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下图是我国某地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农事安排示意图。 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须尽可能抓紧完成,俗称“双抢”,该地“双抢”期间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读图回答 1、2 题。1.该地区可能是()A.河套平原 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江汉平原2.该地区人均耕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河湖众多B.丘陵广布C.人口密度大D.平原面积小【解析】1 选 D,2 选 C。第 1 题,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中显示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的“双抢”时间为 7 月份,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伏旱时期, 天气炎热干燥,因此该地区可能是江汉平原。 第 2 题,人均耕地不足可
2、能是耕地少或人口多,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人口稠密。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历经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 40 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 3、4题。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地区差异B.全球气候变化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人均耕地多【解析】3 选 A,4 选 D。第 3 题,最近的 40 年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不
3、断加快,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人均耕地不断减小,故由 “南粮北运” 转向 “北粮南运” 。 第 4 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面积之比)和人口生理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的数据。据此回答 5、6 题。国家甲乙丙丁人口算术密度/(人/km2)313129703人口生理密度/(人/km2)5599343 503355.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四个国家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排序正确的是()A.甲丙乙丁B.乙甲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6.根据表中材料分析,四个国家中粮食问题最突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
4、析】5 选 D,6 选 C。第 5 题,由题意可知,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人口算数密度/人口生理密度。通过计算可知,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小到大为丙、丁、乙、甲。第 6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地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最小,耕地不足,故粮食问题最为严重。读 “2014 年我国甲、 乙两省区部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比较表” ,完成 7、8 题。地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甲80.9 418.736.3乙334.769.97.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A.黑龙江、海南B.山东、广东C.安徽、宁夏D.福建、上海8.乙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B.光照强烈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
5、解析】 7 选 A,8 选 D。 第 7 题,甲省有甜菜种植,应位于北方地区,不可能是安徽、福建,乙省有甘蔗种植,应位于南方地区。甲省有水稻种植,最可能是黑龙江省,两省区分别是黑龙江、海南。第 8 题,结合上题,乙省区是海南省,位于热带,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地形以山地为主;降水多,光照较少;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土壤肥力较差。读我国某地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 9、10 题。9.图中显示,扩大耕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土地资源B.保护生态环境C.提高粮食总量D.提高粮食单产10.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扩大耕地面积的合理方式是()A.开垦草场B.毁林开荒C.陡坡开荒D.缓坡修梯
6、田【解析】9 选 C,10 选 D。第 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粮食不足才扩大耕地的,扩大耕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粮食总量;扩大耕地广种薄收,说明粮食单产不高。 第10 题,开垦草场不会扩大耕地;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会引起水土流失;因此较合理的方式是缓坡修梯田。11.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我国规划重点建设了七大农产品主产区。下图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_,其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_。(2)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农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3)在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不当的灌溉方式易产生_、
7、_问题,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是_。【解析】第(1)题,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总体上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气候。第(2)题,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农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强。 第(3)题,在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不当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等,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是改良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答案:(1)东部季风区(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气候(2)光照强(3)土壤盐渍化水资源浪费严重(
8、水资源利用率低)改良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2.材料一图甲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图乙为某年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材料二近年来受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以及粮食价格保持上涨势头等原因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将达到 5 亿吨左右,产量小幅上升。 下表为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项 目2020 年2030 年人口/亿人15.4716.00粮食消费量/亿千克6 8387 360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42460(1)图中 A、F 两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2)图中 E、F 两地农业生产潜力处在哪个范围内?但从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方面来看,_地更优,主要原因
9、有哪些?(3)图甲中 B、 C 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析材料二,说出我国今后粮食消费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5)我国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18 亿亩红线面临着挑战,为保证粮食安全,在此严峻形势下,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A 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因此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F 为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第(2)题,生产潜力范围读图可以得到;从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来看,两者都是平原,但是 E相对 F 来说,E 地水资源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多,而 F 地水资源缺乏、人均耕地面积少,故 E
10、地更优。 第(3)题,主要从 B、 C 两地地形和水热资源配置方面分析回答。第(4)题,根据材料得知,原因主要从人口数量增加、粮食需求的角度分析回答。第(5)题,从控制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产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水稻、小麦。(2)5001 500 千克/亩EE 地人均耕地占有量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多。(3)B 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 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 海拔较 C低,热量条件较好;B 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 C 多;B 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4)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
11、改善,人均消费量上升。(5)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培育优良品种;依靠科技,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目前,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供需矛盾。 从 2003年到 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 8 613 亿斤增加到 12 325 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 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而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 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 1315 题。13.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
12、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C.农业竞争力强D.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14.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 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稻谷、大豆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丰富的地区集中C.运输距离远D.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粮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15.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 80%,为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A.B. C. D.【解析】13 选 D,14 选 C,15 选 C。第 13 题,由材料可知
13、,国内市场上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而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没有面对市场,存在一定盲目性,也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竞争力不强。 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问题;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 第 14 题,我国粮食库存量大,生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还有大量粮食进口,都是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高;大豆产需缺口较大,库存量不会太大;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粮食安全问题对流通费用影响较小。 第 15 题,针对大豆产需缺口较大的问题,应增加大豆生产,尤其是提高大豆的商品率,因而应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同时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
14、豆收购保护价,可以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 1618题。16.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17.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18.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B. C. D.【解
15、析】16 选 C,17 选 B,18 选 C。第 16 题,传统的打坝淤地,既能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也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故 A、B、D 项是两者都具有的功能;而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 增加耕地,而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 项正确。 第 17 题,设问问的是 “生产条件” , 优化农业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都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A、C 可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而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 对。第 18 题,“治沟”治理的是沟谷。根据
16、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 5 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 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 19、20 题。19.当地“农地杨树化” 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
17、好C.劳动力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20.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解析】19 选 C,20 选 D。第 19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夫妇栽植杨树的目的是外出打工,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故当地“农地杨树化”的原因是劳动力投入少。 第 20 题,加大开荒力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诱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该地区种植杨树是想减少劳动力投入外出务工,并不是因为木材需求量大和粮食需求量大。鼓励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既能保障农作物种植面积,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21.习近平
18、总书记在有着“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建三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 “一碗米”,连着天下粮仓,关系粮食安全。(1)说明甲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该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2)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3)乙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最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什么。应如何避免这类问题。【解析】 第(1)题,甲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对粮食安全起的作用从全国粮食产量和平衡粮食供需方面回答。第(2)题,甲为三江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
19、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第(3)题,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其不合理的放牧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为避免出现土地荒漠化,应该降低草场载畜量,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控制人口数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等。答案:(1)甲地粮食总产量大,稳定全国粮食产量;通过“北粮南运” 调节全国粮食的供需平衡和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库,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 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甲地区是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单产高。(2)夏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3)土地荒漠化。降低草场载畜量,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控制人口数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