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实验中心 微生物检验检验在儿儿科临临床的应应用1穿过细菌外膜、肽聚糖或细胞膜,到达作用部位,并与作用靶位接合2经受住细菌产生的各种灭活酶的攻击3与参与细菌基本功能的结构相互作用,并充分地抑制该功能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必须具备的条件:细菌耐药性的概念细菌耐药性的概念致病微生物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或对抗性概念概念是抗菌药物、细菌本身及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 1:按遗传物质分类:按遗传物质分类固有耐药固有耐药获得性耐药获得性耐药2 2:按耐药现象分类:按耐药现象分类交叉耐药交叉耐药多重耐药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性的分类:细菌耐药性
2、的分类: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分子遗传遗传机制 生化机制 细菌耐药的遗传性变异是细菌耐药的遗传性变异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结构改变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结构改变主要通过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和和基因的转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移与重组。分子遗传机制:分子遗传机制:一、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一、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二、细菌产生灭活酶(水解酶或修饰二、细菌产生灭活酶(水解酶或修饰 酶)酶)三、药物累计不足三、药物累计不足生化机制:生化机制:细菌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细菌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进行化学修饰作用靶位进行化学修饰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菌
3、药物不易或不能与靶位结合菌药物不易或不能与靶位结合一、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一、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细菌的生理功能正常细菌的生理功能正常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核糖体靶位酶亲和力的下降核糖体靶位酶亲和力的下降: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型拓扑异构酶或型拓扑异构酶或DNADNA解旋酶的改变解旋酶的改变: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等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二氢叶酸代谢酶的改变:二氢叶酸代谢酶的改变:细菌改变二氢叶酸合成酶构型,可使该酶与磺胺类抗菌药物的亲和力大为降低,导致细菌对磺胺药耐
4、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机制: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其作用靶位,细胞壁五肽末端的D-丙氨酰- D-丙氨酸突变为D-丙氨酰-D乳酸或D-丙氨酸而导致耐药。PBP: 是是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蛋白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蛋白 具有转肽酶或羧肽酶活性具有转肽酶或羧肽酶活性 位于细胞膜上,参与细胞壁合成位于细胞膜上,参与细胞壁合成 在正常情况下:在正常情况下: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PBP结合,可干扰细菌肽聚糖结合,可干扰细菌肽聚糖的正常合成。的正常合成。在异常情况下:在异常情况下:当某些细菌获得外源性当某些细菌获得外源性DNADNA时,编码产生新的低亲和时,编码产生新的
5、低亲和力的力的PBPPBP或或PBPPBP本身发生修饰改变,对抗菌药物亲和力降低,从而本身发生修饰改变,对抗菌药物亲和力降低,从而导致该细菌对导致该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产生一种新的低分子量的产生一种新的低分子量的PBP2aPBP2a,当有,当有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时,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时,细菌表面细菌表面5 5种正常的种正常的PBPPBP被抑制,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而被抑制,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而PBP2aPBP2a不被抑不被抑制,可作为转肽酶完成细胞壁的合成,使制,可作为转肽酶完成
6、细胞壁的合成,使MRSAMRSA对所有对所有内酰胺类抗生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素产生耐药。 例如:青霉素结合蛋白(例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的改变 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红霉素酯化酶红霉素酯化酶二、二、细菌产生的灭活酶(水解酶或修饰酶)细菌产生的灭活酶(水解酶或修饰酶)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 细菌产生的以细菌产生的以内酰胺类抗菌药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水解产物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降解酶,可使物为水解产物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降解酶,可使内酰胺键断裂造成内酰胺键断裂造成内酰胺类药物失去活性。内酰胺类药物失去活性。目前已知的目前已知的内
7、酰胺酶有内酰胺酶有200200多种。多种。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 :包括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包括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等类等, ,为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这类药物为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均有的化学结构中均有内酰胺环内酰胺环, ,可抑制细菌细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胞壁的合成, ,此环与他们的抗菌作用密切相关此环与他们的抗菌作用密切相关, ,当当环被打开环被打开, ,则抗菌活性消失。则抗菌活性消失。内酰胺酶的分类功能分类(Bush)结构分类(Ambler)作用底物酶抑制剂EDTA名称(代表酶)1C头孢菌素-头孢菌素酶(G杆菌的AmpC酶)2aA青霉素+-青霉素酶
8、(G球菌的青霉素酶)2bA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广谱酶(TEM-1,TEM-2,SHV-1)2beA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超广谱酶(TEM-3至TEM-26;SHV-3至SHV-5)2brA青霉素+/-耐酶抑制剂酶(TEM-30至TEM-36)2cA青霉素;羧苄西林+-羧苄西林酶(PSE-1,PSE-3,PSE-4)2dD青霉素;苯唑西林+/-苯唑西林酶(OXA-1至OXA-27,PSE-4)2eA头孢菌素+-普通变形杆菌的可诱导的头孢菌素酶2fA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非金属碳青霉烯酶(阴沟杆菌的NMC-A,粘质沙雷菌的Sme-1)3A绝大多数内酰胺类,包括碳
9、青霉烯类-+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IMP-1,VIM-1)4B青霉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青霉素酶 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SBLsESBLs)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广谱酶TEM-1、TEM-2和SHV-1突变形成。使细菌的耐药谱从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菌素扩大到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类,但对头霉素、碳青酶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 AmpCAmpC酶酶为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几乎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产生此酶。当此酶大量表达时,可导致细菌对除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对内酰胺酶抑制剂及EDTA均不敏感。 金属金属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10、是一群能水解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酶,能被金属螯合剂螯合,不被酶抑制剂抑制。到目前为止至少发现了28种。药物吸收减少药物吸收减少由于细胞壁的有效屏障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阻止药物吸收,使抗生素无法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主动外排泵作用主动外排泵作用在某些细菌外膜上存在特殊的能量依赖性的药物泵系统,能将进入菌体内的药物不断泵出,使菌体内的药物浓度不足以发挥抗菌作用而导致耐药三、药药物累计计不足细菌名称抗菌药物主要耐药机制葡萄球菌青霉素产生内酰胺酶耐酶青霉素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氟喹诺酮类DNA解旋酶、药物外排泵红霉素核糖体保护蛋白的产生肺炎链球菌内酰胺类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红霉素核糖体保护蛋白的产生肠球菌内酰胺类
11、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糖肽类结合蛋白改变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青霉素产生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肠杆菌科细菌内酰胺类产生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氟喹诺酮类DNA解旋酶、药物外排泵铜绿假单胞菌内酰胺类内酰胺酶、外膜通透性改变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氟喹诺酮类DNA解旋酶、药物外排泵、外膜通透性改变磺胺类双氢叶酸合成酶改变临床常见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临床常见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供临床选择治疗药物疗效差,考虑更换抗菌药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评价新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抗菌谱有助于某些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的目的药敏试验的目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 以临床细菌标本
12、的药敏试验为基以临床细菌标本的药敏试验为基础,分析所在医院或地区常见病原菌础,分析所在医院或地区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耐药性的变迁。 2008年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药名头 孢 唑 啉头 孢 他 啶头 孢 噻 肟青 霉 素头孢曲松名次11234药 名G肠杆菌(24株)耐药率名 次头孢呋辛95.8(23)1头孢曲松95.8(23)1头孢他啶62.5(15)2氨苄西林/舒巴坦62.5(1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0(6)3环丙沙星25.0(6)3头孢吡肟16.7(4)4丁胺卡那12.5(3)5头孢哌/舒巴坦4.2(1)6亚安培南4.2(1)6药 名G球菌(13株)耐药率名 次青霉素G76.9(1
13、0)1红霉素76.9(10)1苯唑西林61.5(8)2环丙沙星46.2(6)3庆大霉素38.5(5)4洛美沙星38.5(5)4万古霉素15.4(2)52008年年7-9月月G-杆菌耐药率杆菌耐药率2008年抗生素使用排名年抗生素使用排名2008年年1-6月月G+球菌耐药率球菌耐药率药 名G肠杆(22株)耐药率名 次头孢唑啉90.1(20)1哌拉西林86.4(19)2阿莫西林/棒酸77.3(17)3氨苄西林63.6(14)4庆大霉素54.5(12)5亚胺培南45.4(10)6环丙沙星36.4(8)72008年年1-6月月G-杆菌耐药率杆菌耐药率2008年年10-12月细菌耐药性监测月细菌耐药性监
14、测药 名G肠杆菌(19株)耐药率名 次头孢呋辛78.9(15)1头孢曲松73.7(14)1头孢他啶57.9(11)2氨苄西林/舒巴坦36.8(7)2头孢吡肟21.1(4)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8(3)3环丙沙星15.8(3)4头孢哌酮/舒巴坦10.5(2)5丁胺卡那5.3(1)6亚安培南5.3(1)6培养出的细菌数量(株)来源科室肺炎克雷伯菌9新生儿科8株;产一科1株大肠埃希菌6新生儿科6株铜绿假单胞菌1新生儿科1株阴沟杆菌2新生儿科2株克吕沃尔菌1新生儿科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产一科2株表皮葡萄球菌2新生儿1株;产一科1株注:注: 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SBLs)检测)检测19
15、株株G肠杆菌,肠杆菌,14株阳性,阳性率为株阳性,阳性率为73.7。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特殊细菌的耐药菌株检测试验特殊细菌的耐药菌株检测试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1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检测内酰胺酶检测2AmpC酶的检测酶的检测3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4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MRSA) 由染色体由染色体mecAmecA基因介导产生对苯唑青霉素等基因介导产生对苯唑青霉素等内酰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很低的青霉素结合蛋白(胺类抗生素亲和力很低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a)。)。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
1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和耐甲氧西)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MRCNS)。)。 苯唑西林纸片法:苯唑西林纸片法:MRSA13mmMRSA13mm,MRCNS18mmMRCNS18mm MRSAMRSA阳性结果应注意:该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阳性结果应注意:该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含酶素类、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剂为耐药,不论检验报告的结果是否敏抑制剂的复合剂为耐药,不论检验报告的结果是否敏感。感。2. 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检测(内酰胺酶检测(ESBLs) ES
17、BLsESBLs可与可与内酰胺环的羧基共价结合,使其酰胺键水内酰胺环的羧基共价结合,使其酰胺键水解。解。 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广谱酶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广谱酶TEM-1TEM-1、TEM-2TEM-2和和SHV-1SHV-1突变形成。使细菌的耐药谱从青霉素和一、二代头突变形成。使细菌的耐药谱从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菌素扩大到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类,孢菌素扩大到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类,但对头霉素、碳青酶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但对头霉素、碳青酶烯类及酶抑制剂敏感。 采用双纸片扩散法,即头孢他啶与头孢他啶采用双纸片扩散法,即头孢他啶与头孢他啶/ /棒酸,头
18、孢棒酸,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噻肟与头孢噻肟/ /棒酸组合,任何一组药物的抑菌直径之棒酸组合,任何一组药物的抑菌直径之差差5mm5mm时判断时判断ESBLsESBLs阳性。阳性。 3. AmpC酶的检测酶的检测AmpCAmpC酶为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优先作用酶为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优先作用底物是头孢菌素。底物是头孢菌素。几乎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产生几乎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产生此酶。当此酶大量表达时,可导致细菌对除第此酶。当此酶大量表达时,可导致细菌对除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所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所有内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对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
19、对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及EDTAEDTA均不敏感。均不敏感。5 5种纸片初筛试验:头孢他啶、头孢他啶种纸片初筛试验: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棒酸、棒酸、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前三种耐药,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前三种耐药,后两种敏感。后两种敏感。4.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可分为)可分为VanA、VanB、VanC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由于MRSA增加,万古霉素使用大幅上升,导致临床VRE感染病人增加;VRE治疗比较困难,没有特定规律;可供选择的有四环素、氯霉素、喹诺酮类,泌尿系可考虑呋喃妥因或磺
20、胺类。微生物检验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微生物检验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沟沟 通通 理理 解解 合合 作作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和运送1. 血培养的数量血培养的数量l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一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一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65二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二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80三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三套血培养的阳性率为96lCLSI建议方针建议方针对于每位需要血培养的患者需采取对于每位需要血培养的患者需采取2至至3套。套。对于成年患者的血培养,只采对于成年患者的血培养,只采单一的血培养是不允许的单一的血培养是不允许的。因为。因为单一血培养的结果的临床意义很难解释。单一血培养的结果的临床意义很难解释。
21、采血培养后的采血培养后的2至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血培养,因为治疗后的天内,不需要重复采血培养,因为治疗后的2至至5天内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天内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2. 2. 血培养的采血量和时间血培养的采血量和时间对于成年患者,每套血培养瓶推荐的采血量为对于成年患者,每套血培养瓶推荐的采血量为0 0至至0ml0ml对于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的对于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 1( 1kg1kg采血采血2ml;1.1-2kg2ml;1.1-2kg采血采血2ml2ml;2.1-2.1-12.7kg12.7kg采血采血4ml;4ml;,12.8-36.3k
22、g12.8-36.3kg采血采血10ml10ml)采血尽量在采血尽量在寒战寒战或或发热后发热后及及未使用抗生素之前未使用抗生素之前完成。完成。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的,应该补充尿液和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的,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脑脊液培养。3. 标本的运送标本的运送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必须马上送检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必须马上送检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在室温中不得超过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在室温中不得超过数小时数小时血培养瓶不得在采血接种后放入冰箱或冷血培养瓶不得在采血接种后放入冰箱或冷冻冻 4. 培养时间与阳性率培养时间与阳
23、性率 BACTEC 9240 需氧瓶中5天的培养结果 孵育5天后共检出1133株有临床意义的菌株 907株(80.0%) 在24小时内检出 162株(14.3%) 在24-48 小时检出 18株在96小时以后检出 在第5天检出的细菌 S. aureus 4 E. faecalis 1 Klebsiella spp. 5 Serratia spp. 1 Brucella spp. 2 Candida spp. 3 C. neoformans 1痰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小儿取痰方法小儿取痰方法 用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取后立即送检。痰标
24、本的检验与临床痰中可分离到的三大类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痰中可分离到的三大类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结核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杆菌公认的病原菌公认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它布拉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它布拉汉菌菌逐渐被认识的逐渐被认识的CAPCAP病原菌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痰中检出结核杆菌痰中检出结核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 百日咳杆菌属于确诊百日咳杆菌属于确诊报告报告痰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痰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布拉汉氏菌卡
25、他布拉汉氏菌基本上可以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基本上可以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 .除此以外的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除此以外的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 ,真菌属参真菌属参考报告考报告. .参考的价值约参考的价值约30%.30%. 目前,痰中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大致排目前,痰中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大致排位是:绿脓杆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位是:绿脓杆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某些少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葡某些少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念珠菌,粪肠球菌萄球菌,念珠菌,粪肠球菌, ,肺炎链球
26、菌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 几乎全部是条件致病菌几乎全部是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几种身份条件致病菌的几种身份病原菌:病原菌:患者由这类菌引起感染,用细菌报告提示的抗患者由这类菌引起感染,用细菌报告提示的抗生素治疗,疗效明显生素治疗,疗效明显定植菌:定植菌: 用细菌报告提示的抗生素治疗,该菌消失,感染用细菌报告提示的抗生素治疗,该菌消失,感染症状依然存在症状依然存在 或是由于该菌泛耐药,临床凭经验联合用药,感或是由于该菌泛耐药,临床凭经验联合用药,感染症状好转,但该菌依然存在染症状好转,但该菌依然存在 上述两种现象说明,细菌报告中的病原菌与感染毫无上述两种现象说明,细菌报告
27、中的病原菌与感染毫无关系关系污染菌污染菌:留取标本过程中,污染了非感染部位的细菌:留取标本过程中,污染了非感染部位的细菌某种情况:患者的感染已基本治愈,做痰检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一张阴性报告患者的感染已基本治愈,做痰检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一张阴性报告做为停止治疗做为停止治疗, ,出院的凭证。出院的凭证。培养:生长大量阴性杆菌,较常见的是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培养:生长大量阴性杆菌,较常见的是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 患者已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在清除了病原菌的同时,患者已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在清除了病原菌的同时,上呼吸道的正常菌同时被杀伤,定植抗力削弱,医院中常见的绿上呼吸道的正常菌同时被杀伤,定
28、植抗力削弱,医院中常见的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由于耐药性极强,有机会在上呼吸道大量生长。脓杆菌,不动杆菌由于耐药性极强,有机会在上呼吸道大量生长。这类细菌致病力较弱,与宿主形成和平共处的状态,这是典型的这类细菌致病力较弱,与宿主形成和平共处的状态,这是典型的定植现象。定植现象。清除这些不应在呼吸道大量生长的定植菌最佳的手段是停用抗生清除这些不应在呼吸道大量生长的定植菌最佳的手段是停用抗生素,让呼吸道正常菌群重新生长,拮抗定植菌。素,让呼吸道正常菌群重新生长,拮抗定植菌。粪便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自然排便法: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黏液部位的粪便23克,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送检。直肠拭子方法:
29、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取直肠拭子方法采集,取出后插入灭菌试管内送检。 以肥皂,水和以肥皂,水和7070的酒精,将肛门周围洗净,然的酒精,将肛门周围洗净,然后用一根浸过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插入肛门约后用一根浸过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插入肛门约mmmm处,轻轻旋转,使之与直肠黏膜表面接触,然后取出置处,轻轻旋转,使之与直肠黏膜表面接触,然后取出置于无菌试管中立刻送至微生物室于无菌试管中立刻送至微生物室粪便标本的检验和临床粪便检验主要是患者出现腹泻症状,而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有:粪便检验主要是患者出现腹泻症状,而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有: 1.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 2. 2.食物
30、中毒食物中毒 3. 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患者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前来就医患者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前来就医医生根据患者主述,大便常规检验医生根据患者主述,大便常规检验,诊断为菌痢或肠炎诊断为菌痢或肠炎治疗:静脉补液加抗生素治疗:静脉补液加抗生素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还在延用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还在延用但下述情况,此方法无效:但下述情况,此方法无效: 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每日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每日次数增多,大便呈糊状),腹部不适,食欲欠佳。次数增多,大便呈糊状),腹部不适,食欲欠佳。 其本质原因是治疗其他感
31、染性疾病所使用的抗生素其本质原因是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所使用的抗生素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伤及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上占优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伤及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上占优的原籍菌被杀灭或抑制,而某些耐药的少数菌乘机大量的原籍菌被杀灭或抑制,而某些耐药的少数菌乘机大量繁殖,引起肠道生态失调。繁殖,引起肠道生态失调。肠道生理菌群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紧贴肠黏膜:以双岐杆菌、乳酸杆菌为主紧贴肠黏膜:以双岐杆菌、乳酸杆菌为主中间层:类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中间层:类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外层: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为主外层: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为主共共400400余种细菌按一定数量比例、空间层
32、次构成一个相余种细菌按一定数量比例、空间层次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和谐微生态社会对稳定的和谐微生态社会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维持人体生态平衡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维持人体生态平衡抗生素相关腹泻抗生素治疗的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抗生素治疗的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近期损伤:严重的菌群失调,生态平衡打破,超过肠道缓冲能力,近期损伤:严重的菌群失调,生态平衡打破,超过肠道缓冲能力,肠蠕动加快,大便糊状或稀便,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肠蠕动加快,大便糊状或稀便,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远期损伤:经抗生素杀菌后存活下来的细菌,为高度耐药菌群远期损伤:经抗生素杀菌后存活下来的细菌,为高度耐药菌群, ,如如产产ESBLsES
33、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MRSA、VREVRE,这些条件致,这些条件致病菌如若定位转移,造成其他器官或系统的感染,治疗将极为困病菌如若定位转移,造成其他器官或系统的感染,治疗将极为困难难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本质是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本质是肠道菌群失调 细菌培养的现象:细菌培养的现象: 1.1.未生长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未生长志贺氏菌、沙门氏菌 2. 2.未生长真菌未生长真菌 3. 3.未生长或生长少量大肠杆菌未生长或生长少量大肠杆菌 4. 4.生长其它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生长其它阴性杆菌
34、或阳性球菌 这种现象就是肠道菌群失调这种现象就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的分类 I I度失调: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停药后自行恢复,无须治疗度失调: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停药后自行恢复,无须治疗 IIII度失调:患者腹部不适,食欲不佳;大便糊状或稀便,次数明显增加;度失调:患者腹部不适,食欲不佳;大便糊状或稀便,次数明显增加;为医院最常见的菌群失调类型,与为医院最常见的菌群失调类型,与I I度区别是停药后无法自行恢复;度区别是停药后无法自行恢复; 治治 疗:疗:“先抑后补先抑后补” ,用敏感抗生素杀灭不该大量生长的细菌,用敏感抗生素杀灭不该大量生长的细菌, ,使其使其数量降至原有状态数量降至原有状态,
35、2-3,2-3天后停药,给予生态制剂补充生理菌群(如双岐杆天后停药,给予生态制剂补充生理菌群(如双岐杆菌等)菌等) IIIIII度失调:血水样便,次数多达每天十次以上度失调:血水样便,次数多达每天十次以上, ,;又称菌群交替症,病原;又称菌群交替症,病原菌最为常见的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其可产生大量肠毒素;粪便中有肉眼菌最为常见的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其可产生大量肠毒素;粪便中有肉眼可见膜状物(坏死肠黏膜脱落)可见膜状物(坏死肠黏膜脱落) 治治 疗:首选万古霉素,次选灭滴灵疗:首选万古霉素,次选灭滴灵. .寻找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寻找新生儿腹泻的原因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因持续腹泻做大便常规及培养 常规结
36、果:黄色糊状便 镜检未见异常 培养结果: 纯生长大量肺炎克雷伯菌. 即不是病原菌也不是正常菌.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胃肠道功能不健全胃肠道功能不健全饮食及用品不清洁饮食及用品不清洁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因发热或感染使用了抗生素因发热或感染使用了抗生素受凉受凉l以上以上5 5种原因询问后均被排除种原因询问后均被排除l新生儿腹泻的真正原因是新生儿腹泻的真正原因是: : 吃的母乳中含大量抗生素吃的母乳中含大量抗生素 对于顺产产妇,无须使用抗生素,及早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认知发育以及预防一些影响健康的疾病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对于产道受损及剖腹产产妇,临床为预防或治疗感染,抗生素使用是必然的,药物吸收之后极易扩散至乳汁中,此时若对新生儿采用母乳喂养,含有一定浓度的相应抗生素的母乳不可避免的进入新生儿肠道,对新生儿肠道正常微生物群造成严重影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