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初三教科书版本及章节第二章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身边的化学物质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1) 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正确的观察和描述木炭和铁丝、硫以及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知道铁丝燃烧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知道现象和结论是不同的。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和装置。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2)、 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和描述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了解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3)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含义及区分方法。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净化的方法,认识水是宝贵资源。强化节水意识。(4)通过学习
2、氧气和二氧化碳总结出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5)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加强环保意识。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水的组成和净化方法(4)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1)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2课时)通过学习氧气了解一般物质的学习流程,学会观察现象和得出结论;通过氧气的制备掌握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的类型和收集装置的类型(2)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课时)通过学习加深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3) 第三结:自然界中的水(2课时)通过反应前后元素种
3、类不变判断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净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性质活泼的氧气课型新授课R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 学习者分析本课时重在研究氧气的性质,引导学生在以后学习物质时,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研究。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并让学生养成边实验边观察现象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
4、得的感观刺激,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3. 学习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小组合作等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4.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5. 学习评价设计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提高课堂效率。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
5、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空气组成教师活动1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约4/5),氧气21(约1/5)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2、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的总称。 以前又叫“惰性气体”,但惰性是相对的。3、稀有气体的用途:(归纳) 制造稀有气体放电管; 用于填充氦气球; 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4、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学生活动1阅读P30:了解稀有气体的简单性质和常见用途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进一步加深对混合物概念的理解,联系实际,加深对稀有气体的了解使学生自己意
6、识到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循环环节二:氧气的性质教师活动2(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几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一起来猜测这瓶神秘的气体是什么。请看提示进行猜测。解释:实验一:氧气能助燃;实验二: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三: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实验四: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提问:这四个实验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 这四个反应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是不是所有的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会发光,都很剧烈? 介绍: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刚才探究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这一化学性质,那么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活动2邀请学生完成4个趣味实验,在盛有某气体的集气
7、瓶中分别伸入:实验一:带火星的木条;实验二:加热的木炭;实验三:燃烧的蜡烛;实验四:加热的细铁丝。根据五个提示进行推测:提示一: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示二:使红热的木炭发出白光;提示三:使石蜡燃烧得更旺;提示四:使细铁丝火星四射;提示五: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能供给呼吸。思考,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述出看到的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交流氧化反应的利与弊。观察一瓶氧气,说出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找到科学道理和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并能通过实验结论写出文字表达式,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述能力。让学生能通过分析比较共同点和不同点,总
8、结氧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观察,在比较、交流中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述能力。环节三:氧气的用途教的活动3氧气的性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能不能通过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说出氧气的一些用途? 能不能通过氧气的用途说出与它相对应的性质?学的活动3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观察P34图2-7“氧气的用途”,分别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氧气的性质去联系生活中的用途,并反过来根据具体的用途联系性质,让学生体会性质与用途的关系。7.板书设计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二、氧气的化
9、学性质:反应物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结论、解释或反应表达式观察氧气的颜色,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检验氧气。氧气无色。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具有助燃性。1.木炭(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 二氧化碳 C+O2CO2 2.硫(淡黄色色)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检验二氧化硫气体常用高锰酸钾溶液 现象:溶液褪色 3.铁(银白色)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铁丝绕
10、成螺旋状原因: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Fe3O4 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砂)的原因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4.蜡烛(白色固体)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珠出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氧气水 + 二氧化碳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易溶于水 B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C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 ) B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C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11、D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蜡烛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5.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6.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食物腐烂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铁钉生锈7.下列用途中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氧气用于冶金.炼钢 B. 液态氧用于制造炸药 C
12、.工业上利用空气制取氧气 D. 急救病人时输氧气8.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及符号(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6)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9.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 _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进行(填“能”或“不能”).(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 在空气中_(填“易”或“不易 ”)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 【拓展
13、提升】甲乙1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是_它具有的性质是(1) (2)_ _。2.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 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D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把D通入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A是 ;B是 ;C是 ;D是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4、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初三的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一直就比较困难,这节课就是培养他们掌握方法的一节课,教师要认真细致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描述现象。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结论和模仿现象描述。这节课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方法,但起码初步入门。为以后娴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比较、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出结论奠定基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