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瑞朋(一)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我国古代教育从先秦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从总体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流。从反映社会要求上看,我国古代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人才,具体表现为“读书做官”,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孔子那里就已经确立。孔子本人就说过:“学也,禄在其中矣”,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在这种价值导向下,我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研读儒家经典,即所谓“四书”、“五经”。从隋唐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选择官吏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并根据考试的结果来授予相应的官爵,进一步强化了“读书做官”的教育目的。自此以后的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
2、,科举考试一直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求得功名的最主要途径,以致形成一些知识分子皓首穷经以求得功名的悲惨景象。从我国传统教育目的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看,主要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德行,养成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通过修身养性,然后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如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所谓“君子”、“贤人”,以便能够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儒家教育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圣人”,不过,在孔子的心目中,圣人是很少有的,比较现实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君子是通过“文、行、忠、信”四教培养出来的具有伦理道德之人。他要求学生能够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能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3、余力,则以学文”;能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到了这些,就称得上是君子了。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教育目的观,但更注重普通人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孟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明人伦”。在孟子看来,“人伦”就是为人之道,主要包含着五种伦理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亦称“五伦”。孟子认为,“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只有在“孝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人更高尚的品质,再经过进一步的锻炼,便能养成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国古代的这种内则“修身”,外则“治国”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儒家经典大学中表述得非常清楚。大
4、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才能达到至善?大学接着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经过这样的修炼,一个人才能养成儒家所期望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由以上可见,我国古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教育塑造理想人格,并以个人的个人魅力和德行修养服务并服从于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二)清末与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始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体西用”的方针,中学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为基础;西学以西方近代科学知
5、识和技能为主,以造就国家所需要的各种实用的通才为目的。 1906年,当时的学部正式规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1912年,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新教育意见一文中,主张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目的。同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民国教育宗旨。即“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36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于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增进生活智能,以造就健全国民”。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又提出
6、了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这个方针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初期。(三)建国后教育目的的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 1949年12月 ,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 1957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
7、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五七指示”是指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对各项工作的原则性指示。毛泽东指出,各行各业都应该以干好本职工作为主,同时兼学政治、经济、文化,从事生产,批判资产阶级。“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文革”时期,“四人帮”提出所谓“宁要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也不要有文化
8、的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等,将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培养劳动者极端地对立起来,这种极左思维方式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取。 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被表述为: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有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又红又专。红:就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维护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专:就是掌握专门的科学知识和精
9、通专门的科学技术。 邓小平同志于1980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做了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讲话中提到:“今天上午我看了清华大学一个报告,清华大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们这样做很见效,现在学校风气很好。清华大学的经验,应当引起全国注意。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 清华大学至今仍旧以“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理念。 又红又专成为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校的重要办学方针,形成了诸如“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红砖 1985年,指
10、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1985年)为:“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 1990年指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11、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这一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现途径。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演变的基本历史经验: 第一、教育目的的制
12、定既要充分考虑政治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地考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不能顾此失彼; 第二、教育目的的制定既要充分地考虑到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地考虑到个体发展的要求,要将两者辩证统一起来; 第三、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个性发展以及建立其上的多样性发展,同时突出人才素质的时代性。(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对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总的趋向是一致的,即始终不离“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线。这些教育目的体现了共同的精神实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
13、问题。社会主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新人应该是以劳动为荣的。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分工的不同,劳动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生产者。我国现行教育方针中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这样的劳动者。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质量标准。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我国教育要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劳动技术能力。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不只是生产者,还是生活的享受者,审美的需要也自然成为新型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
14、中期。注重个性,特别是对主观性和自我表现的重视是浪漫主义美术的显著特征。 7月28日:自由引导人民,纪念法国七月革命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法国名画印象日出。3、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我国教育目的在方向的规定上非常明确,即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指明了我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既要懂政治,又要懂业务;既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要求和素质规定的方向性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色。4、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
15、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教育学所讲的个性,应该更多地从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上来认识,是一个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由性在社会关系中的集中体现。所以,培养个性,应该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创造精神和超越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培养,从而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例如,由于我们往往强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求,排斥个性自由发展,把社会化看成驯服工具化,不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爱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尊严与价值,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受教育者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16、然而,我们并不赞成那种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为所欲为的个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也的确存在与社会发展逆向或异轨的个性化要求,例如:损害社会利益或破坏社会秩序的极端自私自利倾向,这都是完全背离教育目的的。 对于这种所谓的个性化或自由发展,必须加以教育、约束,使其回到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轨道上来。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问题而忽视或排斥对广大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培养。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二者并不互相排斥。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所谓“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17、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事实上,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受教育者身上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点,有不同的经历、经验和不同的智慧品质,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方面也不完全一样,不是千人一面的。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不能不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这是正确的,是社会发展对其成员发展的质量要求。但是,问题在于对统一性、社会化怎样理解,统一性不等于一律化,社会化不等于模式化,都不应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 要知道,我们所说的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度的自由发展,是受教育者高层次发展的需
18、要,也是他们形成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心的问题。日本教育报告指出,“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铲除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病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确立个人尊严、个性尊重、自由和纪律、自我负责的原则,即重视个性的原则;必须对照重视个性的原则,从根本上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整个教育领域。”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项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调动、发挥人的主体性。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必将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占有更突出的地位。 中国高考的“那三届”:扎实的基本素
19、质与昂扬的个性。 中国“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大学生,即77、78、79级,通常被统一看做一个群体,那三届集聚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那三届以平均不足5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 30年前,80万大学生完成学业,应社会百废待举之亟需走上工作岗位。从此,掀开了个体生命开始新的旅程,并深刻影响中国当代历史发展轨迹的一页。30年后,在政、商、学诸领域,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 77、78、79级普遍经历丰富、视野宽广、包容性强。他们大多数人上大学前在农村、厂矿、部队经受过磨炼,历经了社会大学的风雨,拥有丰富的中国各阶层经验。同时,他们的成长
20、跨越十年“文化大革命”,沐浴数十载改革开放的春风,全程参与了当代中国的众多大事件,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一代人。 “那三届”创造了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充满创新的局面。 1、日本的教育目的: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6年4月23日发表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审议报告”。报告分析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国际化、信息化和社会成熟化),针对日本“教育荒废”的现状,提出了21世纪日本的教育目的。具体内容为:(1)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要对学生进行身心两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2)自由、纪律与公共精神。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了新的21世纪新生计划(彩虹计划),计划
21、对日本学校教育中欺侮弱小、拒绝上学、校园暴力、恶性青少年犯罪、过分强调尊重自我等问题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并提出了新的学校教育目的:(1)培养人格丰富的日本人;(2)发展每个人的潜能,培养富于创造性的日本人;(3)推进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学校建设。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承认黑帮合法性的国家。日本最大黑帮:山口组目前是日本的指定暴力团中规模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在全球所有黑帮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山口组成员都是九指,因为据规定,每个山口组会员正式入会之前,都要切断自己一只手上的小拇指送给大哥来表示自己的忠诚。黑帮势力会不会向学生中蔓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美国的教育目的:老布什的2000年教育目标(1990)
22、:(1)所有的美国儿童入学时都乐于学习;(2)中学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3)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业已证明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迎接挑战;美国的每所学校要保证儿童学会合理用脑,以使他们为做有责任的公民,进一步学习,以及在我们现代经济中谋取有创建性的职业做好准备;(4)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成绩方面居世界首位;(5)每个成年人都能读书识字,并将能够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和承担责任;(6)每所学校将没有毒品和暴力,并将提供秩序井然的益于学习的环境。克林顿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94):(1)让12岁以上的孩子都会应用互联网学习;(2)提高教师
23、队伍素质,奖励优秀教师;(3)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4)建设安全的学校环境;(5)废除不考试直接升学的做法,恢复留级生制度;(6)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小布什的教育目标(2001):(1)消除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差距;(2)通过“阅读第一”来提高识字率;(3)扩大灵活性,减少官僚主义;(4)奖励成功和处罚失败;(5)提高教师质量。(6)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改进教学和课程;(7)为21世纪创设更安全的学校,教师将有权把那些具有暴力行为或不断造成破坏的学生请出教室;(8)支持品格教育,增加对各州和学区用于品格教育的拨款,以培训教师学会将各种品格养成课程和活动引入课堂。“培养德智体
24、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贯彻实施的总目的,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学校又有自己的具体培养目标。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总体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做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它通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在课程计划里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点:1、为年轻一代做人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转化为社会主义新人、接班人的重要时期。 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广阔,前程远大,但是,他们必须在这
25、一时期为走向生活做好准备,即要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这样,他们才能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自由度,善于选择生活,并接受生活的选择,成为社会生活的新生力量。因此,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对青少年儿童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2、为年青一代在未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新生一代的成长,总是先有一般发展而后才能有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因此,普通中小学教育首先要注重促进年轻一代的一般发展,以便为他们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26、 由于不是所有初中生都能进入高中学习,也不是所有高中生都能上大学,因此,在中学教育阶段应该有相应合理的职业训练的比重,否则,我们就很难完成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和劳动者的任务。 然而,这只能是有限的职业训练。在要求个人具有较高的全面素质的当代,如果将普通中小学教育办成了职业教育,学生的一般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个人的片面发展。3、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提高民族素质不全是教师的任务,也不全是教育的任务,也不全是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任务。但是,普通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毕竟在其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为学生做人和接受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打基础,因此,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素
27、质的建构与提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其主旨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措施也不是很得力,这并不意味着推行素质教育错了,而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没有到位,或者是认识比较到位而行动不到位。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注重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仍然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
28、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发展教育中,基础教育的发展又是重中之重、教育之本。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组成部分。1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2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以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中,选择最基本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
29、会活动技能等。 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体育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4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来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整天玩手机。 一百年前躺着吸鸦片,一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摸摸手
30、机在哪里,晚上睡之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玩手机,到饭店吃饭还是玩手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不玩手机能活吗?答案:君子坦荡荡,小人玩手机;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玩手机;举头望明月,低头玩手机;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少壮不努力,老大玩手机;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玩手机;生当作人杰,死亦玩手机;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玩手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玩手机。 我们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门门百分,平均发展,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或者要求每个同学都精通数理化政史地,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但是,要求每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和综合实践诸方面
31、都得到发展,没有重大缺陷,则是合理的。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并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要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五五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灵魂,教育实践是教育目的的依托,实现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我国社会变革的实践,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认识教育目的,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很多学生抱怨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和幸福。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现实为社会为未来为课程考虑
32、得太多,为学生考虑得太少;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社会化倾向可能会使人的社会适应性得到更大的提高,却让学生失去了自己。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目的的核心是人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所以,我们要用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来指导教育实践,使我们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2深刻理解并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背景:第一,科技飞速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第二,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提高;第三,“应试教育”显露出极大弊端。(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第一,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第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第四,素质教育贯穿
33、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3)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半期,我国教育界经历了从加强“双基”到提出“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到后来的“加强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早期探索过程;(双基:通常是指学校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主张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的课程理论,即为“双基论”。)第二阶段: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表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的讲话,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阶段:1987年,原国家教育副主任柳斌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4)关于素质教育的争议第一,能否把原有的教育冠以“应试教育”加以否定;第二,“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性问题;第三,“考试能力”是不是一种素质;第四,是不是所有的素质都需要学校教育来培养。观看教育能改变吗第三集公平之惑,思考并讨论:教育公平问题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教育不公平的状况?谢谢!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