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系 黄冬梅黄冬梅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病发生的各种原因病因病因致病致病因素因素(pathogenic factors)“病源病源”、“病邪病邪”l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作用于机体病机病机病证病证血热血热 血热妄行血热妄行 气虚气虚 气不摄血气不摄血 出血证出血证血瘀血瘀 瘀血阻脉瘀血阻脉 其它病因其它病因外感病因外感病因六淫六淫疫气疫气内伤病因内伤病因饮食失宜饮食失宜七情内伤七情内伤劳逸过度劳逸过度病理产物性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结石结石痰饮痰饮瘀血瘀血外伤外伤烧烫伤烧烫伤冻伤
2、冻伤虫蛇咬伤虫蛇咬伤 指来自外界,从皮毛肌腠,或从口鼻等体表部指来自外界,从皮毛肌腠,或从口鼻等体表部位侵入人体,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位侵入人体,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概念概念六淫六淫、疫气。、疫气。分类分类 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感病邪的统称。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热(火),是自然风、寒、暑、湿、燥、热(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正常气候变化。界六种不同的正常气候变化。六淫六淫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六气六气六淫六淫发生太过或不及发生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气候变化过于急骤l外
3、感性外感性l季节性季节性l地区性地区性l相兼性相兼性l转化性转化性六淫又各具独特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又各具独特的性质和致病特点!l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为又称为“疫气疫气”,“疫毒疫毒”,“戾气戾气”,“异气异气”,“乖戾之气乖戾之气”等。等。l疠气引起的疾病称为疠气引起的疾病称为“疫病疫病”,“瘟病瘟病”或或“瘟疫病瘟疫病”。l传染性强传染性强 l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l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l温疫论温疫论提出:提出:“夫温疫之为病,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一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一种
4、异气所感种异气所感”。l疠气有别于六淫,具有强烈传染性疠气有别于六淫,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的外邪。凡能引起内伤病的致病因素称内伤病因凡能引起内伤病的致病因素称内伤病因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津液代谢失常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津液代谢失常 情志失常情志失常饮食失宜饮食失宜过劳过逸过劳过逸久病失养久病失养内伤性疾病内伤性疾病 l七情即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七种情志变化,是人对外界事物所作出的七种不同志变化,是人对外界事物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的情志反应;l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
5、起脏腑气血功能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l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心主喜,过喜则伤心,喜心主喜,过喜则伤心,喜则气缓则气缓 :暴喜过度暴喜过度 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 精神不能集中,甚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则失神狂乱。 肝主怒,过怒则伤肝,怒则气上肝主怒,过怒则伤肝,怒则气上 : 过度愤怒过度愤怒 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头胀头痛,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昏厥。面红目赤,呕血,昏厥。l肺主忧,过忧则伤肺,肺主忧,过忧则伤肺,悲则气消:悲
6、则气消:过度悲忧过度悲忧 损损伤肺气,使肺气消耗,意志下沉伤肺气,使肺气消耗,意志下沉 气短,精神萎靡气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不振,乏力。l脾主思,过思则伤脾,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思则气结:则气结:思虑过度思虑过度 脾气脾气郁结郁结 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l肾主恐,过恐则伤肾,肾主恐,过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恐惧过度 肾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气不固,气泄于下 二便失禁,甚至昏厥、遗精二便失禁,甚至昏厥、遗精。 l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损伤心气突然受惊,损伤心气 心气紊乱,心心气紊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
7、定 心悸、惊恐不安心悸、惊恐不安 。l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 :在许多疾病的进程中,情志的异常波在许多疾病的进程中,情志的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l1、过劳:、过劳:劳力过度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房劳过度 l2、过逸、过逸 :l劳力过度:劳力过度:指长时期的劳力过度,指长时期的劳力过度,损损耗机体正气耗机体正气,积劳成疾。,积劳成疾。可见少气懒言,四肢困倦,可见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精神疲惫,形体消瘦等症。精神疲惫,形体消瘦等症。l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l思虑太过则可思虑太过则可暗耗心血,暗耗心血,损伤脾气损伤脾气;l
8、可见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梦,及,及纳呆、腹胀、便溏纳呆、腹胀、便溏l主要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主要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l可可损伤肾中精气损伤肾中精气;l临床可见:临床可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或遗精、早泄、阳痿,精神萎靡,或遗精、早泄、阳痿,或月经不调,或不孕不育等症。或月经不调,或不孕不育等症。l过度安逸过度安逸 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人体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气滞血瘀血瘀。l脾主四肢,四肢少动则脾不健运,化生气血脾主四肢,四肢少动则脾不健运,化生气血减少,出现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减少,出现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甚则形体虚胖,
9、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甚则形体虚胖,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l1. 饥饱失常饥饱失常l2. 饮食不洁饮食不洁l3. 饮食偏嗜饮食偏嗜 l1)过饥:)过饥:摄食不足,化源缺乏摄食不足,化源缺乏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 面色不华,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等症,还可因正气虚弱、抵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等症,还可因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而继发其他病证。抗力降低而继发其他病证。l2)过饱:)过饱:暴饮暴食暴饮暴食 饮食阻滞,脾胃损伤饮食阻滞,脾胃损伤 脘腹胀满、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吐泻等症。嗳腐吞酸、厌食、吐泻等症。l腹痛、吐泻、痢疾;腹痛、吐泻、痢疾;l寄生虫病;寄生虫病;l食物中毒。食物中毒。l
10、五味偏嗜五味偏嗜l寒热偏嗜寒热偏嗜l荤素偏嗜荤素偏嗜l1. 水湿痰饮水湿痰饮l2. 瘀血瘀血 l3. 内生内生“五邪五邪” :l“内风内风”、“内火内火”、“内内湿湿”、“内燥内燥”、“内寒内寒” l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l稠浊者为痰稠浊者为痰,清稀者清稀者为饮,更清稀者为饮,更清稀者为水,弥漫者为湿为水,弥漫者为湿。l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继发性病因:理产物,属继发性病因:瘀血瘀血离经之血停积体内离经之血停积体内阻滞于脏腑经络内运行不畅的血液阻滞于
11、脏腑经络内运行不畅的血液l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五种病理反应;等五种病理反应;l其临床表现虽其临床表现虽与外感之风与外感之风、寒、湿、燥、寒、湿、燥、火等火等五淫五淫致致病特点相病特点相似,但其不是外来之邪,而是似,但其不是外来之邪,而是由内而生由内而生,故称,故称“内生五邪内生五邪”。病证病证病因病因病机病机l外感外感病因病因 外感病外感病l内伤内伤病因病因 内伤病内伤病风邪风邪寒邪寒邪火邪火邪入侵机体入侵机体正邪相争正邪相争外风证外风证外寒证外寒证温热证温热证l正气正气:指人体的功能活动
12、及其产生的抗病、康: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复能力,简称为“正正”。l邪气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邪”。l正邪相争正邪相争:指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中,机体抗:指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中,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l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根据正能胜邪则不发病正能胜邪则不发病l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l邪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条件邪胜正负则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l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l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13、病邪病邪入侵入侵正邪正邪相争相争正胜邪退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胜正衰正邪相持正邪相持病势向愈病势向愈 病势恶化病势恶化 病势缠绵病势缠绵 脏腑功脏腑功能失调能失调内内伤伤杂杂病病阴阳失调阴阳失调 气血紊乱气血紊乱 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l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阴虚则热(虚热)阴虚则热(虚热)阳虚则寒(虚寒)阳虚则寒(虚寒)l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阳盛则热(实热)阳盛则热(实热)l阳气过盛化火阳气过盛化火 l病理产物郁而化火病理产物郁而化火 l五志过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盛则寒(实寒)阴盛则寒(实寒)l1. 气病:气病: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 l2. 血病:血病:血虚
14、、血瘀、血热、血寒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l3. 气血同病:气血同病: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虚失血、气随血脱两虚、气虚失血、气随血脱l气虚:气虚:指脏腑功能减退,多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指脏腑功能减退,多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心悸气短,声低吸微,舌淡脉虚等。气懒言,心悸气短,声低吸微,舌淡脉虚等。l气滞:气滞:全身或者局部的气机郁滞不畅,多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的气机郁滞不畅,多表现为胀满、疼痛。胀满、疼痛。l气陷:气陷:气虚、升举无力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表现气虚、升举无力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表现为内脏下垂、腰腹重坠、短气乏力等。为内脏下垂、腰腹重坠、短气乏力等。l气
15、逆:气逆: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l血虚:血虚: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变化。多表现为眩晕、健忘、心悸失眠;面、唇、变化。多表现为眩晕、健忘、心悸失眠;面、唇、舌、爪甲淡白无华。舌、爪甲淡白无华。l血瘀:血瘀: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一种病理变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一种病理变化。多表现为疼痛、肿块;面、唇、舌青紫或紫化。多表现为疼痛、肿块;面、唇、舌青紫或紫暗,瘀点瘀斑。暗,瘀点瘀斑。l血热:血热:指血分有热,导致血行加速,或出血,或指血
16、分有热,导致血行加速,或出血,或瘀阻的病理变化。表现为热象、出血、扰神。瘀阻的病理变化。表现为热象、出血、扰神。l血寒:血寒:指血分有寒,血行迟缓或凝滞不通的病理指血分有寒,血行迟缓或凝滞不通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寒象和血瘀之象。变化。表现为寒象和血瘀之象。l气滞血瘀气滞血瘀l气虚血瘀气虚血瘀l气不摄血气不摄血l气随血脱气随血脱l气血两虚气血两虚l指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障碍或失去平衡:指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障碍或失去平衡:(1)津液不足:伤津(内燥)、脱津)津液不足:伤津(内燥)、脱津 (2)水湿停聚:湿浊、痰饮、水肿)水湿停聚:湿浊、痰饮、水肿 l概念:概念:指津液亏少,导致外而孔窍皮毛,指
17、津液亏少,导致外而孔窍皮毛,内则脏腑,失其濡润滋养作用,产生一系内则脏腑,失其濡润滋养作用,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变化。列干燥失润的病理变化。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口、鼻、皮肤干燥,干渴喜饮,口、鼻、皮肤干燥,干渴喜饮,甚则形瘦肉脱,皮肤毛发枯槁,手足震颤甚则形瘦肉脱,皮肤毛发枯槁,手足震颤蠕动,舌光红无苔或少苔。蠕动,舌光红无苔或少苔。l概念:概念:指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导致津指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导致津液在体内环流迟缓,或在体内局部潴留,液在体内环流迟缓,或在体内局部潴留,使得水湿痰饮内生的一种病理变化。使得水湿痰饮内生的一种病理变化。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头面、眼睑、四肢浮肿;水肿,头面、眼睑、四肢浮肿;水肿,胸闷呕恶,头身困重;痹胸闷呕恶,头身困重;痹证。证。Thank you!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