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烈欢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同学们选修中医养生学课程 中中 医医 养养 生生 学学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董 静 人应该能活到多少岁?人应该能活到多少岁? 120岁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 看看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看看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吃: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饮食结构不平衡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饮食结构不平衡睡:睡:饭后睡觉、熬夜饭后睡觉、熬夜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如大便时看书、打电话如大便时看书、打电话精神:精神
2、:过度紧张、劳累过度紧张、劳累 长期生闷气长期生闷气 炒股玩心跳炒股玩心跳外界:外界:烟酒不离口烟酒不离口 手机、电脑的辐射手机、电脑的辐射 化妆品的化学伤害化妆品的化学伤害其它其它:过度性生活,不洁性生活过度性生活,不洁性生活 2009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 谁来给公众养生保健“治未病”!健康报年月日 养生方法各论养生方法各论绪论绪论 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特点:
3、系统理论 多种流派 多种方法 民族特色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一)养生的定义:养:护养、保养、调养生:生命、生存、生长养生:保养生命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辨证养生、终身养生、全面养生、持之以恒)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v养生之道丰富: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4、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v学术流派众多: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v养生原则系统: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各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 第二节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上古时期上古时期上古
5、时期(萌芽)1、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3、运动养生的萌芽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一、商周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1、修身养性2、饮食卫生3、运动锻炼4、起居养生内经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1.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内经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素问素问宝宝命全形论命全形论指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自,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6、。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2.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天人相应,顺应自然“顺四时而知寒暑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对生命规律的阐述对生命规律的阐述 内经内经对人体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 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中,男子八岁为一生理男子八岁为一生理阶段阶段,女于七岁为一生理阶段女于七岁为一生理阶段的生理阶段递变规律,的生理阶段递变规律
7、,灵枢天年灵枢天年以十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以十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4.对衰老的认识对衰老的认识 内经内经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一方面调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一方面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初步建立了抗老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5.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行之有效
8、的养生方法,如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方法,如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原则,以及调情志、慎起居、和五味、针灸等然等原则,以及调情志、慎起居、和五味、针灸等多种养生方法。多种养生方法。 强调强调“治未病治未病”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内经内经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学量医疗实践,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三、汉晋六朝时期(一)东汉医家张仲景医圣 博采众长,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
9、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养生观点 1 1、养慎、养慎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外避虚邪贼风。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外避虚邪贼风。 2 2、调和五味、调和五味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 3 3、提倡导引、提倡导引重视导引吐纳,主张用动形方法防病治病。重视导引吐纳,主张用动形方法防病治病。(二)华佗的养生思想 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 如如三国志华化传三国志华化传中载其论云:中载其论云:“人体欲得劳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但不当
10、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三)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东汉),共载中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之品,计120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四)其它(四)其它v东晋医家葛洪东晋医家葛洪 “养生以不伤为本养生以不伤为本” v南朝养生家陶弘景南朝养生家陶弘景 著著养性延命录养性延命录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书中论述的
11、养生法则和方术有:顾四时、调情志、节饮书中论述的养生法则和方术有: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四、隋唐时期孙思邈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摄养枕中方摄养枕中方。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养性”之说之说 。 第二,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第二,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 第三,强调房中补益。第三,强调房中补益。 第四,重视妇幼保健第四,重视妇幼保健 。 第五,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第五,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
12、理、推广养生功法。养生功法。 五、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家金元四家”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 刘完素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主张养生重在养气寒凉派寒凉派 张子和提倡祛邪扶正法张子和提倡祛邪扶正法攻邪派攻邪派 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法法补土派补土派 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法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法养阴派养阴派六、明清鸦片战争时期 中医养生保健专着的撰辑和出版是养生学中医养生保健专着的撰辑和出版是养生学史的鼎盛时期史的鼎盛时期 。 张景岳张景岳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温补温补 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药饵和食养药饵和食养 太极拳太极拳 导引图导引图 1、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预
13、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2、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3、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4、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5、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6、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七、近、现代第四节第四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始终;把
14、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中医养生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中医养生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一、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分析研究,探讨本质。二、分析研究,探讨本质。 三、创新。三、创新。第五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第五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v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技能。v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