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8 ,大小:11.48MB ,
文档编号:2038550      下载积分: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03855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3).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3).pptx

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国情(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不同贵族制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不同民主与共和制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代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时空坐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原始民主制原始民主制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五帝时代)(夏商周时期,BC2070-BC221)(秦至清,B221-1912)秦朝(确立)秦朝(确立

2、)汉汉至元朝(完善和发至元朝(完善和发展)展)明清(顶峰、明清(顶峰、衰落)衰落)禅让制禅让制夏:世袭制夏:世袭制商:内外服制商:内外服制周:分封制、宗法制周:分封制、宗法制两 汉 至 明 清 时 期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01秦 朝 的 政 治 制 度02 先 秦 时 期 的 政 治 制 度03目 录 / C O N T E N T S壹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选贤与能是谓大同。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家是为小康。是为小康。礼记礼记礼运礼运夏:世袭制夏:世袭制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3、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记礼运礼运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思 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传传 贤贤禅禅让让制制传传 子子夏夏-约约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禹建年,禹建立我

4、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1.夏朝-王位世袭制认识:认识: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私有的出现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顺应了历史级对立的必然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步。2.商朝-1.1.内服:内服:指商王指商王直接直接控制的王畿。控制的王畿。2.2.外服:外服:指商王指商王间接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控制的方国和部族。特点:特点:商王采取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商王采取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外服地区有

5、一定的独立性和松散性。外服地区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松散性。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根本:根本:巩固西周统治巩固西周统治(2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1)西周分封制的分封)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哪些?对象是哪些?同姓贵族,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异姓功臣,先代旧先代旧贵族贵族分封制分封制含义含义:分封制又称分封制又称封邦封邦建国(简称建国(简称“封建封建”),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

6、前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亲族、功臣等提下,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其实质是以拱卫王室。其实质是周朝周朝管理地方管理地方的一种制的一种制度。度。渊源渊源:由商朝的由商朝的内外服内外服制度制度演变而来。演变而来。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井田制井田制。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诸侯诸侯卿卿大大夫夫士士国都国都土地土地人民人民土地土地 人民人民人民人民土地土地诸侯诸侯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3.西周-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上述材料及图片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上述材料及图片

7、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是家族血缘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是家族血缘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森严。等级森严。 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统治秩序的等级制度。周天子妻子二夫人三夫人大大儿儿子子二二儿儿子子三三女女儿儿四四儿儿子子五五女女儿儿六六儿儿子子3. 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之间的关系l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互为表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里的

8、政治制度,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l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l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家家 是小是小 国国 , 国国 是大是大 家家 。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政治关系的

9、融合。史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礼记大传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统一的民族精神4.4.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及原因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及原因春秋一-旧制度的崩坏战国一新制度 的草创原因: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 诸侯国独立性逐渐增强,导致割据兼并与王朝没落。铁犁牛耕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促使政治经济制度向封建社会转型。原始社原始社会末期会末期禅让制禅让制夏朝夏朝世袭制世袭制商朝商朝内外服制内外服制西周西周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春秋春秋分封制分封制开始解体开始解体战

10、国战国郡县制郡县制官僚制官僚制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君主权君主权力加强力加强贰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君权与相权中央官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央与地方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秦朝秦朝确立形成确立形成明清明清顶峰顶峰 衰落衰落汉到元汉到元完善发展完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妙妙之

11、身,寡人以妙妙之身,兴兵诛暴乱兴兵诛暴乱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为泰皇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 ” 。王曰:王曰:“去去泰泰,著,著皇皇,采上古,采上古帝帝位号,号曰位号,号曰皇帝皇帝。他如议。他如议。” ” 制曰:制曰:“可可” ” 朕为始皇帝。朕为始皇帝。后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世以计数,二世

12、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子自称曰:朕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 嬴政(前嬴政(前259259前前210210)思思 考: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考: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 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

13、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特特 点:以皇权为中心,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国同治家国同治,充分体现出,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贰图中展现了哪些秦朝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的内容与运作方式是怎样的?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三公九卿制为什么皇帝通常会任命两人共同担任丞相?据历史研究发现,秦代太尉官职通常空置,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御史大夫可不可以监察丞相?防范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皇帝亲自执掌军事,防范军杈旁落可以,御史大夫虽然为副相,但有权监察百官互不统属、

14、互相牵制3.廷议制度作用: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最终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最终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含义:含义:三公九卿集体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一种议政方式。古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古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古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古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古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

15、决或者遵从多数人的意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维护政治上的统一,调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同时为了兴造礼仪制度,遂将博士制度移植于秦,秦代的博士制度是“将廷议进步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4.地方制度(3 3)郡县制的作用:郡县制的作用:l 是古代是古代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取代取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l 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l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2 2)郡县官吏的产生方式:郡县官吏的产生方式:中央任命中央任命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

16、推广全国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推广全国(1 1)背景:)背景:在总结西周以来因分封导致在总结西周以来因分封导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经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秦实现了大一统。验的基础上;秦实现了大一统。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7、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基本基本内容内容:4.地方制度郡县制【探究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官员产生方式与中央的关系与中央的关系影响影响世袭,有封地世袭,有封地皇帝任命,无封地皇帝任命,无封地有较强的独立性有较强的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易形成割据势力易形成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政治5.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萧何入秦,收拾文书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

18、力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也。”东汉王充在论衡东汉王充在论衡(1 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2 2)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3 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朝文书十分繁密。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u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u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u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有事请殴(也),必以书,

19、毋口请,毋羁(羁)请。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行书律 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叁两 汉 至 明 清 时 期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两 汉 至 明 清 时 期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1 1)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承秦制,有所损益:中央行政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三.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1.1.两

20、汉行政中枢的演变两汉行政中枢的演变(2 2)西汉:设立西汉:设立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u汉武帝:设立中朝(或称汉武帝:设立中朝(或称“内朝内朝”) 作用: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作用: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u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3 3)东汉:尚书台东汉:尚书台中朝(內朝)中朝(內朝):皇帝身边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令权力日军国大事。尚书令权力日益显著。益显著。外朝:外朝:以丞相为首的百官

21、以丞相为首的百官(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2.2.隋唐行政中枢的演变隋唐行政中枢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u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彼此相互,彼此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u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u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减少政治腐败,保证政治清明;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减少政治腐败,保证政治清明;u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以后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汉代宰

22、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会制。会制。” 钱穆国史新论钱穆国史新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新阶段。此后一直到清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新阶段。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一条张吉怀高铁,这项工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一条张吉怀高铁,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的呢? 皇帝皇帝中中书书省省门门下下省省尚尚书书省省工工部部起草审议执行操作起草有关张起草有关张吉怀高铁的吉怀高

23、铁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及开支情况及开支情况审议有关张吉审议有关张吉怀高铁的相关怀高铁的相关报告,如有不报告,如有不妥驳回中书重妥驳回中书重新起草新起草修建吉怀高铁的相关修建吉怀高铁的相关报告经门下省审议通报告经门下省审议通过后,交尚书省及所过后,交尚书省及所属的工部执行属的工部执行(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多设机构,分化事权;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相权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3.3. 宋朝设宋朝设二二府三府三司司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枢密院枢密院三司三司度度 支支盐盐 铁铁户户 部部(丞相,参知政事)(丞相,参知政

24、事)宋代二府三司制示意图宋代二府三司制示意图4.4. 元朝:一元朝:一省省两院制两院制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一省制,一省制,相权膨胀,相权膨胀,威胁威胁皇权,皇权,造成元中后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期内乱频繁。(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2 2)内阁制:)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形成示意图明朝内阁形成示

25、意图内阁内阁始终始终不是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以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只是以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期虽然有了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是否通过,仍需要皇帝的批红。构,后期虽然有了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是否通过,仍需要皇帝的批红。(1 1)废丞相:)废丞相:洪武十三年(洪武十三年(13801380年),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亲理政务,绵亲理政务,绵延延1000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5.5.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内阁明明朝朝内内阁阁形形成成过过程程

26、明太祖: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 (削弱六部职权)全盛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6.6. 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皇帝内阁内阁六部六部皇太极时期议政王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内阁内阁南书房康熙圣旨草拟谕旨康熙帝时期皇帝皇帝(雍正帝雍正帝)军机处军机处内阁内阁议政王议政王大臣大臣会议会议跪受笔录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上传下达军机处的影响军机处的影响雍正就在雍正这里皇权达到了巅峰123提高了行政

27、效率,能迅速处理各种文书,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内阁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职能特征:军机处的职能特征:2.只能撰拟谕旨,不能决策只能撰拟谕旨,不能决策4.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5.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1.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6.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3.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钦定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钦定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建立专制主义,相权较大相权较大中外

28、朝制度中外朝制度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设中书省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相权得到强化不断削弱不断削弱相权并最相权并最终废除宰终废除宰相制度,相制度,皇权日益皇权日益强化强化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设军机处君权君权得到强化得到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坐而论道站而论道跪而论道宋明清汉至唐(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

29、启九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 ” 汉书汉书诸侯王表诸侯王表原因:原因: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 1. .西汉初:西汉初:郡郡国并行国并行制制王国问题出王国问题出现现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 ” 削弱王国势力削弱王国势力吸收秦亡的教训,巩固王朝统治。吸收秦亡的教训,巩固王朝统治。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开始随着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强,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弊端:弊端: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推恩令推恩令: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削削 藩藩推恩令推恩令王国问题出现王国问题出现王国问题解决王国问题解决汉武帝刘彻汉

30、武帝刘彻“推恩令推恩令” 瓦解王国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推恩令”,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多立列侯,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多立列侯,由由郡统辖郡统辖。结果。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加强。 设置刺史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全国划分为1313个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中央监察地方。监察地方监察地方刘姓封国郡刺刺史史(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2.2.东东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州州郡县三级

31、制郡县三级制(1 1)地方机构:)地方机构:(2 2)变化:)变化:(3 3)问题:)问题:州州郡郡县县州刺史权力增强,危及中央集权州刺史权力增强,危及中央集权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汉代十三州示意图汉代十三州示意图(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3.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4.4.隋朝隋朝州县二级制州县二级制5.5.唐朝唐朝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变化:问题:设道为监察机构设道为监察机构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战略重地设节度使战略重地设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节度使拥兵自重,酿成

32、,酿成“安史之安史之乱乱”,形成,形成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权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实行节度使制度,地方节度使掌握政权、兵权、财权大权,割据一方,在唐后期,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后来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6.6.宋朝宋朝路州(府)县三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设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设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设诸路转运

33、使统管地方财政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削弱地方实力,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变化:意义: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注:唐朝的注:唐朝的道道和宋朝的和宋朝的路路都是由监察区都是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转变为行政区(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7.7.元朝元朝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 四级制)(1 1)内容)内容:在: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 (简简称行省称行省) ),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2

34、2)特点:)特点: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方势力的平衡。元代行省元代行省制示意图制示意图(1330(1330年年) )评价评价: 行省制度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河北河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宣政院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直辖地(腹里)(腹里)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35、。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台湾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理。9 9. .清清朝朝清清承明制,承明制,设巡抚和总督设巡抚和总督(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8.8.明朝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派巡抚废行省,设三司,派巡抚 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权力由布政使布政使司司、按察使、按察使司司、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司司(合称合称“三司三司”)分割分割; 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巡抚、巡按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明清时期实行省明清时期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府、县三级行政体制清

36、朝继承了明朝的体制,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体制,巡抚成了一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清代督抚制度示意图清代督抚制度示意图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的演变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朝代中央行政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地方治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世袭制世袭制内外服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廷议文书,廷议

37、郡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郡、县二级制制 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节度使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一省制)行省行省制制省路(府)州县四级制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军机处(雍正)军机处(雍正)省、府、县三级制省、府、县三级制课课堂堂小小结结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本课小结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夏朝的政治体制夏朝的政治体制商朝的政治体商朝的政治体制西周的政治体制西周的政治体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秦朝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廷议制度完谢谢观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