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三 部 分区 域 可 持 续发展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地地 理理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1.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商品粮基地(3)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利降水集中于,雨热同季;水热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农作物生长易受的影响地形:包括高原
2、、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夏季低温冷害多种经营土壤:、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面积大 黑土工业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地貌耕作农业区名称主要农作物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甜菜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林业和特产区:D,E小兴安岭,F长白山。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大兴安岭高原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3必修P61图4.3东北
3、地区的地形和P62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提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3)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提示 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提示 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易错易混再判断(1)东北地区自
4、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2)东北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突出的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的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人均耕地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 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三江平原2.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农业发展背景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
5、境污染等。(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的统一。农林开发黑土退化保护生态效益(3)农业发展方向目标: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开发晚,生态环境好绿色食品商品粮加工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西部草原区围绕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工程实施,发展_畜牧业山区以为核心,在半山区实
6、现“”,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生态建设围栏限牧集约化草食性森林资源保育立体开发特色经济作物旁栏边角再利用阅读教材地理3必修P65图4.10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松嫩平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有哪些?提示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提示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
7、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提示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易错易混再判断(1)东北地区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2)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3)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不利于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新教材本部分内容已经删除。虽然新教材删除了本部分内容,但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热门问题,还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
8、容:结合区域图、材料,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命题视角: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如“对应训练”12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1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
9、地质量下降。下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考点一 考点二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发生变化,可推测其影响因素为地形;水稻耗水较多,需要灌溉,海拔较低处便于灌溉,故水源也是其影响因素。第(2)题,黑龙江省纬度更高
10、,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由材料可知,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较大,可推测其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投入的成本较高;黑龙江省水稻市场竞争力强,说明黑龙江省水稻品质更好。第(3)题,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压力,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针对土地资源压力,可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1)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2)黑龙江省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
11、等农业生产成本高;黑龙江省水稻品质更好。(3)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考点一 考点二 2.农业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有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
12、个方面分析: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盐碱化、土地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考点一 考点二 3.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 发展方向具体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考
13、点一 考点二 发展方向具体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2020山东卷)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
14、,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2题。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C.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考点一 考点二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1.C2.D解析 第1题,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为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在耕地上栽植杨树也可以获得一定收入,两者相加远远高于种植
15、粮食作物、蔬菜的收益。粮食作物、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限制了农民外出打工,杨树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少,栽植杨树基本不影响农民外出打工。C正确。第2题,由“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现象,并非因为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因为当地木材或粮食不足,A、B、C错误。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我国的农业问题与粮食安全考点
16、二我国的农业问题与粮食安全新教材动向新高考趋势人教版的老教材中没有本部分内容,新教材中讲述了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区域图或材料,考查区域粮食生产的条件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2)命题视角:考查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如“对应训练”中的试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示例(2020江苏卷)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考点一 考点二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2)制约
17、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考点一 考点二 考题点睛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第(1)题,据图可知,四地中只有东北区粮食产量占比连续升高,符合设问“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指向要求;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粮食产量占比不断下降,华北平原粮食产量占比后期下降,均不符合题意。第(2)题,内蒙古和新疆发展粮食生产的制约条件为水资源不足;两地土地资源丰富,不是制约因素;两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经营规模大,是粮食生产的积极因素,不是制约因素。答案 (1)B(2)B考点一 考点二 归纳总结1.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
18、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农业区典型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生产粗放,只种不养土壤肥力下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绿肥等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考点一 考点二 农业区典型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土壤污染、板结培育优良品种,生物除虫,发展生态农业围湖造田,开垦湿地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退田还湖、退耕还湖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划区轮牧、围栏放牧、退耕还草,种植人工草场,发展舍饲畜牧业过度开垦考点一 考点二 农业区典型地区
19、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林区大、小兴安岭林区过度砍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伐育结合,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毁林开荒退耕还林考点一 考点二 2.我国的粮食安全(1)我国粮食生产特征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考点一 考点二 (2)粮食安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方面具体内容供应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储备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藏粮于地(稳定面积: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高地力:建设
20、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藏粮于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藏粮于民(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考点一 考点二 方面具体内容质量生产绿色、有机的放心粮技术依靠技术,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治理污染等考点一 考点二 对应训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产品。2003年开始,我国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考点一 考点二 (1)请说
21、出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2)简析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请你提出合理建议。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看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2005年以前我国的耕地面积下降快,2005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第(2)题,结合材料,2003年以后,国家实施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增加粮食产量。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也是重要原因。第(3)题,建议合理即可。答案 (1)耕地面积减少,2005年以后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减缓。(2)实行惠农政策,人们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导致粮食产量上升;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普及优良品种。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