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34 ,大小:347.04KB ,
文档编号:2131393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13139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pptx

1、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历史形成一、历史形成 大工业时代的社会背景 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史、技术史的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 两次技术革命 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科学的分类与统一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技术异化 第二节第二节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过程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过程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在我们的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

2、恒的迷,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我们可以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一、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本质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 科学本质上是指人类应用逻辑、数学以及验证的方法对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说明,形成经过验证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和预见性。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的内涵 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3、精神气质:科学精神科学意味着:怀疑精神 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宽容精神 科学理论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A、遵循自然规律 B、根据自然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 C、在经验世界是可检验的 D 、它的结论是暂时性的,即不必是最终结论 E、它是可证伪的 威尔逊: 简单地说,科学是有组织的、系统的行业,它搜集有关世界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精简成可以检验的定律和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 首先, 可重复性.同一现象可以重复研究. 其次,经济性.科学家试图将信息抽象为简单优美的形式,同时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 第三,可测量性.恰当的测量可使其概括清晰 第四,启发性.最好的科学可激发进一步发现 第五,契合性.诸多解释中,只有

4、相互关联并彼此一致的解释可以存在下去. 爱因斯坦: 科学并不就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各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头脑用其自由发明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的创造。 把科学定义为寻求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 科学是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的统一,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科学的伟大目的在于尽可能少的公理和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知识。 2.科学的本质属性:科学的本质属性: 客观性和实证性 探索性和创造性 通用性和共享性 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总体上看,科学的基本特征: 1、解释性和预见性 2、精确性 3、可检验性 4、可错性或可变性 5、系统性 6、主体际性 二、科学认识的过

5、程二、科学认识的过程 科学认识的过程是:获取经验事实;提出科学概念、科学定律或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理论。 1.科学事实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描述和判断。 注意:事实与事件的区别.事件是客观现象;事实是对事件的语言描述. 科学事实的分类 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本身的描述 事实 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事实 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被称为理论事实 事实 科学事实渗透着理论 科学事实与一般经验事实的区别 (1)经过科学家选择后进入其研究视野,成为其研究对象才成为科学事实。 (2)科学事实与科学概念相互循环科学事实是形

6、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同时科学事实必须通过科学概念的描述才能成立。 (3)现代科学讨论的科学事实并非全由感觉器官发现,存在着理论预见在先,感官感知在后的情况。 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 (1)个别性。科学事实必须是单称陈述或命题 (2)重复性。可重复检验,这是最根本的特点 (3) 精确性。不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应尽量形成定量描述 科学事实的一般特征 (1)相对客观性。对客观实在的描述不能保证原初的形态 (2)非本质性。科学事实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对事物现象的判断和描述。 (3)认识论属性。科学事实是认识的一种形式、一种形态。 (4) 语言性。用自然语言、人工语言积累事实,形成科学发展史 (5) 可错性。科

7、学是人的事业,不是神的事业。 2.科学定律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之间的必然的、实质性的、不断重复着的关系的认识 3.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 4.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本质的系统说明,是由科学概念、原理、定律、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 三、科学价值三、科学价值 1 、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1)科学价值中立说 休谟认为,具有主观性的价值与客观事实之间是分裂的,从“已然如此”不能推出“应该如此”。休谟的观点长期主导着西方关于价值与事实关系的看法。 (2)科学负荷价值说 普

8、特南: 每一个事实都有价值负载,而我们的每 一个价值也都负载事实 (3)价值是选择的基础说 库恩: 科学家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所作选择 A、依赖共有准则 B、依靠个人经历和个性所决定的特异性因素 (4)社会价值系统对科学活动影响说 科学活动环境的变迁对研究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达尔文主义为什么在英国发韧并特别发展; 能量守恒为什么在德国国发韧并特别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 (1)科学精神、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主要是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与开拓创新精神 . 科学思想主要是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 . (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是: 推动生产力的发

9、展; 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 罗伯特默顿把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归纳为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可以说,要是没有这种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提供的持久而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狭义的科学精神 = 理性,即求真 广义的科学精神 = 求真、求善、求美 求真 = 理性 求善 = 人性 求美 = 超越性 四、科学理论的形成四、科学理论的形成 1.科学问题的确立科学问题的确立 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动,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的恰当变换常常能开辟新的思路。 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是科学事实与已有

10、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 库恩: 在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不是革新者,而是解决疑难的人.他所集中注意的疑难,恰恰是他相信在现有科学传统范围中既能表述,也能解决的. 十分常见的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同时显示维持传统主义和反对偶像崇拜这两方面的性格.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常识问题、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不是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事实问题、理论问

11、题、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等。 科研选题适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 要善于把握社会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科学问题的来源: 1、 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从社会需求与已有技术手段的差距上、从社会需求与已有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发现问题 4、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5、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1 1、 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背景:从18世纪中叶至19

12、世纪中叶,已发现化学元素63种。它们构成的化合物千千万万,显得杂乱无章。 问题:各种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在1869年2月17日这一天,完成了元素周元素周期律期律的发现。 2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古罗马医学家盖仑: 血液运动理论: 1、血液在肝脏中产生 2、通过静脉在全身做潮汐运动。 3、动脉系统吸收血液。哈维实验发现的事实哈维实验发现的事实 1、一头牛或一头猪的全身血液不过10公斤左右。 2、人的左心室容量约为2英两。问题 1、如果动脉吸收血液,肝脏如何在短时间内产生那么多血液? 2、

13、如此少量的血液如何在人体运行呢?3 3、从社会需求与已有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从社会需求与已有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社会需求: 人类想飞上天空 已有技术手段: 只有比重比空气轻的才能飞上天。 问题: 能不能造出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08年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 科学问题的解决: 1、通过发现新的科学事实解决、通过发现新的科学事实解决 2、通过提出新的科学假说解决、通过提出新的科学假说解决 3、通过提出新的科学概念解决、通过提出新的科学概念解决 邹承鲁: 科研选题三原则 A、重要性 首先是课题完成后对科学领域今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影响的面越大重要性越大.一个新思想的建立有

14、时能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系列,甚至全新的研究领域. B、可能性 科学有其连续性,所有的创新都必然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只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成功. C、现实性 没有一个现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任何设想都只是空想. 已知的或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实验方法. 沈致远: 当代科学有四大难题等着我们去突破 第一难题是物质本质 第二大难题是宇宙演化 第三大难题是生命奥秘 第四大难题是自我意识 2.科学事实的获取科学事实的获取 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经验基础,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手段。在实验观察中,经常需要利用替代性的实物模型或计算机模型,这被称为模拟实验观察,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观察不

15、仅要注意预期现象的出现,而且要留心意外的事件。科学史上有时意外观察到的事件可能导致科学发现。 观察渗透理论。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感性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观察与实验须坚持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科学的观察是主体仪器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微观领域中原则上不可能排除仪器干扰,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仍然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3.科学假说的形成科学假说的形成 科学假说是为了回答科学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已知科学事实或科学定律的说明或解释,分别称之为定律型假说或理论型假说。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与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 定律型假说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概括 ; 理论型假说

16、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溯因和猜想 公式:如果P(原理定律假说)为真,则Q(经验定律)可被解释,Q成立,所以,P可能为真. 4.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科学抽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是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关键环节,它表现在科学术语、科学符号与思想模型的使用中。 科学思维的形式主要有: 1.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概念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运行的;形象思维是通过意象、联想和想像而运作的。 2.顿悟思维直觉与灵感。顿悟思维是瞬间达到对事实本质的心领神会。 科学思维的方法主要有: 1.演绎方法。这是在一般中进一步认识个别的思维方法,其推理具有必然性、普适性 2.非演绎方法

17、。主要有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模型方法等,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其推理具有跳跃性、偶适性。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 1、科学抽象与推理 2、比较与分类方法 3、类比与移植 4、分析与综合 5、归纳与演绎 科学研究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1、直觉与灵感 特点: A、认识的突发性 B、认识过程的突变性 C、认识成果的突变性 2、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科学研究的逻辑与非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灵感、直觉(逻辑思维的中断) 逻辑思维 中医是科学吗? 西医从理论到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管

18、理体系密切吻合,形成了有机整体,基本具备一般现代科学的共同特征。 中医则处处引经据典,对现代科学相对疏离。 中医面前实际上处于既不能归入现代科学体系,又难以在知识领域自立门户的漂泊状态。中医似乎扮演着科学的角色,但却没有明确的科学身份。 在文化特征上,中国是人文文化传统,西方是科学文化传统。人文传统生成伦理价值倾向,而科学传统则产生法制价值倾向 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中医所处的环境是中国古典思想居主导地位的,而现实的中医则处于西方思想主导的环境中。中医合古典中国之“理”,却不合现代西方之“理”,凡不论古代或现代则均合乎其“用”。 从过去的“理用合一”到现在的“理用分离”,“理”发生了变化,正是这

19、个“理”的变化使中医的身份认定出现了问题,东西方之“理”在中医身上发生了冲突,使曾经合理的中医变得不合理了。 对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可以得出的较为清晰的认识: 1.中医是科学,不是人文 中医历来是探索生命与疾病发发展规律的学问,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包裹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但其科学的本质与功能始终未变。 2.中医是东方科学,不是西方科学 17世纪以来,经过现代转化的西方科学得到快速发展,而东方科学却仍然以传统形态存在。两种科学传统的发展径路不同,认识方法各异。 西方科学偏重还原论的方法论,强调结构分析,注重运用局部实验的方法剖析对象的实体,以牛顿近代建立的经典力学最具代表性。 东方科学则与之相反,偏重

20、整体论的方法论,强调信息把握,注重通过整体体验的方法把握对象要素间的关系,以汉代形成体系的古代中医学为其典型。 体现在医学上,西医以结构分析为特征,可称之为结构医学;而中医以信息把握为特征,可看作信息医学。 尽管中医的基本定性是科学,但不是近代西方意义上的科学。 3.中医总体上还是传统科学,尚未转化成为现代科学 西医已是具备现代科学特征的医学,早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还停留在传统科学的框架中,仍处在传统医学状态。 但中医的本征是信息医学,而现代社会观念与技术面貌的特征是信息化,可以说中医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形成。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我们虽然仅仅是地球表面上的过客,并且束缚在有限

21、的空间,所经过的时间也很短促,然而人类的思想,非但可以推测人类目光所不能看到的世界,而且也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以前无限时期内所发生的事故并对深海或地球内部的秘密,都可以洞察无遗。我们和诗人所描写的创造宇宙的神灵同样自由在所有的陆地上,所有的海洋里和高空中漫游。(地质学原理) 梁启超: 治科学能使人虚心,能使人静气,能使人忍耐努力,能使人忠实不欺。 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丁肇中) 一、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二、对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三、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的距离是很小的。 四、要实现你的目标的话,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 科研成功的因素(王选) 一、勤

22、奋来自于正确的科研动力 二、跨领域的研究易出大成果 三、具备同时代大多数人所没有的多方面知识和经验 四、远见和洞察力是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之一 五、向胜利者学习,也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第三节第三节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之中,便不得不寻求安全。人寻求安全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在开始时试图同他四周决定着他的命运的各种力量进行和解,这种和解的方式有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等人若不能征服命运,他就只能心甘情愿地和命运联合起来;人即使在极端悲苦中若能顺从于这些支配命运的力量,他就能避免失败,并可在毁灭中获得胜利。另一种途径就是发明了许多艺术,通过它们来利用自然的力量,人就从威

23、胁着他的那些条件和力量本身中构成了一座堡垒这就是通过行动改变世界的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在感情和观念上改变自我的方法。 杜威 通过实际控制所获得的安全远较理论上的确定性更为珍贵 技术世界:人类的在世方式,技术世界才是我们的家 To be human is to be an engineer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is, in a sense, the story of engineeringthat long and arduous struggle to make the forces of nature work for mans good Engineering

24、 is the art of directing the great sources of power in nature for the use and convenience of man. The engineering method is to create the best change in an uncertain situation within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虽然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和科学是有区别的,必须阐明技术不同于科学的本质,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

25、特别是现代技术发展提出的价值论争、现代技术的社会形成等问题,从而明确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the natural world vs. efficiently producing useful artefacts in a context of uncertainty.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 科学家发现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工程师创造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 科学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知活动,是一般生产力;技术属于物

26、质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产生物质结果的生产活动,是现实生产力。 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塑造人工世界的最主要、最普遍的实践方式。技术即造物,它利用、促进、催化、整合自然力,实现自然物的改变,建造人类按自身意志拟定的物质系统。 science is supposed to be concerned with necessity, certainty, universality, abstractness and theory. It seeks object

27、ive knowledge of timeless truth that is based on reality, for the purpose of intellectual contemp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y contrast, engineering i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gency, probability, particularity, concreteness, and practice. Engineers rely on subjective know-how and historical opinions t

28、hat are derived from experience, with the goal of willful action and use. 一、技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技术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是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Technology is about creating artefacts and solvi

29、ng problems, while science is primarily about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phenomena in the world技术的三种历史形态技术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技术: techne、skill、craft 近代技术: technique、 technology Art(狄德罗百科全书) 现代技术: technology,人工智能四种技术的思维框架 技术是客体(object) 技术是活动(activity) 技术是知识(knowledge) 技术是意志(volition) 技术一般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

30、非生产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哲学大辞典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结合; 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技术自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 理解技术特征的哲学思路 技术作为一种实在而存在 造物活动的及物性保证了技术的实在

31、性. “造物”范畴在技术哲学中居核心地位 “有而不(能)用”的“技术”不是技术实在 科学实在与技术实在是可以相互过渡的 技术也许不能解决实在的有无问题,但能解决实在的具体呈现问题,于是技术实在也可以视为实在的样式. 技术具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革天然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的调控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最好的技术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 技术在本质了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活动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有力体现。 技术的本质属性:技术

32、的本质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 维纳:科学技术家只能把自己的成果交给他们在其中生活的世界 二、技术活动的要素、分类原则及其形态二、技术活动的要素、分类原则及其形态 技术活动的要素是人类创建人工自然的方法和手段。 它的分类原则: 1.在总体上要符合技术活动的本质特征; 2.在纵向上要能够说明技术活动的历史发展 3.在横向上要能够形成技术活动的基本结构 技术有多种分类, 如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类自身的技术;工业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等. 技术活动要素的形态有: 经验形态,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主要是指以工具、机

33、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主要是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它是现代的技术要素。 各种技术活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独立性与相关性、互补性与主导性、自稳性与变异性等特点。 三、技术结构及其演化三、技术结构及其演化 技术结构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种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1、技术结构的类型 (1)经验型技术结构。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技术结构。 (2)实体型技术结构。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以机器等

34、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3)知识型技术结构。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技术活动要素组成,并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它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2、技术结构模式的演变 (1)古代单相的技术结构模式 只包含一个功能结构单元即经验型技术结构 (2)近代双相的技术结构模式 包含两个功能结构单元即经验型技术结构和实体技术型结构 (3)现代三相的技术结构模式 包含三个功能结构单元即经验型技术结构、实体技术型结构和知识型技术结构 3、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技术结构的演化过程交织着各种矛盾: (1)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决定了技术结构的转变 (

35、2)技术结构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 (3)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影响到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时机和速度 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主要趋势 一个核心:以电子计算机为先锋的微电子技术. 两个重点:生物技术和新型材料 四大前沿:光电技术和激光、新能源、海洋开发和空间开发. 美国认为,有10种新型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 1.无线传感器网络 2.可注入组织工程 3.纳米太阳能电池 4.机械电子学 5.网格计算 6.分子成像 7.纳米印刷刻蚀 8.软件保证 9.糖原组学 10.量子密码术 4、对技术结构演变的哲学思考 (1)前现代技术 工具成为人的肢体的延长,

36、工具削弱了操作者的存在感 (2)现代技术 机器成为独立的存在,反而要消除人的存在,机器成了主人,机器的存在感远胜于人的存在感.技术异化. (3)后现代技术 向技术的中央控制思路发出挑战.倡导“生态技术”, “分散化技术”,实现“高技术、高人文”,消除技术的存在感. 四、技术是知识创造活动 现代技术活动即是方法、手段,又是知识、技能,在技术实践过程中,技术知识和人工制造物一同在进化。技术知识是人们在工程过程中认识和改造现存物所获得的控制和制造有用物品,并达到目标期求的技能和知识的总和。技术知识是与改造现存知识体系、物质体技术知识是与改造现存知识体系、物质体系相关联的知识形式,对应于客体构建知系相

37、关联的知识形式,对应于客体构建知识的系统化,用于寻找、创造工程实施的识的系统化,用于寻找、创造工程实施的最佳方案,是指明应做什么和规范怎么做最佳方案,是指明应做什么和规范怎么做的实践知识,的实践知识,为改造世界提供可靠的、易行的、经济的、实用的方式、方法。 从本质上说,技术同科学一样,也是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只不过技术知识更实用、多元,技术知识是人类在具体生产流程中为解决问题而创建或采取的思想、方法、技能的总和。技术知识是实践的知识,创造的知识,实用的知识。技术知识决定着技术活动的形态、方式和成效。 在人类的知识总量中,工程技术知识是数量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从知识本性上看,又是最与实践相关的

38、思想内容。 技术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其它类型知识更密切更直接,人类有什么样的技术知识,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五、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五、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目的:科学释物;技术造物。科学求真,技术求利。 主客观因素:科学以客观因素为主;技术以主观因素为主 可预见性:科学发现一般来说不可预见;技术总的来说可以预见 评价标准:科学进步的标准是扩充人们的认识领域;技术提高的标准是造出更好的产品. 价值:科学体现为科学家的价值观;技术本身负载价值 思维方式:科学分辩是非,弄清真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技术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如何使低效变为高效。 知识产权的核心:科学“名”;技术“利” 更新速度:科学

39、更新比较缓慢;技术更新速度很快。 竞争形式:科学是学术竞争,比较宽容;技术市场竞争,十分残酷。 与市场的关系:科学知识不是商品;技术成果是商品。 作用: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 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科学研究者好奇心、想象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经济头脑、市场意识。 科学技术一体化 1、技术科学化 (1)传统技术活动日益转移到以新科学理论为基础上来 (2)现代技术发明创造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研究的发展,技术进步以科学进步为先导 2、科学技术化 (1)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带有技术活动的特点 (2)重大科学研究活动离不开各类技术人员的合作离不开先进

40、、精密、昂贵的实验技术设备的支持。 3、科学技术一体化 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一体化 第四节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1.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 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是最基本的矛盾。还有:理论内部的矛盾,学派之间的矛盾,学科之间的矛盾,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学术观点的之间的矛盾等 2.西方主要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模式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库恩的历史主义模式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经验假说证实,其中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归纳主义与证实主义。 把哲学的任务

41、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 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分析命题即逻辑、数学命题;综合命题是经验命题)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除了分析命题之外,任何命题只有当它原则上能被经验所证实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便是无意义的. 逻辑经验主义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能够被经验证实的.比如相对论.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式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按照归纳主义观点来说明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认为科学知

42、识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 因此,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有中断,没有革命:观察事实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的科学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那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就越强,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剔除。 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又称证伪主义,代表人物为波普尔。它的基本观点是:任何科学理论都仅仅是猜想和假设,理论是可错的,只有对理论持批评态度,才能发现和消除错误,推动科学的进步。波普尔的“四段图式”论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从证伪主义立场出发, 把科学发展看做是一个不断地证伪理论、推翻理论的

43、过程。他认为,猜想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大胆提出假设,通过证伪,然后推翻理论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意味着不间断的革命。 批判理性主义认为假说是理性的猜测,不是从经验中归纳得来,假说是可错的。科学理论的形成与确立的途径是通过对假说的猜测与反驳,即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猜测性的解答,然后通过实验证伪,这就是:问题假说证伪,其中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演绎主义与证伪主义。 P1 TT1 EE1 P2 在这个模式中,科学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TT1),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1),进而提出新的问题(P2)。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前

44、进。 波普尔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并且把“问题”看作科学发展的动力,主张在科学探索中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论,强调科学的革命精神,认为科学只有在不断批判和否定中才能前进。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不断积累,归纳的结果 .而批判理性主义则恰恰反对这种归纳,因为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能成立。即根据个别观察的事例的积累重复并不能引出一般性的规律,归纳法在逻辑上有妥当性,根据过去已经知道的事物并不能引导出关于未来的妥当的知识 关于科学命题的划界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命题是能够不断被证实的命题,而波普尔恰恰相反,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证实,因为全称命题不能由单称的经验命题得到完全的证实。

45、所以科学命题只能被证伪。并且只有被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 科学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也就是说要不断去证伪,要求不断用经验性去证伪科学命题。 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首先大胆提出猜测与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例子,并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或者否定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说科学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有不断的证伪。 归纳演绎模式认为,科学假说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来,然后借助于演绎法推出预见,预见经受新的经验的检验:预见与新的经验如果不符合,则对假说进行修改;如果符合,则假说被证实。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归纳法与证实原则。它认为,对相互竞争的、不同的假

46、说,通过判决性实验,可以决定它们的命运。 假说演绎模式对归纳演绎模式提出批评:第一,经验证实只是科学理论知识的量的积累,而科学理论知识的质的飞跃必须是经验证伪;第二,从经验事实到假说、从特殊到一般并没有逻辑通道,假说是“思维的自由创造”。因此假说演绎模式认为,科学始于问题,为回答问题提出假说,人们根据假说演绎出一系列的预见,再根据这些预见设计观察和实验方案并将其付诸经验检验,然后依据经验检验的结果来调整理论或假说。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不断经受证伪检验的过程。科学历史主义 库恩的科学革命论(科学革命的结构) 与波普尔“不断革命”的科学发展模式不同,库恩刻画出一个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

47、模式,即: 前科学 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学 科学历史主义强调科学的内容,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科学理论是如何产生、变化,在何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发展的.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范式概念.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可以称为科学,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或称前科学。 在这一模式中,库恩用范式而不是传统的理论来说明科学的发展。范式一般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

48、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同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它实际上市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的共同立场,共同使用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库恩的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即科学不是停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求新知识,放弃旧范式、旧理论,接受新范式、新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库恩认为,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发展受科学内部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因而范式不仅是认识论上的知识体系,也是知识的社会形式、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行为规范。范式的转变不仅要依靠它本身的科学性,而且要依靠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条件科学共同体对范式的信念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因素

49、等。 库恩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旧系统不断接受并最终被新系统所替代. 科学发展存在两种状态:稳定的常态和极不稳定的变态。稳定的常态通过细致缜密的工作为旧系统(框架)服务,变态是通过对旧系统的质疑完成创新及拓展,但是其整体的完善工作必须靠常态工作完成。 科学认识活动是由科学共同体进行的,在科学发展的社会史上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前范式时期,各种理论、观点、假说相互竞争,但没有一种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确认;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在范式(已确立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积累知识的时期,常规研究是不断开拓与加深范式的内涵,为新观念、新理论的突破奠定基础; 科学革命时期,出现了与范式所预期的不相符合

50、的反常现象,当调整范式不能解决反常的问题时便出现科学危机,这时候原有的范式受到质疑,科学革命时期从此开始。因此,科学的发展就是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如此循环往复 。 库恩对波普尔的批判: 波普是把科学事业中的非经常性的革命部分的特点赋予了整个科学事业 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只能通过偶然发生的革命而进行,那么无论科学或知识的发展都成为不可理解的了.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 (1)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2)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3)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二、技术的发展模式与动力二、技术的发展模式与动力1.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目的与现有技术手段的矛盾。技术目的是把技术上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