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47.19KB ,
文档编号:2038506      下载积分: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03850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原卷版+解析版).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原卷版+解析版).zip

1、第第 5 课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B为官员选拔提供依据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曹魏初设九品官人法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 ,无论中央官还是

2、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A有利于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C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D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4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据此可知,宋代()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国子学宋朝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太学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唐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四门学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A考试规模增加 B教育水平下降C招生范围扩大 D官员人数提高5南北朝时,凡是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否则便难以称职。官府编撰百家谱多卷,使官员的任命“彝伦有序”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

3、度实行九品中正制B政府加强对士人人身控制C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D顺应民族融合现象的出现6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据此推断,唐代()A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7公元 220 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8明代的廷推

4、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 “廷无闲议” 。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C原决策机构权力丧失D刑法比以往更为严苛9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 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 D促进制度转型10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

5、数千举人,而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人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由此可知科举制()A能够选拔优秀人才 B逐级考试,逐层选才C选才任用比例很高 D官员选任公平公正11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 。这体现了西汉()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 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12魏晋时期大族子弟以“簿阀”(即祖、父两代在本朝的官爵)定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士族是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B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门第族望成为选

6、官的主要依据D “世卿世禄”制造成“累世公卿”现象13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D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14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7、15明代御史所谓的“风闻言事”较之于前代有一定的限制,明时规定“御史纠劾百司,须要明著年月,指陈实迹” ,以防传闻繁衍,公报私仇。这一变化()A削弱了监察部门职权B促成了明朝吏治清明C杜绝了传闻断事病弊D强化了行政机构职能16下表为明朝永乐九年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初考再考三考最终等第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称职平常平常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A以考核作为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C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的考核制D为掌握官吏真实情况实行考满制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

8、各一人”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 2018 年全国高考历史卷整理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

9、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第第 5 课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B为官员选拔提供依据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

10、析根据材料“地方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呈送上级”可知,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 D 项正确。A、C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是秦朝的“上计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排除 B 项。2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对被选举者的品评由私人变为官家,反映了官员选拔主导权的上移,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 项。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实力增强,排除 B 项;科举考

11、试始于隋唐,排除 C 项。3曹魏初设九品官人法时,规定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 ,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这一规定()A有利于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C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D强化了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士人若无由朝廷委任的中正官所授乡品 ,无论中央官还是地方官皆无权任命其为官”并结合所学可知,只有通过中央委任的中正官才能决定地方推荐的人才能否做官,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选人权的掌控,故选 A项。材料说的是曹魏时期官员的任命权,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 项;九品中正制虽然设中正官,但并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其举荐权掌控在地方大

12、族手中,排除 C 项;材料说的是任命权,并不是门阀士族的世袭特权,排除D 项。4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据此可知,宋代()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国子学宋朝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唐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四门学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A考试规模增加 B教育水平下降C招生范围扩大 D官员人数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招生范围扩大,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5南北朝时,凡是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否则便

13、难以称职。官府编撰百家谱多卷,使官员的任命“彝伦有序”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B政府加强对士人人身控制C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D顺应民族融合现象的出现答案A解析出任吏部官职者必须精通谱学,有利于在选拔和任命官吏时根据世家大族的出身作出安排,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故选 A 项。当时政府没有加强对士人的人身控制,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选官制度中注重出身,结合所学可知应当是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 D 项。6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

14、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据此推断,唐代()A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答案D解析从记载看,唐朝除了“御史台”监察权力大、范围广以外,尚书省左右丞还负责“劾御史举不当者” ,监察制度有所完善,故 D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监察事务,不是行政职能,排除 A 项;B 项从材料中推断不出,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的发展,没有改变其方向和性质,C 项“异变”错误,排除。7公元 220 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

15、的政策()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答案C解析曹丕采取的政策是九品中正制,该制度将选官权力一定程度收归中央,带有中央集权的倾向,故选 C 项。打破贵族政治特权的是科举制,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 A 项;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评议考察人才,世家大族的子弟占了很大的优势,是有利于世家子弟进入仕途,排除 B 项;材料的内容是选官的方式,不是吏部考核官员程序,排除 D 项。8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 “廷无闲议” 。这反

16、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C原决策机构权力丧失D刑法比以往更为严苛答案A解析据材料“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 廷无闲议 ”可知,明朝通过廷推制度强化了皇帝的用人权,同时又防止官员结党营私,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A 项。明代选官制度仍然是科举制,廷推制度并不是选官制度,排除 B 项;材料说的是明代皇帝任官方面的规定,与决策权力无关,排除 C 项;材料说的是明代的任官制度,与刑法无关,排除 D 项。9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

17、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 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 D促进制度转型答案B解析材料中“回避”是防止官员干涉监察人员办案, “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是防止对监察官员进行行贿,这些举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监察的效果,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从形式上防止贿赂监察官员,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污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防止御史贪污腐败,并不是扩大了御史的权力,故 C 项错误;防止贪污现象的发生,并不能促进封建社会制度的转型,故 D 项错误。10

18、“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人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由此可知科举制()A能够选拔优秀人才 B逐级考试,逐层选才C选才任用比例很高 D官员选任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此其选之精也”可得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科举制选拔人才的程序,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故排除 A项;C、D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1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

19、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 。这体现了西汉()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 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答案B解析西汉对官员的约束在制度建设上使“权力不至妄为” ,故选 B 项。官僚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不能用“臻于完善” ,排除 A 项;对官员权力的约束,不是国家机构设置上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西汉仍然是君主专制,排除 C 项;西汉是君主专制制度,还是“人治” ,排除 D 项。12魏晋时期大族子弟以“簿阀”(即祖、父两代在本朝的官爵)定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士族是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B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

20、要依据D “世卿世禄”制造成“累世公卿”现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簿阀”使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定品依据,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 B 项错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故 D项错误。13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D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监察非法行为” “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

21、”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的设置有利于监察边疆地区的非法行为,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统治,故选 C 项。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的大量设置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与材料所述时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不符,排除 A 项;根据材料“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行使监察权,并非“行政权” ,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可知,采访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并未“涉及国家行政区划” ,排除 D 项。14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

22、权力则由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 ” “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等信息可知,宋代分化事权,使其名与实分,以防止官员权力膨胀、专擅权力,B 项正确。“继承隋唐政治传统”不符合材料“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 ,A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宋代分化事权,使其名与实分,以防止官员专擅权力,没有强调提高士人政治地位的问题,C

23、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为防止官员专擅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没有强调官员监察机制的创新,D 项错误。15明代御史所谓的“风闻言事”较之于前代有一定的限制,明时规定“御史纠劾百司,须要明著年月,指陈实迹” ,以防传闻繁衍,公报私仇。这一变化()A削弱了监察部门职权B促成了明朝吏治清明C杜绝了传闻断事病弊D强化了行政机构职能答案D解析相对于前朝,明朝对监管官员“风闻言事”行为给予限制,这是对监察官员行为的规范,有利于行政机构官员积极履职,故排除 A 项,选 D 项。B、C 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6下表为明朝永乐九年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情况。由此表可知,明朝()初考再考三考最终等第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

24、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称职平常平常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A以考核作为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C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的考核制D为掌握官吏真实情况实行考满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考满制度以三年为期,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是以年限考察官吏任期内工作状况之法,图表考核情况说明政府对官员的考核细致明确,力图掌握官吏真实情况,D 项正确。明代考核分为“考满”“考察” “考成”三种,评定考等后,还须依据官职繁简确定奖惩黜陟,从不同的角度促成廉政,故排除 A 项;B、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

25、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 2018 年全国高考历史卷整理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

26、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答案(1)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相同点:选拔依据都注重品德;选拔途径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2)积极: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提升了从政士人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消极:明清时期的八

27、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平衡利益;顺应民心;追求公平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与时俱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每岁荐举孝廉”可得西汉察举制;据材料二“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可得魏晋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选拔依据结合材料一“孝”和材料二中“德”可得都注重品德;据材料一“由朝廷加以考核”和材料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可得选拔途径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第(2)问,据材料三“无官职记录”等可得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据所学科举制的意义可得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提升了从政士人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据材料四“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体用排偶,谓之八股”可得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第(3)问,通过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比较可得平衡利益;顺应民心;追求公平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与时俱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