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第五章 呼呼 吸吸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总总 论论肺通气肺通气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下一页下一页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解释呼吸、呼吸运动的概念,列出呼吸全过程、解释呼吸、呼吸运动的概念,列出呼吸全过程及其意义。及其意义。 2 2、列出肺通气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解释胸内负、列出肺通气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解释胸内负压形成的机制和生理意义。压形成的机制和生理意义。 3 3、说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和生理意义。、说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和生理意义。 4 4、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说、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说出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出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5 5、简述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及机制。、简述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及机制。 6 6、列出呼吸中枢的概念,说出延髓、脑桥对呼吸、列出呼吸中枢的概念,说出延髓、脑桥对呼吸运动的作用。运动的作用。 7 7、解释血液中化学成分(、解释血液中化学成分(COCO2 2、O O2 2、H H+ +)的改变对)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的环节来完成: (1 1)外呼吸:)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肺毛
3、细血管之间的指外界环境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包括肺通气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气体交换过程)。 (2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 3)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总论总论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瞧! 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 一、肺
4、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原理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一)肺通气的动力(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肺通气的原动力原动力是呼吸运动是呼吸运动肺通气的肺通气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是肺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是肺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指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指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活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大和缩小活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呼吸运动形式:呼吸运动形式:1.1.根据呼吸深度的不同,分为根据呼吸深度的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平静呼吸和和用力呼吸用力呼吸 2.2.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胸式呼吸胸式呼吸与与腹式呼吸腹式
5、呼吸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肺内压: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吸气时肺内压降低肺内压降低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呼气时肺内压升高肺内压升高肺内压大气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外界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外界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胸内压概念:胸内压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压形成原理:胸内压形成原理:胸内压胸内压= =大气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大气压为若大气压为0 0,则:,则: 胸内压胸内压= =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胸膜腔负压的生
6、理意义:(1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肺的扩张状态;(2 2)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3 3)在呼吸运动和与肺通气之间起偶联作用。)在呼吸运动和与肺通气之间起偶联作用。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特殊胸内压变化特殊胸内压变化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胸内压也可成为正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胸内压也可成为正压。 例如:分娩或便秘时,可在用力吸气后,例如:分娩或便秘时,可在用力吸气后,紧闭声门做强力呼气,肺中气体不能呼出,紧闭声门做强力呼气,肺中气体不能呼出,但肺受到胸廓强大压力,肺内压可上升到但肺受到胸廓强大压力,肺内压
7、可上升到+65mmHg+65mmHg左右,减去此时肺回缩力左右,减去此时肺回缩力15mmHg15mmHg,仍有仍有+50mmHg+50mmHg左右胸内压向下压迫膈肌,使左右胸内压向下压迫膈肌,使腹内压也大大提高,以便于分娩或排便。腹内压也大大提高,以便于分娩或排便。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的动力需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需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肺通气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肺通气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一是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二是二是气道阻力气道阻力,主要是呼吸道气流摩擦阻
8、力。,主要是呼吸道气流摩擦阻力。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1、气道阻力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又称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气道阻力又称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流通过呼吸道时的摩擦阻力。流通过呼吸道时的摩擦阻力。 2、弹性阻力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外力作用时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对抗变形的力。所产生的一种对抗变形的力。 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大,不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小,其相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大,不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小,其相互关系如下:互关系如下: 顺应性(顺应性(C)=弹性阻力(弹性阻力(R)1下一页下
9、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量(一)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容积。在通气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容积。在通气过程中,过程中, 肺容量的大小决定于呼吸运动的深浅,肺容量的大小决定于呼吸运动的深浅,其数值可用肺量计进行测定。其数值可用肺量计进行测定。 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1 1、潮气量(、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称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人的潮气量约称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人的潮气量约为为4
10、00600ml。 2、补呼气量(、补呼气量(ERV):):在平静吸气未再尽力呼气,在平静吸气未再尽力呼气, 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补呼气量。正常成人约为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补呼气量。正常成人约为9001200ml。 3、补吸气量(、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未再尽力吸气,所平静吸气未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量称补吸气量。正常成约能增加的吸入量称补吸气量。正常成约15001800ml。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4、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1 1)肺活量)肺活量 (VCVC)在最大吸气之后作最大呼气所能在最大吸气之后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呼出的气量称为
11、肺活量。 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三者之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三者之和。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正常值约为和。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正常值约为3500ml3500ml,女性,女性2500ml2500ml。(2 2)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TVCTVC) 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者在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者在作最大的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测定其在一定作最大的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如第时间(如第1 1、2 2、3 3秒之未)所能呼出的气量。秒之未)所能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人第正常成人第1 1、2 2、3 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值分别为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值分别为肺活量的肺活量
12、的83%83%,96%96%,99%99%。其中第。其中第1 1秒未的时间肺活量秒未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低于意义最大,低于60%60%则不正常。则不正常。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5 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1 1)余气量()余气量(RVRV):):在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在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称为余气量称为余气量。 正常成人男性约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1500ml,女性约女性约1000ml1000ml。(2 2)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FRC)(FRC):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功能余气量为补呼气量与潮气量之和
13、,其正常气量。功能余气量为补呼气量与潮气量之和,其正常值男性约值男性约2500ml2500ml,女性约,女性约1500ml1500ml。,。,6 6、肺总量(、肺总量(TLCTLC):): 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总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总容量。即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肺总量也有很大的个容量。即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肺总量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正常成人男性平均体差异,正常成人男性平均5000ml,5000ml,女性约女性约3500ml3500ml。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肺通气量(二)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为单位时间内入肺或出肺的气量,肺通气量为
14、单位时间内入肺或出肺的气量,是肺的动态气量,故能比肺容量更好地反映肺的是肺的动态气量,故能比肺容量更好地反映肺的通气功能。通气功能。 1 1、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肺或出肺的气体总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潮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平均约为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平均约为12-1812-18次次/min/min,潮气量约为,潮气量约为0.5L0.5L,则每分通气量,则每分通气量为为6.06.09.0 L9.0 L。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2 2、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
15、 肺通气的目的在于进行肺换气,而肺换气是指肺通气的目的在于进行肺换气,而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每次吸入的气体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每次吸入的气体总有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总有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换气。因此,我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换气。因此,我们把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们把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其容积约为为150ml150ml。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安静时肺
16、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为:为: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解剖无效腔是谁测量的?解剖无效腔是谁测量的? 1894年,年,Loewy用石膏浇模方法测得人体解剖用石膏浇模方法测得人体解剖无效腔为无效腔为144ml。 1959年,年,Nunn报导解剖无效腔为报导解剖无效腔为138ml,其中上,其中上呼吸道气量占呼吸道气量占50%左右。左右。Radford估计,成人解剖无效估计,成人解剖无效腔约等于其体重数值,即腔约等于其体重数值,即2.22ml/Kg体重。体重。 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肺的新鲜空气由
17、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肺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进入肺泡。不能全部进入肺泡。 吸气初进入肺泡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存在于解剖无吸气初进入肺泡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存在于解剖无效腔内的效腔内的“废气废气”;。;。 以后进入肺泡的才是新鲜空气,吸入的最后一部以后进入肺泡的才是新鲜空气,吸入的最后一部分新鲜空气却留在无效腔内,于呼气之初被呼出。分新鲜空气却留在无效腔内,于呼气之初被呼出。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每分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每分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频率(次呼吸频率(次/ min) 潮气量(潮气量(ml) 肺通气量(肺通气量(ml/min
18、)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ml/min) 12 500 6000 4200 24 250 6000 2400 6 1000 6000 5100 可见在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可见在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 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 气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对肺换气而言深而慢的呼气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对肺换气而言深而慢的呼 吸比浅而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数率高。吸比浅而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数率高。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呼吸气体的交换以扩散方式进行。呼吸气体的
19、交换以扩散方式进行。 气体交换的动力来自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交换的动力来自该气体的分压差 肺泡、血液和组织液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肺泡、血液和组织液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mmHg) 肺泡气肺泡气 静脉血静脉血 动脉血动脉血 组织液组织液 Po2 102 40 100 30 Pco2 40 46 40 50 第二节第二节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肺换气(一)肺换气 静脉血流经肺泡时静脉血流经肺泡时,肺泡气中肺泡气中O2与血液中与血液中CO2经呼吸膜相互交换经呼吸膜相互交换,经过肺换气后经过肺换气后,静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变成动
20、脉血。 (二二)组织换气组织换气 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时, 血液中血液中O2与组与组织细胞中织细胞中CO2相互交换相互交换,经过组织换气后经过组织换气后,动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脉血变成静脉血。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气体交换示意图气体交换示意图 呼吸膜示意图呼吸膜示意图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一)呼吸膜的厚度(一)呼吸膜的厚度 呼吸膜厚度增加,肺换气效率降低。呼吸膜厚度增加,肺换气效率降低。(二)呼吸膜的面积(二)呼吸膜的面积 呼吸膜面积减少,呼吸膜面积减少,肺换气效率降低。肺换气效率降低。(三)通气(三)通气/ /血流比值(血流比值(V/QV/Q比
21、值)比值) V/QV/Q比值增大或减小,肺换气效率均降低。比值增大或减小,肺换气效率均降低。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与与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物理溶解化学结合化学结合(主要主要)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O2与与CO2进入血液进入血液溶解于血浆溶解于血浆使分压提高使分压提高转为化学转为化学结合形式结合形式由结合转为由结合转为溶解形式溶解形式O2与与CO2由由血液逸出血液逸出 一、一、O2的运输的运输(一)物理溶解(一)物理溶解 每每100ml100m
22、l血液中仅溶解血液中仅溶解0.3ml0.3ml,占血液运输,占血液运输O O2 2总总量的量的1.5%1.5%。(二)化学结合二)化学结合 化学结合约占化学结合约占O2O2运输总量的运输总量的98.5%98.5%。当血液中。当血液中PoPo2 2升高时,溶解于血浆中的升高时,溶解于血浆中的O O2 2进入红细胞,血红蛋白进入红细胞,血红蛋白与与O O2 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HbO2 2);); PoPo2 2降低时,降低时,HbOHbO2 2将将O O2 2解离形成去氧(或解离形成去氧(或“还原还原”)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Hb)。)。O O2 2分压高时
23、分压高时O O2 2分压低时分压低时HbHbO O2 2HbOHbO2 2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CO中毒中毒 CO与与Hb有很大的亲和力,它与有很大的亲和力,它与Hb结合能力为结合能力为O2的的210倍。当倍。当CO与与Hb结合形成一氧化碳氧合血结合形成一氧化碳氧合血红蛋白红蛋白(HbCO)时,时,Hb就失去了运输氧的能力。就失去了运输氧的能力。一个人在一个人在CO浓度为浓度为0.05%的房间内停留几个小时的房间内停留几个小时就可导致就可导致CO中毒;如果中毒;如果CO浓度为浓度为0.1%时,就会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有生命危险。CO中毒时病人虽有严重缺氧,但口中毒时病人虽有严重
24、缺氧,但口唇粘膜呈樱桃红色(因唇粘膜呈樱桃红色(因HbCO为樱桃红色),无为樱桃红色),无发绀,同时伴有头痛、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发绀,同时伴有头痛、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严严重者可出现昏厥至昏迷、死亡。重者可出现昏厥至昏迷、死亡。 所以,遇有所以,遇有CO中毒病人时,应立即把病人搬中毒病人时,应立即把病人搬离离CO环境,使其呼吸新鲜空气改善缺氧状态。环境,使其呼吸新鲜空气改善缺氧状态。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一)(一) 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每升静脉血液中溶解的每升静脉血液中溶解的COCO2 2为为1.3mmol1.3mmol(30ml30m
25、l),占),占COCO2 2运输总量的运输总量的5%5%。(二)化学结合:(二)化学结合: 化学结合约占化学结合约占COCO2 2运输总量的运输总量的95%95%,化学,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结合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碳酸氢盐形式占碳酸氢盐形式占COCO2 2总运输量总运输量88%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7%7%。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用人工的方法,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维持肺通用人工的方法,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26、以维持肺通气,称为人工呼吸。在因溺水、触电、二氧化碳中毒、麻醉过气,称为人工呼吸。在因溺水、触电、二氧化碳中毒、麻醉过深、呼吸肌麻痹等原因而呼吸猝停的人,若尚有心搏,则肺内深、呼吸肌麻痹等原因而呼吸猝停的人,若尚有心搏,则肺内气体交换尚在进行。但在几分钟内,肺内二氧化碳和氮浓度急气体交换尚在进行。但在几分钟内,肺内二氧化碳和氮浓度急剧升高,动脉血氧分压迅速降到生理最低水平,需立即人工呼剧升高,动脉血氧分压迅速降到生理最低水平,需立即人工呼吸抢救,以维持肺通气,纠正全身缺氧,特别是改善大脑和呼吸抢救,以维持肺通气,纠正全身缺氧,特别是改善大脑和呼吸中枢的缺氧情况,从而促进自发性呼吸运动的恢复。若
27、呼吸吸中枢的缺氧情况,从而促进自发性呼吸运动的恢复。若呼吸猝停伴有心跳猝停,则人工呼吸的同时还应同时进行心脏挤压。猝停伴有心跳猝停,则人工呼吸的同时还应同时进行心脏挤压。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若条件许可,可采用人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方法很多,若条件许可,可采用人工呼吸机进行加压人工呼吸,最好同时使用呼吸兴奋剂。但需要进行人工呼加压人工呼吸,最好同时使用呼吸兴奋剂。但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的许多意外往往发生在没有急救器械的场合,所以各种吸抢救的许多意外往往发生在没有急救器械的场合,所以各种徒手操作的人工呼吸法常常是有用的。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徒手操作的人工呼吸法常常是有用的。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考
28、虑潮气量和频率。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要考虑潮气量和频率。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多年来,人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些细胞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们对于这些细胞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和在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采用布和在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得出:从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得出:从脊髓至大脑皮质,都存在有支配和调节呼脊髓至大脑皮质,都存在有支配和调节呼吸运动
29、的神经细胞群。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 (一)脊髓一)脊髓 脊髓只是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中继和整合某些脊髓只是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中继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 (二)延髓(二)延髓 在延髓的网状结构中有支配在延髓的网状结构中有支配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分吸气中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分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两部分。枢和呼气中枢两部分。 延髓破坏延髓破坏后,呼吸运动立即停止。这说明后,呼吸运动立即停止。这说明节律性的呼吸运动依赖于延髓呼节律性的呼吸运动依赖于延髓呼吸中枢。吸中枢。 脑干图脑干图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30、(三)脑桥(三)脑桥 脑桥上部存在着抑制吸气,调整呼吸节律的中脑桥上部存在着抑制吸气,调整呼吸节律的中枢。它能控制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吸气中枢。它能控制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吸气中枢的活动,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调整呼吸的频率枢的活动,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调整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故称呼吸调整中枢。和深度,故称呼吸调整中枢。 (四)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四)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可以随意控制呼吸,以保证其它重要大脑皮质可以随意控制呼吸,以保证其它重要的呼吸相关活动的完成。的呼吸相关活动的完成。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谁最先提出呼吸中枢逐级控制的理论?谁最先提出
31、呼吸中枢逐级控制的理论? 英国学者英国学者TLumsden在在19221923年观察到在年观察到在脑桥前方横切脑干可使猫产生长吸式呼吸,在脑桥脑桥前方横切脑干可使猫产生长吸式呼吸,在脑桥和延髓交界处横切脑干则出现喘息式呼吸,在延髓和延髓交界处横切脑干则出现喘息式呼吸,在延髓后部横切脑干则动物呼吸停止。在他以前虽然法国后部横切脑干则动物呼吸停止。在他以前虽然法国的的Levu Uois 1812年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年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但仅局限于但仅局限于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而而TLumsden据此实验首先提出呼吸运动受据此实验首先提出呼吸运动受中枢神经结构逐级控制的概念,受他的影响,后人中枢神经结
32、构逐级控制的概念,受他的影响,后人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彩用先进的技术,依据大量实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彩用先进的技术,依据大量实验资料最终绘制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验资料最终绘制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定位图。定位图。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一)肺牵张反射 19681968年年HeringHering 和和BreuerBreuer发现,在麻醉动物,肺发现,在麻醉动物,肺充气或肺扩张时引起吸气抑制;肺缩小可引起吸气充气或肺扩张时引起吸气抑制;肺缩小可引起吸气兴奋。这种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兴奋。这种
33、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调节,称为肺的牵张反射或黑一伯反射调节,称为肺的牵张反射或黑一伯反射(Hering-(Hering-Breuer reflex)Breuer reflex)。 肺牵张反射的意义是: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肺牵张反射的意义是: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向呼气转化。它与脑桥的呼吸调整中促使吸气及时向呼气转化。它与脑桥的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O2、CO2和和H+的的水平,动脉血中水平,
34、动脉血中O2、CO2和和H+的水平的变化通过化的水平的变化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呼吸运动,从而达到内环境中这学感受性反射调节呼吸运动,从而达到内环境中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些因素的相对稳定。 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生理剌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表部位,生理剌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外液中的H+ 。 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受动脉血中动脉血中O2、CO2和和H+的水平的变化。的水平的变化。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1 1)COCO2 2 :对呼吸的
35、影响是通过刺激中对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兴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奋呼吸中枢实现的。 (2 2)O O2 2:低低O O2 2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低低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2 2、COCO2 2、H H+ +和和O O2 2对呼吸的调节对呼吸的调节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3 3)H H+ +:血中血中H H+ +浓度增高,可导致呼吸浓度增高,可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而加深加快;而H H+ +浓度降低时,呼
36、吸受到抑制。浓度降低时,呼吸受到抑制。H H+ +影响呼吸的作用途径与影响呼吸的作用途径与COCO2 2相似,但以刺激相似,但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因为血液中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因为血液中的H H+ +不易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的作用。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防御性呼吸反射是呼吸道黏膜防御性呼吸反射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所引起,以清除刺激物受到刺激时所引起,以清除刺激物为目的的反射性呼吸变化。为目的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常见的防御性呼吸反射有咳嗽常见的防御性呼吸反射有咳嗽反射和喷嚏反射。反射和喷嚏反射。上一页上一页章目录章目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