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页,共 8页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共共 60 分分)1 (本题 2 分)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 甲骨文中也有如图 1 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2(本题 2 分)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3(本题 2 分)图 5 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
2、统一的推动4 (本题 2 分)二战后, 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体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试卷第 2页,共 8页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5(本题 2 分)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6(本题 2 分)公元前 217 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
3、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7(本题 2 分)1948 年 2 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 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8(本题 2 分)世界银行在 1968 年的贷款项目为 62 个,贷款总额为 95 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 266 个,贷款总额为 124 亿美元。
4、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9(本题 2 分)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 21 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10(本题 2 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 布雷顿森林协定11(本题 2 分)
5、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试卷第 3页,共 8页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本题 2 分)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 年 12 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3(本题 2 分)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 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
6、理由是当时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4(本题 2 分)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BCD15(本题 2 分)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
7、的支配地位ABCD试卷第 4页,共 8页16 (本题 2 分)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 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17(本题 2 分)1289 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18(本题 2 分)唐初征收赋
8、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19(本题 2 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0(本题 2 分)秦汉时期,每一个适龄农村男子都要完成地方劳役,其完役形式则根据需要,或者自行服役或者折成货币代役
9、。以钱代役,其数量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具体收多少,则由基层决定。秦汉这一做法A增加了基层吏治腐败风险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D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21(本题 2 分)590 年,隋朝发布诏令,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一诏令的施行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22(本题 2 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 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成年男
10、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试卷第 5页,共 8页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23(本题 2 分)公元前 594 年,鲁宣公推行“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该方法A确立了古代的赋税制度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提升了鲁国霸主的实力D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瓦解24(本题 2 分)唐朝实行折纳制,即部分课户所承担的法定物质形态或品种,根据国家标准,转换成其他物质形态收纳,如江南地区的“折租纳布”,关内诸州庸调等“变粟取米”,河南、河北不通水利之州“
11、折租造绢”。折纳制的推行A利于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B削弱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现象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化25(本题 2 分)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 700 年,户主张玄均 34 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 1 人,寡 1 人,合应授田 230 亩,而其实际授田为 75 亩;公元 721 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 131 亩,而实授田为 28 亩。这一状况出现表明A人口数量急剧膨胀B藩镇割据经济混乱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均田制遭到了冲击26(本题 2 分)东汉编户数本来就大大少于西汉。及至(东)汉末大乱,“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袁谭(袁绍之子)都督青州,“虽有万口者,著籍不盈数百,
12、收赋纳税,三分不入一”。刘备屯樊城时,诸葛亮曾说:“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材料反映出东汉以来A战乱使人口数量锐减B豪强地主已成为割据势力C政治动荡导致经济衰败D自耕农破产脱籍现象严重27(本题 2 分)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转移十分频繁,时人形容为“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甚至还有“千年田八百主”的谚语。宋代土地兼并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B政府政策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D自然经济解体28(本题 2 分)从租庸调法可以看出,唐朝课税的对象一是田,二是户,三是身。“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好,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这
13、说明唐朝当时A人民负担沉重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C土地兼并严重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29(本题 2 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试卷第 6页,共 8页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30(本题 2 分)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
14、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举措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共共 40 分分)31(本题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 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
15、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材料二十七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 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
16、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 但是他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试卷第 7页,共 8页(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32(本题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便更
17、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大历十四年(779 年)五月,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2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落到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做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一件大事。(1)根据材料并结
18、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两税法反映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33(本题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很早就会治炼金属。商用时期,青钢器已经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嫁铸,尤其是小件的金属制品,如钢贝、钢铲、铜刀等,都便于计数。他们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最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也就跨进了货币的行列。特别是仿海贝形状铸成的铜贝的出现,是货币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古代经济专题史话材料二奉统一以前钱的穿孔,基本上都是国形的,如步币、刀币、环钱、蚁鼻钱;半两钱却把它改成了
19、方形的,这是围钱形制上的一大变化。为什么要把它改成方孔呢?据后人揣测,古代有一种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因而秦始皇就造外国内方的钱币。也有人说,当时铸钱用细點土上做范(铸模) ,把铜触化了灌进去冷却后去掉范,取出钢钱,钱的边上拖着一条浇注形成的尾巴,必须矬去。如果钱孔用方形,浇注时只要在中间插进-根方的看棍棒,就不会团团转动,加工修饰时方便的多。古代经济专题史话试卷第 8页,共 8页材料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汇兑本位制。它同战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既金本位制)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在战前国际汇兑金本位制下,英法美等国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着各自的货币
20、集团。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其次,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没有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 IMF 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来加以维持。邹三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古代金属货币出现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圆形钱制变化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后,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及影响。答案第 1页,共 10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详解】在殷商时期,由于占卜的是龟甲,祭祀用牛、羊、猪等牲畜甚至出现“人牲”即使用奴隶,C是最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 但可以从图片内对甲
21、骨文的翻译看出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所以选 D 为恰当。2A【详解】中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这样的工商业发达的城市, 存在的众多行会组织是城市中同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的联合组织。 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即市政厅来对城市进行管理。3B【详解】商周的贝币、 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 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 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 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 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 选项中的“审美观念
22、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 D。4C【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而其他三个选项的描述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例如,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23、【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5A【详解】答案第 2页,共 10页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 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表现(交子)6C【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迁移。 公元前 217 年秦朝已经统一中原地区, 并以秦半两钱作为通用全国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再中原流通,
24、故选 C 项。7A【详解】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 1949 年,马歇尔计划是在 1947 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 项和 D 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 C 项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8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
25、益于关贸总协定,故 B 项与世界银行无关;经历“滞涨”后,80 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故 C 项错误;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 年,因此 D 项错误。【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9A【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A 选项正确。BD 中“消除了.巩固了”的用语过于绝对化,C 说法过于片面,所以 BCD 均排除掉。答案第 3页,共 10页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
26、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走向联合的欧洲10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 :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 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 故本题选 D。 A 项主要是美、加、墨之间的贸易,材料没有体现;B 项主要是对欧洲的援助计划,材料没有体现;C 项主要是自由贸易,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协定11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定应该是指二战后
27、期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 建立自己在世界金融领域霸权的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 C。AB 是有关国际贸易的组织,D 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都不符合金融这一条件,故排除 AB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2C【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但是这与中国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没有必然联系,故 B 项排除;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
28、技术援助, 中国“得到世界银行贷款”的前提是中国必须是世界银行的成员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世界银行中的成员国席位,为利用外资搞建设开辟了新途,故 C 项正确;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 D 项排除。【名师点晴】世界银行成立于 1945 年,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两大金融机构之一,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答案第 4页,共 10页和社会发展,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1980 年 5 月,中国在世界银行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3C【详解】试题分
29、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1948 年,当时的美元和黄金之间是直接挂钩的。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1945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规定了美元和黄金是直接挂钩的,因此材料犯了基本的史实错误,本题选择 C 选项。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师点睛】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双挂钩, 一固定, 加权投票”。所谓 “双挂钩”就是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一固定”指的就是国际货币基金会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加权投票就是每 10 万元就有一个投
30、票席位。因此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4B【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正确;纸币的发行自然也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正确。根据“流转行使”可见有利于货币的流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正确;根据“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可见该纸币并不在四川流通,与所学知识“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不符, 因此仅凭材料信息无从体现一定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排除,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纸币。【名师点睛】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 本类型的题注意运
31、用排除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意,先找出错误选项,依次排除错误的题肢,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运用排除法时,通常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片面性、以偏概全、时间空间不符等说法。如本题题干中“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可以推测该纸币并不在四川流通,与所学知识“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不符,因此仅凭材料信息无从体现一定是纸币“交子”,因此排除即可。15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世界银行、其用途主答案第 5页,共 10页要是购买美国商品。中“妨碍”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说法正确;“畸形”说法错误。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32、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王朝统治,B 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而是强调蠲免政策旨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 C 项;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不等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点睛】17B【详解】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 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
33、个内容, 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 排除 A; 加征税收, 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 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 D。18A【详解】唐朝赋税以实物赋税和货币赋税为主,南宋时期,则以货币赋税为主,这种表面赋税形式的变化,则反映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故本题选 A。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曲解了题干原意,排除 B。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 C 项错误,与史实不符合。D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考点定位】古代商业的发展19B【详解】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
34、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答案第 6页,共 10页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故选 B; 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 D。名师点睛: 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
35、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20A【详解】由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农民承担着地方劳役,虽然可以以钱代役,但是以钱代役没有客观的标准且掌握在基层官吏的手中,这易加大基层吏治腐败风险,A 项正确;以钱代役将弱化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 B 项; 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排除 C 项; 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590 年,隋朝对府兵制进行改革,将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种寓兵于农的做法有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项正确;府兵制
36、改革将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这不利于战斗力的提高,排除 A 项;隋朝亡于暴政,府兵制改革与隋朝的灭亡无关,排除 C 项;职业军人改为编户后,和一般民户一样垦田、纳税,从事的是小农经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2D【详解】材料信息是,与北魏相比,唐初成年男子征税年龄延后和纳庸代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农民的劳动时间有了较充分的保证,农民赋役负担有所减轻,D 项正确;农民的租役负担有所减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征税标准改变和政府人身控制,排除 B 项;赋役负担减轻直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23B【详解】“初税亩”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37、,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故 B 项正确;“初税亩”实施只是标志着农业税的开始,故 A 项错误;提升了鲁国霸主的实力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商鞅变法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崩溃,故 D 项错误。答案第 7页,共 10页24D【详解】据材料,折纳制表现为江南地区的“折租纳布”,关内诸州庸调等“变粟取米”,可知折纳制适应了各地不同的经济状况,即经济发展的区域化,D 项正确;折纳制并未减少农民的负担和削弱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 A、B 项;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C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D 项。25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唐中叶后,政府可授田的数量越来越少,说明的是均田制遭到了破坏,D 项正确;AC
38、 项是影响是均田制遭到破坏的因素,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后出现的,排除 D 项。故选 D 项。26D【详解】本题考查东汉以来的自耕农经济,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东汉以来人口不少,但“著籍者寡”,即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数大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当时豪强兼并猖獗,故汉末自耕农破产、脱籍非常严重,这些脱籍的自耕农或成为流民,或成为豪强地主的奴婢、依附民,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是“著籍者寡”,而非人口数量,故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自耕农破产脱籍现象,而不是地方割据势力,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政治动荡导致经济衰退,排除 C 项。
39、故选 D 项。27B【详解】材料“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转移十分频繁”体现的是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助推了兼并现象的发展,B 项正确;A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8D【详解】据题意可知,租庸调法以人口为课税的依据,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说明唐朝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故选 D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租庸调制的特点,不能体现人民负担沉重和土地兼并严重,排除 AC 项;唐朝当时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这不利于社会群体间流动性的增强,排除 B 项。故选 D 项。答案第 8页,共 10页29D【详解】清政府因为英国人提出的核定关税比现有税率还高
40、便爽快的接受, 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国家主权的损害,说明清政府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故选 D;A 项没有反映本质,排除;清政府接受了英国人的要求,已经无法体现以“天朝上国”自居,排除 B;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模糊,并没有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排除 C。30C【详解】材料“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体现的是清朝时期,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出现了人地矛盾,这是清初赋税制度改变的原因, C 正确; A 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C。31 (1)主要特点:不是国家正式官僚机构;三大系列社会组织并存;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积极作用: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维持了
41、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等。(2)不同之处:清代宗法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七世纪英国社会习俗及睦邻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影响较大; 清代基层有代表官方的社会组织参与管理,而十七世纪英国基层主要是选举产生的民警与教会管理结合。原因: 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向地方延伸; 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英国民主思想产生较早;宗教对社会影响较大。【详解】(1)本题根据材料一“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机构地位、组织并存、相互关联等方面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
42、主要特点。再从基层管理、社会秩序等方面概括其积极作用。(2)本题根据材料二“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自由的管理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宗法关系、睦邻关系、基层组织管理等方面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再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宗法观念、民主思想、宗教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32答案第 9页,共 10页(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逃出;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社会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2)积极作用: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
43、税收负担,缓和社会矛盾;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趋势:征收标准从以人头税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税为主转变。【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可归纳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逃出;根据材料“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可归纳出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社会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2)作用:根据材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可归纳出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根据材料“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可归纳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
44、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根据材料“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可归纳出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根据材料“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可归纳出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趋势是征收标准从以人头税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税为主转变。33(1)原因:冶金技术进步;金属货币更坚固实用;金属货币便于切割、携带。意义: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货币史上一个重大进步。(2)原因: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政治观;铸钱技术上的需要。(3)变化:由英法美等国货币主导转向美元主导。产生了国际金融货币协调机构。影响:
45、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商用时期,青钢器已经达到极精美的水平”可归纳出冶金技术进步;根据材料“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便于携带保管”可归纳出金属货币更坚固实用;根据材料“又能够分割嫁铸”可归纳出金属货币便于切割、携带。意义:根据材料“特别是仿海贝形状铸成的铜贝的出现,是货币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经济发展及货币发展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分析即可。答案第 10页,共 10页(2)原因:根据材料“古代有一种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
46、因而秦始皇就造外国内方的钱币”可归纳出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根据材料“就不会团团转动,加工修饰时方便的多”可归纳出铸钱技术上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政治观。(3)变化:根据材料“英法美等国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可归纳出由英法美等国货币主导转向美元主导; 根据材料“没有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 IMF 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来加以维持”可归纳出产生了国际金融货币协调机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答案第 11页,共 1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