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6 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据
2、题意可知,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主要以土地为依据进行征税,该做法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从而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 B;赋税制度的变革并不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排除 A;铁犁牛耕得到普及是在西汉,排除 C;赋税制度的改革承认了土地私有,实际上推动了后来土地兼并的出现和加剧,排除 D。2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麻三斤,称称“调调”;为国家服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庸”。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极大地促
3、进了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唐代的调和庸都是手工业产品,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B 正确;调和庸的产品缴纳给国家,并不是直接流向市场,因此不能极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排除 A;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的赋税是否沉重,排除 C;当时要求农民为国家服徭役,说明当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并未松弛,排除 D。3明朝时,朝廷正式官员明朝时,朝廷正式官员,退休官员及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都有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到了退休官员
4、及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都有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到了清朝雍正皇帝时清朝雍正皇帝时,实行官绅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体纳粮”的赋税改革的赋税改革,这一改革这一改革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C激化了阶级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D扩大了士大夫的参政范围扩大了士大夫的参政范围【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废除了士大夫和官员减免赋税、徭役的特权,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这并未改变社会结构,A 项正确,B 项错误;官绅也纳税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只由普通民众承担的赋税分摊一部分到官绅头上,农民的负担
5、得到减轻,缓和了阶级矛盾,C 项错误;“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赋税改革,与士大夫参政无关,排除 D。4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19 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
6、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田赋从 1842 年年逐年下降,1885 年就已经下降到,所以 A 项中的“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是错误的。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府对工商税的征收超过农业税;但从表格数据来看政府对工商税的征收超过农业税从 1885 年就开始了,排除 B。 中华民国在 1912 年 1 月 1 日成立,排除 C。表格中田赋从 1842 年年逐年下降、工商税逐年增长,这样的变化和晚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有密切关系的, 比如甲午
7、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5嘉靖九年嘉靖九年,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关于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关于“编审徭役编审徭役”的奏疏的奏疏,提出革除赋役弊病的方案提出革除赋役弊病的方案:“合将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通融科派,
8、造定册籍”。该方案。该方案A激化了社会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B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收入C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挽救了明王朝的统治挽救了明王朝的统治危机危机【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材料是对一条鞭法政策的描述,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因此 B 正确,A 排除;一条鞭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排除;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B。6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即对
9、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每 2 000 钱纳税一算(钱纳税一算(120钱)钱),同时实行告缗令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A引发了统治危机引发了统治危机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导致吏治严重腐败C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D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 汉武帝通过算缗令和告缗令打击了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提供了经济条件,有利
10、于强化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排除D项;汉武帝此举针对的是商人,而小农经济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引发了统治危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这项举措“导致吏治严重腐败”,故排除 B 项。7 “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 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张居正推行一条
11、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以上这些改革A有利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利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 由材料“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故排除 D,选 C;南宋起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了,排除 A;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排除 B。8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
12、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按照田亩和财产收税,改变了以往按照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B 正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是两税法的目的,排除 A;C 是两税法的客观影响,而非特点,排除 C;两税法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 D。9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以之为理,则
13、法不烦而教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这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由北魏孝文帝首创B与均田制相始终与均田制相始终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特点是土地为标准D解决了贫困问题解决了贫困问题【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 B 项正确;纳庸代役是唐代首创,故 A 项错误;纳税标准除土地还有人丁,故 C 项不准确,排除;D 项夸大了租庸调制的作用,故排除。10在中国古代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是关于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
14、重属性。下表是关于“人丁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这直接反映出清代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这直接反映出清代A赋役制度的改革赋役制度的改革B人身关系的变化人身关系的变化C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据材料“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结合从康熙朝到嘉庆朝“人丁”一词出现次数减少,可得赋役制度的改革,逐步实施“摊丁入亩”,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取消了人头税,A 正确;据材料“人丁”一词的出现次数减少不能说明人身关系的变化,排除 B;据材料可得赋税制度的变革,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仍是封建地主
15、土地所有制,排除 C;赋役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主旨,排除 D。11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A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B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C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D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16、,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使得农民的人身相对自由了一些,A 正确;两税法中资产是主要的征税标准,排除 B;材料未反映出两税法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排除 C;宋代以后,租佃关系日渐普遍,两税法本身与租佃制的发展无太大关联,排除 D。12作为新的赋役制度,作为新的赋役制度,“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
17、了土地利用率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自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摊丁入亩”的实施,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所以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这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B 项正确;“摊丁入亩”的确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并不属于“社会影响”,A 项错误;C 项不属于社会影响,排除;“摊丁入亩”不能遏制土地兼并,D 项错误。13在过去的几十年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有五次(如下图)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有五次(如下图):1980 年起征点为年起征点为 800元元;2006 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到到
18、 1 600 元元;2008 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到到 2 000 元元;2011 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到到 3 500 元元;2018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 5 000 元。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元。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B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C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 D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新中国成立以
19、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故 C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后这成为英国的一个固定税种。 英国的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故 A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914 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1936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故 B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故 D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C。1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 201
20、92019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起施行,除日起施行,除 20182018 年年 1010 月月 1 1 日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 50005000 元外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
21、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C 项正确;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是增值税,不是个人所得税,A 项错误;个税起征点为 5000 元,只有超过 5000 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B 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D 项错误。15一位大臣向当时皇帝建议降低赋税一位大臣向当
22、时皇帝建议降低赋税,指出现行税法实施之初指出现行税法实施之初,一匹绢合四千钱一匹绢合四千钱,所以税额万钱的人所以税额万钱的人家只要缴纳绢二匹半家只要缴纳绢二匹半;现在一匹绢合八百钱现在一匹绢合八百钱,这户人家竟要缴纳十二匹绢。他们讨论的是下面哪这户人家竟要缴纳十二匹绢。他们讨论的是下面哪个税法个税法A唐朝租庸调制唐朝租庸调制B唐朝两税法唐朝两税法C宋朝募役法宋朝募役法D明朝一条鞭法明朝一条鞭法【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两税法以财产作为征税标准,且在夏、秋两季缴纳,故会使物贱钱贵,一匹绢的价格越来越低,故 B 项正确; 租庸调制是唐朝中期以前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 布匹或为政府服役
23、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故 A 项错误;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故 C 项错误;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故 D 项错误。16西汉更赋表,从如表可以看出,以钱代役西汉更赋表,从如表可以看出,以钱代役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强化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D防止了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防止了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汉采取了以钱代役的方式,用金钱代
24、替服役,这种方式能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C 项正确;以钱代役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强化,A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以钱代役的赋税制度,没有涉及赋税是否以人丁为主的问题,B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以钱代役的赋税制度,不能防止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并且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买卖和兼并问题,D 项错误。17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银线:1919 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年代年代田赋田赋工商税工商税(含盐税含盐税、厘金厘金、关税等关税等)数额数额(单位单位:元元) 百分比百分比数额数
25、额 (单位单位: 元元) 百分比百分比18421842 年年4242,293293,28228276761313,030030,589589242418851885 年年4949,829829,42342348485353,405405,201201525218901890 年年5151,999999,67567544446666,323323,100100565619031903 年年5757,269269,19419438389292,143143,422422626219111911 年年7474,076076,0730732727202202,723723,6586587373下列对表
26、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田赋一直占据主导,与材料中“1911 年田赋百分比 27”不符,故 A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
27、厂的限制,与材料中“1890 年田赋百分比 44”“工商税百分比 56”不符,故 B项错误;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与材料中最迟为“1911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材料中 1842年后“工商税”比重上升反映了近代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故 D 项正确。18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套。”下列选项中符合此观点的是下列选项中符合此观点的是分封制与井田制分封
28、制与井田制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均田制与租调制均田制与租调制内阁制与宰相制度内阁制与宰相制度ABCD【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政治支柱之一,而井田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故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互相配合,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做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使得三省六部的机构运转更加灵活,故符合题意;均田制是按一定标准把土地分配给农民,租调制是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税收制度,故符合题意;内阁是在宰相制度废除的基础上设立的辅助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组合,故排除 ACD,B 符合题意。故选 B。19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
29、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旨在说明这一分析旨在说明A“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是的实施是“均田制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实施的必然结果B“均田制均田制”的瓦解是的瓦解是“两税法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实施的必然结果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均田制”瓦解的主因瓦解的主因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两税法”实施的主实施的主因
30、因【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可见 C 正确;封建经济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难以维持,与之相关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也无法实施,因此唐朝后来改为实施两税法,ABD 说法错误。20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鞭法()A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按亩纳税,打击
31、了土地兼并的现象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说明商人不再对获取土地趋之若鹜,体现出一条鞭法实行后对于土地兼并问题的打击,C 正确;刺激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 和 C 项错误;中根本改变说法绝对,排除。21 万历初万历初( (约约 15811581 年年) ), 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一条鞭法”。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
32、谓之一条鞭。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一条鞭法”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C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D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结合材料“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革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故选 B;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说法错误,排除 A;材料中并未体现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 C;开始以田亩
33、作为主要征税标准并非在万历时期,排除 D。22下列事件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下列事件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白银的广泛使用白银的广泛使用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发展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摊丁入亩ABC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故正确;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使富余人口向手工业流动,故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摊丁入亩,有利于农民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 D。23下列涉及到
34、调整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下列涉及到调整生产关系的改革是管仲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摊丁入亩ABCD【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等,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和摊丁入亩均涉及经济层面的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的改变,故均符合题意;改土归流属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涉及经济关系的改变,故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 C。ABD 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4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汉代的田租较轻汉代的田租较轻,但
35、人口税和更赋很重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此除此,统治者往往巧立名目统治者往往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田亩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除政府规定的徭役外,百姓往往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等。附加税。除政府规定的徭役外,百姓往往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等。材料二材料二唐代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唐代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麻三斤。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白寿彝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材料三780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
36、法。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材料四材料四两税法实行后不久两税法实行后不久,唐德宗一行在郊外打猎唐德宗一行在郊外打猎,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农民说农民说:“不不快乐快乐”。因为。因为“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税啊!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
37、税啊!”请回答:请回答:(1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初期百姓负担比汉代的负担总体上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初期百姓负担比汉代的负担总体上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两税法同汉代以来赋役制有何变革。变革的原因及影响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两税法同汉代以来赋役制有何变革。变革的原因及影响各是什么?(3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4 4) 结合王安石变法理财的目的结合王安石变法理财的目的, 分析指出古代中央政权的经济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的分析指出古代
38、中央政权的经济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答案【答案】 (1)唐比汉农民的负担有很大减轻。主要原因是唐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或纳庸代役) 。(2)变革: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或:减少征税的项目、规范了征税的时间次数、征税的标准、征税的税源等) 。原因: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稳定财政,巩固封建统治;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影响: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3)原因:中央政权的削弱,政府信用的降低;地方官吏的腐败;地主、官僚阶级转嫁负担给农民。(4)根本原因:封建政
39、权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总是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 (或古代中央政权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解析【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 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唐代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可归纳出变化是唐比汉农民的负担有很大减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或纳庸代役) 。(2)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原因:可从土地兼并、巩固统治及均田制遭到破坏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的推行,增加了
40、政府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3)原因:可从中央政权的削弱、官吏的腐败、负担的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4)根本:可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及本质进行分析即可。25材料材料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基本税收制度。唐中期以来,随着官员增多和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基本税收制度。唐中期以来,随着官员增多和人口繁殖,大量可耕作官田和荒地均以永业田的名义转为私田,官田和可耕荒田日益减少。同时随人口繁殖,大量可耕作官田和荒地均以永业田的名义转为私田,官田和可耕荒田日益减少。同时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地主霸占官田、兼并民产,广占土
41、地,使得政府收着土地兼并加剧,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地主霸占官田、兼并民产,广占土地,使得政府收入减少。日益增加的兵役和赋税使农民不堪重负,大量脱籍逃亡。公元入减少。日益增加的兵役和赋税使农民不堪重负,大量脱籍逃亡。公元 780780 年,杨炎实行两税法。年,杨炎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主要内容有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纳钱两税法主要内容有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纳钱) ,按田亩交纳地税(纳米粟,按田亩交纳地税(纳米粟)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
42、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原因。(2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历史意义。【答案【答案】 (1)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贫苦农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激化;政府收人不稳定。(2)规范税制、扩大税源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削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唐朝统治【解析【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大量可耕作官田和荒地均以永业田的名义转为私田”得出:均田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地主霸占官田、兼并民产,广占土地”得出:土地兼并严重;根据材料“日益增加的兵役和赋税使农民不堪重负,大量脱籍逃亡”得出:贫苦农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激化。(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规范税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得出:-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唐朝统治等角度补充。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