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搭建生命体的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积木”【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2)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2)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本节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 “
2、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高年段要求。7.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遵照认识微小个体的主要进程,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从发现细胞到认识细胞的多种形态,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部分,发现细胞,其中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学生依次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内表皮,发现它们的特点,为第二个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
3、通过交流,找出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的共同之处,为课文介绍细胞打下基础;第三个活动,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过程。第二个部分,观察人体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有多种形状,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一、三、四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植物多样性、植物生命周期、生物延续生命繁衍后代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概念,对生命体的宏观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生命体的微观概念还处于模糊认识的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也许还不经意地说过这个词汇,但由于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细胞,学生还未真正亲眼见过,更没有见识过它们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变化。因而
4、,学生渴望撩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进入一个他们从未领略的微观世界。同时,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表达交流、数据搜集和加工的能力,并且对未知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与同伴合作分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工具逐步观察生命体的细胞结构,通过对比、归纳建构出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同时通过感受科技发展和工具的发明对人类认识自然具有深远影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2在观察植物与动物以及人体的各种细胞图片中,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科学探究目标:1能比较
5、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不同,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2能用科学语言、自然笔记等方式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观察、探究生物细胞具有兴趣和热情。2能严谨客观地将观察所得描绘出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胡克的事迹,了解人类的好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洋葱鳞片内表皮、玻片、放大镜、手持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实验记录单、课件、学习资料【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
6、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探究意图一、任务驱一、任务驱动、聚焦问动、聚焦问题题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幅拼图作品,它的原图是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之手,现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知道,再大的拼图作1学生:拼图快。2学生:有纵横交错的条纹、有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熟悉的拼图作品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拼图的组成,唤醒品,它的组成单位也不过是一块块小小的2教师:小明同学有疑问了,人的皮肤会不会也像拼图一样,也由一些小单位组成呢?于是,他先后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对手背皮肤进行了观察。这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效果,你们有什么发现?3教师:这是用手持显微镜观察到的效果,你们有什么发现?4教师:老师
7、发现同学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很强,能把细节观察到。那么接下来就要请出今天的主角了,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名称叫:洋葱鳞片内表皮,看,它的形状是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5教师:那么对于今天我们的观察对象,你们觉得它的组成单位是什么呢?6 教师: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观察和探究,找出答案。为了方便观察,老师把洋葱鳞片内表皮取了下来,剪成小块,铺在一块玻璃片上,并架在塑料杯上。毛细孔3学生:有凹凸感、有明暗面、条纹更粗、有手毛4学生:薄膜。5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猜想。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理解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做铺垫,同时引出探究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教学重点,同时以清明上河图作为拼
8、图素材,渗透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展示放大镜和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到的人体手背皮肤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描述观察所得,特别是强调对细节的观察,为接下来学生自主运用工具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做铺垫。二、观察、二、观察、记录、表达记录、表达1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会说一说你的收1学生开始观察,之后发言交流教学设计:通过有序地提供三种交流交流获。2教师:接下来请大家换用手持简易显微镜来观察,有几个要求:(1)正确使用手持简易显微镜(灯泡要亮、镜筒底部要靠在玻璃片上、用螺旋调整视野清晰度,左眼贴近目镜) (2)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尽量如实、具体地画下来,例如纹路、斑点、形状、轮廓、结
9、构等。3 教师 ppt 展示手持简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真实画面,教师:看,这是老师拍到的手持显微镜下的真实画面,正如同学们描绘的,确实有4教师:接下来,我们将请出最重量级的观察工具,你们知道是谁吗?对,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更精密复杂、放大倍数更大,请同学将桌边的光学显微镜小心地移到自己的跟前,不需要对设备有其他调整或操作,直接观察即可,把左眼贴近目镜,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内容尽量如实、具体地画下来。5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拍到的画面,与学生的描绘进行比对,教师:刚才我们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收到了不同的自己的观察所得。2学生继续观察,之后教师将 2-3 位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分别展示出来,
10、生组织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该过程让学生充分表达。3学生继续观察,之后教师将 2-3 位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分别展示出来,学生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格子、颗粒、排列、堆砌、像砖头、像积木”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说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与前面两种工具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体会到随着工具的迭代,观察所得也逐渐的细致入微、清晰明朗,学生发言结束,其他工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并采取语言描述、手绘记录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地从宏观到微观地揭开洋葱鳞片内表皮的样貌,进而直观地认识到细胞的形态,自主建构起“一个一个小格子”的概念。信息,随着工具的迭代,观察所得也逐渐的细
11、致入微、清晰明朗。同学补充。三、对比、三、对比、归纳、建构归纳、建构概念概念1教师:看来光学显微镜的能耐真不小,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人体手背皮肤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吗?教师展示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它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相同之处吗?2教师:好,那么我们再把视野放大一些,再看看其他生命体在显微镜下的样子。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资料,认真阅读说一说这些生命体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3教师:是的,人、动物、植物等大部分生命体都是由这样的小格子或小颗粒组成的。它们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在一起的小格子。4教师:这些小格子最先是谁发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请大家翻开学
12、习资料的第二面,阅读这位科学家的事迹,一会分享你的收获。教师补充板书:排列在一起的小格子 细胞 1学生:想。都是一个个的小颗粒;一个个小格子。2学生阅读学习资料。之后发言,学生:都是一个个的小颗粒;一个个小格子;这些小格子在人、动物、植物身上都有,只不过样子不太一样。3学生阅读学习资料,之后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了解:1.胡克把这些小格子成为“细胞”2.学习胡克肯专研勤学习的精神。教学设计:将显微镜下的洋葱鳞片内表皮结构与显微镜下的人体手背皮肤、人体肝脏、兔子小肠、猪皮下脂肪、洋葱根尖部、葫芦藓叶片的结构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相同点,让学生深刻了解“一个一个小格子”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
13、物等大部分生命体中,强化普遍性,进而让学生建构这些“小格子”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设计:通过提供学习资料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了解胡克是第一位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同时通过对胡克生平的了解,渗透和培养科学家精神,引导学生想伟大科学家学习。四、认识细四、认识细胞的多样性胞的多样性1教师:胡克向人类揭开了细胞神秘的面纱后,人类就此开始了对生物细胞的探究之旅,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科学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细胞。大家请看,这是植物根、茎、叶不同部位的细胞,这是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看完后你有什么启发。2教师补充板书:排列在一起的小格子 细胞 细胞具有多样性1学生:细胞有很多种。教学设
14、计:通过展示同种生物不同部位的细胞、不同种生物的细胞,让学生充分观察、表达,理解细胞具有多样性。五、认识人五、认识人体细胞形状体细胞形状1教师出示教材中人体各类细胞图,请学生描述形状,对于其中较难的肌细胞、骨细胞,和较特殊的白细胞,另外补充材料辅助学生认识。2教师出示连线题,让学生上台,将人体不同的细胞与相应的形状进行连线,巩固理解,与上一环节相呼应,强化“细胞具有多样1学生观察图片,发言表达对人体细胞形状的判断。2学生上台进行连线。教学设计:通过观察、交流、连线的方式,让学生对人体不同部位细胞的形状进行识别、对比,强化“细胞具有多样性”这一概念。性”这一概念。六、拓展了六、拓展了解特殊的细解
15、特殊的细胞胞1教师:今天我们看到的细胞是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得到的,但生物界还有一些细胞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你们知道吗?教师展示鸵鸟卵细胞的图片和数据、苎麻茎部韧皮细胞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最大的动物细胞和最长的植物细胞。教学设计:通过科普“细胞吉尼斯” ,拓展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视野。七、结尾七、结尾1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胞,知道它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元,同时也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那么关于细胞的探究我们将在日后的科学课上继续深入,也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跟细胞相关的科普文章,可以在科学课上一起交流讨论。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了解细胞是动
16、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2.在观察植物与动物以及人体的各种细胞图片中,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3.能比较用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的不同,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4.能用科学语言、自然笔记等方式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5.知道胡克是第一个观察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了解胡克的生平。6.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110.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昼夜交替现
17、象对动植物的影响。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观察、调查、科学阅读等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结果。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用新方法、新材料完成探究。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接受别人的建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带来的便利。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3学习内容 13.1 要求学生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等有规律的自
18、然现象” 。其中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将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即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和方向,昼夜交替现象对动植物的影响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课昼夜交替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变化。本课侧重于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对植物的影响。从身边的植物昼夜的不同入手,到进行观察,自主设计,编制花钟,再到记录一种夜晚开花的植物的开花过程,意识到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学生课前对周围植物昼夜的不同样子的观察记录,让学
19、生初步意识到昼夜会对植物产生影响。第二部分,课件出示更多植物随昼夜交替而产生的变化图片及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受昼夜影响的植物变化及其原因。第三部分,以设计制作花钟模型为项目,让学生拥有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创造性地解决真实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2情境中的问题。第四部分选择一种夜晚开的花,观察并记录它的开花过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在了解了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后的继续学习,使他们了解昼夜交替对植物产生的影响。五年级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比较熟悉,但是对植物怎样随昼夜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并不十分关注,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
20、。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比较少,因此课前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观察记录植物一天中的变化,来帮助他们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课中要提供阅读素材及运用多媒体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后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有关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对植物产生的影响。2了解植物的开花时间。3了解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编制花钟。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知道昼夜对植物产生的影响。2通过观察与阅读,了解植物的开花时间。3根据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编制花钟。4选择一种夜晚开的花,观察并记录它的开花过程。科学态度:1乐于参与观察、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
21、困难,完成预定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和开花的时间,编制花钟。【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花钟模型的材料(卡纸、剪刀、植物图片) 、资料卡。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3【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探究意图课前观察课前观察指导指导请从以下表格中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相应的观察,分别在白天、夜晚给它拍张照片,贴在相
22、应的表格中,并查找资料介绍这种植物花的开合或叶片的张合情况。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相应的观察,分别在白天、夜晚给它拍张照片,贴在相应的表格中,并查找资料介绍这种植物花的开合或叶片的张合情况。设计意图:提供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一、情境一、情境导入导入1黑板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谈话: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课前老师已经布置每个同学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昼夜不同的样子。这是一部分同学的观察记录(记录表见活动手册第 10 页 观察并记录周围植物昼夜的不同样子) ,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你的发现。2揭题:看来呀,昼夜对植物会产生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板书:1
23、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学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呈现课前观察表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昼夜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二、探究二、探究新知新知(一)活动一:了解自然界中受昼夜影响的植物变化1课件出示更多植物随昼夜交替而产生的变化图片,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课前观察及这些图片,具体说说看,昼夜对植物的哪些行为产生影响1预设生:昼夜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1)影响花的开合;(2)影响叶片的设计意图:在问题的引领下,结合课前探究及资料阅读,给予学生探究的脚手架,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4呢?2教师板书:3引导:同学们归纳出昼夜变化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有这些。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24、4谈话: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谁来说说看你的想法?5引导: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卡 1。找出关键词句,用笔标出来,并用思维导图来归纳。6小组交流汇报。7小结: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会导致地球温度、光照、湿度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对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活动二:了解林奈花钟,并编制花钟1谈话:为了更加了解昼夜对植物产生的影响,上周末老师也再次到植物园对植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这过程中,老师偶然遇到植物园项目负责任人小李,这里为了便于称呼,同学们可以称呼他为李叔叔,于是两个人聊了起来,在聊天的过程中,李叔叔了解到这星期我们将学习昼夜张合。预设生:通
25、过课前的资料查阅,我还知道了昼夜变化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2预设生 1:昼夜变化为什么会对植物产生影响呢?预设生 2:植物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开花时间呢? 3学生回答。4先个人活动(找出关键词句,并用笔标出来) ,再小组活动(用思维导图来归纳) 。5小组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受昼夜影响的植物变化及其原因。设计意图:以编制花钟为主线,层层递进,使学生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5对植物的影响这节课时,非常地兴奋,并委托我将这封信及录音带给大家。你们想知道信的内容吗?2课件呈现信的内容并播放录音。(大致内容: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植物园项目负责人李叔叔,很高兴能
26、用这样的方式与大家交流。200 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以钟的形式来装饰花坛。最近植物园也准备建设花钟,听你们老师说:“你们这周将学习昼夜对植物产生的影响这一节课,还听说你们平常乐于探究,喜欢设计制作东西。 ”听到这里我满是兴奋,想着终于找到小伙伴啦!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设计花钟,并制作成模型。花钟在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两点:(1)通过花的开放较为准确地指示时间;(2)美观宜人,适合观赏。李叔叔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期待收到你们设计并制作的模型。 )3谈话:李叔叔交给大家什么项目?有什么要求?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项目吗?4谈话:看来大家自信心满满,为了完成这
27、个项目,我们该怎么做呢?任务一:阅读资料,了解林奈花钟。1学生阅读信的内容。思维不断深入,为编制花钟做好铺垫。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61谈话:思路清晰。接下来就请学生们阅读资料卡 2,一起了解林奈花钟。2学生阅读资料。3提问:谁再来具体说说看林奈花钟是怎么指示时间的?任务二:设计花钟,并制作成模型。1谈话:了解完林奈花钟后,老师这里还为每一小组提供了一些植物具体的开花时间。接下来请小组完成以下活动:(1)完成花钟设计图。(2)小组根据设计图领取器材,制作花钟模型。2小组完成花钟设计图及模型制作。3谈话:待会请完成花钟模型制作的小组,将模型放到展板上进行固定,并确定一
28、人负责讲解。其余同学进行参观,并把你们小组手中宝贵的一票投给你们认为是最佳花钟模型的小组。什么是最佳花钟模型呢?就是要满足这两点要求。最终,票数最多的小组将成为我们的“花钟设计能手” 。4作品展评及颁奖。5引导:由于花钟可能有误差。因为植物开花除了有一定的时间外,还受地区、温差和气候的影响,同一种花,在我国南方开得早一些,而在2预设生:项目:设计制作花钟。要求:(1)通过花的开放较为准确地指示时间;(2)美观宜人,适合观赏。3预设生:我们想要了解林奈花钟,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花钟。4学生阅读资料。5小组完成花钟设计图及模型制作。6作品展评及投票。设计意图:以设计制作花钟模型为项目,让学生拥有
29、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7北方就会迟一些。同学们还可以调查身边常见植物的开花时间,编制本地的花钟。三、拓展三、拓展延伸延伸谈话:回去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夜晚开的花,观察并记录它的开花过程。昼夜对植物有影响,对动物是否也有影响呢?请同学们也可以观察身边的动物,并做好相应记录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培养学生持续观察的意识及能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111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
30、、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昼夜交替现象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进行观察、调查、科学阅读等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科学态度:乐于观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敢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发展对人类探索带来的便利。2本课学习内容是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和宇宙空间领域”13.1 的延伸。在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昼夜交替对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 3 课
31、时。与第 2 课时属于并列关系,它们与第 1 课时形成总分关系。在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昼夜交替对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并分享常见动物(包括人类)的昼夜行为,建立“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两个科学概念。第二部分是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整理周围常见动物适合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如超级敏感的感受器等,完善资料卡,了解动物昼夜生活多样性。第三部分是讨论改变昼夜,对生物生理习性变化的影响。第四部分是阅读生物钟的奥秘,了解身体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第五部分指导夜间观察,提升观察能力。
3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并利用这一现象,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通过中年级的学习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方法,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2知道它们与一些自然现象有规律。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在第二课的学习中也已初步了解到昼夜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为本课学习建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四年半的科学探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观察和调查能力,可在课前设置相应的观察、调查任务。但以五年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来看,还需更为细致的调查指导,提
33、升学生资料识别、筛选、整理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会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2了解动物适应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3了解改变昼夜长短,生物生理习性会随之变化;4. 了解生物钟。科学探究:1. 采用不同方法调查几种动物的昼夜行为,交流并分析其中原因。2. 学会借助工具观察。科学态度:1乐于观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敢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3. 建立良好生物钟,珍爱生命。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科技发展对调查动物昼夜行为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调查动物昼夜的行为,知道动物有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之分;了解动物适应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
3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夜间动物行为调查;了解动物适应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阅读资料。学生材料:调查 2-3 种动物的昼夜行为资料。【教学时间教学时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3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探究意图一、谈话一、谈话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它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昼夜对动物有影响吗?课前老师让大家选择 2-3 种感兴趣的动物,通过不同的调查方法,了解它们昼夜的行为,有谁愿意来分享分
35、享呢? 2.小结:看来昼夜对动物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动物通常在白天活动,我们称为“昼行性动物” ,有的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我们称为“夜行性动物”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昼行性动物”或“夜行性动物” 。4为什么昼夜对不同的动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5揭示课题: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学生分享调查结果。2. 学生回答并巩固概念。设计意图:由前课导入,顺应学生思维;课前布置调查任务,了解学生现有调查水平,以此为起点展开后续调查指导;利用调查表格,根据动物昼夜行为直接分类,引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的概念。二、了解二、了解动物适应动物适应于白天或于白天或暗夜生活暗夜生活1仔细
36、观看视频,在资料卡中记录猫头鹰在夜间活动的生理特征及特殊本领。1. 学生记录并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资料卡。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视频与阅读相结合,提升学生资料识别、筛选、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4的生理特的生理特征征2为何猫头鹰不适应在白天生活呢?3看来昼夜对猫头鹰的影响很大,对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吗?请阅读资料,模仿猫头鹰的知识卡片,制作昼夜对猫、蝙蝠、萤火虫、蜜蜂等动物影响的资料卡并分享。4提问:课前大部分同学观察的都是昼行性动物呢,为什么不观察夜行性动物呢?2.学生讨论(如白天强光伤害眼睛、声音嘈杂干扰多)3.交流并讨论人类在白天或暗夜的不同表现,了解人类适应于白天的生理
37、特征。整理能力;在课前的调查任务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对调查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以五年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来看,还需更为细致的指导和完善,因此本环节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从中获得猫头鹰夜间活动的生理特征及特殊本领,进而讨论为何猫头鹰不适应在白天生活,层层深入,全面了解昼夜对猫头鹰的影响,完善资料卡,为后续其他动物资料卡提供样本。通过学生课前观察样本引出昼夜对人类的影响,在讨论人类不适合夜间生活的同时进行生命教育,达到学科融合、五育并举。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5三、改变三、改变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生物生理生物生理习性的变习性的变化,强化化,强化昼夜对动昼夜对动物的影响物
38、的影响1如果白天变成 20 小时,人类会如何呢?3改变昼夜长短不仅会给人造成影响,对动物植物也有,请阅读下面的资料4小结: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可真大!时长改变,影响也随之不同。有利有弊!1学生讨论,并分析利弊。设计意图:通过昼夜长短改变对动植物包括人类的影响中强化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事物。四、生物四、生物钟的奥秘钟的奥秘1生物体内有些基因通过指挥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其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产生了内在的节律性,称为生物钟。2.昼夜对动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包括人类!良好的生物种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反之则有害。请同学们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形
39、成良好的“生物钟” ,珍爱生命。1.思考合理的作息安排。设计意图:了解生物钟的概念,引导学生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提高白天学习效率,保证夜晚充分休息,形成良性生物钟,珍爱生命。五、拓展五、拓展任务任务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很大,包括人类。人类不适应夜间生活,但聪明的科学家们发明了很多工具、想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我们在夜间开展各种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摄像机、撒石灰等进行夜间动物生活特征的观察,请同学们课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一只夜行性动物,完成资料卡。1.思考资料卡制作。 设计意图:进行夜间观察指导,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体会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
40、级下册 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 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会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2了解动物适应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3了解改变昼夜长短,生物生理习性会随之变化;4. 了解生物钟。【课堂流程图课堂流程图】 猫头鹰夜行生理特征视觉敏锐听觉灵敏飞行无声夜间捕食竞争少人类昼行生理特征白天视觉好昼夜影响激素分泌使白天思维、感知等能力较好生物钟谈话导入新课了解动物适应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改变昼夜长短,生物生理习性的变化,强化昼夜对动物的影响生物钟的奥秘拓展任务:观察夜行性动物,提升观察能力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认识空
41、气 11212四季循环四季循环【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知道四季变化对地球上一些现象的影响。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进行观察、调查、科学阅读等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用新方法、新材料完成探究。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接
42、受别人的建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带来的便利。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和宇宙空间领域”的高年段13.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四季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四课时。通过四年级下册第 2 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太阳、地球的运动特征,因此学生已经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本课侧重于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循环现象。从一年四季中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有一定变化规律入手,引导分析产生的原因,通过探究活动寻找答案,与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再进行模拟自转和公转实验,科学阅读极昼和极夜现象
43、,从而了解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图,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一年四季中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等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讨论导致地球上周而复始出现现象的因素是什么,进而初步与地球公转相关联。第二部分是探究实验,先探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斜射时会出现影子长短的变化。再探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发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认识空气 2现斜射时才会出现温度变化。第三部分是讨论,通过讨论引出地轴倾斜,公转时太阳斜射引起了地球温度变化,是四季的成因。第四部分是对全单元进行总结,通过读图了解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化无形为有形,理解
44、起来更形象,并通过模拟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加深理解。第五部分是拓展阅读,通过阅读了解地球运动引起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由于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通过四年级下册第 2 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太阳,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以及一些相关自然现象的变化,总结出规律,认识了“世界是物质的,组成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通过本单元第 1 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变化现象。
45、本课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活动,帮助学生探究地球公转引起了四季循环,以及四季循环带来的影响。本课与单元第 1 课是并列关系,学生经过第1 课的模拟实验教学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并着重引导学生提炼现象的成因,总结规律,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2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3知道四季变化对地球上一些现象的影响。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进行观察、调查、科学阅
46、读等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态度:1表现出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用新方法、新材料完成探究。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接受别人的建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认识空气 3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
47、影子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地球仪、牙签、橡皮泥、灯泡、两支温度计、两个信封。【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探究意图一、图表一、图表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四张不同时期天安门照片,请学生找出不同。教师追问:为什么会造成景色的不同呢?2教师出示北京市月平均气温图,请学生寻找规律。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北京在一年四季当中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3教师出示北京市日出日落和昼长时间表:大家再来看看这张图,一年四季中还有什么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呢?4. 教师出示北京市正
48、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图。1学生汇报:这是天安门在四个不同季节的照片。第一张是冬季,第二章是秋季,第三张是夏季,第四张是春季。学生汇报:与气温有关。2学生汇报:结合图表中的气温信息、分析,在一年当中,北京市的温度的变化总是先低后高再低;分析气温极值出现的月份,并提出规律与“四季”有关。3学生观察、讨论、填表、汇报:北京市一年中的昼长时间总是从短到长再变短,昼最长及最短出现的月份。4学生观察、讨论、填设计意图:阅读书本图,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一年四季中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等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认识空气 45教师提问:这些现象总是在北京周而复始地出现,其他地
49、区是否也会出现这些规律?出示台湾省嘉义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图、云南省昆明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图。6教师小结:这些现象总是在每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现象吗?7. 揭示课题:这些现象在每一年的四季中周而复始地出现,规律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四季又是怎么来的呢?表、汇报: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低后高再低再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及最小出现的月份。5学生发现: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相似的规律。6学生举例、填表:动物迁移现象、植物生长变化、影子长短变化、人类着装变化等。二、二、猜想四季猜想四季的成因的成因1提出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四季循环的成因。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科学的联系?2教
50、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猜想。3教师展示学生回答(注意,教师对于学生的猜测不武断否定和肯定)4教师提问: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要如何证明你们的猜想?1学生小组内猜一猜、讨论并说出理由,记录在活动手册中。2学生汇报猜想。3学生回答:通过实验取得证据。通过本单元第 1课学会了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来模拟太阳和地球,可以设计模拟实验进行证明。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活动,引发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科学相联系,思考地球上周而复始出现现象的因素是什么,进而初步与地球公转相关联。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认识空气 5三、三、探究地球探究地球倾斜与直倾斜与直射、斜射射、斜射的关系,的关系,以及直射、以及直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