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曹刿刿论战课堂实录论战课堂实录 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 师: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当年的鲁国国都。2700 多年前,在曲阜北部的长勺,齐鲁两 国交战史称“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役中,鲁国以三万兵力战胜齐国三十万大军,以弱 胜强, 左传中对此次战役有专门记述。生活在鲁国这方士地的我们,对此应该倍感自 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与此相关的曹刿论战 。 (师板书题目。) 二、理字词,理解文意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对文章内容已有所理解。现在,请大家挺直腰板,捧起课本, 齐读文章。 (生齐读。) 师:读得字音准确、节奏清楚读得投入、用心。老师听出了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这篇文 章的注释非常详实,同
2、学们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单元学习提示中特别强调要联系 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请同学们结合注 释理解文意,并联系所学内容,说说发现或疑问。 (屏显。生自由朗读,圈画字词。)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边画一边写,这就是批注读书法,它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大家读书习惯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生:老师, “ 忠之属也”中的“属”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她?(生没人举手。) 师:学习文言文,要借助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 。这个词语注释中没有注解,老师查阅 了词典“属”常用的义项有这样一些- (屏显。) 连接:通“嘱”嘱托:归属;类;部属。
3、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 忠之属也”中的“属”属于哪个义项? 生:我认为是“类”的意思。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学过的这些句子。其中的“属”如何解释? (屏显。)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属引凄异。 (三峡) (生逐一解答。) 师: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这样我们才能温故而知新。谁还有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生:我发现这篇文章中的“之”字很多,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发现, “ 之”字一词多义,我们看一下“之”的义项。 (屏显。) 到去;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 它” “
4、他们”等;相当于“的”:4 用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倒装句的标志;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师:我们一起来梳理文中“之的用法。 (屏显。) 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忠之属也:4 公与之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登轼而 望之:故克之。 (生交流解答。)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屏显。)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生逐一解答。) 师:大家很善于梳理区分文言词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通过充分预习,都有 独到的发现。哪位同学能用曹刿的口吻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
5、事? (一女生熟练讲述故事,师生鼓掌。) 师:你的表现太棒了!讲得绘声绘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历史的场景中。 三、曹刿“论”战,理解人物 师:左传分年记事,没有题目,于是后人就以战事发生的地点长勺为文章命题,以“齐 鲁长勺之战”为题,而编者却用“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 (生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自由发表见解,要自信嘛! (生小声交流,一生举手。) 生:我认为“曹刿论战”好,突出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生:齐鲁长勺之战” , 讲的是作战过程,而“曹刿论战”是突出“论” , 突出曹刿对战争的 见解和论述。 师:大家说得很好,曹刿论战重点在论,通过论来突出曹刿对战争的见解。那么,曹刿在 战
6、前是如何论战的?我们齐读第 1 段。 (屏显。) 战前之“论” 师:请大家在课本上画出曹刿战前“论”战的语句。 (屏显。)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师:大家能从曹刿论述战前准备的语言中发现什么特点? 生:前两句是否定,最后一句是肯定。 师:曹刿为什么要否定鲁庄公的前两个方面呢? (屏显。)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生:这些都是小惠、小信。 师:你能具体说一下这两句的意思吗? 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 一定按
7、照实情来报告。 师:大家认为这种小惠、小信能带来什么结果? 生:这种小惠只能照顾身边的一些人,这种小信只是寄托在神灵身上。 师:对啊。请注意这两个句子:一是庄公“必以分人” , 二是曹岁“民弗从也” 。人,身边 的人;民,百姓。惠及身边的少数人,百姓不能普及,无关战事全局:宗教性礼仪,不是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这两个方面都被曹刿一一否定。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曹刿 对鲁庄公的否定。一人演鲁庄公,一人演曹刿,我们就近的两人试着读一下。 (生试读。两男生展示读,读得平淡无味。) 师:我感觉,读得味不足。你想,这些小恩小信,是不能决定战争胜利的。来,摇着头读 出这种否定。 (生摇头读,读得语气坚定
8、:听课老师笑。) 师:我们看鲁庄公提出的第三点,齐读这句话。 (屏显。生齐读。)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师:为什么曹刿对此予以肯定? 生:对老百姓尽责,实事求是师:尽心务实,能够惠泽百姓国君忠事则民从矣。庄公三答, 终有所悟。我们来读出这种肯定的语气。 (生齐读。 ) 师:通过曹刿对庄公的三评可以看出曹刿有怎样的思想? 生:“以民为本”的思想。 师: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在曹刿的引导下,庄公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 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可以看出曹刿对这次战争有深远的考虑。在他们的对话中闪烁着思 想的火花,真是言简义丰。古代文学经
9、典应该多加背诵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背诵方法 (屏显。) 快速背诵法:抓层次;抓句式:抓关键字词。 师:我们以文章第 1 段为例这段可以分成三个背诵层次。 (屏显。生试背。)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2.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刿曰:“肉食者。 ” 3.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弗敢,必。 ” 对曰:“小惠,弗” 公曰:“牺牲,弗敢,必。 ” 对曰:“小信,弗” 公曰:“小大之狱,必” 对曰:“忠之属也。 ” 师:能够背下第 1 段的同学请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 师:我们一起来背诵。(生齐背。) 师:我们再看第 2 段。 (屏显。) 战时之“论” 师:曹刿随鲁
10、庄公亲临战场后,论述也极为精简,却隐含着他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请 同学们联系文意,在“未可” “ 可矣”后补出曹刿论战的潜台词。 (屏显。)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小组讨论。生展示补白成果生读,一生补充。) 生:第一个“未可”:盲目进军乃兵家大忌,用兵应求“天时” , 而此时齐军士气大盛,于 吾军不利且允他嚣张,哼哼,此乃“以逸待劳”之计。第一个“可矣”:三鼓过后,齐军 士气大减,多懈怠,而吾军蓄势待发,此时不战,更待何时?第二个“未可”:齐者,大国也。恐有诈,若使欲擒故纵之计
11、,岂不危哉第二个“可矣”:善,辙乱旗靡,如此,齐军已 如丧家之犬,乃乌合之众耳,待吾前去,必能大获全胜! (师生鼓掌。) 师:你的文言底子很厚实,而且对人物特点把握极为到位,非常传神地展现了曹刿在战场 上的大将风范。 生:第一个“未可”:时机未到伺机而动。第一个“可矣”:时机已到,火速出击。第二个 “未可”:兵不厌诈,恐有伏焉。第二个“可矣”:乘胜追击,以绝后患。 师:你补充的潜台词,体现了曹刿“论”战背后的军事思想。同学们对潜台词的补充,使曹刿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了。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曹刿? 生:善于捕捉战机。 生: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师:同学们不愧是杏坛中学的学生,认识有见地,字
12、句中透射着智慧的光芒。率领鲁国以 弱胜强的曹刿取得战事大捷后,他是分几层来论述取胜原因的呢? 生(齐):两层。 师:两个“夫”字引出了曹刿的论述,与前面精简的语言相比,可谓洋洋洒洒。想那旌旗 蔽空的长人古战场上,鲁国军队胜利后群情激昂,鲁庄公笑问其故,曹刿对曰-请同学们 和老师一齐朗读 (屏显。师生共读。) (教师)既克公问其故。(生齐读)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一男生读)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古文观止评注: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 远谋也。 师:曹刿身为一介平民,深谋远虑,
13、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 , 不失为胸怀韬略的谋士能臣。凭借自身在政治上的远见 卓识和军事上杰出的指挥才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在历史上写下了神奇的一笔。 四、提问质疑,了解左传 师:这篇文章被辑录入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意指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 平,只要读了这本古文观止就不需要再读别的了,观止就是观到此为止的意思。同学 们对于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这篇文章描写战争的过程这样简略,对战前、战后的论述这么详细? 师:作者生于战乱之世,耳濡目染,习于战事,了解并善于描述战争。这篇文章略写了战 时的过程,而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这正是
14、左传的风格。 左传之写战争,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是重在描述战争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学家的卓越见识叙写战争,达到“微而显,精而腴”的艺术境界。 五、感受强化,齐背全文 师:同学们,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当时的情况 是弱国抵抗强国。这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涉及重要的战略防御原则。 ”我们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一下毛泽东的感悟。 (屏显。) 战前的政治准备-; 利于反攻的阵地-; 利于反攻的时机-之时; 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 师:毛泽东同志把古人的感性认识和军事实践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系统的 军事理论,为我们树立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光辉范例。同学们,我们齐背全文,再次感 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精妙。 (生齐背全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