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3.38MB ,
文档编号:2015757      下载积分: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01575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二册 选择性必修1、必修2和必修3 知识点总结(全册4份打包).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二册 选择性必修1、必修2和必修3 知识点总结(全册4份打包).zip

1、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2023 届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人口第 1 节 人口的分布【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本章要点】1.1. 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当今世界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早期的人口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但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造自然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

2、代,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更多的人口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地区集聚。.世界人口分布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主要规律不同角度不同角度主要分布特点主要分布特点从纬度看从纬度看近近 90%90%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从海陆位置看60%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00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地形看从地形看近近 80%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500 米以下的低平地区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从大洲看从大洲看亚非拉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亚非拉人口占世界

3、总人口的 85%85%从国家看从国家看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 1010 多个国家人口超过多个国家人口超过 1 1 亿亿2.2.一般而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地区,人口较为稠密。一般而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地区,人口较为稠密。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3.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存在显著差异。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

4、存在显著差异。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内容内容气候气候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形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热带雨林的平原地区因气候湿热,人口较少)(热带雨林的平原地区因气候湿热,人口较少)水源水源一般而言,沿河、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干早地区中的绿洲人口集中一般而言,沿河、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干早地区中的绿洲人口集中土壤土壤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矿产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

5、会吸引人口的不断集聚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吸引人口的不断集聚人文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因素影响影响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素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2第 2 节 人口的迁移【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

6、因素。3.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本章要点】1.人口迁移.相关概念人口迁移: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影响人口数量变化因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影响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

7、交流。 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2.2.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3.3.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气候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口向

8、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阳光地带(37N37N 以南以南)”)”迁移迁移土壤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水源水源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楼兰古城的消失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楼兰古城的消失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的迁移和流

9、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4.4.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经济发经济发展展是主要的、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是主要的、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如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如墨西

10、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交通通交通通信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3人口的迁移。人口的迁移。政治因素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政策政策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相当重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相当重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020 世纪世纪 80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

11、朝代更替引起的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战争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起人口迁移,如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起人口迁移,如“一战一战” 、 “二战二战” 、当代局部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5.补充: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和迁人地的影响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入地迁出地迁出地有利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12、,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不利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压力人才外流: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6.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时期特点特点流向流向原因原因1919 世纪世纪以前以前旧大陆旧大陆新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地区已开发地区未开发

13、地区未开发地区欧洲欧洲美洲美洲非洲非洲美洲美洲中、日、印度等国一东南亚、美中、日、印度等国一东南亚、美洲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扩张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世界大战后战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居移民( (减少)转向外籍减少)转向外籍工人(增多)工人(增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 (西亚)西亚)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异性2. 国内人口迁移时期时期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迁移

14、特点迁移特点流向流向古代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大批迁移向边疆,边疆向内地,向边疆,边疆向内地,北方向南方,向经济北方向南方,向经济中心等中心等文化教文化教育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以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如大量北京周边地区的人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以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如大量北京周边地区的人口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涌入北京口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涌入北京婚姻家婚姻家庭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

15、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如农村老年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如农村老年人口随子女迁移,与子女共同生活人口随子女迁移,与子女共同生活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4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共和国成立到改革立到改革开放前开放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区北地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以后山区迁往平原,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贫困区迁往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

16、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劳动力获得解放力获得解放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第 3 节 人口容量【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本章要点】1.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

17、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大。资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因素因素相关性相关性具体表现具体表现资源资源正相关正相关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

18、小,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地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地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承载力越大生活消费水平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

19、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2.2.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

20、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人口容量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含义含义考虑的基础考虑的基础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人口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人口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水平相适应意义意义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生存” ,是一个警戒值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体现了人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

21、意义层面上的意义大小关系大小关系某一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某一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共同点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异,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不同造成了人口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人口容量的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不同造成了人口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人口容量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的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巨大变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的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

22、的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6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 2 章 乡村和城镇第 1 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2.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本章要点】1 1、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周围。在村落内部,住宅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周围。在村落内部,住宅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主

23、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农业用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布2.2.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复杂,常形成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复杂,常形成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及功能区类型.城镇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镇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功能区功能区居住区居住区商业区商业区工业区工业区形态形态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

24、状分布呈点状或条状分布集聚成片集聚成片特征特征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经济活动最繁忙;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要交通干线分布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7判断三大功能区的方法3.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经济、政策、文化、环境、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随城镇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经济、政策、文化、

25、环境、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随城镇的发展而变化。发展而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城镇地租水平由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如下图所示:.土地付租能力图的判读技巧该土地付租能力图力求表达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影响的两个具体表现,即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由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功能区功能区地租水地租水平线平线付租能力

26、付租能力字母字母名称名称区位选择原因区位选择原因商业商业直线直线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最大,距离城镇中心递减率最大,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的远近对商业区的影响最大OAOA商业区商业区( (地租最高)地租最高)靠近城镇中心,可以接近靠近城镇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商业付最大的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租最高中高级居住区中高级居住区低级居住区低级居住区位置位置城市外缘,环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坡、文化区相联系联系内城、工业区附近,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低地、工业区相联系系市中心、交

27、通干线两侧、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街角路口市区外缘、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交通干线两侧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8住宅住宅直线直线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较小,距离城镇中心递减率较小,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对住宅区的影响较小的远近对住宅区的影响较小ABAB住宅区住宅区( (地租中等地租中等) )靠近城镇中心,既利于工靠近城镇中心,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工业直线直线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率最小,距离城镇中心递减率最小,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对工业区的影响最小的远近对工业区的影响最小BCB

28、C工业区工业区( (地租最低)地租最低)工业生产占地面积较大,工业生产占地面积较大,地租成本比较高,远离城地租成本比较高,远离城镇中心可降低成本镇中心可降低成本总之,该图判读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判断地租水平与城镇中心距离的关系。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趋势。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城镇发展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城镇发展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4.4.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具有改善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9、传承历史和文化等重要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具有改善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传承历史和文化等重要意义。意义。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5.5. 补充:理解工业区布局的三个原则补充:理解工业区布局的三个原则从环境综合效益角度考虑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大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农具制造厂等)可以和居

30、民点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用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从风向角度考虑图示图示布局原则布局原则当地有一个主导风向,应当地有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布局在下风向当地为季风区,应布局在当地为季风区,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区区最佳位置是布局在最小风最佳位置是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频的上风向从河流角度考虑: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如印刷厂、化肥厂、农药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9第二节 城镇化【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实

31、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3.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本章要点】1.1.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过程。.概念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内涵.标志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0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人口推拉力2.2.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城镇

32、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城镇化的意义:意义意义表现表现促进区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续的动力提高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对污染物进行集中

33、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增强区域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城乡居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趋同3.3.世界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世界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

34、水平低,但目前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目前发展速度快。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城镇化特点城镇化特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逆城镇化逆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郊区城镇化)发展中国家(郊区城镇化)起步起步早(英国最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早(英国最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二战之后)晚(二战之后)水平水平高(高(7070以上)以上)低(低(3030-70-70)目前发展特点目前发展特点( (速度)速度)城镇化速度慢,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城镇化速度慢,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城镇化速度快城镇化速度快原因原因人们对环

35、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1项目项目城镇化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再城镇化表现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农村地域城镇,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人口、产业由市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中心衰落,城镇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城镇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

36、往小城人口继续迁往小城镇和乡村,大城镇镇和乡村,大城镇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人口迁回市区成因成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地价上涨,交通拥挤拥挤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境优美开发城镇中心衰开发城镇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图

37、解图解联系联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世界城镇化的时间差异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24.4.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失业率高、贫困等问题,需要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失业率高、贫困等问题,需要在城镇化的过

38、程中解决。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对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

39、上升;出现贫民窟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 );内城经济衰退;内城经济衰退图解“城市病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023

40、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35.5.在在城市城市管理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领域应用领域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实时跟踪灾

41、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和模拟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和模拟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本章要点】1.1. 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各自特点,文化景观蕴含着地域文化。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各自特点,文化景观蕴含着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地域性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文化中“

42、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 “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进行合理规划,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件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

43、二)14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的理念更为鲜明)a 乡村景观的地域文化体现景观景观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举例举例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结构、耕作方式、农农业结构、耕作方式、农田景观、生产流程与场景田景观、生产流程与场景东北黑土地的商品粮基地、云南

44、哈尼族梯田、内蒙古草原东北黑土地的商品粮基地、云南哈尼族梯田、内蒙古草原牧业、新疆山地牧场等牧业、新疆山地牧场等乡村聚落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人口、聚落分布、房屋建筑与布局筑与布局东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东北黑土地的屯子、云南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北方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方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b 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地区地区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生产活动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东部农耕区东部农耕区人口众多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密度较大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现在出现了大量

45、企业化养殖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多西部牧区西部牧区人口分散人口分散密度很小密度很小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定居点逐渐增多居点逐渐增多c.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差异北方北方南方南方耕地耕地以旱地为主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以水田为主农作物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小麦、玉米、棉

46、花、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水稻、油菜、甘蔗等传统民居传统民居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寒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寒以砖瓦为原料,注意通风散热以砖瓦为原料,注意通风散热主食主食面食面食大米大米运动项目运动项目冬季溜冰冬季溜冰游泳游泳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5传统交通工具传统交通工具马车马车船船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a 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表现表现原因原因美美国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物高度由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物高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

47、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的现代文化特征欧欧洲洲城市中心有广场、教堂等著名历史建城市中心有广场、教堂等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外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历史建筑,人们不愿意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历史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历史建筑的风采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历史建筑的风采b 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影响表现表现原因原因中国中国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不发,忌直求曲,忌

48、宽求窄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西方缺少围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缺少围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朗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开放性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开放性c 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风格建筑风格的影响表现表现原因原因中国中国宫殿建筑的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宫殿建筑的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西方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西方国家城镇建筑教堂占优势地位西方国家城镇建筑教堂占优势地位2.2.地域文化影响聚落中

49、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建筑景观、建设规划等。地域文化影响聚落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建筑景观、建设规划等。补充:城镇协调布局及特色景观的保护.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镇合理布局的原则:a.大中小城市数量比例协调,规模有序分布;b.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以高级中心城市带动较低级城镇;c.促进周围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a.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b.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c.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2023 届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二)16d.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背景,创造了颇具特色又具有普

50、遍性的保护开发措施。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国际先例:1913 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历史古迹法。中国:出台了历史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 。地方法规:北京、上海、长沙、苏州等少数域市颁布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老建筑。 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 3 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 1 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补充补充: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的分类广义的农业:包含种植业、林业、牧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