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老舍,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家简介,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读一读,思考1: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思考2: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热闹、喜庆、祥和、团圆,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合作完成下表,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
2、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6节): 腊月初旬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部分(7-12节): 写除夕至正月十五人们过年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13节): 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详写部分: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点面结合,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印象深刻,思考3: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
3、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考4: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做一些批注,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和大家交流。,腊八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里的食材非常丰富,表现了作者对人们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蒜、饺子,杂拌儿,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
4、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都要守岁。,思考: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在除夕时人们的哪些活动?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渲染热闹的节日氛围?,年夜饭,读课文8-9节,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庙会,花灯会,正月十五,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5、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家中,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式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思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上文,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思考: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十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