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倡议书 广大市民群众: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疫情。截至 1 月 30 日 24 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 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 告确诊病例 9692 例,现有重症病例 1527 例,累计死亡病 例 213 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171 例,共有疑似病例 15238 例。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113579 人,当日解除医学 观察 4201 人,共有 102427 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累计收 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 28 例: 香港特别行政区 12 例, 澳门特别行政区 7 例,台湾地区 9 例
2、。(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官网) 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 李克强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指示、 批示, 要求全力救治患者, 尽快查明病毒感染和传播原因,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 流程,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为做 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我们呼吁广大市民 群众一起行动起来,强化防控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切实 保障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倡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消毒。一、高度重视,积极消毒。国家已经将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已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大家要让 居室多通风。新鲜空气
3、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的 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 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 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二、讲究卫生,自我防护。二、讲究卫生,自我防护。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 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 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 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要经常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清水洗 手。 三、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三、多喝开水,不喝生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 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开水,让鼻黏 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 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四、注意
4、饮食,补充营养。四、注意饮食,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 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 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水 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做到: 不食用不清洁食物,不随便在小摊点上买零食,拒绝生吃 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 呼吸道的刺激。 五、坚持锻炼,避免受凉。五、坚持锻炼,避免受凉。适当增加锻炼,增强心肺 功能,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身体受凉。因 为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 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六、合理作息,生活规律。六、合理作息,生活规律。要按
5、时入睡,合理休息, 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 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七、注意卫生,加强防护。七、注意卫生,加强防护。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 服和被褥等。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因为人群集中的场 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 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 的地方。与病人接触需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 八、科学对待,周密防控。八、科学对待,周密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 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 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及时到医 院就治。绝不隐瞒,更不要
6、麻痹。当出现疫情时切忌不当 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 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的“大词”和“套话”,似乎这就很“人文”了,其实未能关照儿童认知的特点,也未能发挥语文课熏陶感染的功能,难于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新教材的使用,应当注意克服这种偏向,要“立德树人”,但这是“润物无声”的教育,别弄得“教化”味太浓。举个例子,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首页引用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主题不那么明显,如果结合课文,包括“钱塘观潮”、洱海“走月亮”,还有“月夜繁星”等内容,可以理解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与自然”。不过,对四年级小学生来说,我们不一定非得从“人与自然”
7、这样哲学的高度去归纳主题,而应当考虑到儿童认知的合适角度。其中布置“口语交际”练习,有这样一句话提示:“和大自然接触,让人们心旷神怡。”我看,这就可以作为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在这个单元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去体会这一点,感受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就有人文性,也就是在做“立德树人”的教育了。当然,教材的习题中还提示了这么一句,“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想突出主题吧, 不过这有点拔高了。课文本身很难提炼出这个意思,还不如就扣住“和大自然接触”,启发孩子们的想象与感受。实现人文教育,切忌穿鞋带帽,不要动不动就套用“大词”。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标示语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与,岂
8、因祸福避趋之”,这个提示有点“严重”,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个单元又是“爱国”主题,而林则徐的那种悲愤与感慨,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们能够完全理解的。单元所收课文有的写刘伯承忍痛动手术,有的写方志敏的“清贫”,还有的写南海无名岛上海军陆战队的艰苦生活,与林则徐那两句话又不完全联系得上,我看还不如贴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突出本单元主题,就从坚毅、清贫、奉献等角度去启发学生体会和思考。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教学把握各个单元人文主题,应当结合课文的内容和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经验,去激发对美好品质的思考与向往。这种教育不是外加的,教化的,而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浸润式的,也就是“润物无声”的。在这套新教材中,“立
9、德树人”是全覆盖,无论课文选取还是教学设计,可以说处处渗透这一理念,有时不 用专门去讲,但已经在起作用。“立德树人”不是教学中要显示的一个标签,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应当是“语文”的,是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在起作用的,是“润物无声”的。这和历史、品德课应当有所不同。二、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语文教学容易被人所诟病的,是随意性。部编语文教材想在减少随意性,加强科学性方面下功夫。希望老师们使用新教材,能关注如何克服“随意性”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定位,有这种理论自觉。语文是什么?语文课要教什么、学什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就把语文学
10、科性质解释清楚了吗?所谓“大语文”“真语文”等等提法有意义吗?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都在争论,我们当老师的好像是明白的,事实上又未见得清楚,这才有“随意性”。可喜的是,2017 年发布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方面做了一些理论推进,值得注意。我们是小学语文老师,对于高中语文新课标如何定义语文课程,应当关心和了解,这对于用好部编语文教材,克服教 学的“随意性”,会有很大帮助。高中语文“新课标”开宗明义,把这个概念亮了出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教学还可以抵达其他一些方面,但对于基础教育的语文,这四个方面就是“核心”,是最基本的内容目标。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高中课标是怎样解释的?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