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单元单元 一一 课题课题 1、动物的四肢、动物的四肢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 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 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教
2、学 重点重点 动物四肢形态结构功能,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观察实验认识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毛巾 橡皮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展示几幅图片:猎豹追逐羚羊、小狗奔跑、骆驼在沙漠中行 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怎样借助四肢运动。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并板书:动物的四肢。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教师展示猫足的放大图片, 重点呈现猫足的肉垫和爪子。 教师引 导学生观察猫足的肉垫和爪子,思考有什么作用。 学生
3、以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爪子有爬树、 搏斗、捕食等功能。 - 2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猫足的肉垫和爪子还有哪些作用?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猫足的肉垫还可以感知不同物 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震动,还有散热的作用;爪子还有创土、攀 爬的作用。 2.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和注意事現。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的 大小。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
4、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和 用力的大小。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 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 (3)学生做实验,教师实时引导。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教师总结:凳子上绑的毛巾相当于猫足的肉垫,通过实验我 们发现: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的作用。 (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猴子、青蛙、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3 种动物的 四肢。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3.师生总结: 青蛙的后肢更加发达且有蹼,让青蛙不但擅长跳跃 还能游泳。青蛙的前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猴子的四肢长且有明确 的分工,关节灵活,拇指可以与其他
5、四指对握,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鳄鱼的四肢粗壮,能够支撑其沉重的身体。 4.教师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描述它们四肢的特点。 (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展示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 4 种动物的四肢。学生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的 结果,教师适时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 种动物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4 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四肢的特 点,说一说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教师总结: 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龟,前肢变成类似“桨“的形状, - 3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
6、nbsp;有利于海龟在海水中运动。马的四肢健壮,有利于马快速奔跑。 猩猩的四肢特别灵活,有利于猩猩在丛林中穿棱,袋鼠强壮的后肢 有利于袋鼠通过跳跃快速移动。 3.教师出示更多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如何通过 四肢适应环境?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骆驼行走的图片或视频,或 者直接到动物园等场所观察骆驼,思考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 秘密。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注意安全,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4 - 单元 一一 课题课题 2、动物的皮肤、动物的皮肤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7、;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 等。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 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学生意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探究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了解鱼有利于水中生存的身
8、体特征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了解动物的皮肤对自己的保护作用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卡纸 彩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用视频“动物的皮肤“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 知识。 教师出示海洋中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鱼上。 教师板书课题:动物的皮肤。 二、探究活动 (一)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 1.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鱼的身体表面? 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摸鱼时,力量要控制好,不能对鱼造成伤害; 活动后,及时洗手。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鱼的背部和腹
9、部颜色不一样;鱼身体表面摸起来滑滑的; 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线。 - 5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师生总结:鱼背部和腹部颜色不同,有利于保护鱼不被天敌发 现;鱼的鳞片坚硬,可以保护鱼的身体;鱼身体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 鱼游动时水对它们的阻力。 教师补充不同种类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2.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灰色背景上带“小鱼“空白轮廓的卡片。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给“小鱼“涂哪一种颜色会让“小鱼“不容易被 发现?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方法。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 学生做实验,教
10、师巡视引导。 学生以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灰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在自然环境中,鱼身 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色接近时,鱼就能很好地隐藏于环境中,不被 天敌发现。像这样,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 易被发现,就是在做模拟实验。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3.探究鱼皮肤表面的黏液对鱼生存的作用。 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查气球是否完好?学生说 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演示给气球吹气的过程,检查气球完好后给气球注入适量 水。 学生以小组完成气球的检查后给气球注水。教师引导学生用手 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将洗洁精涂抹在气球的表面,再摸一摸气
11、球,与 之前的感觉对比。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总结: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帮助鱼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力, 从而提高运动的速度。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鱼侧线的知识。 - 6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二)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教师出示海豚、变色龙、鸭子、河马和北极熊的图片,学生根 据自己的认知说一说这些动物皮肤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怎样通过皮肤 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 教师总结:海豚的皮肤能帮助海豚在水中高速运动,并且颜色 能
12、很好地帮助它们隐身“。变色龙的皮肤能让其身体颜色与周围的 环境接近。鸭子的皮肤表面覆盖着羽毛,能防水,帮助鸭子浮在水 面上。河马的皮肤要经常浸在水中,以保持湿润。北极熊的皮肤能 帮北极熊吸收热量并减少散热。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拓展任务,提示学生观察更多动物皮肤的图片, 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现场观察,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教师要提 醒学生注意安全,很多动物不能直接接触。通过观察,学生感受到 动物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科学 探究意识。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7 - 单元单元 一一 课题课题 3
13、3、动物的翅膀、动物的翅膀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2.在数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 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了解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nb
14、sp;翅膀构造为了感知并适应环境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羽毛 彩纸 滴管 盘子 小刀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用谜语“千里奔驰爱热闹,常在晴空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 报,见谁都把姑姑叫“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底一一鸽子。 教师总结:鸽子因为有翅膀,所以能在天空中飞行。 教师板书:动物的翅膀。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鸟翅膀的特点,想一想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 1. 观察翅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张开翅膀飞行的海鸥和麻雀的图片,提醒学生 注意观察它们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 教师总结:鸟的羽毛排列整齐,部分重叠。 2.
15、 探究鸟羽毛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的方式感受羽毛的重量,往羽毛上滴水 后检验防水性,剖开羽毛后观察内部构造等。 - 8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学生以小组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师巡视引导。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并提示学生实验 中要注意滴管的使用方法,剖开羽毛时要注意用刀安全。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汇报小组的观察结果。 教师总结:通过掂一掂,我们能发现羽毛非常轻。水滴在羽毛 上,没有渗入羽毛中,剖开羽毛后发现羽轴是中空的。这些特征有 利于鸟在空中飞行。 3. 探究翅膀大小对鸟飞行的影响。 教师出示两张大小相同、 颜色不同的纸,
16、引导学生折成两个 “翅 膀”大小 同的纸飞机,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来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出示实验方法: 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在 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个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观察哪架 纸飞机飞行时间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教师总结:放飞高度、纸张大小、室内环境等因素必须是相同 的。 学生做实验,记录哪一架飞机飞行的时间更长。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飞机“翅膀”越大,飞行时间 越长。因此,翅膀比较大的鸟一般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也 是它们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17、 (二) 其他动物的翅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 境的? 教师出示企鹅、鸟、灰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动物的 翅膀,分别总结这几种动物翅膀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 教师总结企鹅、蛇鸟和灰雁翅膀的特点。 - 9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教师出示更多种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 借助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的?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任务,提醒学生观察身边其他动物的翅膀,或者 到动物园等场所直接观察。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通过观察,学 生感受到翅膀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科学
18、思维习 惯,提高科学素养。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10 - 单元 一一 课题课题 4 4、冬眠与迁徙、冬眠与迁徙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动物通过迁徒、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2.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 的作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迁徙和冬眠的过程、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
19、点 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知道冬眠是为了适应环境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动物迁徙,迁徙是因为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教师用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 刀,半天空中飞呀飞“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迷底燕子。 教师提出问題:北方的燕子为什么秋天走春天回?学生回答。 教帅板书:冬眠与迁徒。 二、探究活动 (一)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教师出示乌龟、青蛙、刺猬过冬时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 3 种动 物的状态。 学生以小组讨论: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教师巡视引导。 学生以小
20、组汇报。 教师出示资料卡: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 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 寒。 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 - 11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 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以及如何冬眠。 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更多冬眠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二)它们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角马、大雁、大麻哈鱼迁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 些动物正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后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 教师出
21、示资料卡:大麻哈鱼出生在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 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 适的场所产卵。 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了解的知识。 教师总结: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 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迁徙以及如何迁徙。 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更多迁徙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 12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任务:调查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了解 它们是怎样过冬的。例如:为了过冬,有的动物换毛,有的动物储 存食物等。学生全面了解动物在适应季节变化过程
22、中的本领。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13 - 单元单元 二二 课题课题 5 5、 植物的身体植物的身体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备课时间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知道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构成,有的成长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身体”的结构表现出探究兴趣。 4.懂得珍爱生命,爱护植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
23、点 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成长植物只具备其中的 几部分。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对植物“身体”的结构分析总结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问题导入: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身体“是怎样构成的? 不同种类植物的“身体“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三、探究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吗?植物和人 体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植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呢? 学生
24、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 2.教师出示带有花和果实的凤仙花盆栽或凤仙花图片, 引导学生进 行观察。 3.学生先自行观察,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介绍。 5.数师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6 部分构成的。 教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14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一连凤仙花身体各部 分的名称“。 (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 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其外部特
25、征进行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种类别的植物,说出其“身体“的构成部 分。 学生以小组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讨论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允许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教师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比如蕨类植物由根、茎、叶 构成;苔藓类只有茎、叶。 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一说熟悉的植物的“身体 “由几部分构成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写出苹果树身体“各部分名称 “的活动。 三,拓展活动 (一)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1.教师提问:假如世界上没有植物,会怎样? 2.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3.教师总结:人
26、类生活离不开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 要更加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二)观察周围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课下任务: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了解其 “身体“是由几部分构的;选择一种适合盆栽的植物,亲自种下种子, 观察和记录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学生选择喜欢的任务课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 15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16 - 单元单元 二二 课题课题 6 6、植物的根、植物的根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27、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 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作用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探究植物根吸水的实验设计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玻璃瓶 水 带根的植物 植物油 棉花 彩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nbs
28、p;一、导人新课 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你们能说出几种植物的名字吗?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植物的根。) 师: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1.师:同学们带来了许多不同的植物,它们的根各不相同。老师看 到每个小组里都有菠菜和大葱。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的 根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可以对根的形状、长短、粗细及小根的数量等方面进 行观察。 2.学生观察,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代表发言,.汇报观察的结果 4.教小结;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 根系。像大萄
29、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根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 - 17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根系,属于须根系。 5.你们见过哪些直根系、须根系的植物? 学生交流见过的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的植物,师生共同纠分类 时出现的错误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将带来的带根植物分类 1. 学生给小组中的带根植物分类。 2. 学生共同交流有争议的植物。 生:胡萝长得粗粗的、属于肉质直根系,我们给它取名贮藏 根。 3. 教师补究:有一些像胡萝卜这样比较特殊的根,如气生根、 寄生根等。 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变态根。 数师出示课件,学生猜测。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植物的根在牢牢地“抓“着泥土,植物的根
30、 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我们在养花的时候需要细心呵护,定时给花浇水、松土等。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给花浇的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猜测,交流。 师:对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猜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下 面,我们就来探究植物的根是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课前,老师为 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带根的芫荽、量筒、盖子、植物 油。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根是否有吸收水分 的作用。 5.数师引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研究根的作用。 小组计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小组代表汇报本组 设计的方案。 教师引导:在量筒里倒上一些水,慢慢放人一株带根的芫荽, 滴入几滴植物油(目的是为了密封水面,防
31、止水分蒸发)。在此时水位 的刻度处做记号,然后观察。注意:只把植物的根部浸入水中,否 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 6. 学生分组做实验, 把装置放在向阳处, 过一段时间观察结果, 填写实验记录单。 7. 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 - 18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8.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短时间内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老师提前 做好了实验装置。早上 6 点,量简内的水面在 86ml 的位置,现在水 位降低到了 78ml 的位置。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 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时也会吸收溶解在水里的养分。每组的 实验装置继续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课下
32、继续观察、探究,相信会有 更多的发现。 三、拓展活动 1.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了植物根的很多奥秘。根是植物非常 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系发达了,地上部分才能生长旺盛,根深叶茂 就是这个道理。 师:你们见过园林工人移栽植物吗?为了让这些移栽的树苗更容 易存活,他们在移时是怎样保护植物的根部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移栽植物时,对根部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能力会 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需要带大的土坨。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幼 根与根毛的损伤,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33、 19 - 单元单元 二二 课题课题 7 7、 植物的茎植物的茎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茎的运输水分实验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凤仙花 水 红墨水 矿泉水 小刀 教学过程教学过
34、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实验:把这盆花浇足了水,用一个干燥的 塑料袋把花的茎部和以上的部分紧紧包扎起来。今天早上,老师发现 了一个现象。 请同学们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你们能根据前面学到的知 识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帅:植物是用什么“喝水“的呢? 生:植物是用根“喝水“的。 生:植物是用根毛吸取地下的水分的。 师小结:看来,前面的知识同学们学得不错啊!根吸收的水分是怎 样输送到植物的花的呢? 二、探究新知 1.猜想与假设 生:根吸收的水分靠茎输送到叶和花。 生:植物茎内有“管子“。 生:根吸收的水分是靠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的。 师:茎在
35、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梁把根吸收的水分传递到绿叶,茎 - 20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中是否像大家猜测的那样确实有一根“管子“在输送水分呢?我 们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一下呢? 生:用实验验证 2.设计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 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能! 师:实践出真知。 师:下面,就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实验方案。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师:现在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一个小组汇报时, 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有意见或有补充的可以及时地提出来。 生:将带叶植
36、物的茎插在红墨水里,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为 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猜测,可以把茎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里 面是不是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师:为什么要把枝条放人红水中呢?你估计这根枝条在红墨水中 浸泡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生:如果茎里真直的有“管子“,可以把水分传到叶子里去, 红水也能被传上去,茎里面可能就成红色了 3.实验验证。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验证猜想的办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老师课前用同样的方法浸泡了一些植物的茎,你们想不想看它们发 生的现象?先按照方案把自己小组的茎及浸泡好、再到老师这里领一 根,拿来解剖。 师:茎的解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横切、一种是纵切。请同学 们先横着
37、切开看一看,再纵着切开看一看。切开以后,用放大镜仔 细观察。实验前请注意听请老师的要求 (1)植物从水中取出后,先在清水中清洗,再在纸上进行解剖, 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2)使用刀子时注意安全。(3)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 师: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师:通过 研究,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看到在茎的横切面上有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 - 21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有两条红线。这说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茎确实有运输水分 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师: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在植物的茎内确实有“管子“可以把 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
38、传输到叶子里去,当然也可以传送到花、果实 等部分。这些“管子“的科学名称是“导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 们杯中植物的茎,看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行方向是怎样的?谁能在黑板 上画出来? 4.绘制示意图。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 学生展示绘制的示意图,并描述水分运输的过程。 师: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各处。正 如这位同学画的,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行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三,拓展延伸 师:在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一种管子叫筛管,它们是自上 而下运输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的。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 叶制造的养料通不过去了,会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膨 大起来。 师:有人在两颗小树
39、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为什么会 在铁丝的上方形成瘤状物?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保护树木的教育。 师: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如果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茎的更多的知识,课下查找资料, 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22 - 单元单元 二二 课题课题 8 8、叶的蒸腾作用、叶的蒸腾作用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在教师
40、引导下,能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叶的蒸腾作用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刚采摘的叶子 热水 玻璃杯镊子 水温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1.师:炎热的夏天,跑完步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 2.师:一株玉米从幼苗到结果,一生中需要吸收约 200 千克水,保 留在植株体内以及生理
41、过程中用水量约 2 千克。多余的水去哪里了? 二、学习新课 引导学生认识叶时的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 住的盆栽植物。 师:你们看,在枝条上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 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1.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植物体内可能有什 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后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 植物表面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 23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42、。 通过让学生摸、看、撕的活动,寻找叶片上的小孔。 学生观察后回答:找不到。 出示显微镜下叶上气孔的图片。 教师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 形的结构。这些小孔叫气孔。 3. 设计实验证明:叶子的表面有气孔。 4.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师:把叶子放在热水中,观察叶子的表面有什么现象发生。师: 把菠菜放在水中,对着菜的叶柄吹气,观察现象。 7.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 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 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 体自己用了,有的变成水蒸
43、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 叶表画的气孔胞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作蒸腾作用。 8.把叶的蒸腾作用的过程画下来。 (二)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及作用。 1.教师讲解: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1)可以使空气湿润 (2)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 收水分、养分。 师:为什么在炎炎夏日植物不会被晒死? (3) 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 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 2.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关心、爱护树木。) 3.讨论:用学到的叶的蒸腾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春季造林为什么要
44、在树苗发芽前进行? (2)为什么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而且最好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3)南、北方树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4)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 - 24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5)为什么很多植物会在深秋落叶? 三、拓展研究 师:选择下面问题中的一个,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根吸收水的速度与叶的蒸腾作用快慢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 系?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25
45、 - 单元单元 三三 课题课题 9、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成分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分析 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想知道,爱提问,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4.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1、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教学教学 &nb
46、sp;难点难点 设计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烧杯 玻璃棒 铁架台 酒精灯 火柴 铁盘 土壤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土壤。老师想问一下:这些土 壤你们是从哪里取的?挖土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想?发生过什么有趣 的事吗?谁来说说? 师生交流课前挖土壤的感受、发现。 2.谈话:刚才同学们谈了挖土的感受和发现。对于土壤,你们想研 究、了解哪些方面呢? 师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里有什么等。 3.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与 解决一个问题同样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
47、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 一一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挖土过程中的发现,说说自己感 知到的土壤的特点及土壤里有什么,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 的习惯)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1.谈话:猜一猜,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 26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猫足的肉垫和爪子还有哪些作用?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猫足的肉垫还可以感知不同物 体的性质、大小、形状及震动,还有散热的作用;爪子还有创土、攀 爬的作用。 2.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和注意事現。
48、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的 大小。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分别推动凳子,对比声音和 用力的大小。 凳子腿不包裏毛巾和包裏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 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 (3)学生做实验,教师实时引导。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教师总结:凳子上绑的毛巾相当于猫足的肉垫,通过实验我 们发现: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的作用。 (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猴子、青蛙、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3 种动物的 四肢。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3.师生总结: 青蛙的后肢更加发达且有蹼,让青蛙不但擅长
49、跳跃 还能游泳。青蛙的前肢有支撑身体的作用。猴子的四肢长且有明确 的分工,关节灵活,拇指可以与其他四指对握,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鳄鱼的四肢粗壮,能够支撑其沉重的身体。 4.教师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四肢, 描述它们四肢的特点。 (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教师展示海龟、马、猩猩、袋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 4 种动物的四肢。学生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的 结果,教师适时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4 种动物如何通过四肢适应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4 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四肢的特 , - 27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50、二次备课 点,说一说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教师总结: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龟,前肢变成类似“桨“的形状 土壤的沉积实验 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把土块放入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后 (2)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3)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 (4)引导学生汇报,土壤中有什么。 各小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把上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 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沙沉入了水 底、枯叶等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底层的颗粒 大,上层的颗粒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
51、,让学生探究土壤的成分,目的是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养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 3.土壤的加热实验 (1)提问:土壤里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吗? (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土壤中的植物要成长需要什么?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4)交流方案,小组内达成共识。 (5)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数师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 (6)小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4 总结土壤的成分。 谈话:说一说: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师生交流 总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
52、方法,引导学生 归纳士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爱思考、 - 28 - 勤思考的习惯。 ) 四、展拓活动 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了解。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 29 - 单元单元 三三 课题课题 10、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种类 课型课型 新授新授 主备人主备人 备课时间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 2.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能选择 自己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趣,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 善自己的探究。 4.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