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辅导讲义(教案)学科辅导讲义(教案)授课主题授课主题临江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宋陈与义陈与义+作文之立意作文之立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学习2、作文立意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导入】【导入】文常积累:文常积累:陈与义(1090 年-1139 年 1 月 1 日 ),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 年 1 月 1 日)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
2、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回忆当年在午桥桥上畅饮,在座的大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内容理解:上片忆旧。前两句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后三句写景叙事。
3、“杏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词人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是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内容理解:下片感怀。前两句概括了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自然会有做了一场噩梦的感触。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曾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
4、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第三句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和心境。最后两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写作手法:“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词人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主旨】词人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和落寞孤寂的情怀。【过关练习】【过关练习】【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zhu)的厌烦,对虚伪的憎(zn)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jin)不
5、容发(f)。B惊涛澎湃(pi),掀起万丈狂谰;浊流宛转,结成九曲(q)连环。C像春蚕在咀嚼(ju)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像波涛在澎湃。D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n)的笑容,就要绽(zh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B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地坐着,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C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参会人员从习总书记鞭辟入里的分析中深受启发,不禁都鼓起掌来。D老李诚惶诚恐地迎上去,颔首低眉地打着招呼。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
6、项是()A拥(裹、围)毳衣炉火。(张岱湖心亭看雪)男有分(职分,职守),女有归。(大道之行也)B渔人甚异(怪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佛印绝类(像)弥勒。(魏学洢核舟记)C相委(舍弃)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顾(看,视)野有麦场。(蒲松龄狼)D弗敢加(虚夸,夸大)也。(曹刿论战)猥(谦辞,辱)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期间应注意将大功率的电器错开时间使用,避免不集中用电导致电线超负荷引发火灾。B我县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C滨州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
7、丽名片。D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后果。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B“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C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D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了的动物,作者借其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
8、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育。B名人传里的三位伟人贝多芬、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虽然所处时代不同,经历各异,但其精神世界有着相同之处: 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 却坚韧不拔地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C冬妮娅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初恋对象,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保尔因此放弃了他们的感情。D童年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以外祖父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和以外祖母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高尔基借此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参考答案1C【解析】A“憎”应读“zn”,“发”应读“f”;B.“谰”应为“澜”
9、;D.“禁”应读“jn”,“桨”应为“浆”。2B【解析】“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坐姿。3B【解析】“异”应解释为“对感到惊异”。4C【解析】A否定不当,将“不集中”的“不”删去;B.搭配不当,可将后句改为“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D.用词不当,将“影响”改为“造成”。5C【解析】A“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表示人物的不同动作与神态,其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B.问号是引用句的结束,应在后引号里面;D.“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就是我当时的想法,第一小句与后两句之间为总分关系,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6B【解析】名人传里的三位伟人是贝多芬、米
10、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导入】【导入】题春晚(宋朝)周敦颐作文之立意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 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D.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1.C【解析】由题目及“花落”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季节;A 项写的是冬天;B 项写的是夏天;C 项写的是春天;D 项写的是秋天。故选 C 项。2. 这首诗紧紧扣住“春晚”二字描写了“柴门花落”“乌
11、鸦归林”“樵渔同归”三幅画面,三景结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但诗人笔下的静景,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字里行间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材料作文指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形式。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审题、立意、构思,将材料的中心思想设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会出现偏题的问题。一、材料作文的特点一、材料作文的特点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新颖、广博,形式一般为“材料+ 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综观近几年全国各
12、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其特点归结起来有四点:1. 命题材料的多样性。命题材料的多样性。2020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材料,内容包括经典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歌名句、寓言故事,在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有的提供开头或结尾,有的利用图画拓展思路,有的摘录美文名句引导,有的呈现自然现象启发命题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广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而且切近考生生活实际,能给考生以启迪和感动,让考生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2. 引导语的自由性。引导语的自由性。材料作文的引导语是命题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面约束着写作范围,避免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引导写作的方向,避免考生写作
13、时离题、偏题。3. 写作要求的宽泛性。材料作文在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立意”的要求,有的还暗含有“根据材料提示,自选话题”的自由。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的优势,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4.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多个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多个角度立意,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文。这就加强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思维过程,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
14、同时还可以考查考生提炼话题的能力。这几种形式的材料都呈现出文字短小、寓意明确、生动有趣等共性,是中考作文常见考查形式,也是中考作文逐渐接轨高考作文趋势的体现。二、审题立意技法二、审题立意技法1.抓关键词句抓关键词句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是最重要的写作参考依据, 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 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词句,特别是对于材料比较长的文章来说,准确抓住重点词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可以给语句编号,或者边读边勾画,这样能准确把握重点,不至被自己的感觉带偏。以 2020 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为例: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
15、真诚。”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这则材料出现若干形容词, 初读一头雾水, 细细分析, 看出词语两两相对, 且从生活逻辑上来看是互为反面,美丽健康,伟大庄严,完满努力,永恒真诚,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对立性词语。审题时要把重点放在材料所显现的具有情感倾向性的词语上,“健康”“庄严”“努力”“真诚”,选取亲身经历的鲜活的素材,就能写出不偏离题旨的作文。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意义不是一望即知,尤其是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词句。以某地作文题目为例,材料为:请根据对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诗“世界以痛为我,要我报之以歌”的理解与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16、 字的文章。泰戈尔的这首诗令人眼前一亮, 但其中隐含的深意需要进一步挖掘。 这类题目对学生的文学积累和语文素养都提出了要求,往往借助曲笔和隐喻来传递信息。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痛”和“歌”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将这类颇具文学性的比喻具体还原为比喻的本体。痛,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歌,比喻积极乐观阳光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只有在还原比喻、祛除遮蔽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探究分析,并将诗歌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直击材料的核心。因此在材料作文审题中,还应在祛除文本修辞外衣的基础上,还原材料中各种隐喻背后的含义。2.挖隐含信息挖隐含信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还要能够深度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有一些材料没有明确给出关
17、键词句,而是通过诗歌或故事的形式,委婉隐晦地表达主旨,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和提取。例如:“我问花园里的玫瑰, 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回答说, 向人间波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你日复一日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在夏天尽情歌唱,你遗憾吗?蝉说,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活着的义务。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的奔流,你快乐吗?小溪回答说,奔向大海成就浩瀚就是我的梦想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文字较长,分析难度比较大,关键在于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概括出主旨。可以分析玫瑰、蝉、小溪这三个看似无甚关联的主体,从它们的回答中,概括出命题者所
18、要传达的题旨。这些隐含的信息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内容所在,考试一定要精读材料,进行提取和概括。3.题在材料中题在材料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方法是比较稳妥的,一般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文章标题不会出现跑题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比如 2019 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
19、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这个材料有三个句子,内容比较长,依次对应学习之乐,尽责之乐,克服困难之乐,我们可以提取出里面的关键词,就是“乐”。顺应材料和引导语的指引,不难分析出,“乐”不是单纯的感官之娱,而是建立在行动层面的富有意义的快乐,所以作文题目可以是含有“乐”的词语或短语。从材料中提取文章标题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标题具体化,比如同样面对这个材料,如果把题目命名为“快乐”,那么在写的时候就会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主题不明,缺乏新意。【过关练习】【过关练习】1.2020 年中考语文真题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
20、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要求: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 字以上。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津】由故事看出薛谭能“知错则改”,虚心求教,同时说明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的道理。据此得出参考立意: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虚心使人进步。3.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等。2.2020 年中考
21、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立意指津】根据材料一的“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和材料二的“学而时习之”可知,两则材料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可以写在学习上,因为自己一次次地复习巩固,熟练掌握,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可以写自己参加某项比赛,因为自己一遍遍地练习强化,熟练掌握,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
22、绩;可以写自己学习某项技能,因为自己不厌其烦的练习巩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最终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能3. 2020 年最新中考语文必刷试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懂自己,发现独特的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坦然走过生命中的风风雨雨。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和校名,请用化名代替。【立意指津】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从中可以提炼出主旨:人要读懂自己。所谓读懂,就是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就表明了读懂自己的重要。2020 年最新中考语文必刷试卷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段歌词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立意指津】这是一篇以流行歌曲为启发点的材料作文,写作之前要弄清“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的含义。“苟且”代表的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无奈和妥协,“诗”人生的情趣、情怀,“远方”心中的梦想。“不止”,即不仅仅,它没有否定任何人的“苟且”,但更强调了人生不能忘记美好的向往、内心的憧憬,保持心灵的充盈。据此分析,参考立意有:人应该追求更高、更好、更美的远方;保持心灵的温润,做积极的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