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30 ,大小:3.12MB ,
文档编号:2038604      下载积分: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03860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pptx

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0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朝代朝代户籍户籍战国秦朝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二)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程: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分类登记分类登记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户籍散乱,豪强争民户籍散乱,豪强争民“黄籍黄籍”“”“白籍白籍”“”“土断土断”大索貌阅,刮户大索貌阅,刮户三年一造,刮户三年一造,刮户主户、客户主户、客户诸色户计、户籍世袭诸色户计、户籍世袭职业定籍、黄册职业定籍、黄册永停编审永停编审( (一一) )建立建立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1.1.战国战国国家开始大规模国家开始大规模

2、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2.2.秦朝秦朝户籍实行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分类登记制度,除制度,除一般百姓一般百姓的户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宗室籍、官吏的、官吏的宦宦籍籍、商贾的、商贾的市籍市籍等。等。(1 1)专员主管户籍专员主管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专门人员主管。(2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百姓编户入籍后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编户齐民

3、”。(3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政府为掌握人口数,定期人口调查定期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豪强地主主与国家与国家争夺人口争夺人口,户籍散乱户籍散乱。3.3.西汉西汉4.4.东汉东汉(1 1)西晋西晋短暂统一中国,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重建户籍,以,以黄纸黄纸登记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称为“黄籍黄籍”。(2 2)东晋东晋政府对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仍然以黄籍黄籍进进行登记,对从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北方南渡而来而来侨居侨居的州、郡、县的州、郡、县人口人口以以“白籍白

4、籍”进行登记,进行登记,不征收赋役。不征收赋役。(3 3)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为增加赋役,不,不时将时将侨居侨居户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称作“土土断断”,使,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5.5.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P99 P99 历史纵横)历史纵横)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大索貌阅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6.6.隋朝隋朝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

5、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政府会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为为“刮户刮户”。6.6.唐朝唐朝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

6、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户籍分主户与客户。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没有土地的佃户。7.7.宋朝宋朝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30%,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上升。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职业可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渔户等,统称为儒户、灶户、渔户等,统称为“诸色诸色户计户计”,

7、一旦定籍,就得,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各安生理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世代相袭,不得变动。8.8.元朝元朝材料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NoImage元湖州路户籍文书元湖州路户籍文书第二册叶三第二册叶三“吴万吴万三三”户户NoImage元至元年间湖元至元年间湖州路户籍文书,州路户籍文书,登载了登载了322322叶叶900900户的人口事户的人口事产营生产营生信。信。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 1)明朝继承了元朝)明朝继承了元朝

8、以职业定户籍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2 2)明朝户籍册称)明朝户籍册称“黄册黄册”,以里甲制为基,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黄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黄册。册。(3 3)黄册与鱼鳞图册互为补充。)黄册与鱼鳞图册互为补充。9.9.明朝明朝NoImage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帖NoImage黄册黄册NoImage鱼鳞图册鱼鳞图册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松弛。(2)(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

9、入亩,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永停编审,此后,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10.10.清朝清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NoImage清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18201820年)年)NoImage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

10、特点及演变的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历史悠久,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完善。户籍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带有宗法伦理色彩。等级特权色彩浓厚。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也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演变的原因02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社会治理1 1、历代基层组织、历代基层组织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特点:从秦汉到明清,特点:从秦汉到明清,县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 基层组织。基层组织。(1 1)秦汉

11、:乡里制度秦汉:乡里制度县下设乡和里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乡设三老, ,掌教化;设啬夫,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里设里正正;乡里乡里之外还有之外还有亭亭,设亭长设亭长。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行的人担任。(2 2)唐朝:乡里制度)唐朝:乡里制度以百户为以百户为里里,五里为,五里为乡乡,城内设,城内设坊坊,郊外,郊外设设村村,设里正、坊正、村正。,设里正、坊正、村正。NoImage东汉东汉 汉画像石汉画像石 庄园盛况庄园盛况1 1、历代基层组织、历代基层组织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

12、理(3 3)明朝:里甲制明朝:里甲制里甲制里甲制,十户为一,十户为一甲甲,一百一十户为一,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设甲长、里长。设甲长、里长。(4 4)清朝:清朝:保甲制度保甲制度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NoImage西晋西晋 坞堡坞堡 陶模陶模2 2、历代社会治理、历代社会治理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 1)秦汉:秦汉:什伍组织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13、, ,百家为里,互相监督。百家为里,互相监督。(2 2)唐朝:)唐朝:邻保制度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3 3)宋朝:宋朝:保甲制保甲制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源于唐朝的邻保制度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源于唐朝的邻保制度(4 4)明朝:明朝:十家牌法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轮流收掌、察看十家总编为一牌,轮流收掌、察看(5 5)清朝:)清朝:保甲制保甲制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兼具区划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

14、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NoImage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朝代朝代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秦汉秦汉乡里制度什伍组织唐唐乡里制度邻保制度北宋北宋乡里制度保甲制明明里甲制十家牌法清清里甲制到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NoImage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3 3、趋势:、趋势: 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里制向保甲制 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

15、与相互监督机制理与相互监督机制4 4、原因:、原因: 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 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NoImage西晋西晋 坞堡坞堡 陶模陶模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5 5、评价评价0105040203基层治理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绅士绅士”,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

16、独等。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正的乡村地方自治。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

17、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织趋向解体,进入2020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0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一)(一).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 1、原因、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少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2 2、作用:、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

18、人口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一)(一).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3 3、社会救济类型、社会救济类型(1 1)、政府救济)、政府救济主体类型主体类型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倡民间积储。NoImageNoImage材料1:寿昌遂白令

19、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则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汉书食货志上材料3:请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振给。通典卷12食货轻重材料2: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唐六典卷20常平署1.1.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2 2)社会力量救济)社会力量救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a.a.代表: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影响深远。b.b.作用:作用:宗族通过设立

20、族产宗族通过设立族产( (义田、义学、义宅、义田、义学、义宅、义冢义冢) ),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NoImageNoImage奉天同善堂奉天同善堂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NoImage1.1.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5(5) )特点特点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 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

21、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救济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救济措施。实施者实施者地位地位举措举措政府政府主体主体汉朝汉朝常平仓制度常平仓制度隋唐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宗族宗族辅助,宋朝兴起辅助,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设立义田、

22、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慈善组织辅助,明清兴起辅助,明清兴起善堂、善会等善堂、善会等(二)(二). .优抚政策优抚政策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1 1) )尊敬与赡养老人:尊敬与赡养老人: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鸠杖,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酒三斗、肉五

23、斤。( (2 2) )保障鳏寡孤独保障鳏寡孤独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养病坊。机构养病坊。宋朝:福田院;宋朝:福田院;元朝:众济院元朝:众济院清朝:养济院清朝:养济院NoImage安济院也作“养济院”。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指贫困无依靠的老人,可以进养济院,如同现在的养老院。朝代朝代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优抚政策优抚政策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分类登记编户齐民大索貌阅户籍三年一造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户帖、黄册永停编审乡里制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甲制编制

24、严密的保甲制十家牌法保甲制邻保制度什伍组织常平仓制度置仓积谷,义仓、社仓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兴起慈善组织兴起养济院众济院福田院养病坊鸠杖乡里制与保甲制逐步合一政政府府对对百百姓姓的的人人身身束束缚缚逐逐渐渐减减弱弱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中国中国古代古代户籍户籍制度制度与与社会社会治理治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本课结构:本课结构:1 1、战国时期大规模编排民户,、战国时期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制定户籍2 2、秦朝、秦朝分类等级分类等级制度;汉朝制度;汉朝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制度制度 3 3、隋朝隋朝“大索貌阅大索貌阅”;唐朝;唐朝三年一造三年一造4 4、宋朝、宋朝住户客户住户客户制度;元朝制度;元朝“诸色户计诸色户计”5 5、明朝、明朝“黄册黄册”;清朝;清朝永停编审永停编审1 1、秦汉:、秦汉:乡里制度乡里制度1 1、政府救济、政府救济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2 2、唐朝:乡里制度、唐朝:乡里制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百户为里,五里为乡3 3、清朝:先、清朝:先里(甲)里(甲)后后保(甲)保(甲)制度制度2 2、社会力量救济、社会力量救济3 3、优抚政策、优抚政策谢谢观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