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4 课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当代中国的外交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从国际国内背景的视角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原因。2梳理 20 世纪 6070 年代外交的进展,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意义。3了解世纪之交及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感悟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相关知识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26、 27、 29 课, (下)第 23 课)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2、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2指明方向1949 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方针内涵“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子再请客”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它首先是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一边倒”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
3、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概况(1)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 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1954 年 6 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1956 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
4、关系。(2)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 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自 1970 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 年
5、,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 1976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 111 个。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调整: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2)进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 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世纪之交(1)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2)1997 年 12 月, 中国与东盟首
6、脑非正式会晤, 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3.进入 21 世纪(1)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2)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于 2000 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3)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 与俄罗斯、 印度、 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4)中国还积极参与
7、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3)提出“
8、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3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对外思想(1)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2)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
9、措也相继出台。(3)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5为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2)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3)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推动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生效。(4)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5)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
10、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名词解释 “亲、诚、惠、容”的理念(1)“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2)“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3)“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4)“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思考探究 1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有哪些?(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其性质决定中国必须实行独立自
11、主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体系形成,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4)中国共产党自遵义会议后,就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走独立自主的道路,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思考探究 2 20 世纪 70 年代, 中日两国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原因有哪些?变化:由敌对关系转变为邦交正常化。原因: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尼克松访
12、华,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震动了日本,促使日本加快了与中国谋求关系正常化的步伐。思考探究 3 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1)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国际事中国坚持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决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同时,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各国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自主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侵略扩张和干涉别国内政,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2)中国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13、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路,而是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倡导并践行新型全球治理观,维护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赢得支持。(3)秉持正确义利观,中国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中国在关键事情中主持公道,得到赞扬。知识拓展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1)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它使中国在国
14、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2)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知识拓展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构成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国际组织,所体现的体制对发展中国家仍然保持着巨大的不公正性,没有在实质上改变过去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世界性经济资源分配不公和经济成果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体制的局面。主题一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史料一在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做出重要指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
15、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 改革海关制度。 ”并提出“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摘编自姚润田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针评析史料二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邓小平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指出,在处理世界性的问题中,我们应该站在公正的角度,不偏袒任何一方。我们既不与美、苏等超级大国结盟,也不会同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结盟,中国永远“不当头”,永远不会骑到别人的头上,我们要努力树立起真正的和平大国的形象。我们
16、不会以大国的名义去威胁别国,我们也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参与我们的内政对我们发号施令。摘编自马晓明、高明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作的指示在后来外交实践中的政策体现。“另起炉灶”;“一边倒”。(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外交战略的变化及二者的共性。变化:从结盟外交到不结盟外交。共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根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知识总结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 年)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尖锐对立。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冷战,企图
17、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亚洲,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新中国进行战争威胁;同时,扶植日本,力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中国反应: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想,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文革”时期(19561976 年)国际形势: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苏联霸权主义不断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中国的安全。中国反应: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3)改革开放
18、时期(1978 年以来)国际形势:两极格局逐步瓦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反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的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主题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史料一毛泽东认为,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能否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同样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死存亡。加之美国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更是极大地威胁着新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朋友我们同苏联的关系,我们同苏联的友谊,应该在一种法律上,就是说在条约上,把它固定下来,建立同盟关
19、系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尤国珍、李丽忠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再解析史料二不结盟运动所追求的独立自主与和平中立精神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肯定和赞赏, 也为 70 年代末中国调整外交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实行结盟政策必须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并承担一些不必要的义务,进而可能会损害国家的利益和主权。1979 年 4 月 3 日,中国全国人大五届七次会议作出决议,“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满后不再延长”。摘编自刘峰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止的原因及其影响史料三上海合作组织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
20、、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共同)建立,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建立民主、 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摘编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 年 6 月 15 日)(1)根据史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的原因。恢复和发展经济;打破美国封锁;维护独立安全。(2)根据史料二,概括影响中国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的因素。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对结盟政策的反思;基于国
21、际形势的判断。(3)根据史料三, 指出中俄两国关系的特点, 并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影响。特点:结伴而不结盟。影响:开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地区安全;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1)中苏关系20 世纪 50 年代的同盟时期。在 1950 年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同苏联结盟,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在此时期,两国曾经互相支持和合作。20 世纪 6070 年代的对抗时期。从 60 年代初开始,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走上了激烈对抗的道路,时间长达 20 多年。正常化时期。1989 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中俄关系自 1996 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 中俄关系一直发展顺利,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在加深。中俄关系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地区都在发挥着重要影响。中俄两国都面临强权政治的压力,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加强战略协作,互相支持,共同解决地区和全球问题,并强化在联合国安理会、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多边机制中的协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