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牵你小手,来一次心灵的沟通 家庭教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走近孩子的生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从心灵上进行 沟通。 2、教育孩子,走近孩子,多和孩子沟通。 二、教学重点:走近孩子的生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 子生理心理特点,适当给予指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也许你正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叛 逆而头疼,可能你正在为上六年级的娇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 里,不愿和你们说话而气愤,或许你正在为孩子和异性同学交往而担 忧,今天我们来走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孩子来一次心灵的 沟通。 师:可以这样说,自从这个“小天使”降临后,他(她)便成了你们 一生的牵
2、挂。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你的种种不解、 困惑,www.163wenku. co m 精 品教育 资料下 载;上 传您的 资料还 可赚现 金!快 来 163we nku.c om 看看吧 也随之而来: 儿子每次十分钟的作业都要磨蹭半个小时才能完成; 名列前茅的女儿总把自己的“心事”藏进那个带锁的日记本里;是不 是已经早恋了? 其实家长的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想了 解孩子多一点,无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唠唠叨叨, 耳提面命又着实让我们的天使“烦”透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在里 面。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 试用一颗少年的心,去理
3、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 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 每一个父母都想走进自己孩子的心灵,但是事实上有 99的父母 没有做到, 而且还得到了相反地回报。 这些都是我们父母和孩子的 “代 沟”作用的结果。 要想走进孩子必须先得走近孩子,这是我想要强调的。可能很多 父母要问,怎样走近孩子?怎样才能和孩子做到心灵的沟通? 、 实例说明,分析理解。 (1) 教师讲述几个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例子” 以引起家长注意。 事例一: 说到家庭教育,这让我想起曾经有家长和我说起:老师,孩子最 听您的,我们管不了,您多费心了。 我无语,我不敢苟同,这么大的责任家长怎么能
4、推脱呢?我岂敢 担当此重任呢? 教师分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说明了什么?家长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哪 里?不单单是这个家长,有好多家长都会这样说,自己管不了孩子, 让老师多费心孩子这么小,家长管不了,可见您与孩子的沟通在 哪里? 费心,我们是应该的,可是作为家长,您又对您的孩子费了多少 心呢?家庭教育的地位在哪里? 交流讨论。 事例二: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 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 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势”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 康的正常发育。 、讨论:我们怎样和孩子心灵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们天天的吃住都在
5、一起,甚至连上学我们都要送 到教室门口。所有这些的“近”,都是距离上的“近”,而我今天所 强调的“近”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接近”,你可以和你的孩子天南 海北,可是你们的心却挨的很近,就是那种“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这比那些整天待在一起,最终却反目成仇的亲子好的多,比如前几年 浙江金华的徐力母子就是这样。所以,我今天要强调,用沟通,架起 我们和孩子的桥梁! 师:其实,我们的父母恰恰就是在走近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才造成没有“走近孩子”甚至是和孩子越走相距越远。 、问卷调查:“我有时不听父母话的原因”: “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他们曾伤害过 我的自尊心。”“我根本不相信他们
6、说的话是真的。”“他们经常打 人,我反感他们。”“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 话。”“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他们经常冤枉 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家长遇上不顺心的 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 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我觉得 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师:这都是来自孩子的心声,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原因,家长 的原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发生 了动摇!走近孩子,听起来很容易,其实要让一个不会走近孩子的家 长来做又绝非易事。“知心姐姐”卢勤在写
7、给世纪父母当中提到 的现代孩子成长出现“三大三小”现象: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 的环境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 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所有这些不知我们自诩非常 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是否了解了,是否想了解? 四、建议 师:那么,怎样才能走近孩子,走进孩子呢?走进孩子需要 父母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地理解孩子、真心地尊重孩子,从心 灵上和孩子沟通,需要你静下心来和孩子谈话,蹲下身来和孩子 交流。 经常倾心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就是“代沟”, 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莫过于加强对话。比如,孩子 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们班上新来的那个 同学叫什么名字吗?喜不喜欢他?等等。平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 的兴趣,产生亲近感。平时陪同孩子一起看书,看漫画,下棋, 等等。(课件,那些温馨的画面) 平等是阳光,理解是养料!只要我们善待每一个孩子,每一 个孩子都会进步,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