 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
21、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 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 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 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 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 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 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
22、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 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 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论 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 初在制中 ,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 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 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俸者不便于 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B.及按察
23、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俸者不便于 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俸者不便于 7 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悻者不便于 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 的利益集团。 B.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 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C.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
24、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 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D.制中,既可以指“恪守中正之道”,也可以指“居丧期间”,本文中应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 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 B.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 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 C.范仲淹以前家境贫困,后来虽然显贵,生活也十分节俭,不是宾客到来决不吃肉,妻 儿的衣食仅能自给。 D.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
25、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 的志向和抱负可与古人媲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4 分) (2)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4 分) 14范仲淹去世,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请根据第二段概括范仲淹“贤”的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1516 题。 野老野老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注?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26、 注琴台,台名,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之所。 8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草堂之景,充满了村野之趣。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 边漫步观赏,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地正好迎着大江。 B.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 渔民们正欢快地下网捕鱼, 连那一艘艘商船 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笔触悠闲疏淡。 C.尾联诗人听到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 十分凄切悲凉。 全诗以此作结, 余味无穷。 D.诗的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 作者看似平静心中却充满了无奈, 是一种更为深沉的 哀痛,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
27、风格。 16. 诗中的“野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中,“,”两句从侧面表 现了箫声的凄凉悲切。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挥别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与 其相似句子是:“,”。 (3)“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成为古人寄托情感的最佳载体。而白居易尤好写月, 他或以月烘托气氛, 或借月思乡怀人, 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8、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纯文学, 这项为了诞生高品位艺术为目的的精神产业, 随时都面临商业环境这个大老板 “炒鱿鱼”的可能。站在马路上已很难再见到昔日文学的倩影,从杂志社、编辑部到书店书 亭书摊都已不再, 人们开始把大量闲散的资金和精力集中起来泡进歌舞厅、 咖啡座、 酒吧间过去那些热心于文学的读者现在正忠实地坐在了各式各样的观众席上。这是个 享乐和高消费的年代。 诗歌,这个从来不谈钱的美学课题平生第一次把钱当成了贴身的难题。诗集的出版、刊 物的印刷、 微薄的稿酬, 还有大量难以发表的作品铸成了令诗人头痛的“紧箍咒”连著 名的山水诗人也对那些“声甲天下”的山
29、色湖光望而却步。 没有银两铺路, 谁肯让你白白去 游山玩水呢? 诗坛,驻足这人世间最高的意境,放眼下去竟是悬崖倘若再继续煽动灵魂的翅膀 ,只能越来越超离故土的炊烟和体温,远离世俗地面上父母、妻小、朋友、恋人 眼巴巴的张望和期冀 文学,曾激唤起多少青年的七彩梦想,时下却成了人们怜悯、嘲弄或报以天真的对象。 “保护诗人”的焦虑一次次呼之欲出却缄默不语。 诗人, 这神圣桂枝的花冠只能在为数寥落 的现有作者中间相互传递和照耀了。 9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门庭若市崇尚扶摇直上 B门可罗雀推崇青云直上 C门庭若市推崇青云直上 D门可罗雀崇尚扶摇直上 19下列各
30、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 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 革命者的生命,却比神具有更坚
31、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 战争是炉火,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这样的战士,为了拯救劳苦的同胞,为了迎接 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面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 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 是最高的峰;,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 志向宏远。,飞扬着红色的战旗。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
32、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大热,影片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许多观众观影时, 流下泪水。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 知敬重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也有人曾说:“为众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可时下总有不和谐的声音,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侮辱、诋毁英雄先烈的事件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 800 字。 10 2021-2022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合体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合体 1010 月联合调研月联合调研 高三语文答案高三
33、语文答案 1 D(“变法改革”扩大范围;“盗法排在法经之首即是印证”有误,印证的对 象错。) 2 A这是编纂法典的意义,并非必要性。B 是经济发展的需求。C 是人民生活发展的需 求。D 是法德相融的需求。 3AA 体现了法的暴力杀戮;B 体现太子犯法与民一视同仁;C 强调法的重要性;D 为 减刑。 4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指出民法典的里程碑意义,接着从经济建设、民生 福祉、社会风尚等不同角度阐述,最后照应开篇强化意义。(1 点 1 分,共 4 分) 5 从立法目的来看: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维护的是人民的权益;法 经是维护特权阶层利益的。 从法典本身来看:民法典是体例科学、
34、结构严谨、规范合 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法经体例上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实体法程序法 不分。 从立法思想来看:民法典是为了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法经则 是法家重刑主义的思想,重刑而轻罪,有浓厚的暴力杀戮的色彩。(建议每条 2 分,共 6 分,每条中民法典“进步性”1 分,与法经比较 1 分,概括“方面”不作要求。) 6.C7.B 8.气愤不满;纠结伤心;理解支持;心疼不舍。(每点 1 分) 9.小说全方位展现了这一代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追求知识,勤于学问;敬爱师长,对朋 友坦诚相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受传统文化熏陶,继承父辈的志向。 小说通过塑造青春学子的
35、群像, 为他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激励一代又一代青春 学子勇担使命,奋然前行。(第一点 4 分,每个特点各 1 分,第二点 2 分,共 6 分。) 10.D11.C12.C 13.(1)范仲淹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裁减因宠幸而上位的多余官员,考核审查官吏, 日夜谋划思考实现天下太平。(1 句 1 分,“幸滥”译为“冗官”也可) 11 (2)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范仲淹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 悼很长时间。(1 句 1 分,“存问”须译准) 14.(1)性至孝(2)尚节俭(3)乐善好施(4)为政忠厚,所至有恩 (写出 3 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
36、唐朝宰相履冰的后人。当初,范仲淹因为触犯了吕夷简,被放逐在外 多年,士大夫们各自坚持他们二人的是非曲直,互相指责对方是朋党。等陕西一带发生了军 情,仁宗皇帝因为范仲淹众望所归,便开始提拔重用他。等到吕夷简罢官免职,朝廷召回范 仲淹, 依靠他来治理朝政, 朝廷内外都希望他能建功立业。 范仲淹自己也以治理天下为己任, 裁抑侥幸,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断虑实现天下太平。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 能够逐渐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到按察使出巡时,许多问题被检 举出来,引起人心不悦。自从施任子嗣恩荫的减少,考绩升迁制度的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 感不便。这样,诽谤范仲淹的言论就逐渐多
37、起来,而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也传到了仁 宗皇帝的耳里。刚好遇到边境有军情,范仲淹就和枢察副使富弼巡视边防。这样,范仲淹被 任命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给黄金百两,但范仲淹全部分赠给守边的将领。麟州新近遭到 了敌寇的大肆侵扰,进言的人多数主张放弃麟州,范仲淹却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三千 多户,免除他们的赋税,废除当地官府对酒类的专控权,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 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下来。范仲淹离开朝廷后,反对他的人更加激烈地 攻击他,范仲淹自己也请求免除参知政事之职,于是朝廷任命他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 抚使、邠州知州。他任中书时所推行的政策,也就逐渐被废止了。范仲淹
38、因患病请求担任邓 州知州,被升为给事中。当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本人也 愿意留在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不久调往杭州,又一次升为户部侍郎,调往青州。这 时恰巧范仲淹病情更加严重,他请求调任颍州,还没有到任就死在路上,终年六十四岁。朝 廷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 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 碑,叫“褒贤之碑”。 范仲淹性情刚烈, 但外表温和, 本性十分孝敬, 因为他母亲在时, 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 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也决不大吃大喝。妻儿的
39、衣服和饭食,仅仅只 能自己充饥、御寒。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 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 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所至之处都恩爱百姓,邠州、庆州的 老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其生前就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羌部族的首领数 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评论说:自古有作为的明君,一定会有贤明的大臣辅佐他。宋朝有范仲淹这样的大臣, 也是如此。范仲淹当初在家守孝期间,给宰相写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 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三国时,诸葛亮在草庐和
40、刘备说了三分天下的谋略,后来用一生去实 现当初的承诺。英雄豪杰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就是如此啊。范仲淹在朝堂执政,虽然时 间不长,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天下人都知道,也相信他的坚毅品德 和远大志向。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可以探究他想知道的,哪里比不上古人呢? 15.D(D.“脱离写景”错,末句“城阙秋生画角哀”也是写景,以景结情。) 16.“野老”是闲适之人,诗前两联以江村美景来衬托;“野老”是漂泊之人,颈联以 12 “片云”自喻, 写其因战乱阻隔,无奈滞留蜀中;“野老”是忧国之人,尾联写东郡未 收,画角哀鸣,表现“野老”关心战事,心忧国家。(每点 2 分) 17.(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 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 琵琶行 ) 示例二: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 江吟) 18A19C 20(1)将“为了”改为“以”或删掉“为目的”; (2) “面临”后加“被”。 21他们不是神和大江流在一处天空和大地之间 22“同胞”“明天”“世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意义递进,强调战士驱散黑暗 的使命感。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兼有反复,朗朗上口,富有气势。(每点 2 分) 23.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