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436.02KB ,
文档编号:2565129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56512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1、 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用粮食酿酒 C用铁矿石炼铁 D烧结粘土制陶瓷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同种元素 B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 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4 D为稳定结构 4化学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造船体使用的新材料玻璃钢属于合金 B硬水通过石英砂

2、过滤及活性炭吸附后可得到软水 C研发和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延长某些食品的保质期 5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选项 甲 乙 A Na2CO3、稀盐酸 NaOH 溶液 B Al、稀硫酸 Ba(NO3)2溶液 C MgO、稀盐酸 AgNO3溶液 D Cu、稀硫酸 BaCl2溶液 AA BB CC DD 6某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 C 粉、CuO 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

3、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残余固体。依据相关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 样品中一定含有 CuO 粉末,可能含有 C 粉 样品中一定含有 C 粉和 CuO 粉末 残余固体的质量与样品中 CuO 的质量相同 滤渣中一定含有 C 粉和 Cu 滤液中一定含有 FeSO4、H2SO4,可能含有 CuSO4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A、B、C、D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 A

4、,B 都是氧化物,则 C 和 D 反应时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B若 A,B 都是氧化物,C,D 常温下均为气体,则 DA 的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 C若 A,B 都是金属单质,则 BA、BC 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 D若 A,B 都是盐,且 A 不溶于水,则 C 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8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的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 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25.2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13.6g 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1:11 D若要使上述

5、混合物中不生成一氧化碳至少还需 1.4g 的氧气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9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 1 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 发生了反应。 (2)实验 2 中,通入 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 (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 NaOH 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有一包混合物样品,其中只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了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并称取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别滴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 100mL,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样品的质

6、量关系如图 2 所示(不考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反应) 。 已知: 在碳酸钠中滴入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装置气密性良好,B、C、D、E 装置中每种药品均足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在实验过程中要通入氮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滴入稀盐酸前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 B滴入稀盐酸时通入氮气可以起搅拌作用,使每一步反应都充分进行 C滴入稀盐酸后通入氮气,可以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入 D 装置 (3)实验过程中 B 中

7、会出现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图 2 可知,a、b、c 三处表示稀盐酸过量的点是 。 (5)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 (取最简整数比) 11在 t时,分别取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得到析出晶体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 。 (1)蒸发水之前,甲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 (2)t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等于”)。 (3)P 点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

8、相同温度,析出甲的质量小于乙 C用固体乙配制 50g 6%的乙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混匀 DP 点表示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12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 (1)探究活动一:取适量原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某种物质后,观察到 现象,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另一种物质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不

9、含有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探究活动二:为探究其他两种物质是否存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由步骤 II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若要从步骤 III 中得出正确结论,步骤 I 中加入过量试剂甲的目的是 。 (5)无色溶液 B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13实验室用 6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0%的过氧化氢溶液与 2.0gMnO2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 ag 的滤渣。 (1)理论上 a 的值为 。 (2)求生成氧气的质量。 (结果精确到 0.1g)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是物质形

10、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用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用铁矿石炼铁,有金属铁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烧结粘土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析】【解答】A. 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 C 不符合题意; D. 往试管内倾倒液体

11、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D、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解析】【解答】A、的原子序数都是 17,都是氯元素,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表示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因此常见化合

12、价为+1 价,不符合题意; C、硒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34,相对原子质量是 78.96,符合题意;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是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的质子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A、玻璃钢是多种材料复合而成,是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B、石英砂过滤及活性炭吸附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离子,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 C、研发和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符合题意。 D、福尔马林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B.过滤

13、、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色素、异味,不能将硬水软化; C.“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研发和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D.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有毒,不能用于食品。 【解析】【解答】A、甲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将溶液压入乙中。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可能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B、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氢气将溶液压入乙中。硫酸铝和硫酸均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题意。 C、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甲中溶液无法进入乙中,不符合题意。 D、铜

14、与稀硫酸不反应,甲中溶液无法进入乙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出现题干中现象的原理是试管中的物质反应,使试管内的气压增大,试管中的溶液被压入试管中并与试剂乙反应生成沉淀。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碳和氧化铜,故不符合题意; 由分析可知,符合题意; 由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 滤渣中一定含有 C 粉和 Cu,符合题意; 滤液中一定含有 FeSO4、不含有 CuSO4和 H2SO4,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表面只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 FeSO4,H2SO4,不含

15、有 CuSO4,滤渣中一定不含有 Fe。 (2)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残余固体,说明滤渣中滤渣中含有 C 和 Cu,灼烧后的参与固体为 CuO,则样品中一定含有 C 粉和 CuO 粉。 【解析】【解答】A、若 A、B 都是氧化物,B 可以是二氧化碳,A 可以是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 ,二氧化碳可以和碳酸钠(C)相互转化,水可以与氢氧化钙(D)相互转化,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可以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若 A、B 都是氧化物,B 可以是二氧化碳, A 可以是水。D 氢气可以与 A 水相互转化,B 二氧化碳可以与 C 氧气通过光合作用与呼

16、吸作用相互转化。D 氢气可以通过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转化为水,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所以 DA 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若 A、B 都是金属单质,则 B(如镁)活动性比 A(如铁)强,A 铁能与四氧化三铁 D 相互转化,B 能与氢气 C 相互转化,BA 可以是镁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是置换反应,BC 可以是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是置换反应。BA、BC 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不符合题意。 D、若 A、B 都是盐,且 A 不溶于水可能是碳酸钙,B 可以是碳酸钠,B 碳酸钠可以和 C 氢氧化钠(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相互转化,A 碳酸钙可以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

17、化钠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若 A、B 都是氧化物,则 A 可以是水,B 是二氧化碳。此时 C 可能是碳酸钠或氧气,D 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气,C 和 D 反应可能生成白色沉淀;DA 的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若 A、B 都是金属单质,则 B 的金属活动性比 A 强,D 是 A 的氧化物,C 是氢气。BA、BC 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都属于置换反应;若 A、B 都是盐,且 A 不溶于水,A 可以是碳酸钙,B 可以是碳酸钠,C可以是氢氧化钠,D 可以是二氧化碳,那么 C 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去除油污。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即反应生成的水

18、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乙醇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故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此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B、根据 A 中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13.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16.2g+25.2g-13.8g=27.6g,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即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若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m,则 ,m=2.1g,即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1g,二氧化碳的质量=25.2g-2.1g=23.1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

19、比为 2.1:23.1=1:11,此选项表述符合题意; D、根据 C 中的计算可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1g,若将该部分一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需要的氧气的质量为 n,则 , ,n=1.2g,故若要使上述混合物中不生成一氧化碳至少还需 1.2g 的氧气,此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生成水的质量可求出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进一步算出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进一步算出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即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

20、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根据计算可知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D.含碳化合物充分燃烧时不会生成一氧化碳。计算出将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时所需氧气的质量,就是使乙醇燃烧不生成一氧化碳再需要氧气的质量。 【解析】【解答】 (1)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质量增加,故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 (2)实验 2 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侧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左边的乒乓球上升,右边乒乓球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 NaOH 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杠杆重新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

21、析】 (1)根据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甲的名称是:锥形瓶; (2)在实验过程中要通入氮气,滴入稀盐酸前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滴入稀盐酸时通入氮气可以起搅拌作用,使每一步反应充分进行,提高反应速率,滴入稀盐酸后通入氮气,可以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入 D 装置,使生成气体全部被吸收,防止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ABC; (3)实验过程中 B 中会出现浑浊,是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了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

22、图可知,a、b 点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还在增加,说明此时稀盐酸过量,故填:a、b; (5)解:2.2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m,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x m=1.59g 故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59g: (2.22g-1.59g)=53:21。 【分析】 (2)实验中要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实验开始前先通入氮气,这样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通入氮气,此时氮气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使稀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实验结束时,继续通入氮气,可以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入 D 装置; (3)稀盐酸浓度偏大时,制取的气体中

23、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它与 B 中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4)由图中的数据可知,a、b 点后生成气体的质量还在不断的增加,说明此时稀盐酸是过量的; (5)利用题中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算出样品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随着水分的蒸发,甲一开始就析出晶体,说明蒸发水之前,甲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2)由图可知,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时,甲需要蒸发 50g 水,乙需要蒸发10g 水,即 t时,溶解度:甲乙; (3)P 点时,乙为饱和溶液,t时,乙蒸发 10g 水,析出 10g 晶体,说明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为100g,故 P

24、 点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A、由图无法得出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无法得出,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是否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正确; B、由图无法得出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得出是否析出晶体,及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 C、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正确; D、P 点时,甲和乙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但是该温度下,50g 水中最多溶解 10g 甲,即甲的溶解度为 20g,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的溶解度为 100g,故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 (1)甲溶液开始蒸发水就有晶体

25、析出,说明甲溶液是饱和溶液; (2)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时,甲需要蒸发水的质量更多,所以甲的溶解度小于溶解度; (3)P 点时,乙溶液是饱和溶液。根据图可知,乙的饱和溶液蒸发 10g 水可析出 10g 晶体,推出t时乙的溶解度为 100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即可算出 P 点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由题中所给的图像无法判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情况,所以无法确定提纯乙的方法,也不能确定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用固体配制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坐标图中点 P 表示的是甲乙溶液蒸发掉 50g 水时,析出的晶体都是

26、 10g。 【解析】【解答】(1)鉴别碳酸盐的方法: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某种物质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2)因为样品中含有碳酸钠,不含有氢氧化钠。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另一种物质后,出现现象,则该试剂为氯化钡溶液,作用是除尽碳酸钠,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不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 +2NaCl。 (3)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又不引入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步骤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由于溶液中硫酸钠和氯化钠可能都有,故加入试

27、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若先加入硝酸银溶液,不能验证有无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 ,所以应先加入硝酸钡溶液,若无沉淀,证明不含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根据有无白色沉淀生成,检验有无氯化钠存在。所以由步骤 II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样品中没有硫酸钠。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要从步骤 III 中得出正确结论,步骤 I 中加入过量试剂甲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所含的碳酸钠。 (5)因为步骤 I 是加入过量稀硝酸,试剂乙是硝酸钡溶液,所以无色溶液 B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H+、Ba2+。 【分析】 (1)碳酸钠属于碳酸盐,检验碳酸盐可用稀盐酸,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

28、会产生气泡; (2)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向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呈红色,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没有氢氧化钙,可能有氢氧化钠;向其中加入另一种物质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去碳酸钠后的溶液变为无色,说明原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加入的物质可以是氯化钡溶液; (3)实验中加入的过量试剂甲是稀硝酸,目的除去样品中的碳酸钠;过量试剂乙是硝酸钡溶液,目的是检验是否有硫酸钠;过量试剂丙是硝酸银溶液,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氯化钠。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二氧化锰,故 a=2.0; 【分析】 (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2)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作为已知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