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191.39KB ,
文档编号:2143176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14317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六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六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1、第六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 回忆往事回忆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回忆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和同学分享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人,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学习“阅读材料”;用“编年体”或者“栏目式”的方式来制作成长纪念册。4依依惜别策划毕业联欢会;写一封信,可以写给老师或同学,可以写给母校,可以写给自己,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学习“阅读材料”。5教法与学法这次综合性学习是难忘小学生活。分成了两个板块,一个是回忆往事,一个是依依惜别。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尽量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整理学习成果,展示

2、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授课方 法 探 究 回忆往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依依惜别(1)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给老师的一封信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写毕业赠言,教给学生写赠言的方法。(3)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让学生小组交流,明确分工,并感受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表达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典案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回 忆 往 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3、.回忆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回忆印象最深的人或事。2.和同学分享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人,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2.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师生情、同学情及学生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围绕“难忘”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教学准备】收集班级及本人照片。【教学过程

4、】一、 谈话,激发兴趣。二、读题,了解活动内容。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2. 指名反馈,教师小结。(1)写写难忘的人或事。(2)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3)共同寻找成长的足迹。(4)制作成长纪念册。三、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 教师:这么多项的活动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指名反馈。(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插图等。(2)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3)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4)集体反馈寻找到的“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作制作成长纪念册。四、课堂小结,鼓

5、励积极参与活动。五、布置作业。1.搜集活动中需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2. 预习“阅读材料”的文章。【板书设计】回忆往事主题计划第二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老师领进门。【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过程】一、 检查、了解学生自读的情况。1. 指名反馈:“阅读材料”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师领进门

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检查词语:正月生涯小喜神儿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戛然而止恭恭敬敬3.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随机形成板书:田老师领刘绍棠进文学创作之门) 4.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和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1.自学提示:同学们,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学生轻轻读田老

7、师讲故事的那一段)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3.“我”听得怎么样?交流出示句子。(1)“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联系上下文,“我”为什么会入迷?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使人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4.过

8、渡:一首小诗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作者幼小的心田。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1)“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哪里看出来的?(比喻)(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组是“春雨点点入地”。) (2)你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作者做人的道理。)(3)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 “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9、)(4)田老师“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中的四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四、研读课文:感谢老师。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使人身临其境,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1)再见到老师时,“我”是怎样做的?(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2)这说明什么?(“我”深深地感谢田老师在“我”的幼小的内心深处播下文学的种子,诱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打下了文学的创作基础。)2.想

10、象作者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4.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出示: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反映了什么?田老师谦虚。 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意在说明“你的

11、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5.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6.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如何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如何理解“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7.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8.有感情地朗读。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

12、时,他不禁感慨万千;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六、课外延伸。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毛泽东的我的

13、老师徐特立,鲁迅的藤野先生。【板书设计】老师领进门田老师领刘绍棠进文学创作之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第三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作文上的红双圈。【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对“我”人生的引领作用。【教学重难点】抓住98个红双圈,体会老师对“我”人生的引领作用。【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在老师领进门一文中,老师把作者领进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又有哪些帮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

14、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栏里时,“我”有什么表现?(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自学并交流。3.教师点拨。(1)文章写了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作者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贴在报栏里登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3)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

15、鼓励下,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最终成为作家。(板书:九十八个红双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三、总结归纳,体会手法。1.主旨:作文上的红双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作者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文章以小见大,写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板书: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3.作文补考可以说是作者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作者文学创作的大门。可见,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四、拓展延伸。 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

16、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板书设计】作文上的红双圈九十八个红双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第四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课时目标】1.认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意义,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制作成长纪念册。2.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纪念册所需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

17、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成长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二、练习口述,全班交流。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获奖证书、相关的习作等)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3.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4.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所选照片的特点。三、合作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1.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

18、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成长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们的情谊。 2.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1)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编年体” “栏目式”。(2)集中小组建议。预设: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 “依依惜别”3.师述:制作成长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制作纪念册。 四、编排成长纪念册。1.读读课本第100页,说说如何编排成长纪念册。2.学生交流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方法。五、布置

19、作业。1.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2.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3.继续完成成长纪念册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依 依 惜 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如何策划一个活动。2.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3.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2.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给老师的一封信。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表达这种情感的方法。3.写毕业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对老师、

20、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难点】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中的三篇文章。2.写毕业赠言。3.为联欢会作好各项准备。【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作策划,写串词,编写节目单。【教学准备】安排联欢会事宜。【教学过程】一、填写活动策划书,分工明确。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分工节目统筹主持与串词二、报名:提前一周,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三、排练节目: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经讨论决定。四、写串词,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五、编节目单,节目前后连接,不能重复。六、举办联欢会。七、布置作

21、业。(1)筹划毕业联欢会。(2)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第二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课时目标】1.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2.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好处和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

22、,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2.课题解说:“少男少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即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歌唱。 3.作者:何其芳,中国诗人、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人。代表诗集有汉园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4.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作者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革命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并受

23、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二、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第一遍快速默读,要求读得流畅;第二遍出声朗读,要求读出节奏;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能读出感情;第四遍齐读或默读。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读得有气势一些。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第一节,诗人要为少男少女唱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诗人爱国家、爱民族的热烈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 第二、三

24、节,诗人充分发挥形象,以热切的语气,要他为少男少女们唱的歌,插翅飞翔,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归宿。 第四节,是第二、三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2.这首抒情诗借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方式,以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感情,为延安的“少男少女们”唱出了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表达了自己融入新生活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四、精读诗歌。1.第一节诗人在“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运用排比句,歌唱了四种事物,是哪四种事物?它们和少男少女有怎样的共同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交流: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少男少女象征着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生长的力量。2.你认为第一节中的“少男少女们”指的是谁呢?“

25、我”又指谁呢?交流:“少男少女们”指的是(1)40年代延安地区的少男少女们;(2)代表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少男少女们。“我”是指(1)作者;(2)与作者持有同样观点的人。总结:诗的第一节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歌唱什么 (板书) 3.朗读第二节,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停留的地方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交流: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停留的地方是指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却并不出现。全靠“飞”和“停留”这两个动词将喻体加以暗示,读着它,我们就会想到展翅飞翔的小鸟,形象生动而又隐隐透出几分含蓄,显出明白而含蓄、平凡而奇崛的特色,意境十分优美。4.朗读

26、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交流: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像草一样颤抖”是什么意思?交流: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总结: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怎样歌唱(板书) 5.朗读第四节,“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联系背景,“成年的忧伤”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会“重新变得年轻”呢?交流: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使作者缠绵忧伤。作者看到中国人民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困难的时期,所以会有“成年的忧伤”。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作者看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再次恢复了年轻时候的豪情壮志。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

27、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心。6.第四节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交流: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总结:极抒衷肠,极抒向往直抒情怀(板书) 五、拓展阅读。1.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明确: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

28、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2.教师小结。在座的少男少女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人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过反复诵读,诗人在诗中所流露出来的为新世界新生活歌唱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生活在新世界中的感觉真好!【板书设计】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歌唱什么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怎样歌唱极抒衷肠,极抒向往直抒情怀第三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课时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努力,有上进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要有耐性和韧性,不怕失败,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继续努力。【

29、教学难点】如何学习才能成为天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2.师述:是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华罗庚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3.解释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预设:了解那些天才的故事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不是努力、勤奋、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而获得成功的!如同“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样,不经过努力是不可能成为天才的!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读文,要求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2.哪些自然段是关于学习的?哪些自然段是关于天才的?(1、2)自然段是写关于学习的;(3、

30、4)自然段写的是关于天才的。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华罗庚从学习和天才两方面引导孩子,要不怕失败,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才能成功。三、感悟聪明与天才。1.出示自学提示:我们如何才能变得聪明?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天才?(学生自学批注、交流。)2.学习:要有耐性和韧性;失败后要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天才:(以自己为例)不断努力、加倍努力,才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3.最后一段总结: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你觉得这一段有什么作用?预设: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进一步强调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积累。四、拓展延伸。1.学完这一篇课文,你准备怎么做?(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2.拓展关于学习的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

31、肯攀登。 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3.总结: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努力、勇敢、信心和坚持。即使在无数个黑夜对自己失望,第二天起来,依然要昂起头对着阳光微笑,在充满信心与勇气的日子里,努力奋斗,坚持下去,相信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星光。【板书设计】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学习:要有耐性和韧性;失败后要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天才:不断努力、加倍努力,才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第四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课时目标】通过信中的点滴小事,体会作者对老师的爱与感激。【教学重点】体会老师的无私奉献

32、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封信。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老师的几件事?表达了什么感情?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方老师的三件事:;,抒发了作者对方老师的真挚的感激之情。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信中记下了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三、体会老师对“我”的关爱。1.再次读文,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老师对“我”的关爱?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体会老师对“我”的关爱。3.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感悟方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无私关爱。四、了解书信的格式。书信主要包括五个部

33、分: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1.称呼: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边加冒号,冒号后不能再写字。2.正文:正文以问候语开头。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接下来写自己要说的话,分段写,主次分明。3.祝福语:正文写完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4.署名和日期:在书信的最后,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的日期。五、布置作业。学生写信表达对老师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者感激之情。【板书设计】给老师的一封信方老师:对“我”关心,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书信格式: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第五课时【课时内容】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课时目标】写毕业赠言,送上真情祝福。【教

34、学重难点】读课本第106页的毕业赠言,理解写赠言要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或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情的平台。二、读毕业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三、学生写毕业赠言。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评议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五、进行赠言评比。给老师的赠言,给同学的赠

35、言。六、布置作业。将写好的毕业赠言赠予老师或同学。【板书设计】毕 业 赠 言写毕业赠言:给老师的赠言 给同学的赠言教学过程典案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古诗词。【教学难点】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采薇(节选) 【课时目标】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2.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2.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1.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36、。分风雅颂三部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2.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的经典名句,请大家打开书读古诗。 二、读准诗歌,理解诗意。1.同学们自由诵读。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3.理解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里悲伤,却没有人知道我的悲哀。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理解“杨柳依依”。(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杨柳”是什么样子的?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2)课件出示:杨柳图片。(3)

37、读出你体会到的美。2.理解“昔我往矣”。(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昔我往矣)(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师补充介绍:“往”指当初去从军。)(3)为什么出征?(教师介绍诗歌背景。)(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5)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读“雨雪霏霏”,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图片: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

38、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口语表达。)(三)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诗中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情”,作者把“情”融汇在了哪里?(景物)2.这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这也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四、引导背诵。1.指名试背。2.全班试背。五、总结学习方法。我们一起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如何来学习诗歌的。小结: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板书设计】采薇爱国悲思乡 怨 情景交融第二课时送元二使安西【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明

39、确多音字“朝”“舍”的读音;明白“使”“浥”“更尽”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注意朗读节奏:送元二

40、使安西)2.解释诗题。读了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使”是什么意思?“安西”在哪儿?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再齐读。(评价:读得很有节奏。)3.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这样的吗?我们现在就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二、读诗句,晓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1)自由读 。(2)反复朗读,直到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舍”“更”“尽”)3.学生齐读诗歌。4.初步解释诗意。读了几遍古诗,说说你理解了哪句诗?(指

41、名回答)三、以画解诗。1.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情绪来。2.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画面上有些什么?(1)(板书:朝雨)什么时候的雨?是怎样的雨呢?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沾湿的意思,雨水沾湿了路上的浮尘。雨也多情,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2)(板书:柳色)想象一下,怎样的柳树?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树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土,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新”字用得恰到好处。 同学们,你

42、们知道吗?“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依依惜别。(3)(板书:客舍)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晴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番如画的景色啊!(4)这景真美,指名读前两句。谁还能陶醉其中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王维的这首诗。四、品诗意,悟诗情。1.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同学们请看,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满是荒漠,陪伴他的只有无尽的荒凉。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板书:故人)2.友人这一去,是要到哪里呀?(课件出示路线图)渭城在今陕西渭水北岸,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满眼的荒

43、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是那荒山野岭。如果是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半年多的时间。3.元二即将远行,此刻诗人王维心中有多少话要对他说?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诗人心中那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播放乐曲阳关三叠)预设:(1)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师:关心朋友。好一个知冷知热的朋友啊!(2)元二,多带些水和干粮。师:王维如此善解人意。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不舍,这份依恋,再次举杯(引生读后两句诗)(板书:依依惜别)。5.不知道喝了几杯酒,这杯酒喝完了,元二也该启程上路了。6.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

44、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读全诗 (配乐)。7.不幸的消息传到元二耳中,元二会是怎样的心情?(伤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别时王维留下的诗句。(师读诗题,学生读诗句。)播放阳关三叠。8.后人把此诗谱成了曲子阳关三叠。五、明古风,体会别意。1.多情自古伤离别,同学们,古往今来的送别诗数不胜数。听,这是李白在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听,这是高适在安慰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朋友虽然远去了,但我们更相信:(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临近毕业,老师也要和大家

45、说再见了,真有些舍不得。就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吟诵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吧!六、教师总结。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找来更多的送别诗读一读。【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依依惜别第三课时春 夜 喜 雨【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简介杜甫:杜甫的诗有着悠长的意境和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史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2.解题:春夜喜雨的意思就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