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 课程的改革 王丽王丽 柳健柳健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历程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历程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具体方面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具体方面目目 录录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历程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历程(一)20世纪 50年代(二)60年代初期和中期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四) 20世纪 70年代末至80年代 (五)20世纪90年代(六)2001年到2004年(七)2005年至今(一)20世纪 50年代1.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华北解放区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 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课本改名为语文语文2.1951年12月中央还成立语语文教学问题委
2、员会文教学问题委员会3.1956年开始因学习苏联苏联的 教学模式,将汉语、文学分科分科教学教学4.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结果是大“革”教 育“命” , 将小学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政治课 ”(二)60年代初期和中期(语文的复位)(语文的复位)1.1959年与1961年间进行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2.重视“双基双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即1966至 1976年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 , 有的地方干脆将“政治”和“语文”合二为一 , 称“政治语文课政治语文课 ”。 到了七十年代 , 有些 省市 还编写出“政文合一政文合一 ”的课本。 (
3、四) 20世纪 70年代末至80年代(过渡转折)(过渡转折)小学语文教学坚持整体整体观念 , 深入教学改革,朝着“加强基加强基础础 , ,培养能力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发展智力”的方 向前进 ,教学研究与教改实 验也逐渐步入正轨。(五)20世纪90年代1992年开始进入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施阶段。(六)2001年到2004年(新新课程、新理念课程、新理念)(七)2005年至今(理性回归)(理性回归)1.三维目标整体推进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儿”2.简简单单教语文3.构建高效课堂1、小学语文
4、课程形态 2、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 4、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具体方面习作习作阅读阅读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1 1、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小学语文课程形态 识字写字识字写字认读理解欣赏课文阅读课文阅读 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形态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形态“教什么教什么”向向“怎样教怎样教”转化转化(从内容从内容到方法到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2 2、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 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 素。素。 课程内容 (教
5、学内容) 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 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 所传递的信息。所传递的信息。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教材给出教师选择3 3、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教课文教课文”向向“教语文教语文”转化转化 (增强语文课程意识)(增强语文课程意识)总结精读初读深入挖掘深入挖掘 方法 技能“教课文”语文课形态非本体性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教材内容) 知识教师教师自选自选 学会学会 实践认知 价值观 态度本体性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方法知识技能方法)“教语文”的语文课形态 情感 渗透渗透迁移 4 4、语文课程重点取向、语文课程重点取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非本体性课程内容非本体性课程内容 (人文性)(人文性) 情感情感 态度态度 价值观价值观 本体性课程内容本体性课程内容 (工具性)(工具性)知识知识 技能技能 方法方法阅读理解表达运用 (从理解到运用(从理解到运用关注儿童语言发展)关注儿童语言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