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741.84KB ,
文档编号:2554077      下载积分:7.9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55407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1、 苏州市八校联盟苏州市八校联盟 2022202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西周末期,宴饮已不再是合好友睦、用观威仪方式,而是满足感官享受、纵情逸乐的方式。部分宴饮诗歌如小雅伐木 小雅常棣等则呼唤亲情友谊,向往宗族和睦。这反映出西周末期 A. 礼乐文化逐步走向瓦解 B. 饮酒之风盛行破坏宗族关系 C. 诗歌社会教化功能加强 D. 礼乐文化利于稳定人伦秩序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西周末期的礼乐文化走向衰颓,“宴饮已不再是合好友睦、用观威仪的方式,而是满足感官享受、纵情逸乐的方式”“呼唤亲情友谊,向往宗族和睦

2、”也从侧面反映出周代社会伦理关系走向瓦解,人心开始动摇的现实状况,故选 A 项;宴饮方式的这种变化是周代礼乐文化衰颓的表现,而非宗族关系被破坏的原因,故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西周末期诗歌教化功能得到加强,故排除 C 项;D 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芍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库,有学生收集了关于芍陂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载内容 史料来源 楚大夫子思家县东山乡西,去县四十里。子思造芍陂。 皇览 (三国.魏刘劭等) (王景) 迁庐江太守。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吏民,修起荒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后汉书.

3、王景传(南朝范晔) 有芍陂,楚孙叔敖所起。崔蹇月令日:“叔敖作期思陂” ,即此。 通典 (唐杜佑) A. 皇览成书最早故可信度最高 B. 可确证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造 C. 以上均为二手史料故都不可信 D. 芍陂究竟为何人所作目前存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因不同的史料记述有出入,芍陂究竟为何人所作目前存疑,D 项正的在 确;成书较早不能成为可信度高的主要依据,排除 A 项;皇览记载子思建芍陂,明显与其余两则矛盾,所以尚不能确证芍陂为孙叔敖所造,排除 B 项;二手史料有史料价值,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3. 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时“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之类诗句唱响南北。这可说明唐代 A. 地方藩镇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B. 文人积极进取的家国情怀 C. 门第选官阻碍社会阶层流动 D. 崇文抑武的国策不合时宜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代的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屡见不鲜,励志从军、建功立业的诗句唱响南北,说明唐代文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藩镇的问题,排除 A 项;唐代选官制主要是科举制,门弟取士制度被废除,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了文人积极进取的家国情怀,不能说明“崇文抑武”的国策不合时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 吴歌,又

5、称为江南小调、但曲,魏晋以来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 (时人)喜欢劲歌狂舞;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导致吴歌表现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异端思潮的影响 B. 散曲等艺术形式冲击 C. 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D. 人们个性受到了压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魏晋以来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 (时人)喜欢劲歌狂舞;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形成,受到理学的影响,使吴歌从劲歌狂舞转向浅吟低唱,这是压抑人个性的表现,D 项正确 ; 吴歌表现形式的变化是理学影响下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而非社会一段思潮的影响、 散曲的冲击和国家分裂与民

6、族交融的影响,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5. 明代中期,原属于纺织业的若干生产环节,机坊、染坊、踹坊均各自独立成为单一生产或加工部门。如江南地区,“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 。苏州丝织业,由于产品不同,有的“织文,日缎” ,或者“织成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 。这反映出明代( ) A. 早期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B. 手工纺织业分工的细密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D. 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题意可知,明代中期的江南,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专业生产,这体现了商品 经济的繁荣发展,故选 D;地区分工的出现不能说明早期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排除 A;材料反映

7、的是整个纺织业不同生产环节形成专业化生产,而非手工纺织业分工细密,排除 B; 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排除 C。 6. 1866 年洋务派官员郭嵩焘上书总理衙门,要求当局撤销出海禁令及一切禁止民间经营工商业的法令, 要求商人早已暗地购置轮船经营的对外贸易合法化, 并鼓励人民经营工商谋利,同时建议官办企业立即投入市场运营。郭嵩焘的这一主张 A.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突破了清廷早期“自强”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对外贸易合法化、鼓励人民经营工商谋利、建议官办企业投入市场运营”可知,郭嵩焘主张放

8、松对工商业发展的县制,发展工商业经济,这种观点已经突破了清廷早期只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自强”思想,故选 D;材料没有提及 1866 年前其他人关于富国的主张,没有对比,无法得出“首次”的结论,排除 A;材料只是提了郭嵩焘的观点,没有提及其观点的落实情况,无法得出已经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的结论,排除 B;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 C。 7. 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问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的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 已认识到落后根源 B.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C. 救亡自强愿望迫切 D. 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答案】C

9、【解析】 【详解】根据“体育者,智育、德育的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可得出,面对民族危机,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如体育强国,反映出救亡自强愿望迫切,C 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认识到根源,排除 A 项;材料只涉及到体育,排除 B 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沙俄政府被推翻后,孙中山“立即召集在沪民党议员讨论,并致电圣彼得堡临时政府议会议长,以中国同仁身份表示祝贺” 。孙中山的做法是基于 A. 国民革命的需要 B. 民主主义的理想 C. 争取援助的考量 D. 社会主义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沙皇专制被推翻,孙中山以“同仁”

10、身份立即致电祝贺,体现了孙中山民主主义的理想,故 B 项正确 ; 沙俄政府被推翻,说明该历史事件为 1917 年的俄国“二月革命” ,当时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故 A 项错误;当时处于“一战” 后期,俄国处于崩溃边缘,争取俄援极不可能,故 C 项错误 ; 当时十月革命尚未发生,社会主义在中国尚未广泛传播,故 D 项错误。故答案选 B。 9.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政局变化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 A.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B. 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C. 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D. 中国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形势图可判断得出,这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

11、战争,到 1928 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C项正确;太平天国从广西爆发,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是从武昌开始,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革命重心并没有发生转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 1953 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的一小部分,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和国家税收以及扩大生产设备而生产的。” 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 A.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B. 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C. 实现

12、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D. 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绝大部分由人民政府管理,且其利润主要用于工人福利和扩大再生产等,说明资本主义工商业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故选 A 项。从材料信息看,资本家还占有一部分利润,不能说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排除 B 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故 C 选项错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也是在 1956年而非 1953 年,排除 D 项。 11. 如表为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代表人物及作品。这一材料可用来研究文艺复兴 作者 作品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岩间圣母 米开朗琪罗 亚当的创造 拉斐尔

13、 西斯廷圣母 花园中的圣母 带金莺的圣母 草地上的圣母 A. 挑战教皇权威 B. 文学风格演变 C. 所属阶级性质 D. 如何对待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传说中的人物及宗教中的圣母形象”,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D 正确;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权威,A 错误;材料中的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而不是文学风格的演变,B 错误 ; 据材料中的人物及作品无法断定其阶级属性,C错误。 12. 在 1690 年的一场战役中,威廉差点被詹姆斯二世的军队射死。有学者感慨:如果那发子弹再低几英

14、寸,天主教可能仍然统治着英国,法国可能会主宰欧洲,而工业革命可能就不会发生了。该学者 A. 把历史必然与偶然因素有机结合 B. 认为法国应该最早发生工业革命 C. 缺乏历史依据凭空推理得出结论 D. 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那发子弹再低几英寸,天主教可能仍然统治着英国,法国可能会主宰欧洲,而工业革命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690 年詹姆斯二世战败逃往法国, 天主教徒失去了在英国的统治地位, 威廉登上了王位宝座,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巩固,随之开展了工业革命。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因天主教徒詹姆斯二世的失败,英国才开启了工业革命,材料强调

15、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把历史必然与偶然因素有机结合”,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排除 B 项;材料中的战役和工业革命都是客观事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增长资本主义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 罗斯福为直接缓解这一矛盾而采取的对策是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推出全国工业复兴法 C.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要解决盲目生产的问题,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

16、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故 B 项正确;A 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给工人以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有一定的购买能力;C 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主要是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D项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结果,A、C、D 三项均不是罗斯福为“直接缓解”材料中的矛盾而采取的对策,故排除。 14. 在两极格局下,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法案,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及现代化模式。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苏联也开始这样做,并希望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通过苏联的支持和采用苏联的现代化模式, 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美苏的这种做法 A. 直接促成了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形

17、成 B. 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影响了第三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D. 缓和了冷战过程中的世界紧张局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 通过材料可知,美苏争相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并推行各自的现代化模式, 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对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美苏的争夺加剧了两极格局下世界的动荡,C 项正确;世界新的国际格局还未形成,排除 A 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的未建立,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可知,美苏的争夺加剧了两极格局下世界的动荡,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 在抵制或选择性过滤西方影响的艺术家当中,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艺术家最为突出,他们坚持从民族传统

18、寻找灵感。20 世纪末,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家转而从民间艺术寻找新的风格。不过,即使拒绝西方态度最为坚决的画家,他们也难以完全逃避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这表明 A. 民族传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根源 B. 民族性和世界性影响现代艺术 C. 西方文化侵略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D. 反殖民主义文化成为世界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材料 “坚持从民族传统寻找灵感” “难以完全逃避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可知,体现了民族传统和西方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即民族性和世界性影响现代艺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艺术发展的根源,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西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但不能表述为西方文化侵

19、略,C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反殖民主义文化,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 长城历史发展概况 时间 发展概况 秦朝 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 。 金朝 长城沿线修建了屯垦戍边的居民点,长期驻守.大量汉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长城改变了北方草原地区连水草而居的不定居状况,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明朝 “终明之世, 边防甚重, 东起鸭绿, 西抵嘉峪, 锦亘万里, 分地守御” 。 张家口一带 “苏杭绸缎铺格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

20、许” 。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镇,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民1920 年, 中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 ,引国 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 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 新中国 1987 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的两个角色并分别予以论述。(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1、) 【答案】 【示例】 示例 1:角色:长城扮演了军事防御的角色。 论述 : 长城在古代是军事上巩固边防、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劫掠、拱卫中原的战略防线。秦朝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 明朝由于面临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 所以也修建长城进行防御。长城的军事防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 示例 2:角色:长城扮演了促进民族交融的角色。 论述:长城防线发挥了凝聚、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作用。金朝在长城沿线屯垦戍边,不但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定居民族之间的交流。汉族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朝内地

22、与边疆的经济往来频繁,促使长城沿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总之,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以长城这条经济交流、民俗文化融合的主线为纽带,渐渐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推动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示例 3:角色:长城在近代扮演了激发爱国热情的角色。 论述 : 在近代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长城捍卫边疆的防御意义被引申到抵抗帝国主义侵略、 实现民族独立的现实需求中。 因此实业家们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长城还是中华民族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见证者, 长城抗战全面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斗志和决心。总之,长城在近代扮演着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的角色

23、,被广为接受、促进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中华民族力图摆脱民族危机、寻求民族复兴的象征。 示例 4:角色:长城扮演着展现中华民族精神角色。 论述 : 通过长期历史发展,长城已经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第七大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感情,已经得到世界认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成为了旅游圣地,吸引了各地游客,推动当地及沿线经济的发展。总的之, 长城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载体, 其所象征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同时对于展现中国文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4、。 示例 5:角色:长城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的角色。 论述 : 金朝在长城沿线屯垦戌边,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也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定居民族之间的交流。 明朝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往来频繁, 促使长城沿线经济与中原经济几乎没有差别。 在改革开放后, 成为了旅游圣地, 吸引了各地游客, 推动当地及沿线经济的发展。总之, 长城不但在历史上对于促进游牧民族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而且对于促进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首先,根据问题,分析材料内容。根据材料“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可知,长城是有军事防御作用的;根据材料“长城改变了

25、北方草原地区连水草而居的不定居状况,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可知,长城起来了促进民族整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可知,长城在近代扮演了激发爱国热情的角色。其次,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两个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述的内容。 例如 : 长城扮演了军事防御和促进民族交融的角色。第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对选择的角色进行论述。注意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例如 : 长城在古代是军事上巩固边防、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劫掠、拱卫中原的战略防线。秦朝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的

26、进犯。 明朝由于面临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 所以也修建长城进行防御。长城的军事防御,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长城防线发挥了凝聚、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作用。金朝在长城沿线屯垦戍边,不但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发展, 而且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定居民族之间的交流。 汉族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朝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往来频繁,促使长城沿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总之,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以长城这条经济交流、民俗文化融合的主线为纽带,渐渐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推动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

27、进行总结,以呼应前文。例如:所以,长城扮演了军事防御和促进民族交融的角色。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 ,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 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 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 : 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 ; 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 ; 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

28、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 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 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29、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 【答案】 (1) 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由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2)不同:明清时期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明清时期是官员内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 ; 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

30、威和地位,近代西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 评价 : 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 ; 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 (3)启示:必须加强对公权的约束和监督(或应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借鉴他国监察制度,取长补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监察内容和方向;发挥制度和社会作用,建立完备的监察网络。 【解析】 【详解】 (1) 特点:根据“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 “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 概括得出: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由度规范化;根据“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

31、 概括得出: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 ; 根据“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得出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 原因 : 根据所学,可从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等角度分析总结。 (2) 不同:根据“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 ,对比中国,分析得出:明清时期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 根据“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 “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分析得出:明清时期是官员内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

32、监督;根据“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 对比中国,分析得出,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西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 评价 : 可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建设良好社会秩序等分析相同的积极影响,但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 (3)启示:可从加强对公权的约束和监督、借鉴他国监察制度、调整监察内容和方向、发挥制度和社会作用、建立完备的监察网络等角度分析解答。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 1902 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 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

33、对“中华民族” 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925 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 才能够辨别是非, 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 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 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

34、、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 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解读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差异背后所蕴含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深重, 辛丑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民族意识觉醒。 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

35、影响下, 中国近代民族理论逐渐形成。 梁启超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理论作支撑。 差异:梁启超重“文化” ,认为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章太炎重“血统” ,认为有汉民族血统的民族才属于中华民族。目的:梁启超试图借助满洲贵族掌控的清王朝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章太炎则希望通过排满革命(民族革命)建立汉民族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意义: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国,各类思潮和主义风行,文化理 念呈现多元化,“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

36、,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民族复兴论”的提出在推动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持久抗战和民族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梁启超 1902 年提出”,结合所学 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形势,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角度阐述其思想产生的背景。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等信息可知,梁启超重视文化的认同;由“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可知

37、章太炎重视血统的作用。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希望借助满清统治实现救亡图存;而章太炎宣传革命途径实现民族救亡。 (2)意义: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可知有助于国人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 根据材料二“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 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 、本位文化建设运动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可知有利于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运动,发展本国的工业,推动国家近代化 ; 根据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

38、著作”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 也不讳言 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可知其有利于推动了国家的团结,国共的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全抛弃了关税保护,确立起自由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无论是生产力的水平还是产品的数量,都执世界之牛耳。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成了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长期执政。 随着英国全面推向国际市场, 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轨,制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煤业得到迅速发展,商品充

39、斥海内外,成为“世界工厂” 。自由贸易政策就是将那些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地纳入市场轨道,围绕工业国运行,并成为其经济附庸。 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 世纪以来发生两次深刻变革。20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首次转型。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确立了国家干预的现代化道路。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撒切尔主义” ,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大国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绝非偶然, 由于国家干预的产生部分是因为恐惧社会主义而做出的一种反应。 当发

40、达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威胁力量减退使国家干预逐渐失去存在缘由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与以弱化国家职能和强调市场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相契合。 可见, 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容, 其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动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摘编自刘献论 20 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其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英国自由贸易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政策两次转型的共性之处,分析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答案】 (1) 意义: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深

41、入发展;适应了英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英国国力,确立了世界霸权 ; 进一步打破世界各地的隔离状态,推动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2) 共性之处:都是西方国家面临严重危机下作出的政策调整(背景) ;内容:都承认单一市场机制存在弊端;实质: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结果: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原因: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减轻了资本主义国家危机感;凯恩斯主义理论存在着内在缺陷;新自由主义满足了资本向全世界扩张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扩展) 。 【解析】 【详解】 (1) 意义: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无论是生产力

42、的水平还是产品的数量, 都执世界之牛耳”“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成了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长期执政”“随着英国全面推向国际市场,商品充斥海内外,成为世界工厂”“将那些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地纳入市场轨道, 围绕工业国运行,并成为其经济附庸”概括归纳。 (2)共性之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两次转型的实质、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分析相同点。 原因:根据“当发达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威胁力量减退使国家干预逐渐失去存在缘由” 得出: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减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感 ; 根据“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与以弱化国家取能和强调市场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相契合”“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容, 其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概括得出:凯恩斯主义理论存在着内在缺陷,新自由主义满足了资本向全世界扩张的需要。 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