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增加C.用工成本上升 D.人才外流严重【答案】1.C2.C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而迁入的有()应届高校毕业生投夫(妻)者购房者特
2、殊人才投父母者投子女者郊县农民A. B. C. D.4.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5.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答案】3.C4.A5.C【解析】第3题,投夫(妻)者、投父母者和投子女者的迁移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第4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也给城市的就业、交通、住房、治安等造成巨大压力。第5题,我国国内迁移对人口老龄化进程没有影响,A错;能够促进迁入
3、区和迁出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B错;加重迁入区交通压力,D错;能够补充迁入区劳动力,缓解迁出区劳动力过剩状况,C对。6.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答案】A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和世界平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78题。7.据材料可知()A.2015年前后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B.韩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19
4、5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日本D.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8.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原因的是()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医疗条件的改善C.偏低的生育率 D.退休年龄的延迟【答案】7.D8.D 9.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年以上;定居地发生改变。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
5、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读“2010年浙江省衢州、丽水、金华、温州四市人口年龄中位数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远低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偏高 B.人口流动C.老年人口总数少 D.产业升级11.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对外快速运输大通道,这将最先影响温州市的()A.城市等级 B.服务范围C.产业结构 D.行政范围【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据题干中信息可知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城市中只有温州市人口年龄中位数低于30岁,说明温州市人口趋
6、于年轻化,说明外来青年务工人口迁入较多。第11题,城市等级与城市的人口规模有关,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比例关系,行政范围与国家规划有关,A、C、D项都与题意关系不大;而城市的服务范围会随着交通的发展而扩大,故B项正确。12.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体之一。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所以我国部分居民迁移到澳大利亚。推测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我国居民在下图中分别为()A. B. C. D.【答案】C【解析】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我国居民应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是外出务工和高科技人员出国学习等。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
7、,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下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14题。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 B. C. D.14.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 B. C. D.【答案】13.C14.D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压力小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迁入地区得到发展,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D.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答案】B 16.读“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下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
8、)”,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促使()A.全市总人口减少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D.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答案】D【解析】图示人口迁移仅限市内迁移,全市总人口没有减少,A错;近郊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B错;远郊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C错;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使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D对。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这被称作“短板效应”,如图所示。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
9、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17-18题。17.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依据“木桶原理”,地球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其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18.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其他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答案】17.B18.C读表,回答19-20题。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地区年生物量(1
10、04t)可承载人口(104人)最大人口密度(人/km2)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台湾岛、海南岛22 4005 600486西北地区85 6008 50032青海、西藏10 0001 000419.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某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20.表中“最大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A.警戒性 B.相对性C.差异性 D.临界性【答案】19.B20.A【解析】第19题,表中信息反映的年生物量(资源)与可承载人口呈正相关,所以自然资源是影响某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第20题,表
11、中“最大人口密度”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材料二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某教授称,十八大报告没有再提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中国不再只控制人口数量,而是同时关注人口素质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下图为我国2006201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示意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
12、。(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人口的现状。(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应该是什么?试说明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特点及影响。【答案】(1)我国人口总数多,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2)观点一:继续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理由: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社会负担、资源负担重。观点二: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理由: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观点三: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由: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且老龄化现象严重。(3)特点:2008
13、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则会危及社会稳定。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_,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_。(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主要原因是_。(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一般呈_(正/负)相关的关系,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_(正/负)相关的关系。【答案】(1)上海宁夏上海(2)江苏人口基数(较
14、其他省市)大(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4)负负23.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疏。(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