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合格考全员做】1除下列哪项外,其余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A古生物学B比较解剖学C胚胎学D生态学2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A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的顺序出现B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C脊椎动物具有结构相似的器官D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3一只雌蛙能产卵 4 0005 000 个,卵受精后只有 5%10%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自然选择4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慢,分析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
2、争缓和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少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5日本有一种鹰仅存十几只,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于环境改变导致雌鹰产的卵壳薄而脆,孵化难以成功。解释这种现象可用()A定向选择B生存斗争C适者生存D遗传变异6下列哪项事实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A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的昆虫B人类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反而使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C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突然出现大量新物种的化石,而这些物种的形成大约只用了 200 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
3、施,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7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这是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D这是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8桉 601 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病毒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9枯叶蝶的翅膀颜色和形状极似枯叶,这种拟态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
4、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再变异的结果D人工选择后再变异的结果10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_作用。(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_。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_个体。(3)下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_(填“前”“中”或“后”)。【等级考选学做】11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
5、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12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3(不定项选择)1937 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6、。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14(不定项选择)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15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 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
7、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的个体。(2) 在 消 灭 害 虫 的 方 法 上 , 从 实 验 结 果 上 看 , 可 以 得 出 的 结 论 是_。(3)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_;_。(4)比较不同蝇的 DNA 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 单链及 DNA 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果让 c链和 b链分别与 a 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蝇的亲缘关系最
8、近的蝇是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方面)的证据。【素养达成练】16下列是 DDT(一种农药)对家蝇抗性(抗 DDT 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等量的多组,每组再分为等量的 A、B 两部分。用 DDT 处理每一组的 A 部分,而保留B 部分不接触 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表明抗性低,反之则表明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 B 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 DDT 处理其中 A 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 4%,再用 DDT 处理这一代的 B 组家蝇。(1)B 部分经 DDT 处理后存活率为_。(2)由实验可知,家
9、蝇抗性的产生是_的结果。(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 DDT 的关系是_。(4)DDT 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5)简述 B 部分经 DDT 处理后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181解析:古生物学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化石等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生物形态、 结构和发育方面的证据。答案:D2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选项 A 符合题意。答案:A3解析:一只雌蛙能产卵 4 0005 000 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那是因为受精卵在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些环境条件对受精卵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包括食物、天
10、敌、水温、空间等。要发育成成体首先要与恶劣的无机环境作斗争, 其次, 同种生物之间要为食物、生存空间而发生斗争,且随时面临被天敌捕食的危险。答案:B4解析:环境的简单或复杂对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稳定的环境中,非变异个体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新物种的产生缓慢;若环境变化大,非变异的个体会逐渐失去对变化环境的适应, 有些变异的个体因适应变化的环境而在生存斗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速度较快。与陆地相比较,海洋环境相对稳定,所以海洋生物进化的速度较陆地生物的慢些。答案:A5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不利变异则逐代被淘汰。自然
11、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日本这种鹰产的卵壳薄而脆,孵化难以成功而濒临灭绝,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具体体现。答案:C6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个渐变的过程,而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恰恰是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答案:C7解析: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变异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能使生物产生某种变异。答案:C8解析: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并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使抗药性更
12、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只是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答案:C9解析:拟态属于生物的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后,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答案:B10解析: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其中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经过一代代的选择,甲虫种群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会增加,农药的治虫效果会下降
13、。 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前,如果抗药性出现在使用杀虫剂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与题图不符。答案:(1)差异不定向选择(2)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3)前11 解析: 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 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一代时间之后的性状是无法判断的, 子代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答案:C12解析:生物的高繁殖率、低成活率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目急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
14、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生物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 达尔文用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答案:B13 解析: 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答案:ABD14解析:在使用农药前,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A 正确;图中 ab 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 从而被淘汰, B 正确;bc 上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C
15、 正确;农药的作用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抗药性早已存在于该种群,只是将抗药性弱的个体淘汰了,D 错误。答案:ABC15解析:(1)(2)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处理后效果不同,电离辐射处理后效果更好一些,杀虫剂处理后害虫数量还会上升,原因是害虫中原来有对杀虫剂具有抗性的个体, 经杀虫剂选择后保留并大量繁殖, 使种群数量上升。 (3)电离辐射后导致了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由图二所示可以看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够产生新的等位基因。(4)由于丙蝇的 DNA 分子单链中与甲蝇的 DNA分子单链中能够互补的碱基较多, 所以可判断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答案:(1)具有抗药性(2)电离辐射处理效果比杀虫剂好,若杀虫
16、剂处理时间过长,则害虫种群抗药性逐渐增强,其数量还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4)丙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16解析:对自然选择的理解要明确:生存斗争是动力,是外因;变异和遗传是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定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适者生存。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可知家蝇的个体存在着抗性的差异,而 DDT 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多次的重复实验,实际上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最终存活率的提高表现为适者生存。答案:(1)96%(2)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长期选择(3)生存斗争(4)选择(5)家蝇的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经 DDT 处理进行的选择(因 A、B 为同组),抗药性强(适者)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就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家蝇就产生了抗药性(尽管 B 组从未接触过 DDT)。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