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时空坐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记礼运礼运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思 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王位世袭制 传传 贤贤 禅
2、 让 制 传传 子子夏夏-约约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禹建立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1.夏朝-王位世袭制认识:认识: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私有制的出现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立的必然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商朝-1.1.内服:内服:指商王指商王直接直接控制的王畿。控制的王畿。2.2.外服:外服:指商王指商王间接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控制的方国和部族。特点:特点:商王采取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商王采取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
3、相结合;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外服地区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松散性。外服地区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松散性。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根本:根本:巩固西周统治巩固西周统治(2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1)西周分封制的分封)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哪些?对象是哪些?同姓贵族,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异姓功臣,旧贵族旧贵族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3.西周-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4、,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上述材料及图片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上述材料及图片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是家族血缘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是家族血缘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森严。等级森严。 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之间的关系l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互为表里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共同维护西周
5、政局的稳定。l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l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4.商周政体的特征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等级森严,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具
6、有延续性和稳定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具有制约作用。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具有制约作用。5.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贵族等级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分封制开始解体;郡县制、官僚制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开始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君权与相权中央官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央与地方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7、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秦朝秦朝确立形成确立形成明清明清顶峰顶峰 衰落衰落汉到元汉到元完善发展完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妙妙之身,寡人以妙妙之身,兴兵诛暴乱兴兵诛暴乱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为泰皇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 ” 。王。王曰:
8、曰:“去去泰泰,著,著皇皇,采上古,采上古帝帝位号,号曰位号,号曰皇皇帝帝。他如议。他如议。” ” 制曰:制曰:“可可”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曰:朕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 嬴政(前嬴政(前259259前前210210)思思 考: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考: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
9、度有什么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特特 点:以皇权为中心,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国同治家国同治,充分体现出,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4.地方制度(2 2)郡县制的作用:)郡县制的作用:l 是古代是古代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取代取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l 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l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廷议制度作用: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最终权力掌握在皇
10、帝手中。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最终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郡县制(1 1)郡县官吏的产生方式:)郡县官吏的产生方式: 中央任命中央任命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推广全国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推广全国【探究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官员产生方式与中央的关系与中央的关系影响影响世袭,有封地世袭,有封地皇帝任命,无封地皇帝任命,无封地有较强的独立性有较强的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易形成割据势力易形成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文书行政管理
11、制度“萧何入秦,收拾文书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也。”东汉王充在论衡东汉王充在论衡(1 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2 2)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3 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朝文书十分繁密。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u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u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2、制;u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行书律 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1.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三.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2.2.中外朝制度
13、(两汉)中外朝制度(两汉):汉武帝设立中朝(或汉武帝设立中朝(或“内朝内朝” ” ),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行政中枢。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行政中枢。(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3.3.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u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u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u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减少政治腐败,保证政治清明;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14、减少政治腐败,保证政治清明;u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以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会制。会制。” 钱穆国史新论钱穆国史新论(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多设机构,分化事权;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相权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4.4. 二府三司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宋朝)5.5. 一省两院制(元朝)一省两院制(元朝)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
15、。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宋代二府三司制示意图宋代二府三司制示意图(2 2)内阁制:)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形成示意图明朝内阁形成示意图内阁内阁始终始终不是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以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只是以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期虽然有了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是否通过,仍需要皇帝的批红。构,后期虽然有
16、了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是否通过,仍需要皇帝的批红。(1 1)废丞相:)废丞相:洪武十三年(洪武十三年(13801380年),明太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亲理政务,绵延亲理政务,绵延1000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6.6. 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7.7. 军机处的军机处的设置(清朝)设置(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
17、爵。功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 ” 汉书汉书诸侯王表诸侯王表原因:原因: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1. 郡国并行制(西汉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吸收秦亡的教训,巩固王朝统治。吸收秦亡的教训,巩固王朝统治。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开始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弊端:弊端: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推恩令推恩令: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刺史刺史-州牧州牧监察区监察区-行政区行政区监察权监察权-军政大权军政大权 汉代
18、十三州示意图汉代十三州示意图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2.2.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东汉晚期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东汉晚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注:唐朝的注:唐朝的道道和宋朝的和宋朝的路路都是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都是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3.3.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隋朝)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隋朝)4.4.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道、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唐朝)道、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唐朝)5.5.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唐朝)(唐朝)6.6.州、县二
19、级地方行政制度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宋朝)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宋朝)7.7.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元朝)(元朝)行中书省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简称行省) ),是,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8.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布政使司司、按察使、按察使司司、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司),司),派巡抚派巡抚(明明朝)朝)9.9.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清朝)(清朝)10.10. 省省、府、县三级行政
20、体制、府、县三级行政体制(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趋势: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宰相;,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宰相;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朝代中央行政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地方治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世袭制世袭制内外服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廷议文书,廷议郡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尚书台确
21、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节度使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行省制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军机处(雍正)军机处(雍正)省、府、县三级制省、府、县三级制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夏朝的政治体制商朝的政治体制西周的政治体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秦朝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廷议制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