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黄芳2013.11w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口眼向一则歪斜为主症的症状。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w面容呆板w麻木w不能皱眉w口角歪斜w额纹、鼻唇沟变浅w下眼睑下垂w怎样鉴别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w中枢型面瘫中枢型面瘫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w周围型面瘫周围型面瘫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
2、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病因病机(西医)w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 一般认为面神经所经部位受风寒而致局部组织痉挛、缺血、水肿引起的面神经血液循环障碍所致麻痹。病因病机(中医)w祖国医学认为:机体正气不足,颜面脉络空虚,邪邪气乘虚侵袭面部脉络,痹阻气机、筋脉失养,面肌纵缓不收而致,患侧脉络空虚,健侧脉气充盛,健侧牵引患侧致涡僻不遂。临床表现之症状w发病突然,常有夜间发病w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w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w患侧耳后、耳下 、面部疼痛,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w或伴流泪、流硟临床表现之体征w患侧额纹变浅消失w眼裂变大w鼻唇沟变浅或消失w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w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临床表现w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耳下疼痛,有的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w病程延长,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为什么会歪向患侧呢? 患侧肌肉萎缩辨证分型w风寒型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w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w气血不足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治疗w针灸治
4、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w处方: 主穴-局部 阳白 四百 地仓 颊车 翳风 配穴-远端 合谷随证配穴w风寒证-风驰:祛风散寒w风热证-曲池:疏风泻热w抬眉困难加攒竹w鼻唇沟变浅加迎香w人中沟歪斜加水沟w恢复期加足三里以 补益气血,濡养经筋穴位注射w 选穴 : 参照针灸穴位w方法 : 维生素BI 100毫克 维生素B12 100毫克 腺苷钴胺 150毫克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TDP照射,灸法治疗)中医护理之情志护理w患者起病急,面容改变、出现咀嚼及言语功能障碍及担心预后。w急躁、紧张、担忧的心理负担。w耐心指导,调动主观能动性,保持愉悦心情。中医护理之起居w注意休息,避免疲劳。w病室环境安静,整
5、齐。w患侧面部,避免风寒之邪侵袭。w面部保暖,防防受风淋雨,以防感冒。w注意护眼。护理之饮食护理w加强饮食调护: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饮食。w禁:酒。w忌:肥、甘、辛辣、刺激w性食物,(冰饮料)w多:新鲜的蔬菜、水果。 切记: 注意餐后漱口护理之局部护理w热敷患侧,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水温温度为35-40;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wTDP照射时,注意护眼;防防烫伤。w生姜外敷:生姜性温、味辛,温经散寒通络之功效。每日1次,每次30分钟。w艾灸:严格掌握灸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护理之针刺护理w针刺前:消除恐惧,避免紧张;避免坐在风口;耐心讲解针刺注意事项;评估患者身体情况(饥饿、疲
6、劳)w针刺时:合适体位;询问患者的针感并观察其反应。w针刺后:观察皮肤情况,指导患者保护穿刺部位,短时间内避免接触水。护理之局部按摩w一指禅:印堂 清明 阳白至四百,(循环往返5分钟) 太阳穴 经下关 翳风 颊车 颧髎 地仓 迎香 水沟至承浆(往返操作5分钟,以酸胀为准)。 患侧为主,健侧为辅功能锻炼w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炼 的方法,坚持每天数次面部按摩和运动。w在急性期患者可自己对着镜子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减轻健侧对瘫痪肌的过度牵引,是简单有效的体疗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上、下午各按摩1次为宜)。 出院指导w疾病知识指导:掌握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消除诱因和不利于康复的因素w日常生活指导: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受凉,感冒而诱发;疾病为回复前注意用围巾或风衣遮拦、修饰。w预防并发症:指导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