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伤寒论背诵条文伤寒论背诵条文 太阳病篇太阳病篇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本证 一一 中风表虚证中风表虚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 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
2、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 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 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二二 伤寒表实证伤寒表实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1.太阳病
3、,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 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 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 之。 - 2 - 三三 表郁轻证表郁轻证 23.太阳病,得之八九
4、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 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 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 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 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 汤。 太阳病变证 一一 热证热证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 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 上)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
5、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 皮肤,热在骨髓也。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 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 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4.太阳病,桂枝证,
6、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 芩黄连汤主之。 二二 虚证虚证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 骨救逆汤主之。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 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 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7、主之。 - 3 -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桂枝人参汤主之。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 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 武汤主之。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三三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 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四四 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
8、证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五五 结胸证结胸证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1.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六六 痞证痞证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 胡汤。此虽已下之,
9、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 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 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阳明病篇阳明病篇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 4 - 219
10、.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 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 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
11、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 子仁丸主之。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60.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少阳病篇少阳病篇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12、,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 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 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 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 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 汤主之。 10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
13、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5 -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 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阴太阴病病篇篇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 湿中
14、求之。 少阴少阴病病篇篇 少阴病提纲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本证 一一 少阴病寒化证少阴病寒化证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予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 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16.少阴
15、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 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二二 少阴病热化证少阴病热化证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疑似证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 散主之。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 6 - 厥阴病篇厥阴病篇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16、下之利不止。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 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 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汤主之。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其它其它 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 主之。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