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05 ,大小:889.71KB ,
文档编号:2409691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40969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腹诊与经方临床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腹诊与经方临床课件.pptx

1、李光荣腹诊概述中医腹诊起源于内经、难经,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腹诊内容有明显发展,并且与辨证论治相联系,从而成为中医临床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腹诊内容传入日本之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日本有不少腹诊专著,并在日本汉方医中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古代未见腹诊专著,近年才有较少的腹诊著作。整理、研究中医腹诊,要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入手。(一)仲景腹诊的部位仲景腹诊的部位名称,有些与现在的体表定位相同。如腹、小腹、少腹等,也有不少部位名称与现在的体表定位不完全相同。1、胸;胸在古代有二个含义。一, 胸与腹相对而言。体腔的上部,膈肌之上为胸,体腔的下部,膈肌之下为腹,与今义相同。二,胸与背相对而言,前

2、胸后背,胸指人体的前面,包括胸与腹在内,均可统称为胸。如伤寒论中的“结胸”,证情包括胸与腹。如137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38条,“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证情主要在腹部。厚朴大黄汤证的支饮胸满,也包括腹满在内。如将仲景书中的胸,理解为只限于膈肌之上,可能造成误解。2、心;心在古医籍中有三个含义。、心;心在古医籍中有三个含义。一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相当于现代所指脑的功能。二是“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藏生成论)

3、,相当于现代所指血液循环中的心脏。其部位在古代医书中有记载,在胸腔左侧,膈肌之上,体表左乳下(此处名为虚里)可见其搏动。三是指体表部位,在人体腹侧中央。相当于现代所指剑突下这部位。正如说文解字所说:心“在身之中。”在腹诊中,心就指这个部位。因而,心下不是指左乳下而是指剑突下至中上腹。心中是指鸠尾穴至膻中穴的部位。常见的腹证正常人的腹部无胀满、紧张,心下舒适、腹肌张力适中,肌肉与皮肤不分离,无硬结肿块、无动悸及压痛等。在病理状态下,腹部表现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腹证,其包括患者的自我感觉和客观指征(腹诊)。常见的腹证有:1.胸胁苦满胸胁苦满是患者两季肋区出现的一种自我充满感,而腹诊时医生用拇指自季肋下

4、向胸腔内上方按压,有明显的抵抗感,同时患者感到气短,痛苦加重。胸胁苦满可两侧同时出现,也可一侧单独出现,但多见于右侧。出现该腹证表明有肝胆经病变,是使用柴胡剂的指征。2.挛急指腹直肌的挛急,是由于腹壁深层肌肉痉挛而被触及到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里急”。这是人体内部的病变在腹直肌或腹肌上的反映。腹诊时在脐两侧可触摸到如按琴弦的感觉,也有说似“两木棒”的感觉。3.心下痞及心下痞满心下痞为自觉症状,即心下有痞塞不适之感,但触摸时无抵抗或压痛的感觉。心下痞满是心下痞兼有心下部位的膨满状态,临床时需细心体察。心下痞满多为虚证,常选用人参汤之类的方剂,也有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的机会。4.

5、心下痞硬心下痞硬的部位同心下痞,但心下痞硬有心下部的腹直肌紧张。腹诊时用四指并起(拇指除外),在心下部位触按到有弹性的抵抗感,但无压痛。心下痞硬可单独出现,也可能与胸胁苦满同时出现,也多出现于邪在半表半里之时,有虚实之分。虚实还需结合脉诊、舌诊、问诊等综合判断。临床上多选用三泻心汤,伴有胸胁苦满者可与柴胡剂合方。诊查心下痞硬时应注意:(1)皮下脂肪多者(如中年妇女)腹壁表面较柔软,没有抵抗,但深部有抵抗也为心下痞硬。(2)诊查时患者应该腹部放松,必要时可让患者屈膝,以免误诊。(3)如膨满抵抗的范围至脐周,属于腹满,非心下痞硬。另外,根据心下痞硬的程度又分为心下硬满、心下痞坚、心下石硬,多属实证

6、,可选用大柴胡汤、大陷胸汤之类的方剂治疗。5.心下支饮 为心下部闻及振水音的一种腹证。以指掌摸心下,稍用力即可听到水声,掌下有摸暖水袋般感觉。心下支饮为胃内停水,多为虚证,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之类的方剂治疗。6.腹满腹满是一种自觉症状或他觉的全腹部膨满状态。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但仅凭痛与不痛还不能正确判断虚实,实者腹满内容充实、紧张,用力按压腹壁有底力。虚证的腹满腹壁张力低或腹壁松弛,或紧张但按之无底力。腹壁虽软弱,但有底力的为实证,相反腹壁硬,但无底力者属虚证。腹满便秘者多实,腹满泄泻者多虚。虚证多选用桂枝加芍药汤、四逆汤、小建中汤等。实证选用大承气

7、汤或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下后虚满者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腹满应与妊娠、腹腔肿瘤鉴别。7.心下支结心下支结是上腹部的腹直肌挛急,支撑心下的一种状态,触诊可有紧张感,但下腹部柔软。该腹证一般可选用柴胡与芍药合剂,如柴胡桂枝汤之类进行治疗。心下支结易与里急相混淆,应注意鉴别。8.胸腹动悸动悸是腹主动脉搏动而显现出来的一种跳动,医者在腹诊时可从腹壁望到,也可通过手掌感觉到一种搏动感。若医者感觉不到,仅患者自我感觉到的则为悸,即自我感觉心跳不安。根据部位不同,动悸可分为心下悸、脐下悸、肾动悸。正常人动脉的搏动位于腹腔深部,感觉不到搏动。病理情况下会有自觉或他觉的动悸。动悸均属于虚证,禁用汗、吐、下

8、之法。动悸部位不同,治疗用方也不同,如心中悸有炙甘草汤;心下悸用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脐下悸用五苓散;脐旁悸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等。9.少腹满及少腹硬满下腹部的膨满称为少腹满,同时有抵抗感称为少腹硬满。少腹满有自觉与他觉,或自觉和他觉均出现的,此种情况多为虚证。少腹硬满有水证和血证之分,水证者小便不利,血证证小便自利。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0.小腹拘急和小腹弦急小腹拘急和小腹弦急均属于下腹部拘挛状态,可见到腹直肌从脐下至耻骨联合附近痉挛。这种状态可见于下焦虚证。小腹拘急和小腹弦急虽然类同,但后者在

9、发病程度上较前者为重。11.少腹急结少腹急结多见于少腹左侧,触之如条索状,对于擦过性压力有急迫性疼痛。该腹证多见于女性。腹诊时让患者伸直两腿,用手指尖轻轻地触及皮肤,然后迅速从脐旁擦过移向髂窝,患者突然感到疼痛并屈膝。若仅用力按压时产生的疼痛非少腹急结。少腹急结是瘀血的体征,一般选用桃核承气汤治疗。12.小腹不仁小腹不仁为小腹麻痹之义,并有无力空虚状。小腹不仁与小腹拘急均为肾虚的一种体征,即肾虚元气不足的腹证。不仁可理解为感觉迟钝及功能障碍之意,故截瘫、昏迷病人或腹部手术后大小便功能未恢复等也属于小腹不仁。13.正中芯正中芯指在人体腹部皮下沿正中线可触到如铅笔芯状的线。可用食指和中指与芯线呈垂

10、直角度上下探摸,除医者手指下有感觉外,患者也有疼痛感。出现正中芯是虚证的腹证。大塚敬节认为:正中芯出现在不同的部位用方则不同,如在脐上为人参汤、四君子汤,脐下为肾气丸;贯脐的上下可用真武汤、小建中汤和人参汤。14.瘀血的腹证腹部多可触及腹肌的部分紧张,有时还可触及压痛,这种压痛多出现在脐周与回盲部,特别是脐左或脐右,斜向上或向下2-3横指处有某种程度的抵抗,或向上、向下的牵引压痛。其中左斜下部最常见。若有这种抵抗压痛,见腹力充实,即为实证的腹证,伴有上火、便秘、月经异常等症状者,为桃核承气汤证。若有这种抵抗压痛、腹力实证的程度没有前者强,也无便秘,有月经异常和肩凝者,为桂枝茯苓丸证。若有这种抵

11、抗压痛,但腹力与脉力均虚,即为虚证,其面色不佳,目眩以动悸,头重或常足冷者,为当归芍药散证。回盲部附近压痛,有抵抗感或牵引上下方压痛,脉紧或沉有力,有便秘倾向者,为大黄牡丹皮汤证。本汤证不一定有阑尾炎,湿疹、痔疮、脱疽及其他疾病,也可出现该腹证。瘀血腹证多在左腹部的原因临床所见,瘀血多停留于左腹部,对此中医解释为左属血,而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则认为腹主动脉分出髂动脉右侧为直角,左侧为钝角,故左侧容易流出血液。而且子宫动脉左侧也比右侧大,因此腹部左侧比右侧血液多,瘀血的情况也就多。藤平健氏曾对1000名健康士兵作过调查,发现瘀血腹候的发生率高达66%。这一事实说明具有瘀血腹候的比预想的多,因此认为

12、具有瘀血腹候就断定为有瘀血是有问题的,至少有瘀血腹候不一定就非投以祛瘀血剂。龙野一雄和杏林大学外科教授锅谷欣市指出:对具有明显的瘀血腹候的患者进行手术时,特别注意审查压痛点附近,在腹壁内侧与腹腔内,均未见任何变化。由此看来,腹部的抵抗、压痛,可能是表现于皮肤和肌肉的局限性变化,可能与内脏或其他某种病变的投影或反射有关。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一、桂枝类方腹证桂枝类方的腹证多为腹肌挛急,特别是右侧腹直肌的挛急和上冲、奔豚等。伤寒论对桂枝类方腹证的论述: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第117条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

13、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第100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102条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第64条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第65条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第279条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吉益东洞方极对桂枝类方的腹证总结如下“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加桂汤,治本方证,而上冲剧者。”“桂枝加芍药汤,治桂枝汤证,而腹肌挛急甚

14、者。”“桂枝去芍药汤,治桂枝汤证,而腹肌不挛急者。”“桂枝加葛根汤,治本方证,而项背强急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桂枝汤证,而胸满微喘者。”“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恶风,或支节微痛者。”“小建中汤,治里急,腹皮挛急,并急痛者。”“桂枝甘草汤,治上冲急迫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脐下悸,而上冲者。”1.桂枝汤腹直肌挛急,多为右侧,左侧较轻,并兼有上冲感。2.小建中汤腹壁菲薄,腹直肌可现于腹表并挛急,手抚按时,似琴弦感,重按之则软弱。3.桂枝加桂汤腹直肌挛急,并有小腹之气上冲至胸,直达咽喉之感。4.桂枝甘草汤本方证因发汗过多,亡失体液,变为虚证,故腹部见软弱无力,上冲急迫,心下部出现动

15、悸。“叉手自冒心”二、柴胡类方腹证伤寒论所说“胸胁苦满”、“胁下痞硬”、“心下悸”三腹证,均为小柴胡汤腹证,但“胸胁苦满”与柴胡类方最为适合,胸胁苦满证与腹腔内多个脏腑出现的病变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各脏腑出现的病症不同,但若同时兼有胸胁苦满证,便可用柴胡类方进行治疗而获效,故柴胡类方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伤寒论对柴胡类方腹证的描述第99条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第229条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第266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第37条

16、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第10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46条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小柴胡汤腹证为胸胁苦满,在临床上可一侧,或左、右两侧同时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出现的胸胁苦满,需医生通过的诊查得出(他觉),按其肋下有抵抗感和压痛感。2.大柴胡汤

17、腹诊部位与小柴胡汤证相同,只是胸胁苦满的程度要重的多,患者体质多壮实,肋弓角宽,多诉腹满,大便干。3.柴胡桂枝汤腹诊时有胸胁苦满,同时出现腹直肌拘急(紧张)。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腹诊时有明显的胸胁苦满,脐上有动悸,并全腹均有不适感。5.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胸胁苦满,并且在脐上、心下有动悸。6.四逆散腹诊时也有胸胁苦满,兼有腹直肌挛急、脐上动悸。柴胡类方的腹证鉴别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骨牡蛎汤四逆散四逆散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柴胡桂枝汤汤柴胡桂枝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汤胸胁苦满显著较显著中等中等中等轻微腹直肌挛急无无显著无中等无脐上动悸无有无无无有腹力充实中等中等中等软软三、大黄类方

18、大黄类方腹证可概括为腹满腹痛拒按,便秘,腹部有抵抗感,即“胃家实”。伤寒论对大黄类方腹证的描述第208条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第241条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第254条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106条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

19、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胀满、坚硬,按之有力,有弹性,坚实,按压时有疼痛,心中烦躁。2.桃核承气汤腹证:自觉少腹急结,在左下腹部髂骨窝下行至结肠的部位或附近、可触及索状的抵抗物,有压痛。3.防风通圣散以脐为中心,皮肤呈黄白色,腹部充实、膨满,按之有力,向外周扩展,形成鼓状腹。其无胸胁苦满,但身体皮肤可有皮疹。4.大黄附子汤腹部不十分紧张、坚实,但脐旁,胁下拘急。四、黄连类方腹证黄连类方的腹证多为寒热错杂而致的心下痞或心下痞硬,也兼有其它腹证,如“腹中痛”、“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伤寒论对黄连类方腹证的描述第158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20、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第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第138条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第155条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三泻心汤、黄连汤、附子泻心汤等方剂

21、,在腹诊时较难区别,腹证均有心下痞或心下痞硬,自觉症状为心下阻塞感。他觉为按抚时,心下可有抵抗感,并多有胃内停水,伴腹中雷鸣。其鉴别尚需结合其他症候进行判断。半夏泻心汤适应症为心下痞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他觉证为心下部抵抗,常兼有胃内停水,腹中雷鸣,下利,舌苔白。生姜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用量,再加生姜,应用目标为半夏泻心汤证有噫气,食臭,腹中雷鸣看,下利等。甘草泻心汤为半夏泻心汤增加甘草用量,用于半夏泻心汤证有腹中雷鸣,不消化性下利,或不下利而心烦精神不安者。增加甘草用量可缓和急迫症状,解除心烦及精神不安。黄连汤证:腹中痛(脐周或脐下),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烦胸闷,失眠等。附子泻

22、心汤证:心下痞,按之柔软不痛,恶风、汗出。小陷胸汤腹证:心胸部痞塞,心下部坚硬有压痛,胸中觉闷。五、栀子汤类方腹证栀子汤类方腹证主要为心中懊侬。心中懊侬,为心下热,烧灼不宁,系胸膈间有一种烧灼、嘈杂感。因病位在胸隔心窝部位,故称为心中懊侬。黄煌教授的经验是用中指或中指食指并拢贴紧剑突下,用力向胸腔内方向冲击戳动12次,病人面露不适、表情紧张,且医者可感受到抵抗明显,为栀子证。伤寒论对栀子类方腹证的描述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 反复颠倒,心中懊侬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清代

23、吴谦等医宗金鉴:“未经汗吐下之烦多属热,谓之热烦。已经汗吐下之烦多属虚,谓之虚烦。不得眠者,烦不能卧也。懊侬者,即心中欲吐不吐、烦扰不宁之象也。因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所致。既无可汗之表,又无可下之里,故用栀子豉汤,顺其势以涌其热,自可愈也。”栀子豉汤与酸枣仁汤均为虚烦、不眠,栀子豉汤除虚烦、不眠,心中懊侬外,有明显的虚热,而酸枣仁汤无热象。从腹证来讲,栀子豉汤有心中结,按之痛,心下空虚按之濡。六、五苓散类方腹证五苓散腹证主要为蓄水证,有水气上逆感,手抚心下有水停心下感觉,腹诊时抚动则有振水音,并有心下痞,脐下悸,口渴、小便不利而少腹满等症。茯苓甘草汤本方证为胃阳虚水停心下,水气上逆,而出

24、现心烦和上冲感。腹诊时心下有振水音,并有心下悸,但无口渴。猪苓汤因阴虚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心烦,排尿痛,少腹紧满,口渴,口舌、皮肤干燥。伤寒论对五苓散类方腹证的描述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七、四逆汤类方腹证四逆汤证多由阴寒内盛所致,故除手足厥冷外,腹部多胀满,有时脐下不仁或腹中挛急。当归四逆汤:全腹虚满,腹底无力,而表面紧张,腹直肌挛急,可有肠鸣音,按压有痛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腹肌挛急,因内有久寒,故多有胸中烦满,腹挛急疼痛,多痛及腰背

25、。伤寒论对四逆汤类方腹证的描述第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清费伯雄医方论:“四逆汤为四肢厥逆而设,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之少阴证。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厥阴之恶寒不汗,四肢厥冷者亦宜之。盖阴渗之气深入于里,真阳几几欲绝,非此纯阳之品,不足以破阴气发阳光,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反伤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缓之四逆者,

26、必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咸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八、理中汤类方腹证理中汤之“理中”为调理中焦(脾胃)之意,其适应症多肠胃虚弱,腹诊可现心下膨满,或心下停水,或心下痞硬、或心下悸,或腹痛等。伤寒论对理中汤类方腹证的描述第396条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 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

27、灸之,附子汤主之。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理中汤证多为寒湿内阻,心下痞,并有振水音,腹部多软弱无力,触之多为凉感,伴有腹痛。因心下寒湿,还可出现胸痺(人参汤)。真武汤腹证:心下悸,并有振水音,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腹软弱膨满,小便不利。附子汤证为寒湿阻滞,腹证多为心下痞硬,心下悸,腹部也多胀痛。桂枝人参汤腹证似附子汤证,也表现为心下痞硬,心下悸,但其腹不痛,而痛在心下。苓桂术甘汤心下停饮,抚摸心下可有振水音。水气逆满而凌心,故虚里动悸,腹部多软。九、其他方腹

28、证炙甘草汤腹证,腹诊时可出现心动悸,胸中烦热,心下痞,心下动悸,腹软弱无力,并多脐下不仁。炙甘草汤体质多营养不良,皮肤干燥,易疲劳,手足发热、口干,大便秘结。胃肠虚弱,食欲减退,有腹泻倾向者慎用。吴茱萸汤腹证:可见胸满、心下痞硬、胁下挛急(两章门之行上下挛急),右小腹结聚、按之疼痛等。自觉冷气聚于心下,冲与胸胁、逆满、干呕、或吐涎沫,头项强痛,手足逆冷者,即为吴茱萸汤证。罹患此证者,稍感冷,或天欲雨时,即感或腹满、或气上冲而颈项强、额头重、或头痛剧者,噫气吐涎,或平素吞酸、吐酸、嘈杂等。此皆下焦寒冷而致冲逆,不可误投解表之剂。延年半夏汤的腹证是左乳房下部和左季肋下部疼痛,左腹腹直肌紧张,心下有

29、疼痛膨满感(立位时压痛),心下和左腹有时出现硬结。延年半夏汤外台秘要组成:半夏、柴胡、鳖甲、桔梗、槟榔、人参、干姜、枳实、吴茱萸主治:慢性胃炎等有胃痛、食欲不振、心下抵抗、肩酸痛、下肢不温症者。本方是治疗因慢性胃疾患引起的下肢欠温、左肩凝痛左胸下部疼痛的方剂。用于慢性胃功能障碍,见有左季肋下或左乳下疼痛,甚则牵及左肩背凝痛,并诉有下肢冷症状者。另可用于见有腹力不足、左腹直肌常呈紧张或敏感状、体质虚弱的胃下垂、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慢性胰腺炎等。本方还用于肩凝症、神经官能症、胸痛、神经性厌食症、贫血症等。主诉左肩凝痛、仰卧或站立时心下压痛、足冷的患者,尤其是用本方消散顽固性肩凝痛屡收效验。应用延年半夏汤的指证:心窝部感觉异常或自发性疼痛;站立时心窝部压痛;左侧腹肌紧张或硬结;左肩(心腧、膈腧部)凝痛;四肢不温特别是下肢冷;便秘倾向;头重头痛;食欲不振;脉诊、腹诊呈虚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