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个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自主预习: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1)概念:是地壳快速释放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2)震级与烈度地震的大小用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烈度。填一填C 为_、B 为_、BC 为_、AB 为_。D 为_:是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2.地震波分类特点传播速度传播介质震感纵波(P 波)、横波(S
2、波)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的传播速度。(一)地壳(A)1.范围:地面以下、a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地壳平均厚度为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海拔越低,地壳。(二)地幔(B)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 a 莫霍面与 b之间。2.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以上)是由组成的,合称岩石圈。(三)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b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C1 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或状态;C2 内核:一般认为呈。三、地球的
3、外部圈层三、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大气圈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2.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二)水圈1.组成:、固态水和气态水。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和。2.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分为和。(三)生物圈1.组成:分别渗透于圈的底部、圈的全部和圈的上部,厚度约 20 千米。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米到水面以下米的范围内,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2.意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练习: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2 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4、和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 2 900 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岩石圈是指A.的顶部B.的顶部C.和的顶部D.的外部判断正误;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答案;一、地震和地震波地震和地震波能量震级高震级烈度多个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分类特点传播速度传播介质震感纵波(P 波)快固体、液体、气体上下颠簸横波(S 波)慢固体左右震动二、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莫霍面1739-415-10越厚越薄古登堡岩浆软流层岩石古登堡液态熔融状态固态三、地球的外部圈层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减小液态水陆地水 地下水 生物水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岩石 100200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练习:1.C2.C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