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79 ,大小:9.70MB ,
文档编号:2414982      下载积分:3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41498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279P).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279P).ppt

1、中医护理学 powerpoint中医学是怎样一门学科?是实践 +理论 综合性应用学科中医学涵概了一些什么内容? 内容:中国医学史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导论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学 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诊法学 中医辩证学 中医防治学 医古文(各家学说:内经、金匮、伤寒-) 中医临床学: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 、针灸、推拿、五官、皮肤- 新兴学科:中医心理学、中医时间学、中医方法 学-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中医护理学的起源一、中医护理学的起源二、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二、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夏夏-春秋时期春秋时期) 商:甲

2、骨文载有商:甲骨文载有“疾、医、疥、龋、浴、沫疾、医、疥、龋、浴、沫”。 周:产生了医学分科。周:产生了医学分科。三、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确立(战国三、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确立(战国-三国时期三国时期) 战国:医疗经验颇具水平。战国:医疗经验颇具水平。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作。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作。 名医扁鹊:名医扁鹊:“以脉象定生死以脉象定生死”。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 专著。世界药学史上药物治病的最早记载。专著。世界药学史上药物治病的最早记载。 东汉末年:张仲景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 华佗华佗-创立创

3、立“五禽戏五禽戏”;首创;首创“麻沸散麻沸散”。 三国时期:名医董奉:深居庐山,为人义诊。三国时期:名医董奉:深居庐山,为人义诊。四、中医护理学发展(魏晋南北朝四、中医护理学发展(魏晋南北朝-五代时期)五代时期) 晋:晋:王叔和王叔和脉经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皇甫谧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南北朝:南北朝:雷敩雷敩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 隋:隋:巢元方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诸病源侯论我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专我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专 著。著。 唐:唐:苏敬苏敬新修本草新修本草世界最早的国家级

4、颁布的世界最早的国家级颁布的 药典。药典。 孙思邈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五、中医护理的充实(宋金元时期)五、中医护理的充实(宋金元时期) 产生活版印刷术。产生活版印刷术。 宋:陈无择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崔嘉彦崔嘉彦崔氏脉决崔氏脉决 施发施发察病指南察病指南 脉诊脉诊 诊断诊断学。学。 杜本杜本敖氏验舌法敖氏验舌法 敖氏伤寒金镜录敖氏伤寒金镜录舌诊舌诊 王惟一:针灸铜人,世界最早的医学模型。王惟一:针灸铜人,世界最早的医学模型。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钱乙钱乙小儿药症直诀小儿药症直诀。 宋慈宋慈洗怨集录洗怨集录,世界最

5、早的较完整的法医专著。,世界最早的较完整的法医专著。 陈自明陈自明外科精要外科精要,妇科大全良方妇科大全良方。 宋廷宋廷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载方,载方16834首。首。 圣济总录圣济总录 ,载方,载方20000余首。余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国家药局配方,载,国家药局配方,载788方。方。金元时期:金元时期: 张元素:发展了脏腑辨证和药物归经理论。张元素:发展了脏腑辨证和药物归经理论。 四大家:刘河间(刘完素)寒凉派代表,四大家:刘河间(刘完素)寒凉派代表,“治以降火治以降火”。 李东垣,补土派代表,李东垣,补土派代表,“补益脾土为治病之要补益脾土为治病之要” 张子和,攻邪派

6、,弘扬张子和,攻邪派,弘扬“汗、吐、泻汗、吐、泻”三法。三法。 朱丹溪,滋阴派,朱丹溪,滋阴派,“病多阴亏病多阴亏”。公元公元11世纪:世纪:“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世界免疫学先驱。世界免疫学先驱。 六、中医护理学的成熟(明清时期)六、中医护理学的成熟(明清时期) 明:吴有性明:吴有性瘟病论瘟病论首提首提“戾气戾气”学说。学说。 叶桂叶桂温热论温热论创立创立“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辨证。辨证。 薛雪完善薛雪完善“温热病温热病”的证治。的证治。 吴瑭创立吴瑭创立“三焦辨证三焦辨证”。 李时珍,东方巨典李时珍,东方巨典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载药,载药1892种,录种,录 方方11096首,

7、插图首,插图1109幅,世界影响最大、最早的幅,世界影响最大、最早的 药学专著。药学专著。 朱棣朱棣普济方普济方载载61000余方,今存最早的古代方书余方,今存最早的古代方书 张仲景张仲景景岳全书景岳全书、类经类经。 陈实功陈实功外科正宗外科正宗。 傅青山傅青山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 陈复正陈复正幼幼集成幼幼集成等。等。 清:清政府清:清政府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医部全录。 四大家四大家 叶天士叶天士 吴鞠通吴鞠通 完善温病学、完善温病学、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薛生白薛生白 “ “温病四大家温病四大家 ” ” 王孟英王孟英七、七、中医护理学科

8、的独立和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护理学科的独立和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八、八、中医发展前景:中医发展前景: 自然疗法,无毒副作用自然疗法,无毒副作用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 + 国际前景国际前景 经济简便,易于推广经济简便,易于推广二、二、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的特点: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连属。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连属。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人-四季气候四季气候-疾病疾病 人人-昼夜阴阳消长昼夜阴阳消长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人人-地域差异地域差异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

9、(海陆)海陆)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 (南北南北)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 病史、症状、体征病史、症状、体征 证证 辨辨 证证 施护施护 同病异护同病异护(治治) 异病同护异病同护(治治) (1)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治治) 的概念的概念(2)“症症” 、“证证”、 “病病”的概念的概念 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 证证:证候,是对疾病病因、病机、部位、性质、邪正证候,是对疾病病因、病机、部位、性质、邪正 盛衰情况的概括。盛衰情况的概括。 病:疾病,是对病史或临床表现共性的概括。如中风、病:疾病,是对病史或临床表现共性的概括。如中风、 消渴、消渴、痢疾等。痢疾

10、等。 a.同病异护同病异护(治治) :同一疾病由于表现的证候不同给予不同:同一疾病由于表现的证候不同给予不同 的护理的护理(或治疗或治疗)方法。方法。 b.异病同护异病同护(治治) :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证候而采取: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证候而采取 同种护理同种护理(或治疗或治疗)方法。方法。三、三、独特的护理技术和方法独特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针灸、推拿、拔罐、刮痧、埋线、放血、针灸、推拿、拔罐、刮痧、埋线、放血、熏洗、导引。熏洗、导引。第三节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学习方法中医护理学学习方法一、学好中医理论一、学好中医理论二、注重中医操作实践二、注重中医操作实践第第2章:中医护理基本理论章:中

11、医护理基本理论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了解阴阳的基本概念了解阴阳的基本概念1.2熟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生克关系掌握五行的概念和生克关系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2.1能运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结构能运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结构2.2能运用五行学说说明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运用五行学说说明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树立,树立“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念的中医学理念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一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2、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是世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是世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阴:静止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向内的、阴:静止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向内的、 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 阳:活动的、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向外的、阳:活动的、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向外的、 功

13、能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功能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 如四时之阴阳、人体之阴阳。如四时之阴阳、人体之阴阳。(二二)阴阳学说的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阴阳对立-对立,但不孤立。对立,但不孤立。 阴阳互根阴阳互根-以对方存在为依据。以对方存在为依据。 阴阳消长阴阳消长-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1、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阴阳-对立的、矛盾的对立的、矛盾的 两层含义两层含义 阴阳阴阳-相互制约相互制约 如寒如寒-热;昼热;昼-夜;水夜;水-火;动火;动-静。静。2

14、、阴阳的互根:又称阴阳依存。、阴阳的互根:又称阴阳依存。 如寒如寒-热;内热;内-外;男外;男-女。女。3、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消阳长阴消阳长”、 “阳阳消阴长消阴长” ,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见下图),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见下图)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阴盛阴盛 阳盛阳盛 阴虚阴虚 阳虚阳虚 生理状态生理状态 实证实证 病理状态病理状态 虚证虚证 阴阳失调示意图生理调节生理调节平衡点平衡点热寒热寒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阳必阴”“”“寒极生热寒极生热”“”“热极热极生寒生寒”。 夏夏 阴消阳

15、长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阳消阴长 春春 秋秋 阴消阳长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阳消阴长 冬冬(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指导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 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二、五行学说二、五行学说(一)(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二)五行的基本内容1 1、五行的特性:、五

16、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2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见(见P13P13:表:表2-22-2)3、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生克乘侮 生理生理 相生相生相互促进、资生、助长。相互促进、资生、助长。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母子关系。 相克相克相互克制、制约。相互克制、制约。 “克我克我”者为我所不胜,者为我所不胜,“我克我克”者为我者为我所胜。所胜。 病理病理 相乘相乘乘虚侵入过度相克。乘虚侵入过度相克。 相侮相侮恃强凌弱,即反克。恃强凌弱,即反克。 木木

17、 水水 火火 金金 土土 相生相生 相克相克 相乘相乘 相侮相侮 生理生理 病理病理(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说明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母病传子母病传子”“”“子病及子病及母母”-3、用于诊断和治疗:、用于诊断和治疗: 诊断:根据五脏与五色关系诊断:根据五脏与五色关系 赤赤-心心 青青-肝肝 治疗: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治疗: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滋水涵木” - 木(肝)木(肝) (肾)水(肾)水 火(心)火(心) (肺)金(肺)金 土

18、(脾)土(脾)作业:1、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的特点。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4、概念:相生、相克、概念:相生、相克5、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藏象藏象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了解了解藏象学说的特点了解了解藏象学说的特点1.2熟悉脏腑分类、名称熟悉脏腑分类、名称1.3掌握心的生理功能掌握心的生理功能1.4掌握肺的生理功能掌握肺的生理功能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运用心、肺的生理功能判断病理变化:能运用心、肺的生理功能判断病理变化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从脏象学说出发,

19、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一、一、藏象的概念:藏象的概念: 藏,藏,“脏也脏也” 内脏。内脏。 象,象,“征象也征象也”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 关系的学说。关系的学说。二二 、脏腑的、脏腑的内容内容及及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五脏五脏:心心-肝肝-脾脾-肺肺-肾肾.化生和储藏精气化生和储藏精气-“藏而不泻藏而不泻” 六腑六腑:小肠小肠-胆胆-胃胃-大肠大肠-膀胱膀胱-三焦三焦.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 “

20、泻而不藏泻而不藏”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脑-髓髓-骨骨-脉脉-胆胆-女子胞女子胞 功能似脏功能似脏“藏而不泻藏而不泻” 形态似腑而中空形态似腑而中空 三、脏象学说的特点三、脏象学说的特点(一)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五脏中心论(一)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五脏中心论(二)五脏与形体各组织及器官联结成一个整体(二)五脏与形体各组织及器官联结成一个整体(三)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三)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目目 筋筋 爪爪 怒怒 泪泪 胆胆 耳、二阴耳、二阴 肝肝 舌舌 骨骨 膀胱膀胱 (木)(木) 小肠小肠 脉脉 发发 肾(水)肾(水) (火)心(火)心 面面 恐恐 喜喜 唾唾

21、 (金)(金) (土)(土) 汗汗 肺肺 脾脾 大肠大肠 胃胃 鼻鼻 皮皮 毛毛 忧忧 涕涕 口口 肉肉 唇唇 思思 涎涎 一、五脏一、五脏(一)心(一)心概述概述1、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 主血主血 主脉主脉 +心气推动心气推动 血液周流不息、循环无穷。血液周流不息、循环无穷。 生理上:心气充足生理上:心气充足-血脉充盈血脉充盈-脉和缓有力。脉和缓有力。 病理上:心气不足病理上: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血脉空虚-脉细弱无力脉细弱无力 心气衰竭心气衰竭-血行停止血行停止-心跳与脉动消心跳与脉动消失失 生命终结。生命终结。(2)心主神(心藏神)心主神(心藏神) 神:神:

22、 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心主神: 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 生理上:心血充足生理上:心血充足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清晰。 病理上病理上 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血热扰心血热扰心神昏、谵语。神昏、谵语。 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关系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关系 心血滋养心神。心血滋养心神。 心神调节心血。心神调节心血。 2、心的生理联系心的生理联系 心合小肠心合小肠 在体合脉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在

23、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与夏气相通应 (二)(二) 肺肺概述概述1 1、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1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 主气主气 呼吸之气呼吸之气- - 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 一身之气一身之气- - 主持、调节全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 。司呼吸:肺的呼吸功能。司呼吸:肺的呼吸功能。 生理上:肺主气、司呼吸生理上: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气道呼吸平稳、均匀;气道 通畅。通畅。 病理上:肺气虚病理上: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2 2)朝百脉)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

24、肺。:百脉入心汇于肺。(3)主宣发、肃降)主宣发、肃降 宣发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宣发宣发呼呼+布精。布精。 肃降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肃降肃降 吸吸+布精。布精。 (4)通调水道:)通调水道: 输布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 排泄排泄 生理上:呼吸顺畅、精微布散、水液排泄。 病理上:咳呛、喘息,小便不利(水肿)。2、肺的生理联系肺的生理联系 肺合大肠肺合大肠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开窍于鼻,上系于喉 在志为忧(悲)在志为忧(悲) 在液为

25、涕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与秋气相通应 作业:1、藏象的概念。、藏象的概念。 2、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3、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掌握脾的生理功能1.2掌握肝的生理功能 1.3掌握肾的生理功能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运用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判断病理变化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 (三)(三) 脾脾概述概述 脾为消化器官脾为消化器官,中医称脾为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1、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功能(1)主运化)主运化

26、 指脾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全身的生理功能。指脾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全身的生理功能。生理上生理上 运化水谷运化水谷: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输布全身。 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 下注膀胱。下注膀胱。在病理上在病理上 运化水谷方面运化水谷方面-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 便溏、纳呆。便溏、纳呆。 运化水液方面运化水液方面 水停肠道水停肠道 腹泻。腹泻。 水停肌肤水停肌肤 水肿。水肿。(2)主统血)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27、功能。 生理上: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脉道而行。生理上: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脉道而行。 病理上: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病理上: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等。2、脾的生理联系脾的生理联系 脾合胃脾合胃 在体合肉、主四肢在体合肉、主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四)肝(四)肝概述概述1、肝的生理功能、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调畅人体气机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调畅人体气机的功能 。 1)协调气血运行:)协调气血运行: 生理:疏泄正常生理: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脏腑功能正

28、常。脏腑功能正常。 病理:疏泄异常病理:疏泄异常 肝气郁结:胸胁、乳房胀痛。肝气郁结:胸胁、乳房胀痛。 肝气上逆: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吐血。肝气上逆: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吐血。 2)调节精神情志)调节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精神情志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 肝所调节的情志主要为肝所调节的情志主要为郁和怒郁和怒。 生理:肝疏泄正常生理: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心平气和,心情舒畅。气机调畅:心平气和,心情舒畅。 病理:疏泄不及病理:疏泄不及-沉闷、抑郁、胸闷等。沉闷、抑郁、胸闷等。 疏泄太过疏泄太过-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3)促进消化吸收)促进消化吸收 : 助脾胃升降助脾胃

29、升降 生理生理 调节胆汁分泌与排泄调节胆汁分泌与排泄 助消化助消化 。 病理:病理: 脾胃升降失常:出现腹胀、纳呆、泻泄、脾胃升降失常:出现腹胀、纳呆、泻泄、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 呕吐、嗳气。呕吐、嗳气。 胆汁失于排泄:出现口苦、黄疸。胆汁失于排泄:出现口苦、黄疸。4)调理冲任二脉)调理冲任二脉-对男子排精和女子月经的影响。对男子排精和女子月经的影响。 生理:疏泄正常生理:疏泄正常 排精正常。排精正常。 月经周期规律,经行通畅。月经周期规律,经行通畅。 病理:疏泄功能失常病理:疏泄功能失常 排精不畅。排精不畅。 月经周期紊乱、痛经、带下、不孕。月经周期紊乱、痛经、带下、不孕。(2)肝藏血)肝藏血

30、 肝脏肝脏 贮藏血液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调节血量 功能功能 生理生理: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病理:肝不藏血病理:肝不藏血 肝血亏虚:头昏目眩,两目干涩,肝血亏虚:头昏目眩,两目干涩, 月经量少。月经量少。2、肝的生理联系肝的生理联系 肝合胆肝合胆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在液为泪 与春气相通应与春气相通应 (五)肾(五)肾概述概述:“腰为肾之府腰为肾之府”;中医称肾为;中医称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1、肾的生理功能、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肾藏精:对精的封藏、储存功能。对精的封藏、储存功能。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31、,与生俱来,是胚胎发育的原始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胚胎发育的原始 物质,是生身之本,又称生殖之精。物质,是生身之本,又称生殖之精。 (肾藏(肾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为生命之源,故称为生命之源,故称 “先天之本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源于脾胃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源于脾胃的水谷精微。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互相滋养化生的关系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互相滋养化生的关系-相相 互为用。互为用。 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包括肾阴、肾阳两方面: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包括肾阴、肾阳两方面: 肾阴肾阴:肾精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滋养、濡润的作用。又:肾精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滋养、濡润的作用。又 称元阴、真

32、阴。称元阴、真阴。 肾阳肾阳: 肾气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推动、温煦的作用。又肾气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推动、温煦的作用。又 称元阳、真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热能称元阳、真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热能 源泉。源泉。 (2)肾主水:肾具有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作用。)肾主水:肾具有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作用。 肾有肾有“水脏水脏”、“水之下源水之下源”之称。之称。 生理上:气化正常生理上:气化正常 有用之水输布全身。有用之水输布全身。 无用之水排出体外。无用之水排出体外。 病理上:气化失常病理上: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障碍。(3)主纳气)主纳气 摄纳肺气、调节呼吸。摄纳肺气、调节呼吸。 “肺为气之主

33、,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生理上:肾主纳气生理上:肾主纳气呼吸均匀和调。呼吸均匀和调。 病理上:肾不纳气病理上: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动则喘甚。2、肾的生理联系肾的生理联系 肾合膀胱肾合膀胱 在体合骨,生髓充脑在体合骨,生髓充脑 开窍于耳及二阴开窍于耳及二阴 其华在发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与冬气相通应 1、水液代谢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肺脾肾)、水液代谢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肺脾肾)2、血液运行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心肝脾肺)、血液运行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心肝脾肺)3、情志活动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肝)、情志活动与何

34、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肝)4、生殖功能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肾肝)、生殖功能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肾肝) 作业:作业: 1、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2、肝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肝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3、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4、水液代谢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水液代谢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5、血液运行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血液运行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6、情志活动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情志活动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 7、生殖功能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生殖功能与何脏何生理功能有关?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熟悉六腑和奇恒之府的主

35、要生理功能熟悉六腑和奇恒之府的主要生理功能1.2掌握六淫的概念掌握六淫的概念1.3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 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运用病因学说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能运用病因学说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3.1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3.2运用病因学说规避外邪,培养学生树立中医运用病因学说规避外邪,培养学生树立中医防治医学理念防治医学理念 二、六腑二、六腑 腑:府也,为库府之意。腑:府也,为库府之意。形态:中空器官。形态:中空器官。功能:受

36、纳、腐熟水谷功能:受纳、腐熟水谷-“泻而不藏泻而不藏”。(一)胆(一)胆 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1、贮存和排泄胆汁:依赖肝的疏泄,排泄、贮存和排泄胆汁:依赖肝的疏泄,排泄胆汁,以助消化。胆汁,以助消化。 2、主决断:胆气喜生发条达,主决断。、主决断:胆气喜生发条达,主决断。(二)胃(二)胃概述:又称胃脘,分为上、中、下脘。概述:又称胃脘,分为上、中、下脘。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受纳、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 接受、容纳水谷,并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过程。接受、容纳水谷,并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过程。 胃有胃有“太仓太仓”、“水谷之海水谷之

37、海”之称。之称。2、主降浊:、主降浊: 胃气的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小肠、大肠,以完成吸收胃气的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小肠、大肠,以完成吸收排泄。排泄。(三)小肠(三)小肠概述:概述: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受盛化物、受盛化物 受盛:容纳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受盛:容纳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 化物:食物在小肠内进一步消化吸收。化物:食物在小肠内进一步消化吸收。2、泌别清浊、泌别清浊 分清别浊分清别浊 分清:吸收精华。分清:吸收精华。 别浊:排泄糟粕。别浊:排泄糟粕。(四)大肠(四)大肠概述:概述:生理功能:传化糟粕生理功能:传化糟粕 进一步吸收部分水液。进一步吸收部分水液。 将食物残渣化生为粪便将食物残渣

38、化生为粪便 排泄。排泄。 (五)膀胱(五)膀胱概述:概述: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六)三焦(六)三焦概述: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概述: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六腑之一六腑之一 部位概念部位概念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六腑之一的三焦、六腑之一的三焦 通行元气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运行水液 2、部位概念的三焦、部位概念的三焦 上焦如雾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下焦如渎 三、奇恒之腑三、奇恒之腑(一)脑(一)脑 概述:概述: “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 生理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生理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二)女子胞(二)女子胞 概述:概述:

39、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1、主月经:、主月经:“女子二七,肾气旺,天癸至;七女子二七,肾气旺,天癸至;七七七 肾气衰,天癸竭。肾气衰,天癸竭。” 2、孕育胎儿:保护胎元,孕育胎儿。、孕育胎儿:保护胎元,孕育胎儿。四、气血津液四、气血津液(一)气: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一)气: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1、作用、作用(1)推动推动:促进生长发育、推动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推动生理功能 气、血、津液的运行和生成气、血、津液的运行和生成(2)温煦温煦:维持体温:维持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血津。温煦脏腑、经络、血津。(3)防御防御:护卫肌表、防御外邪。:护卫肌表、防

40、御外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固摄固摄: 固摄血液循脉道而行固摄血液循脉道而行 固摄津液正常分泌和排泄固摄津液正常分泌和排泄-防止无故流失防止无故流失 固护内脏,不致下陷固护内脏,不致下陷-保持在正常位置保持在正常位置(5)气化气化: 如:脾之运化、肾之气化。如:脾之运化、肾之气化。2、分类、分类 1)元气: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激发脏腑经络)元气: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激发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生理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2)宗气:聚于胸中。走息道,贯心脉。)宗气:聚于胸中。走息道,贯心脉。 3)营气:存在于血液

41、中,营养全身脏腑。)营气:存在于血液中,营养全身脏腑。 4)卫气:运于脉外,由肺气宣发至肌凑间。)卫气:运于脉外,由肺气宣发至肌凑间。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调节肌凑开合,控制汗液排泄,调节体温调节肌凑开合,控制汗液排泄,调节体温(二)血: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二)血: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 (三)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三)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气与血:“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 。2、血与津液、血与

42、津液-“津血同源津血同源”第四节第四节 病因病因 病因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分类病因分类 六淫 疫疠 外来致病因素。 七情 精神致病因素。 饮食、劳倦 痰饮、瘀血 其他致病因素。一、六淫一、六淫(一)(一)六淫的概念:六淫的概念: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之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之六淫。(二)致病共同特点:(二)致病共同特点: 外感性外感性 季节性季节性 地域性地域性 独立与相兼性独立与相兼性 转化性转化性(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风 春天主气。 具有升散开泄的特性, 使皮毛、腠理疏泄开张。风邪致病特点:风邪致病

43、特点: 易犯头面、体表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阳位。 2)风善行而数变。)风善行而数变。 如痹症(行痹)、寻麻疹-。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如中风、痉厥(脑脊髓膜炎)、破伤风-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六淫致病风为先导,寒、暑、湿、燥、火多依附于风邪入侵。2、寒、寒 冬天主气。 寒伤肌表-“伤寒”;寒中脏腑-“中寒”。寒邪致病特点:寒邪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致病伤阳-寒象。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寒凝肌表-周身疼痛; 特点 寒中胃肠-腹痛。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特点 寒束肌表:毛孔收缩,腠理闭-无汗

44、。 寒犯经络、关节:肢体拘急、屈伸不利。3、暑、暑 夏天主气。暑邪致病特点:暑邪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特点:高热、烦渴、汗出。特点:高热、烦渴、汗出。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性升散、耗气伤津。耗气:气短无力。耗气:气短无力。 伤津:口干口渴、尿赤。伤津:口干口渴、尿赤。3)暑多夹湿。)暑多夹湿。 四肢困倦四肢困倦 暑湿夹杂致病特点暑湿夹杂致病特点 头重如裹头重如裹 胸闷呕恶胸闷呕恶 不思饮食不思饮食 4、湿、湿 长夏主气。湿邪致病特点:湿邪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湿为阴邪, 易阻气机,易伤阳气易阻气机,易伤阳气 特点:胸闷脘痞-。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45、特点 肢体沉重(头重如裹、身重如负)。 分泌物污秽不清:如湿疹流水。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病程:长而缠绵。 证候:舌苔厚腻,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滞涩不畅。 5、燥、燥 秋天主气。燥邪致病特点:燥邪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特点:口鼻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特点:干咳少痰或无痰 痰少难咳 痰中带血6、火、火火邪致病特点:火邪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特点 肝火上炎头晕目眩、面红目赤 胃火上炎牙龈肿痛2)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神:实热证:壮热、神昏谵语3)火易伤津耗气)火易伤津耗气 特点:口干舌燥,

46、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4)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 特点 生风:热极生风,症见抽搐、小儿惊风。 动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血、咳血、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作业作业1、气与血的关系如何?、气与血的关系如何?2、六淫致病特点。、六淫致病特点。3、 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性。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性。二、疫疠二、疫疠 又称瘟疫、疫气、戾气、疠气、疫毒、异气。又称瘟疫、疫气、戾气、疠气、疫毒、异气。(一)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疫疠不同,发病各异疫疠不同,发病各异 疫疠过后多有免疫性疫疠过后多有

47、免疫性(二)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二)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与自然气候反常有关与自然气候反常有关 与环境卫生条件有关与环境卫生条件有关 与社会因素有关与社会因素有关三、七情三、七情(一)七情基本概念:(一)七情基本概念: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化,是人体对外在环境不同刺激的情绪反映。(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心在志为心在志为喜喜 肝在志为肝在志为怒怒 脾在志为脾在志为思思虑虑 “五志五志” 肺在志为悲肺在志为悲忧忧 肾在志为惊肾在志为惊恐恐(三)(三)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情志活动:持

48、久、强烈、与精神刺激有关:情志活动:持久、强烈2、直接伤及五脏、直接伤及五脏、影响气机、影响气机 1)大)大怒伤肝怒伤肝-“怒则气上怒则气上” 2)暴)暴喜伤心喜伤心-“喜则气缓喜则气缓” 3)悲)悲忧伤肺忧伤肺-“悲则气消悲则气消” 气机气机 4)思思虑虑伤脾伤脾-“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紊乱紊乱 5)惊惊恐伤肾恐伤肾-“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四、饮食、劳逸四、饮食、劳逸(一)饮食(一)饮食 失宜失宜 1、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过饥过饥 过饱过饱 2、 饮食不洁:食物、餐具饮食不洁:食物、餐具 长期偏食长期偏食 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 嗜酒纳饮嗜酒纳饮 饮食习惯偏嗜:偏冷、偏热

49、饮食习惯偏嗜:偏冷、偏热(二)劳逸失当(二)劳逸失当 过劳:劳力伤气、劳神伤脾、房劳伤肾过劳:劳力伤气、劳神伤脾、房劳伤肾 过逸:气血不畅过逸:气血不畅五、痰饮、瘀血五、痰饮、瘀血(一)痰饮(一)痰饮 1、概念:、概念: 水液代谢形成的病理产物。 有形之痰:有形之痰:呼吸道咳咯的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某些特殊症状的疾病,如水肿 2、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痰停于肺 痰 痰迷心窍 痰凝咽喉 饮 饮泛肌肤 饮在肠间(二)瘀血(二)瘀血 1、概念: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概念: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称为瘀血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称为

50、瘀血 2、形成形成: 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外伤、外伤 3、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疼痛疼痛-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 肿块肿块-外伤瘀血青紫;内脏触及肿大外伤瘀血青紫;内脏触及肿大 出血出血-紫暗,加有瘀块紫暗,加有瘀块 紫绀紫绀-血行不畅:面部、爪甲、唇色青紫血行不畅:面部、爪甲、唇色青紫 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 脉沉弦、细涩、结代脉沉弦、细涩、结代作业作业1、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2、痰饮的概念、痰饮的概念3、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的疼痛特点、瘀血的疼痛特点第五节 诊法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理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