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列宁主义的形成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是苏联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的政策调整,而斯大林模式开创了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同是此模式的弊端也为苏联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教
2、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认识列宁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意义。2、通过史料阅读,了解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3、通过表格梳理,对比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通过史料研读,认识斯大林模式的核心内容,学会辩证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教学难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教学过程:导入:学者闻一在其著作凯歌悲壮里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对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命运进行了回眸与反思。而苏联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革命导师列宁的指引。情境一
3、红旗指引:列宁主义的形成、形成过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列宁主义形成的历程。时间事件阶段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占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形成并成为指导思想。2、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如下:内容认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俄国国情“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工人阶级使命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历史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帝国主义时
4、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情境二凯歌前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出示材料,学生思考探究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材料 1:一战前,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四,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占少数。1913 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十一分之一,德国的八分之一。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生:俄国社会经济落后,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 2: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 10 多个小时,但工资低微。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阶级
5、进行不懈的斗争,并在斗争中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壮大。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生: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组织性和战斗性强。材料 3:因为参加一战,在 1917 年,农村劳动力减少 47.4%,粮食收获量减少四分之一。参战造成 300 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战争中断送生命、受伤致残和死于瘟疫。因为饥荒,1916 年罢工 1500 起,参加人数超过 100 万。农村头 5 个月就有 510 次起义。王斯德世界现代史生: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过渡:十月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十月革命指发生在 1917 年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广义的十月革命指从 1903 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6、成立到 1917 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过程:从“面包骚动”到攻占冬宫带领学生阅读教材 90 页历史纵横、观察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攻占冬宫绘画作品,简要梳理十月革命的过程。“面包骚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四月提纲: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攻占冬宫: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影响: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师生共同总结(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情境三风雨兼程: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为了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出示帝
7、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了解国内战争下的内忧外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内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过渡:出示时空框架图,帮助学生了解国内战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的胜利、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新经济政策几者之间的关系。余粮收集制在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是导致战后经济和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使列宁等苏俄领导人认识到改变政策的必要性。2、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19211925)(1)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下的内忧外患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
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主要措施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一定程度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国资本存在影响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出示材料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材料 4: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比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材料 5: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
9、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设问:根据材料指出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弊端: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过渡:1924 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改变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高速前行:斯大林模式(192819361953)(1)背景:1922 年,苏联成立;斯大林领导地位的巩固。(2)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
10、)成就:1937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4)特点: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体制:高度集权。(5)评价:出示材料学生思考探究。材料 6: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生: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材料 7: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的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生: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 8: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
11、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生: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是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的重要原因。根据学生回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客观评价:积极:开创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局限:经济上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发展长期落后。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总结)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它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指引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战时的临时应急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恢复和发展了经济,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开始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另一方面也日趋僵化。苏俄的革命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历史的发展。附:板书设计:第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红旗指引:列宁主义的形成二凯歌前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三风雨兼程: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