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 5 5 藏戏教学设计藏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 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颇具特色。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 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 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 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 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 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 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2、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年级的孩子 也具备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 为主,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运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设计 成“初读,知晓文章大概” 、 “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 、 “再读,赏析 写作方法”三个学习板块。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 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等词语。 2 2 / 5 5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 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
3、言,领悟表 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 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 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 分钟) 1. 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 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 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 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授课 板块一:初读,知晓文章大概(7 分钟) 3 3 / 5 5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
4、作者介绍 了藏戏的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 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简单交流。 指名读词语: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 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板块二: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14 分钟)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自由读 4-7 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研读 8-19 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课文相关语句 上作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藏戏形成:
5、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 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 噬。 ”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 4 4 / 5 5 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 架桥的思想根源, 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 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藏戏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 (抓住三个排比句品读) 艺术魅力: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板块三:再读,赏析写作方法(1
6、2 分钟) 1.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 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 , 积累语言。 2.分析本文与北京的春节表达上的异同点。 3.交流:从表达顺序看,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 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 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 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 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 北京的春节 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 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三、结课(4 分钟) 1.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 5 5 / 5 5 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 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 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 善、 美, 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 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2.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戴着面具演出 特点: 没有固定舞台 不受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