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1.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情况。2.了解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教育:(1)形式:官学与私学成为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2)概况。官学:汉朝的太学、西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唐朝私学进一步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3)作用:官学和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传承的依托;支撑了科举考试。2.近代
2、大学教育:概况。世界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中国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3.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
3、事业受到很大破坏。(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4)改革开放后: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各类教育加速发展。4.作用:(1)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印刷书的诞生1.发展历程: 时间概况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认为是书籍的雏形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中国早期的书籍简策和帛书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大大促进文化的传播唐朝出现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了用胶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
4、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2.意义:(1)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2)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3)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1)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19世纪下半叶,在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2.中国:(1)中国古代有官藏和私家藏书之分。(2)明朝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3)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4)中华人民共和
5、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2)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3)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4.作用:(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3)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6、解析】选C。汉代中央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等,地方上有学、校等,说明汉代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C正确。图中未提及儒学信息,故A排除。从图中可知,私学只是很小一部分,故B说法错误。太学和地方学校是不同层级的学校,二者之间没有监管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2.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考试统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学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封闭世家大族入仕途径【解析】选B。题干中说到考
7、生有来自官办学校的,也有“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知承认了私学教育的合法性,故B正确;A中的“公平性”不能体现;C中的“恩荫”以及D中的“封闭”都没有在题干中体现,A、C、D排除。故选B。3.近代中国留学运动可以说开始于洋务运动前后的留学欧美,接着是“留日热”。“留日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甲午中日战争后,因清廷战败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随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爱国之士、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背负救国使命,“以强敌为师”,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故C正确。4.美国学
8、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 B.造纸术C.指南针 D.火药【解析】选B。由材料“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这是对造纸术的描述。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故B正确;A、C、D与蔡伦无关。5.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9、)A.商品经济发展 B.造纸术的改进C.科举制的盛行 D.印刷术的革新【解析】选D。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宋代造纸术未得到大的改进,B错误;科举制的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促进了书籍格式的变化和书籍发行量的增长,D正确。6.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在已知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A.亚述 B.中国 C.埃及 D.英国【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故选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
10、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
11、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提出“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地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4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
12、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影响。【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可从博物馆性质、文物来源、藏品数量、后期保护等角度概括。“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等角度分析。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中国博物馆多以劝业型和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地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文物、传播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国立公共博物馆;许多文物来自对落后国家或地区的掠夺;藏品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2)影响: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推动实业救国热潮,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意识,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9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