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ge: 1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心經心得Page: 2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整 体 概 述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 L E A S E S U M M A R I Z E T H E C O N T E N T第一部分Page: 3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釋經題及心經宗旨觀照人生苦厄談五蘊談六根、六塵、六識八識淺說十二因緣(一)十二因緣(二)四聖諦心的罣礙與放下、歇下愿力與業力目錄Page: 4 /
2、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心經經題: Prajna - paramita hydaya sutra 般若 波羅蜜多 心 經 妙智慧到彼岸的核心菁華l心經的宗旨: 般若思想的扼要,精簡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都是空性的義理,終歸於無所得(不可得)。 般若妙智慧能度一切苦厄,達到究竟涅槃與證得菩提的境界。(離苦得樂從苦的此岸解脫到達樂的彼岸)心經揭示般若空性的甚深智慧。一、釋經題及心經宗旨Page: 5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
3、熾盛 l苦的三類型:苦苦、壞苦、行苦。l煩惱:梵文klesha,藏文nyon mong(字義為內在生起的苦) 感官的經驗:眼、耳、鼻、舌、身。 心識的經驗:感官意識帶給我們身體痛苦或喜樂的經驗。 許多的苦、樂,是來自不安定的思想與動機,導致心理苦痛。 欲、貪、瞋、癡、厭惡、慢、嫉妒等都是人類體驗到的負面狀態,這些煩惱生起,立刻干擾我們的心念。 破壞性的行為是由煩亂的心所推動,是心受到由內生起的煩惱所支配。 二、觀照人生苦厄-1Page: 6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持三寶:歇下、放下靜中定。 感受1、今天我感到非常平靜和愉快。 感受2、今
4、天我感到非常不平靜和不愉快。【觀念】事實上,是煩惱擾亂了我們的心念,但我們卻常常歸咎於外境, 認為是週遭外在令人不悅的人或是敵對不如意的環境令我們不快樂。 真正的修行者在遭遇逆境時,都要能夠像樹一般地保持堅毅不拔。 遭遇逆境時,不見得就會讓心受到干擾;在逆境之中,不快樂的 主要原因是受煩惱覆蓋的凡夫心,煩惱來自我的內在。不瞭解這項 原則,就是讓自己受制於煩惱,產生苦的感受。我們常常擁抱和加強 煩惱,更在怒火上加材添薪。 心理的苦,本質上是相對而主觀的,它們沒有絕對或客觀的基礎。 例如對食物口感的愛好與嫌惡。【行動】持三寶讓心歇下放下靜中定。學習知行合一。 PS. 欲、貪、瞋、癡、厭惡、慢、嫉妒
5、等是心內生起的煩惱。二、觀照人生苦厄-2Page: 7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五蘊的蘊,梵語Skandha,音塞犍陀,是積聚的意思,意指積此五聚, 可以成就我人的身心。l1、色蘊:為什麼會有色蘊?它是四大:地水火風等元素組合而成, 如果沒有四大:骨骼、血液、分泌體、體溫、空氣,還有人的色身嗎? 2、再看受蘊。人的感受是由五根:眼、耳、鼻、舌、身,接觸到五境: 色、聲、香、味、觸才產生的。五根為因,五境為緣,產生感受的果。 若無五根、五境等接觸,如何有受蘊? 3、想蘊則產生於感受之後,當五根接觸到五境,有了各種感受,內心才取 境相而引發思
6、想。若無受蘊,想蘊何來? 4、行蘊則是思想之後,所引生的內心造作,由取境思想而產生各種情緒 變化,起為喜怒哀樂等感情。若無想蘊,行蘊何來? 5、識蘊的了解分別,則在於五根接觸五境之後所產生,稱為五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加上意識,了別於內心法塵,總稱 六識。 六識的存在緣於色、受、想、行,若無前四蘊, 識蘊 又將依何而存在?三、五蘊-1Page: 8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五蘊都是因緣和合而有,無常、不 實。 五蘊皆空l所以,大般若經形容五蘊是:【色如聚沫】此身如水沫,雖有表面存在,體內空空,不久就消滅。 【受如水泡】就像洗
7、衣粉,和水攪一攪後,就產生水泡,但不久即滅 ,人的苦受、樂受亦然。 【想如陽燄】 如日光所照,出現了一些彩霞等美麗景色,但不久即消 失,人的思想亦然。 【行如芭蕉】 芭蕉是空心的,表示不實,人的喜怒哀樂亦然。 【識如幻事】 就如魔術師所變化出來的東西,並非真有其事,人的意 識何嘗不如此? 因此,五蘊是不實在的,它的存在只是表象、現象、假象,它們是沒有實體的,所以說五蘊皆空。空的意涵: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沒有恆常不變的狀態。三、五蘊-2Page: 9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三、五蘊-3認識層面因應的態度空人類觀五蘊皆空小乘的境界急即於脫離五蘊
8、法的世界偏空宇宙觀空中無五蘊菩薩乘的境界超越害怕、逃避與執著的限制究竟空Page: 10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8/08/19 曾清炎四、談六根、六塵、六識: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諸法空相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中無五蘊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中無十二處無掩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空中無十八界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三科五蘊色受想行識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十八界眼界乃至意識界人類觀的空性宇宙觀的空性空性概念:從人類觀到宇宙觀的空性概念Page: 11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8/0
9、8/19 曾清炎十二處:人類認識活動的基礎(一)十二處內部六根六種感官外部六塵六種對象根與塵一切認識活動都是由根和塵相結合而生,故稱為十二處眼根耳根身根鼻根舌根意根生理層面123465心理層面色塵聲塵觸塵香塵味塵法塵法塵指:語言、文字、思想等種種符號,凡是用來記憶、分析、思想的符號都可以稱為法塵主體客體Page: 12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8/08/19 曾清炎三、空性概念:五蘊與十二處的關係五蘊物質層面(色法)色精神層面(心法)受、想、行、識眼根耳根身根鼻根舌根意根色塵聲塵觸塵香塵味塵法塵十二處抽象心理外內實體物質六塵六根(六種感官)(六種對象)Page:
10、 13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8/08/19 曾清炎、十八界:人類認識活動的基礎(二)十八界眼界耳界身界鼻界舌界意界色界聲界觸界香界味界法界認識的官能六根六種感官認識的對象六塵六種對象認識的作用六識六種作用眼識界耳識界身識界鼻識界舌識界意識界123465789101211131415161817十八界:是指人們依據認識官能(六根),對應外界環境(六塵),會產生六種不同的認識作用(六識)。所以十八界是六根、六塵與六識的總和。例如:認識的器官:眼睛認識的對象:花朵認識的作用:讚嘆好美麗的花啊!(眼識)Page: 14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五、八
11、識淺說:阿賴耶識作用示意說明 : :從色到法被稱為外境,這些是我們藉著概念而誤認為宛如存在於外界的事物,本來是不存在的。有根身內識味觸香聲色法我身識舌識鼻識耳識眼識意識阿賴耶識(種子)末那識外境外境(肉體) 與器世間(自然界)(自我意識)第七識:末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Page: 15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六、十二因緣的說明(一)1.無明ignorance2.行Action-intentions3.識consciousness4.名色Name and form5.六入The six-fold sphere of sense6.觸conta
12、ct7.受sensation8.愛craving9.取grasping10.有becoming11.生birth12.老死Old age and death即蒙昧、愚迷,沒有正覺和智慧光明的意思,是指眾生對因果業報、緣起、四聖諦等真理未能覺知的蒙昧狀態。是指由渴愛和煩惱相應的思維而發動的“身”、“口”、“意”業行。有了業行,就自然產生輪轉生死的業力。行亦可分為善、惡和無記三種性質。有明瞭、認識和分別的意思,是心對境象認知和執持的功能。是指心識所緣的六境(色、聲、香、味、觸、法)。“名”即精神作用的法境,而“色”即色、聲、香、味、觸的物質境象。即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與六境合為十二處,乃
13、心識憑藉而生起之處,故又名“六入處”。 即根(六根)、境(六境)、識(六識)三者和合、接觸而生起的覺知。從接觸而生起的感受,可分為“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的“捨受”。愛乃心對外境生起染著不捨的依戀和執著。從愛而生起的行為。愛越切,執取越強,以致對所愛生起渴求而不辭勞倦的執持和索取。即存在、生存之意。有愛取,就會造業;有了業,就引生未來的存在。“有”在此亦指“三有”,即三種存在的狀態 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當業的因緣成熟,就會有新的生命出現,故名為生。生亦有活躍、演變、不斷成長和老化的含義。有了“生”,就自然有老、病、死和憂悲苦惱隨 之而來。這是一期生命邁向壞滅的過程。六塵六根Page: 16
14、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十二因緣的時式:六、十二因緣(二)十二因緣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1.無明ignorance2.行Action-intentions3.識consciousness4.名色Name and form5.六入The six-fold sphere of sense6.觸contact7.受sensation8.愛craving9.取grasping10.有becoming11.生birth12.老死Old age and deathPage: 17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15、曾清炎l四聖諦:苦、集、滅、道。(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八、四聖諦Four noble truths四諦Arya-satya苦諦duhkha集諦samudaya滅諦nirodha道諦maygaThe truth of sufferingThe truth of The arising ofsufferingThe truth of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The truth of the path to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認識痛苦認識苦的生起認識苦的止息實踐滅苦的方法因因果果Page: 18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
16、班八、四聖諦(一):苦、集、滅、道。Date:2008/08/19 曾清炎原因與結果苦諦生死輪迴是痛苦、是不圓滿的。世間苦果苦、集應該捨棄,滅、道應該取行。集諦產生痛苦的原因。世間苦因滅諦痛苦的息滅。出世間樂果道諦息滅痛苦的方法。出世間樂因找到聚集原因就可明白苦果找到方法就可滅絕痛苦世間因果苦及二諦闡明有漏(煩惱)的世間因果。出世間因果滅及道諦闡明清淨的出世間因果。Page: 19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8/08/19 曾清炎l道諦滅苦的方法。八、四聖諦(二)正見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業正語正思惟正當的知見正當的生活與職業正當的努力正當的觀念正確的禪定正當的行為
17、正當的言語正確的思考八正道:聲聞乘的解脫之道六度波羅蜜多:菩薩乘的解脫之道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對治貪慳對治惡業對治嗔恚對治懈怠對治散亂對治愚癡Page: 20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八、四聖諦(三) :六度波羅蜜多說明1、施度(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 總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謂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 給與眾生利樂。2、戒度(尸波羅蜜或尸羅波羅蜜):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謂菩薩由修一切戒法和 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3、忍度(羼提波羅蜜): 謂菩薩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眾生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
18、饑渴等, 即能斷除瞋恚煩惱。4、精進度(毗梨耶波羅蜜): 謂菩薩精勵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對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5、禪度(禪度波羅蜜或禪那波羅蜜): 止觀雙運名禪,亦名靜慮、三昧、三摩地、定。謂思維真理,定止散亂, 心一境性,調伏眼耳等諸根,會趣寂靜妙境。有四禪、八定及一切三昧等。6、慧度(般若波羅蜜): 謂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癡無知(無明)。 Page: 21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8/08/19 曾清炎l中心思想:解脫我執的束縛(法我執與人我執)l苦的來源: 將諸法無常是為恆常。特別是人我執。惟有對人我執的解構,才能達到
19、精神上的真正自由。l觀照萬法自性本空,斷除深植心中的煩惱基石。l克服煩惱的強又有力的方法:讀誦心經觀照空性。九、心的罣礙與放下、歇下Page: 22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l業力:行動的影響力。l愿力:克服自我習性慣力的意志(意識)。十、愿力與業力Page: 23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Date:2009/05/15 曾清炎gate揭諦!(去吧!)gate揭諦!(去吧!)paragate波羅揭諦!(向彼岸去吧!)parasamgate波羅僧揭諦!(一起向彼岸去吧!)Bodhi svaha菩提 薩婆訶(結尾語)累積資糧ac
20、cumulation心的準備preparation直觀seeing禪定meditation安住No more learning鼓勵前往累積資源的道路鼓勵前去甚深觀見空性之路的心情準備走在觀見真理的道路上以直觀的方式領悟空性走在禪定的道路上透由不停的修行達到甚深熟悉空性的狀態堅定地將自己安住在覺悟之地進入最後的涅槃境界累積資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 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
21、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 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咒語修行旅程心經經文對應(成佛的五個階段)1234512345心經修行次第Page: 24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Q&A问答环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问学问,边学边问。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ng and asking. Page: 25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点击进入Page: 26 / 24圖解心經心得靜心養生班靜心養生班感谢观看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