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5 ,大小:2.52MB ,
文档编号:2038607      下载积分: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03860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十七课第十七课1.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3.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明朝南京玄武湖湖心,有明朝南京玄武湖湖心,有5 5个小岛。洪武初年,个小岛。洪武初年

2、,在湖心旧洲岛上修建了在湖心旧洲岛上修建了9 9间库房,安放间库房,安放3030个档案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籍册架,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黄册”。到明朝后期,库。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房已达到667667间,遍布间,遍布5 5个小岛,收贮黄册个小岛,收贮黄册153153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由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对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

3、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籍的编制和管理。【本课引言本课引言】明朝南京玄武湖黄册示意图明朝南京玄武湖黄册示意图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1.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为户籍相伍。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秦献公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商君书2.2.秦朝:秦朝: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宦籍。史记 蒙恬列传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

4、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编户齐民”。(3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政府为掌握人口数,定期进行人口调查。(4 4)东汉末年,户籍散乱。东汉末年,户籍散乱。材料材料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编户齐民”

5、。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役“编户齐民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吴钩吴钩 户籍上的中国户籍上的中国3.3.两汉时期两汉时期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 1)西晋西晋短暂统一中国,

6、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装订成册,称为册,称为“黄籍黄籍”。(2 2)东晋东晋政府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县人口以“白籍白籍”进行进行登记,不征收赋役。登记,不征收赋役。(3 3)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户口编入所口编入所居居郡县户籍,称作郡县户籍,称作“土断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4.4.魏

7、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P99 历史纵横历史纵横)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西晋永嘉之乱,大量北方人口涌入南方,为与本地土著居民相区别故用西晋永嘉之乱,大量北方人口涌入南方,为与本地土著居民相区别故用“白籍白籍”;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进行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进行“土断土断”。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5.5.隋唐时期的户籍制度隋唐时期的户籍制度(1)(1)隋朝隋朝: :材料材料 开皇三年(开皇三年(583583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与本

8、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从中检查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即为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从中检查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即为“大索貌大索貌阅阅”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数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数44.344.3万,新附人口万,新附人口164164万。万。通过检查,大量隐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宁欣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下册)“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隋书食货志食货志(2(2) )唐朝:唐朝:“大

9、索貌阅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6.6.宋朝时期的户籍制度宋朝时期的户籍制度户籍分主户与客户户籍分主户与客户材料材料1 1:主户作为宋代户口的基础,占全国总户:主户作为宋代户口的基础,占全国总户数的数的65%65%左右,是宋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左右,是宋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张斌张斌宋代的户口管理探究宋代的户口管理探究材料材料2 2: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

10、而耕者,谓之客户。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宋)石介(宋)石介徂徕石先生全集徂徕石先生全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7.7.元朝时期的户籍制度元朝时期的户籍制度“诸色户计诸色户计”:按职业可以划分户口:按职业可以划分户口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材料材料3 3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计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

11、,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高树林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元朝民户研究户籍世袭户籍世袭: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材料材料 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贴给之民。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贴给之民。 明史明史食货志食货志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说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

12、帖。明白俚,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1 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8.8.明朝时期的户籍制度明朝时期的户籍制度(2 2)户籍册称)户籍册称“黄册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以里甲制为基础。一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户籍制度演变9.9.清朝时期的户籍制度清朝时期的户籍制度(1)

13、(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 ;(2)(2)清前期赋役实行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登记人口数量。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登记人口数量。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摊丁入亩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

14、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2000多年的人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材料材料 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政嗣后编审之例嗣后编审之例, ,著永行停著永行停止。止。乾隆三十七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1772年年) )上谕上谕材料材料2:2: 户口漏于国版户口漏于国版, ,夫家脱于联伍夫家脱于联伍, ,避役者有之避役

15、者有之, ,弃捐者有之弃捐者有之, ,浮食者有之浮食者有之, ,于是奸心竟于是奸心竟生生, ,伪端并作矣。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汉代徐干汉代徐干中论中论 民数篇民数篇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会治安材料材料1:1: (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史料实证史料实证】统计人口,征发赋役统计人口,征发赋役控制职业,固定身份控制职业,固定身份材料材料3 3:我国户籍制

16、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即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秦国创建了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立了“使民无得擅徙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管理户籍。元朝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

17、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限制人口流动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等级特特权维护等级特特权探究:探究: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演变的的特点特点。(1 1)历史悠久历史悠久,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单到复杂;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

18、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19、。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中国户籍制度的

20、历史考(5 5)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2 2)统治者重视;)统治者重视;(3 3)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4 4)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1.1.管理民众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的基层组织:2.2.基层民众的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机制:秦朝秦朝唐朝唐朝清朝清朝什伍组织什伍组织邻保制度邻保制度十家牌法十家牌法保甲制保甲制均由本地人担任均由本地人担任县县乡乡亭亭里里明朝明朝乡里制度乡里制度行政事务行政事务传递政令,维护治安传递政令,维护治安乡里制度乡里制度里甲制度里甲制度保

21、甲制保甲制宋朝宋朝里甲制度里甲制度清朝推行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清朝推行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治安的保甲制合一。(1 1)目的:)目的:(2 2)特点:)特点:征发赋役、维护社会稳定征发赋役、维护社会稳定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二二. .历代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历代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保甲制保甲制注意左右两边的区别注意左右两边的区别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

22、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

23、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摘编自唐鸣、刘志鹏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

24、历史变迁探究: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原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原因。趋势:趋势:原因:原因: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维护小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拓展提升:拓展提升:评价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评价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0105040203基层治理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

25、系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绅士绅士”,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正的乡村地方

26、自治。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织趋向解体,进入2020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27、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三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1.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1 1)原因:)原因:(2 2)作用:)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3 3)历代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政府救济政府救济社会力量救济救济社会力量救济救济材料材料2 2:隋文帝于开皇三年: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黎阳仓, ,洛州置洛州置河阳仓河阳仓, ,陕州置陕州置常平仓常平仓, ,华州置华州置广通仓

28、广通仓, ,转相委输转相委输, ,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 唐六典唐六典卷卷2020常平署常平署材料材料3 3:请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请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义仓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振给。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振给。通典通典卷卷1212食货食货轻重轻重材料材料1 1: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则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则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曰常平仓。 汉书汉书食货志上食货志上奉天同善堂奉天同善堂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材料材料4 4 范

29、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计,而时共出纳焉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其给。 钱公辅钱公辅义田记义田记实施者实施者地位地位举措举措政府政府社会力量社会力量主体主体

30、汉朝:汉朝:常平仓制度常平仓制度隋唐:既重视官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义仓、社仓)辅助辅助宗族: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宗族: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明清兴起,善堂、善会慈善组织:明清兴起,善堂、善会(1 1)尊敬、赡养老人)尊敬、赡养老人秦汉:鸠杖秦汉:鸠杖明初: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明初: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 斗、酒三斗、肉五斤斗、酒三斗、肉五斤政府救济的重点在于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政府救济的重点在于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

31、日常生活的赈济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优抚优抚(2 2)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从唐朝开始设专门机构,从唐朝开始设专门机构,如养病坊、福田院、众济院、养济院等如养病坊、福田院、众济院、养济院等小小结结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

32、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性民生建设。”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圣谕”成为乡约

33、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上谕十六条,内,内容包含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训子弟以禁非为”等。等。 据杨开道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中国乡约制度等等材料二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1909年,清年,清政府颁布政府颁布城

34、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材料三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1997年底,全国共有年底,全国共有91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1998年颁布了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35、国村民委员会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 1)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12分)分)(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

36、治的历史背景。(9 9分)分)(3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 4分)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成为乡约最重要

37、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训子弟以禁非为弟以禁非为”等。等。 据杨开道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中国乡约制度等等【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 1)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

38、积极作用。(制度的积极作用。(1212分)分)变化:变化: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圣谕”的内容;的内容;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材料二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要”。19091909年,清

39、政府颁布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中国近代通史【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 1) (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 9分)分)内忧外患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材料三材料三 20

4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1997年底,全国共有年底,全国共有9191万个村民委员会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1998年颁布了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真题演练真题演练】(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

41、国卷1 1) (3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 4分)分) 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每项(每项2 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4 4分)分)【课堂探究课堂探究】(2016201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3 3) 材料一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

42、施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规定,主要有灾荒

43、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1601年,英国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

44、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式的异同。(1818分)分) (2 2)根据材料

45、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7分分) )(1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 6分)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 8分)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统文化。(4 4分)分)(2 2)发展: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 7分)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