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阴阳属性的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然其
2、要一也。也。”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一)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类经附翼. .医易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二)阴阳的互根互用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
3、件。本条件。素问素问. .天元纪大论天元纪大论:“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四)阴阳的消长(四)阴阳的消长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此长彼消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五)阴阳转化(五)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阴阳自和与平衡(五)阴阳自和与平衡素问素问. .调经论调经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
4、候若一,命曰平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属阴,六腑为阳五脏属阴,六腑为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阴阳失衡(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阴阳阳失失调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
5、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虚热证(阴虚则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疾病的治疗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的原则)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
6、秘。平衡,促使阴平阳秘。(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
7、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一)五行各自的特性1.木曰曲直、木曰曲直、2.火曰炎上、火曰炎上、3.土爰稼穑、土爰稼穑、5.金曰从革、金曰从革、4.水曰润下水曰润下(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生,子母相生,子母五五行行相相生生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
8、助长和促进: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克相克所胜所不胜所胜所不胜五五行行相相克克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 衡协调的关系。衡协调的关系。木木火火土土生生生生克克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乘相乘五五行行相
9、相乘乘如:如:“木乘土木乘土”或或“土虚木乘土虚木乘”五行相乘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侮相侮五五行行相相侮侮如:如:“土反侮木土反侮木”五行相侮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火火木木土土金金水水相乘相乘相侮相侮例:正常情例:正常情况下金能削况下金能削木,若木质木,若木质太硬,或金太硬,或金属太软、太属太软、太薄,非但不薄,非但不能削木,反能削木,反而倦刃缺口而倦刃缺口相乘和相侮发生
10、的条件: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A.某一行太强;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某一行太弱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心火、肺火、肺金、脾金、脾土、肝土、肝木、肾木、肾水水(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相乘(2)相侮相侮母子相传母子相传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肾病肾
11、病肝病肝病 脾病脾病心病心病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木乘土木乘土土侮木土侮木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及母金乘木金乘木木侮金木侮金相乘相乘肝(旺)肝(旺)脾(脾(虚虚)我克我克肝旺乘脾肝旺乘脾克我克我脾虚肝乘脾虚肝乘相侮相侮肺(肺(虚虚)肝(旺)肝(旺)克我克我肝旺侮肺肝旺侮肺我克我克肺虚肝侮肺虚肝侮肺(三)用于疾病的诊断(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治疗(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颜色、气味药物的颜色、气味2.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和治法(1)治则)治则
12、相生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相克抑强扶弱抑强扶弱(2)治法)治法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相生的治法如:滋水以涵木戴幸平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藏 象象 学学 说说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
13、腑器官,即内脏。 象,象,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于外的现象现象 藏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脏腑:内脏的总称。脏腑:内脏的总称。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心、肝、脾、肺、肾。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胆、胃、大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略略) ):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脉、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脉、脑、髓、骨、女子胞。髓、骨、女子胞。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14、(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二)从(二)从“象象”来考察来考察“脏脏”的功能活动的功能活动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主生血(心阳化赤)主生血(心阳化赤)心主血水水谷谷水谷水谷精微精微水之水之精微精微谷之谷之精微精微津液津液营气营气肺血液血液胃脾(2) 主行血神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心藏神1、主温煦:温煦全身、主温煦:温煦全身2、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主之官,神明出焉3、喜静而恶躁,恶热恶火、喜静而恶躁,
15、恶热恶火1 1、体:、体:2 2、华:、华:4 4、液:、液:3 3、窍:、窍:5 5、志:、志:心在志为喜。 心喜心在体合脉。 心脉心其华在面。 心面心开窍于舌。 心舌心在液为汗。 心汗6 6、通于夏气、通于夏气位置:位置:1、主气、主气(1) 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宗气宗气的生成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自然清气自然清气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肺脏宗气宗气元气元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运行 肺气运动快 慢 全身气运动快 慢生理功能2、主宣降、主宣降 :肺脏主管宣发与肃降。生理功能3、主通调水道(行水)、主通调水道(行水)水液摄入量平
16、衡水液排出量汗液尿液呼气水分肺控制4、肺朝百脉、肺朝百脉:肺主呼吸之气肺的宣降宗气,贯心脉,推动血液的运行生理功能5、主治节:、主治节:1)治理调节呼吸运行2)调理全身气机调理全身气机3)治理调节津液代谢外合外候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位置:位置:1 1、主运化:、主运化:(1)运输转运水谷水谷精气并化生气血津液水谷胃水谷清气水谷浊气尿液粪便水之清气谷之清气津液津液血液血液营气卫气宗气元气气(2)脾脏主管运化水液水液(湿)脾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生理功能2 2、主统血、主统血3 3、主升清、主升清 将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上输至头面以滋养清窍 将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上输至心肺以化生气血 升提腹腔内
17、脏内脏,维持恒定位置 生理功能生理特性1、仓廪之官,五味出焉。2、喜燥恶湿,为生痰之源。外合外候外合外候位置:位置: 生理功能1、主疏泄:、主疏泄:疏通体内气机的运行通道疏通体内气机的运行通道调节精神情志调节精神情志生理功能体内运行通道体内运行通道水道水道脉道脉道谷道谷道息道息道肝肝气气的的升升降降出出入入调调畅畅全全身身气气机机(1)涵养肝气)涵养肝气(2)调节外周血量分配)调节外周血量分配肝藏血肝藏血 外周血外周血静态到动态释放静态到动态释放动态到静态回收动态到静态回收(3)形成月经)形成月经(4)化生肾精)化生肾精2、主藏血、主藏血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喜条达而喜条达而恶抑郁恶抑郁位置:位置:
18、 来来 源源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后天之精1、主藏精、主藏精生理功能 化生成天癸,促进生长发育并维持生殖机能化生成天癸,促进生长发育并维持生殖机能 化生成髓化生成髓,维持脑、脊髓、骨骼的生理功能维持脑、脊髓、骨骼的生理功能 化生成诸气化生成诸气, ,维持正气的抗邪功能和康复功能维持正气的抗邪功能和康复功能 转化化生血液,补充血液的损耗。转化化生血液,补充血液的损耗。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先天之精肾气平均肾精衰竭肾气盛天癸至天癸绝肾气衰出生幼年青春中年老年前老年死亡肾气渐盛肾气渐衰生 长壮老 已2、主水、主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者水脏,主津液。” -
19、素问素问逆调论逆调论生理功能水液水液水液的代谢正常水液的代谢正常水液的平衡水液的平衡 肾阳气化肾阳气化肾阳肾阳肺脏阳气肺脏阳气心脏阳气心脏阳气脾脏阳气脾脏阳气气化津液气化津液呼气呼气汗液汗液尿液尿液(阳气之本)(阳气之本)肾阳肾阳肾阴肾阴促进加速水液气化促进加速水液气化抑制减缓水液气化抑制减缓水液气化水液代谢加快水液代谢减慢水液水液平衡平衡(1)肾阳的气化作用:)肾阳的气化作用: 肾阴肾阳多余水分多余水分三焦三焦肾肾膀胱膀胱肾的气化功能肾的气化功能(2)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清者重新吸收清者重新吸收浊者化为尿液浊者化为尿液排出体外排出体外3 3、主纳气、主纳气清气清气鼻窍鼻窍肺脏
20、肺脏肾脏肾脏吸气吸气纳气纳气 吸吸 气气 总总 深深 度度胸式吸气腹式吸气吸气全过程生理功能v 喜藏恶泄,喜温恶寒喜藏恶泄,喜温恶寒 生理特性1 1、体:、体:2 2、华:、华:4 4、液、液:3 3、窍、窍:6 6、志、志:7 7、通于冬气、通于冬气肾在体合骨。肾在体合骨。 肾肾骨骨肾其华在发。肾其华在发。 肾肾发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肾耳耳肾在液为唾。肾在液为唾。 肾肾唾唾肾在志为恐。肾在志为恐。 肾肾恐恐 心心 血血脾脾 心主血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储藏调节血量心心肝肝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调节精
21、神情志调节精神情志血液生成血液生成血液运行血液运行主血主血生血生血生血生血统血统血血液血液神志神志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肾心与肾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肺与脾肺与脾 脾为生气之源上输谷气 肺为主气之枢吸入清气肺脾 脾主运化水湿转输水精 肺主通调水道敷布水精 肺与肝肺与肝 肝主升发 肺主肃降肺肝 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 肺主气调节全身之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气气相互协作,调节水液相互协作,调节水液水水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气机升降气机升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肝与脾肝与脾肝疏泄胆汁,促进消化脾运化水谷,散精于肝
22、肝肝藏血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脾统血统摄血液,血循脉内肝与肾肝与肾 肝属木,为子 肾属水,为母 肝藏血阴(血)赖肾精滋养肝肾 肾藏精肾精赖肝血补充 同具相火同具相火相火寄于肝肾 肝主疏泄开制约肾之闭藏 肾主闭藏合制约肝之疏泄疏泄与运化疏泄与运化消化消化藏血与统血藏血与统血血液血液肝肝脾脾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水能涵木水能涵木相互滋生相互滋生精血互生精血互生相互制约相互制约藏泄互用藏泄互用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脾与肾脾与肾 肾先天生后天 先天后天 相互滋生 脾后天养先天 脾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运 土能制水 肾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脾脾肾肾水液代谢水液代谢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
23、五脏之间的关系位置:位置:1 1)主贮藏并排泄胆汁:)主贮藏并排泄胆汁:胆汁的产生:胆汁的产生:肝精肝血肝精肝血胆胆胆汁胆汁泄于贮藏胆汁的排泄:胆汁的排泄:胆汁胆汁小肠小肠胆气运动泄于肝的疏泻肝的疏泻胃的降浊胃的降浊2 2)主决断)主决断生理功能(1 1)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之官,决断出焉;(2 2)喜条达而恶抑郁。)喜条达而恶抑郁。生理特性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储胆汁胆附于肝,储胆汁肝肝胆胆 肝主谋虑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胆主决断消化功能消化功能疏泄胆汁疏泄胆汁,帮助消化帮助消化精神情志精神情志肝胆相济,勇敢乃成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位置:位置: 主受纳腐熟水谷主受
24、纳腐熟水谷 主降浊主降浊胃主游溢精气水水谷谷水谷浊气水谷浊气水谷食糜水谷食糜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胃受纳腐熟 胃主降浊水谷清气水谷清气体外体外生理功能生理特性v仓廪之官,仓廪之官,以降为和。以降为和。v喜湿恶燥喜湿恶燥脾与胃脾主运化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为胃纳提供能源胃主受纳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为脾运奠定基础脾脾胃胃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胃主降浊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浊阴下降,虚实更替脾性恶湿脾性恶湿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胃性恶燥胃性恶燥胃喜润则阴足而能纳胃喜润则阴足而能纳纳运相得纳运相得升降相因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燥湿相济位置:位置:生理功能:生理
25、功能: 1 1)主受盛化物)主受盛化物 2 2)主泌别清浊)主泌别清浊生理特性:生理特性:受盛之官,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化物出焉。位置:位置: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1)主津主津 2) 2)主排糟粕主排糟粕生理特性:生理特性: 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位置:位置:生理特性:生理特性: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气化则能出矣。生理功能:生理功能:津液津液膀胱膀胱前阴前阴尿液尿液肺脾肾肝肺脾肾肝三焦三焦 小肠小肠气气化化肾主气化肾主气化肾主封藏肾主封藏闭闭开开促进促进抑制抑制形态结构:形态结构:1 1)一腔之大腑,孤腑)一腔之大腑,孤
26、腑2 2)有名而无形)有名而无形3 3)分段分部)分段分部4 4)特定脏腑)特定脏腑上 焦中 焦下 焦心肺、头面心肺、头面脾胃脾胃肝肾肝肾中医基础理论之气血精津气血精津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产产 生生 脏腑功能活动脏腑功能活动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 基本物质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一)概念:(一)概念: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础。 广义广义:一切精微和生理作
27、用十分重要的物质。: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 狭义狭义:生殖之精:生殖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一、精一、精先天之精禀受于先天后天之精源于饮食物和肺吸入的 清气由脏 腑功能活动化生。(二)功能:(二)功能: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具备生殖能力,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生理: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脏腑功能活动生理: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是脏腑生理功能的激发和推动力。的产物;是脏腑生理功能的激发和推动力。病理:精亏病理:精亏生长发育迟缓,脏腑柔弱
28、,功能活生长发育迟缓,脏腑柔弱,功能活动减退。动减退。二、气二、气 (一)概念:(一)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1推动作用: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病理病理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 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2 2温煦作用: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 驱除寒冷。驱除寒冷。 病理病理畏寒肢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畏寒肢
29、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 运行迟缓。运行迟缓。(二)功能(二)功能3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的作用。 病理:病理: 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疾病。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疾病。4 4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病理:出血、自汗、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病理:出血、自汗、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 泄泻泄泻、滑精、早泄、崩漏、带下以及胃、滑精、早泄、崩漏、带下以及胃、 肾、子宫下垂、脱肛肾、子
30、宫下垂、脱肛等。等。病理: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病理:气、血、津液代谢障碍;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 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障碍。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障碍。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5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气机气机: :气的气的升、降、出、入升、降、出、入运动。运动。(三)气的运动(三)气的运动1. 元气:原气、真气。元气:原气、真气。 生成: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之精作完善。 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 代表人体的正气 。(四)气的分布与
31、分类2. 宗气宗气 生成:肺吸入自然界清气 脾化生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功能: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3. 营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 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等。 功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 调节肌腠开合,维持正常体温。4.卫 气(一)概念: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二)生成: 1.营气和津液组成。 2.精能生血:“精血同源” 。 三、血(三)血的功能营
32、养滋润全身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四)血的运行(一)概念: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 体液中清而稀薄的部分。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注于血脉。具有滋润作用。 液 体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主要分布于骨节、脏 腑、脑、髓等。具有濡养作用。四、津 液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二)津液的功能 精能化气精能化气 肾精化生元气肾精化生元气 水谷之精化生卫气、营气、宗气等水谷之精化生卫气、营气、宗气等 气能生精气能生精 水谷精微水谷精微 脾运化脾运化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气能摄精气能摄精精能生血精能生血 血能化精血能化精“精血同源精血同源”五、精、气、
33、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精与气血(一)精与气血肾气固摄肾精肾气固摄肾精 1. 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旺 气能行血: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 气行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气能统摄和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 不溢出脉外 (即脾统血)。 血旺;气虚血虚血行;气滞血瘀血运脉中;气虚出血(二)气与血的关系(二)气与血的关系 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 之运载而达全身。之运载而达全身。 血脱血脱 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血能生气:血为气的
34、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 气保持旺盛。气保持旺盛。 血虚血虚气脱气脱气衰气衰2. 血为气之母(二)气与血的关系(二)气与血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之病病 因因 病病 机机 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引发疾病的原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情志情志饮食饮食劳逸劳逸外伤外伤病病 因因六六 淫淫疫疫 疠疠痰饮痰饮瘀血瘀血结石结石生活因素生活因素病理产物病理产物六气六气是指是指风风、寒、寒、暑暑、湿湿、燥燥、火火 这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这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一、一、 六淫六淫 (淫淫:淫乱和侵淫。淫乱和侵淫。)暑、暑、湿、湿、火火燥、燥、风、风、六淫六淫:六气变化与体质差
35、异所形成的六气变化与体质差异所形成的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六六气气太过太过不及不及急骤变化急骤变化导致人体发病导致人体发病六六淫淫六淫致病共同特点:六淫致病共同特点:1.1.外感性外感性: : 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2.2.季节性季节性: : 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3.3.地区性地区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4.4.相兼性相兼性: :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 ,又可兼狭又可兼狭 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
36、。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 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 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湿痹痛、风火牙痛风湿痹痛、风火牙痛 4. 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易兼诸邪,易兼诸邪 3.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一、风一、风Wind善行善行: 病变病变 部位不固定部位不固定 (游走性关节疼痛)(游走性关节疼痛)数变数变: 致病急、变化快(中风)致病急、变化快(中风)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
37、特点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抽搐、震颤、抽搐、震颤、2.2.风善行而数变风善行而数变。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A.夏季多雨夏季多雨,暑热升散暑热升散,蒸腾水湿蒸腾水湿,弥漫空间弥漫空间 B.乘凉露宿乘凉露宿,恣饮生冷恣饮生冷,伤脾生湿。伤脾生湿。二:暑邪Summer-Heat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立秋之前,暑无内生。暑无内生。2.暑性暑性升散升散,耗气伤津。,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暑暑 病多见病多见:高热烦渴高热烦渴,汗出、胸闷恶心汗出
38、、胸闷恶心,头重头重身倦身倦,便溏不爽。(中暑)便溏不爽。(中暑)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暑 病多见高热、面红目赤、大汗、脉洪数病多见高热、面红目赤、大汗、脉洪数口渴多饮、气短乏力,气随津脱则昏迷口渴多饮、气短乏力,气随津脱则昏迷火、热升腾上炎火、热升腾上炎 胃火上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牙龈肿痛 风热上壅风热上壅头痛、咽喉肿痛头痛、咽喉肿痛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口舌生疮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赤肿痛 生风:生风:热灼肝经热灼肝经, ,筋脉失养,四肢抽搐、两目上筋脉失养,四肢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动
39、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3.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2.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神三三: (热、温热、温)邪邪 1.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4.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5.火易致肿疡火易致肿疡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温燥温燥(初秋初秋,燥与热结燥与热结)凉燥凉燥(深秋深秋,寒与燥结寒与燥结)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犯肺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40、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3.寒主收引寒主收引 ( (收缩、牵引收缩、牵引)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1 1、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 2 2、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液、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液 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寒凝经脉气血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头项强头项强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伤寒伤寒寒邪伤肌表寒邪伤肌表中寒中寒寒邪直中脏腑寒邪直中脏腑 2.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 (凝结、阻滞凝结、阻滞) )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腠理、经络
41、、筋脉肌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4.4.寒性清澈寒性清澈 重重:沉重:沉重-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致病致病 关节疼痛重着。关节疼痛重着。 浊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六六、湿邪湿邪 长夏主气长夏主气 (大暑大暑白露)白露)Damp 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粘腻、停滞)粘腻、停滞)1.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A:病程病程难愈易起伏难愈易起伏B:病症病症粘滞性粘滞性4.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与阳位相对而言,机体的下
42、部或较低的部位与阳位相对而言,机体的下部或较低的部位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气机升降失常,常见胸闷、脘腹气机升降失常,常见胸闷、脘腹痞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痞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津亏阴虚而成津亏阴虚而成.例肺燥、肠燥例肺燥、肠燥内生内生“五邪五邪”内风内风内火内火内湿内湿内燥内燥内寒内寒(暑无内生)(暑无内生)阳气亢逆变动而成阳气亢逆变动而成.例例:肝阳化风肝阳化风 阳盛阳盛、邪郁化火而成邪郁化火而成 例例:五志化火五志化火,阴虚生热阴虚生热脾失健运而成脾失健运而成.例例:痰饮内停痰饮内停.水肿水肿 阳虚温煦不足而成阳虚温煦不足而成. 例例:心阳虚、肾阳虚衰心阳虚、肾阳虚
43、衰二、二、 疫疫疠(了解)疠(了解) 致病特点:急、强、似致病特点:急、强、似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温疫温疫戾气戾气)疫:疫:“民皆疾也民皆疾也”传染的意思传染的意思疠:天地间一种不正常之气疠:天地间一种不正常之气 Bird plague 3. 劳劳逸逸 过劳:过劳:劳劳 力、劳力、劳神、房劳。神、房劳。 过逸:过逸: 久卧伤气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久坐伤肉 1.七情七情 伤及脏伤及脏腑腑 影响气机影响气机 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2.饮食饮食不节不节 不洁不洁 偏嗜偏嗜二、内伤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 一、七情一、七情: 人的人的喜喜、怒怒、忧忧、思思、悲悲、恐、恐、
44、惊惊七种正常情志活动。七种正常情志活动。二、内伤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致病特点:致病特点:1 1、直接伤及脏腑、直接伤及脏腑 2 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3 3、影响病情、影响病情心心喜喜则气缓则气缓 1、气机涣散不能收持、气机涣散不能收持2、神气涣散而不藏、神气涣散而不藏 怒怒则气上则气上 1、疏泄失常上逆、疏泄失常上逆 2、肝不藏血而出血、肝不藏血而出血 思思则气结则气结恐恐则气下则气下惊惊则气乱则气乱悲悲则气消则气消忧忧则气郁则气郁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1.痰饮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2.瘀血瘀血: 体内有血液停滞体内有血液停滞3.结石结石: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三、其它致病因素(略)三、其它致病因素(略)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略)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略)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三、气机失常三、气机失常气滞气滞气逆气逆气陷气陷气闭气闭气脱气脱 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 气机当降不降反升气机当降不降反升 气的上升不及、升举无力气的上升不及、升举无力 气出入障碍气出入障碍, ,闭郁于内不能外达闭郁于内不能外达 气不内守而大量外散脱失气不内守而大量外散脱失三、气机失常三、气机失常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