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6-66)文化大革命时期(66-76)徘徊时期(76-78)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78-今)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49-52)三大改造时期(53-56)中国现代史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过渡时期:1949-19561.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2.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3.3.认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努力(经济、政治、思想)认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努力(经济、政治、思想)19
2、49年1950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政协会议开国大典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化三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问题1:新中国成立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1、新中国成立前的准备工作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政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法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9)明确“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的含义”。参会代表来源的广泛性(民主)、大会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名单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人
3、民民主专政;临时宪法作用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国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问题2:选取一个角度,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新中国成立前的准备工作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革命意义:社会意义:世界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人民的历史,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新民主主义国家材料: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理所当然要探索执政的规律。 -张荣臣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问题3:结合
4、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什么困难?军事:经济:外交:问题4:阅读教材内容指出,面对国家困难,新生政权如何应对?领域 具体措施军事经济外交肃清土匪和反革命武装,解放全中国;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城市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打击投机资本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二、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美国阻挠中国统一台湾、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国内经济残破不堪;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土地改革(1950-1952)材料: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
5、,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问题5:结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句话的?(1)土地改革的原因巩固人民政权;从经济基础上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解放农村生产力,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2)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3)土地改革的意义 经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增收,为实现工业化奠
6、定基础。政治:维护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政权。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二、人民政权的巩固2、“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问题6: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中共在处理“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手段上有何区别,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区别:“银元之战”主要采用行政手段;“米棉之战”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本质共同之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1950-1953)材料: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小国的关系,尤其是与明清时期最重要的藩属国朝鲜和越南(安南)的关系,显然影响了毛泽东和他的同僚。1950年,当他们自己刚刚建立起政府之时,就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百万志愿军援助朝鲜
7、抗击美国的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题7:结合教材内容,评析材料的观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3、抗美援朝(1950-1953)(1)历史背景:美国干涉朝鲜内战;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扰中国统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意义极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维护国家安全二、人民政权的巩固4、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外交政策: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外交成就: 建交高潮(两阶段);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背景、内容、评价)打破西方外交孤立 为
8、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内外条件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问题8:“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请解读这句话。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何沁
9、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经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但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分散性、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政治: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形势:冷战背景下,尤其是朝鲜战争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一步采取封锁鼓励的政策,新的世界大战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增强实力,必须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一)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1、19531953年年提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
10、化工业化手工业手工业三大改造三大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农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化三改造一化三改造”2 2、1953-19561953-1956年年,三大改造。,三大改造。赎买政策、公私合营生产合作社1956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92.9%92.9%7.1%7.1%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100%100%商品零售额商品零售额95.8%95.8%4.2%4.2%生产力生产关系结合材料,分析结合材料,分析P160P160思考点。思考点。 私有制经济不符合社会性质,不能私有制经济不符合社
11、会性质,不能满足当时满足当时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1 1) 意义:意义:标志着的初步建立。(2 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 3、1953-19571953-1957年年,一五计划。,一五计划。(1 1)特点:)特点:(2 2)原因:)原因:(3 3)意义:)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指出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特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一)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重工业的基础薄弱;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 一五计划一五
12、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 1)性质:性质:(2 2)特点:特点: 第二条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第四条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13、力机关。 195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的宪法。体现和。(3 3)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三)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同纲领建立:开国大典建立国家建立国家经济:一化三改政治:宪法、三大政治制度、中共的作用思想:毛泽东思想建立制度建立制度过渡时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土地革命、稳定物价军事:剿匪镇反、抗美援朝外交:一个方针、三大政策 五项原则、 两个会议巩固政权巩固
14、政权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课堂巩固】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课堂巩固】1953 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改后的粮食生产状况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这表明( ) A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B工业化增加了原料需求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粮食收购渠道需多样化A【课堂巩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