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爆炸方式核爆炸方式 空中爆炸(air burst) 地面爆炸(land surface burst) 地下爆炸(underground burst) 水面爆炸(water surface burst) 水下爆炸(underwater burst)等 划分空爆和地爆的标准:以火球是否接触地面为准,接触地面为地爆;不接触地面为空爆。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用比例爆高(scaled height of burst)(h)表示 比高(比高(h h) = 爆炸高度(m)和当量(kt,千吨)立方根的比值来表示。 表表3-1 不同爆炸方式的比高不同爆炸方式的比高(h)爆炸方式 比高地
2、 爆 060空 爆 60低空爆炸 60120中空爆炸 120250高空爆炸 250爆炸景象爆炸景象 核爆炸时,产生特异的外观核爆炸时,产生特异的外观景象。除地下(水下)爆炸外,景象。除地下(水下)爆炸外,其共同的特点是依次出现闪光其共同的特点是依次出现闪光(flashflash)、火球、火球(fire ballfire ball)、蘑菇状烟云蘑菇状烟云(mushroom cloudmushroom cloud),并发出巨大响声。并发出巨大响声。 图图3-1 氢弹空爆蘑菇状烟云氢弹空爆蘑菇状烟云 地下核爆图图3-2 原子弹地面爆炸时的火球原子弹地面爆炸时的火球 图图3-3 原子弹地面爆炸时的蘑菇
3、状烟云原子弹地面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 表表3-2 核武器空爆和地爆时外观景象的特征核武器空爆和地爆时外观景象的特征 爆炸方式 外 观 景 象 空 爆 中低空中爆炸时,火球开始为球形,火球不接触地面,当地面反射冲击波到达时变为扁球形,烟云和尘柱分裂,以后尘柱迅速追上烟云;高空爆炸时,烟云和尘柱始终不连接, 超高空爆炸时无尘柱出现 地 爆 火球与地面接触似半球形,烟云和尘柱一开始就连接在一起,烟云颜色深暗,尘柱较粗大 地下爆炸 看不到火球,形成分散状巨大尘柱 水下爆炸 近距离看到一时间极短的发光区,有菜花状云团和空心水柱,水柱回落形成巨浪和放射性云雾 杀伤因素杀伤因素分类分类 核爆炸时在瞬间产生的巨
4、大能量,形成瞬时瞬时杀伤和剩余剩余杀伤两类。 瞬时杀伤瞬时杀伤(instantaneous killing factor):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 在爆炸的几秒至几十秒之内。 剩 余 杀 伤 (剩 余 杀 伤 ( re s i d u a l n u c l e a r radiation): 1, 放射性沾染。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时间。 2, 核爆炸释放的射线,使空气分子电离,形成核电磁脉冲(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它的作用时间不到一秒钟。主要是破坏或干扰电子和电气设备。 30km高度以下大气层中的核爆炸,光辐射35%,冲击波50%,早期核辐
5、射5%,放射性沾染10%。 一、光辐射 光辐射(光辐射(light radiation)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几千万度的高温火球,它向四周辐射出光和热、占核爆总能量的35%左右,其杀伤作用取决于光冲量。 光辐射能量释放有两个杀伤脉冲。 第一脉冲为闪光阶段,持续时极短主要是紫外线 视力障碍。 第二脉冲为火球阶段,持续时间可达几秒至几十秒,能量占光辐射总量的98%99%,主要是红外线和可见光,是光辐射杀伤破坏作用的主要阶段。 光辐射杀伤评价: 光冲量 (radiant exposure)光冲量是指火球在整个发光的时间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单位是: 焦耳每平方米或焦耳每平方
6、厘米(Jm-2、Jcm-2)。 二、冲击波形成原理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向外膨胀,压缩周围的空气层,形成球形空气密度极高的压缩区。随着压缩压的迅速向外运动,其后形成一个低于正常大气压的稀疏区。两个区域紧密相连,在介质中迅速传 播 , 形 成 了 核 爆 炸 的 冲 击 波(blast wave)。 图图3-4 冲击波形成及运行模式图冲击波形成及运行模式图 冲击波的压力冲击波的压力: 分超压、动压和负压三种 压缩区内超过正常大气压的那部分压力称为超压overpressure); 高速气流运动所产生的冲击压力称为动压(dynamic pressure)。 稀疏区内低于正常大气压的那部分压力称
7、为负压。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是由超压和动压造成。 压力上升时间越短,正压作用时间越长,则杀伤破坏作用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三、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initial unclear radiation)是核爆炸特有的一种杀伤因素,又称贯穿辐射(penetrating radiation),是核爆炸后最初十几秒钟内产生的射线和中子流,它占核爆总能量的5%左右。杀伤作用特点:传播速度快 作用时间短 能发生散射 贯穿能力强 一些物质对早期核辐射的半减弱层(一些物质对早期核辐射的半减弱层(cm) 射 线 14.0 10.0 25 2 3 3.2 中 子 13.8 10.3 11.7 5.5 9.7
8、射线种类 土壤 混凝土 木材 水 铁 产生感生放射性:土壤、兵器、含盐产生感生放射性:土壤、兵器、含盐食品及药品中某些稳定性核素的原子核,俘食品及药品中某些稳定性核素的原子核,俘获慢中子形成放射性核素。这种放射性核素获慢中子形成放射性核素。这种放射性核素称为感生放射性核素,这种放射性叫感生放称为感生放射性核素,这种放射性叫感生放射性。射性。 剂量评价剂量评价 早期核辐射剂量评价通常以吸收剂量表早期核辐射剂量评价通常以吸收剂量表示,单位用戈瑞(示,单位用戈瑞(Gy),中子有时选用中),中子有时选用中子通量表示,中子通量是指单位面积(子通量表示,中子通量是指单位面积(m-2或或cm-2)上的中子数
9、。)上的中子数。 四、放射性沾染四、放射性沾染(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核爆炸时大量放射性核素,在高温下气化,分散于火球内,当火球冷却成烟云时,与烟云中微尘以及由地面上升的尘土凝对成放射性微粒。受重力作用向地面沉降,称放射性落下(radioactive fallout),简称落下灰。由此造成空气、地面、水源、各种物体和人体的沾染称为放射性沾染。 沾染成分 放射性落下灰由核裂变产物、感生放射性核素和未裂变的核装料三部分,主要发射、射线。 理化特性(1)状态:落下灰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微粒,粒内放射性物质分布均匀。颜色与土壤有关。粒径大小与爆炸方式有关。(2)溶解度:溶
10、解度与落下灰的粒径大小,放化成分以及溶剂的酸碱度有关。水中溶解度较低,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高。 (3)比活度:落下灰的比活度,随其粒子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爆后1小时的落下灰,地爆的比活度为1071010 Bqg-1。衰变规律: 爆后15000小时内,地面辐射级(即剂量率)的衰变可用“六倍规律”粗略计算,即时间每增加6倍,辐射级降至原来的1/10。 如某处爆后1小时辐射级为80cGyh-1;爆后6小时降到8cGyh-1;爆后12小时降到0.8cGyh-1。 沾染区划定 通常将通常将0.5cGy0.5cGyh h-1-1的地域定为沾染边界。的地域定为沾染边界。 将地面沾染的严重程度划分为四级: 0.
11、510cGyh-1的地域为轻微沾染区; 1050cGyh-1的地域为中等沾染区; 50100cGyh-1的地域为严重沾染区; 大于100cGyh-1的地域为极严重沾染区。 人体或物体表面沾染用单位面积上的放射性活度表示(Bqm-2、Bqcm-2)。物质污染用比活度表示(Bqkg-1、Bqg-1)。 空气或液体污染用放射性浓度表示 (BqL-1、Bqml-1)。 核武器伤概述核武器伤概述 一、核武器的杀伤范围 核爆炸时三种瞬时杀伤因素的作用而使人员发生现场死亡(阵亡)和损伤的地域,称为杀伤区。 从爆心投影点到达能发生不同程度杀伤(杀情)的距离称为杀伤半径,其最远处称为杀伤边界。 从爆心向外,由近
12、到远,人员所受损伤的程度,由重到轻,一般可将人员遭受杀伤的地域划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杀伤区。 对开阔地面暴露人员杀伤半径均以致伤概率为50%计。 图图 3-6 投向广岛的原子弹投向广岛的原子弹“Little boy” 图图3-5 日本长崎遭受核袭击惨状日本长崎遭受核袭击惨状 二、伤类与伤情 (一)伤类 核武器损伤核武器损伤单一伤烧 伤直接烧伤(光辐射烧伤)直接烧伤(火焰烧伤)冲 击 伤以动压作用为主的损伤以超压作用为主的损伤直接冲击伤间接冲击伤(挤压伤、玻片伤、飞石伤等)放射损伤急性放射病皮肤射线损伤内照射损伤复合伤非放射复合伤-烧冲复合伤等放射复合伤放冲、放烧复合伤等放烧冲复合伤
13、烧放冲复合伤图图3-7 核武器损伤分类核武器损伤分类(二)伤情 各类损伤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轻度损伤 不会丧失战斗力,可不住院治疗,但要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和照顾。中度损伤丧失战斗力 多需住院治疗,预后良好。 重度损伤 将立即或很快丧失战斗力。经积极救治,预后较好,大部分可治愈。 极重度损伤 可部分治愈,大量死亡。 三、几种杀伤因素致伤特点光辐射的致伤作用 直接烧伤:光辐射可引起体表皮肤、粘膜等烧伤,称为直接烧伤或光辐射烧伤。 间接烧伤:在光辐射作用下,建筑物、工事和服装等着火引起人体烧伤,称为间接烧伤或火焰烧伤。 光辐射的致伤作用,主要取决于光冲量的大小。光辐射光
14、辐射烧伤的特点(4点): 1.烧伤部位的朝向性,烧伤创面界线比较清楚。 2.烧伤深度的表浅性:光辐射作用时间的短暂,决定了烧伤深度的表浅。除近距离内可发生大面积深度烧伤外,多以度为主。即使发生度烧伤,也很少累及皮下深层组织。 3.特殊部位烧伤的发生率高 (1)颜面、耳、颈和手部等身体暴露部位最容易发生烧伤。 (2)呼吸道烧伤:是由于吸入炽热的空气、尘埃、泥沙、烟雾,甚至在燃烧环境中吸入火焰引起的。(3)眼烧伤:光辐射性可引起眼睑、角膜和眼底烧伤。 4.闪光盲(flash blindness): 核爆炸的强光刺激眼睛后,使视网膜上感光的化学物质视紫质被“漂白分解”,从而造成暂时的视力障碍,称为闪
15、光盲。 不经治疗,在爆后几秒到34小时即可自行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对于执行指挥、飞行、驾驶和观测人员的影响较大。 冲击波的致伤的作用 冲击波损伤,简称冲击伤(blast injuries),是冲击波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各种损伤。 1.直接冲击伤 (1)超压和负压的直接作用,主要伤及心、肺、胃肠道、膀胱、听器等含气体或液体的脏器,以及密度不同的组织之间的连接部位。 如:超压挤压腹壁,使腹压增高,模隔上顶,下腔静脉血突然涌入心、肺、心肺血容量骤增;另一方面又压迫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胸腔内压急剧上升。超压过后,紧接着负压作用,又使胸腔、腹腔扩张。这样急剧的压缩和扩张,使胸腔内发生一系列血
16、液动力学的急剧改变,从而造成心、肺、血管的损伤。(2)动压的抛掷和撞击作用: 人体受冲击波的冲力作用后,获得加速度,发生位移或被抛掷(想象蚂蚁被风扇吹),在移动和降落过程中,与地面或其它物体碰撞而发生各种损伤。如肝、脾破裂,软组织撕裂,颅脑损伤,骨折,脱臼,甚至肢体离散。 2.间接冲击伤:由于冲击波的作用,使各种工事,建筑物倒塌,产生大量高速飞射物,间接地使人员产生的各种损伤,常见的有挤压伤、砸伤、飞石伤、玻片伤、泥沙堵塞上呼吸道窒息等。 冲击损伤临床特点 (1)多处受伤、多种损伤、伤情复杂,既有直接损伤又有间接损伤;既有外伤又有内脏损伤;既可能是单纯冲击伤,又可能复合烧伤和放射损伤。 (2)
17、外轻内重、发展迅速,重度以上的内脏损伤,因伤情急剧发展,代偿失调,可迅速出现休克和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伤员死亡。早期核辐射的致伤作用早期核辐射的致伤作用 (详见急性放射病章节),也可能发生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 放射性沾染的致伤作用 放射性沾染对人员的损伤有三种方式: 1.外照射损伤:人员在严重沾染区停留,受到射线外照射剂量1Gy时,可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落下灰对人员的主要损伤。 2.内照射损伤:落下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当体内放射性核素达到一定的沉积量时,可引起内照射损伤。 3.射线皮肤损伤:落下灰直接接触皮肤,当剂量5Gy时,可引起射线皮肤损伤。 在沾染区停留较久而又没有防护的人员
18、,可能同时受到三种方式的复合损伤。 四、影响核武器杀伤作用的主要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核武器的当量和爆炸方式 (二)人口密度和防护情况 (三)自然条件1. 核武器当量:当量增大,总的杀伤范围随之增大,但三种杀伤因素的杀伤范围并非按比例增大的,其中光辐射增加最多,其次冲击波,而早期核辐射增加最少。 万吨以下核爆炸,以早期核辐射的杀伤半径最大,冲击波次之,光辐射最小 万吨以上核爆炸,以光辐射的杀伤半径最大,冲击波次之,早期核辐射最小。 50万吨以上因为现场死亡区域超过早期核辐射杀伤区域,所以基本上均是单纯烧伤和烧冲复合伤,复合伤的发生比例,地爆时约占60%
19、90%,空爆时约占30%50%。 2.核武器爆炸方式:空爆的总杀伤范围大于地爆,但四种杀伤因素的杀伤范围又不尽相同。 烧伤和冲击伤的范围空爆大于地爆,但近区内的伤情地爆重于空爆;早期核辐射的杀伤范围地爆大于空爆; 放射性沾染:地爆时沾染地域较局限而严重,空爆时沾染地域广泛而较轻,比高越大,沾染越轻。 (二)人口密度和防护情况 人口稠密、大部队集结地区遭到核袭击时,造成的伤亡必然严重。 核袭击时,如人员准备充分,采取有效防护,则杀伤范围将比开阔地无防护的暴露人员大为缩小。 (三)自然条件(三)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 (1)大气能见度低能缩短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杀伤半径。 (2)冰和积雪的反
20、射能增强光辐射的作用。 (3)核武器在云层以上爆炸,云层的吸收会削弱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对地面的作用;在云层下爆炸,则会增强光辐射对地面的作用。 (4)雨、雪能加速落下灰沉降,减轻空气沾染而加重地面沉降局部沾染,地面沾染后下大雨冲刷或冰雪覆盖,能降低地面剂量率。图图 3-9 广岛核袭击破坏示意图广岛核袭击破坏示意图 (5)高空风风向能改变云迹区形状和沿横向的沾染分布;风速能改变热线方向的沾染分布。风越大,沾染地域扩大而均匀,近区的沾染程度普遍降低而远区相对升高。 (6)天气寒冷,大气密度增大,可缩短早期核辐射的杀伤半径。天寒穿着厚实,暴露部位减少,发生光辐射烧伤会明显减少。 2. 地形地物地形地物(1)丘陵、山地、建筑物等的正斜面,因冲击波反射再压缩而增强作用;反斜面可避免或减轻三种瞬时杀伤因素的作用。(2)低于地面的凹地、弹坑、涵洞、沟渠等均能削弱三种杀伤因素的作用;但山谷通道如遇冲击波的合流则可加重杀伤效应。 图图3-10 3-10 长崎市破坏概况示意图长崎市破坏概况示意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